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

  •   初三那天,凝碧和杨老夫人杨夫人一块进宫了一趟。
      用完早膳,乘车到宫门口的时候,昨天那个福公公已经在那候着了。那福公公见她们来了笑眯眯的迎上去,“大长公主,杨夫人还有县主,奴婢给你们请安了。”
      杨夫人笑着说:“有劳公公了。”
      “那咱们入宫吧。”福公公弯腰,做了个手势,宫门打开,凝碧她们的马车行了进去。又过了几道宫门,她们的马车不让通行,换成了步撵。杨老夫人和明前一架,杨夫人和凝碧一架。
      凝碧反应过来,自己原来也有封号,是个县主,貌似还是个不小的封号。这一路,碰到的女眷、宫女太监无一不对自己笑脸相迎,这种感觉很好。凝碧一路端着严肃的脸坐在高高的撵上,有种飞扬跋扈的感觉。
      凝碧偷偷打量着宫里的建筑,和紫禁城不同,这里的建筑有好多以飞廊与主殿上层连通,楼前有亭,有点像汉朝的建筑,凝碧仔细想了想,是像大明宫。凝碧欣赏着这些建筑,孟彦在西农,那时候去西安找孟彦的时候,没顾得去看看,连著名的兵马俑都没去看。还是冯是安慰她,没什么好看的,你在历史课本杂志电视上看到的就跟那一样,人家拍的说不定还比你亲眼看到的更漂亮。凝碧想想也对,那次去旅游不是希望而去失望而归?
      凝碧坐的笔直,这一路坐着撵虽然平稳,速度还很慢。坐的这么直还没靠的地方,很累的。凝碧心想这古人真是受苦,发明汽车的发明真是造福人类。
      到了含元殿前,落撵,有宫女迎了上来。凝碧学着杨夫人的样子扶着宫女的手下了来。
      那福公公超杨老夫人恭敬的道:“太后娘娘已经等了有一阵子了,大长公主殿下随奴婢进殿吧。”
      “杨老夫人面不改色的点点头,扶着明前的手往里走,福公公弯着腰跟在她身后。杨夫人随后跟上,凝碧也跟了上去。
      进了殿,就有宫女帮她们脱掉身上的薄披风,有个宫女从里面出来。朝着她们福了福身,说:“大长公主,杨夫人,县主,太后在里面等着,请随奴婢进去吧。”
      凝碧跟在杨夫人身后,进了屋先跪下给太后行了礼,杨老夫人自是不用。太后赐坐,凝碧乖乖坐下。
      “文安姐姐,咱们得有一年没见了吧。”太后说,凝碧用眼角偷偷打量她,穿得自是华贵无比,一身湖蓝的衣服,上面绣着精美的刺绣,用凝碧的眼光来看处处透着难看的气息,发髻上插着无数首饰,金光闪闪,凤钗上还镶着宝石,凝碧暗自想,这个东西拿回现代一定会卖不少钱,靠着这个发钗发家了也有可能。如此这般对着太后老人家的穿戴评价一般,太后和杨老夫人之间的话题已经扯到凝碧身上,凝碧小心听着,调动全部脑细胞,进入备战状态——这是皇宫大内,万一说错句话掉了脑袋可怎么办。
      “姐姐,哀家听李福说宁儿路上还病了一场。是怎么回事?”太后看了一眼凝碧。
      “让娘娘挂念了,前些日子宁儿大病一场,还没好出根儿,这一路车马劳顿,下人又服侍不周,这才害了病。”杨老夫人说。
      凝碧暗自想祖母回答的真好,这次是入京给太后祝寿,自己偏偏病倒,搞不好太后她老人家还以为杨府是故意给她难看。这太后真难伺候,凝碧心想。凝碧笑着朝太后行了礼:“让娘娘挂念了,都是宁儿不好,前些日子把自己弄病害得家人跟着担心。这次入京还因宁儿拖慢了行程。”管你怎么着,我把错都揽到自己身上,有能耐你看我脑袋啊,看我祖母在这你敢不敢砍,凝碧想。
      太后忙笑着说:“快坐回去,害你祖母担心这真是你的不对,趁着这些日子留在京城,让太医院的大夫给你好好瞧瞧,把身子养好。”
      “谢太后娘娘恩典。”凝碧道谢。
      “宁儿今年十六了吧。去年九月哀家还派了人给宁儿送及笄礼。”太后笑眯眯的看着凝碧,凝碧觉得心里直发毛,我不知道啊我怎么知道你给我送的什么礼物,收你礼物的是杨宁儿我是翟凝碧啊,这你让我怎么知道。
      杨夫人见凝碧有点呆愣,接过话去,“是啊,娘娘去年给宁儿送了好多礼物,宁儿挽发的那根玉钗就是娘娘贺礼中的一件。”
      太后高深莫测的笑笑,“一会儿皇帝就该下朝了,太子也该跟着过来了。李福,去前面候着他们。”
      李福笑着答应跑了出去。
      凝碧没觉得什么,杨老夫人和杨夫人心里一跳。太后又是问宁儿几岁了又是太子,这太子至今未纳妃,难道太后打算让宁儿做太子妃?
      这边杨老夫人和杨夫人担心受怕,那厢凝碧还什么都不知道的继续神游太虚,丝毫不知道火已经烧到自己身上,太后她老人家正合计着把她招为孙媳妇儿呢。
      太后和杨老夫人笑着谈话,杨夫人也和着说,含章殿里显得其乐融融。好多话题凝碧都插不上话,即使能插上话也担心祸从口出,太后一恼怒把自己拉下去砍了,便微笑着坐着,她们笑她也笑。
      忽然殿门口有人高声叫道:“皇上驾到~”
      殿内顿时一静,凝碧回头看只见跪了一地的宫女太监,还有正在往这里走的四人,最前面的那个还穿着明黄色的朝服,头上带着冕旒,上面垂下来的圆玉珠随着步伐轻微晃动,逆光看去虽看不清容颜,但仍显得十分威严。后面跟着的那个,估计就是太子,走在最后的是刚才出去的李公公,还有另一个穿着藏青色袍子的公公。杨夫人碰了凝碧一下,凝碧反应过来现在应该跪下才对,于是慌忙跪下,差点带翻屁股下的椅子。
      凝碧没有回头,回头的话肯定能看到杨夫人皱起的眉头。
      杨老夫人坐在座位上,皇帝还得叫她声皇姑母,她自是不用行礼。凝碧跪下时失措的样子让她眉头跳了跳,但很快平静下来。这样殿前失仪,太后就会在慎重考虑一下了吧。
      而太后依旧稳坐,把凝碧的失措看在眼里,眉毛都没有跳一下但心里已经瞬息万变,思考着一向稳重的杨宁儿怎么会这样,难道是想给太子留个坏印象?
      而皇帝和太子因为离得距离有点远,刚从外面进来还没适应殿里有点昏暗的光线,没有看到这一幕。
      身边的人朝皇帝太子行礼,凝碧也随着行礼。
      降谕平身之后,凝碧也随着众人起身,然后差点坐下,好在看到杨夫人站着没动,她也低头站住。
      皇帝朝太后行礼,道:“母后万福。”太子也行了礼。皇帝又像杨老夫人福了福身,说:“姑母进来可还安好?”
      “谢陛下挂念,老身一切都好。”
      “姑母这次进京在京里多留些日子好了,姑母总是来去匆匆,每次进京都留不了多长时间。姑母是不是不知朕这个侄儿挂念与你?”皇帝转身坐下,问。
      “陛下盛情,老身自是难以推却。”杨老夫人缓缓道。
      皇帝大笑,说:“姑母这样说,侄儿就放心了,嫂嫂回去告诉子都兄,姑母留下了,让他自己回弘农好了。”
      杨夫人笑着答应。
      皇帝说:“嫂嫂快坐下吧,宁儿和允唐也坐下。”
      凝碧他们道了谢坐下。皇帝说:“这些日子天气甚好,熙宁也在宫里憋了好些日子了,等过了母后的寿宴,允唐你带着她俩去普宁寺转转,出去散散心。”
      李允唐应下。
      皇帝细细打量凝碧说:“朕好久未见宁儿丫头,这宁儿出落成大姑娘了。宁儿及笄时朕没有送礼今个就一块补上好了。宋卓,前些日子镇远将军从南边过来时贡的那批南珠,挑些好的,给宁儿做点首饰。朕让你留下那盆的红珊瑚,还有玉如意,都送到杨府去。蜀锦云锦各五匹,对了,常州巡抚送的樱桃,小孩子爱吃这些东西,也给杨府送上两筐。”
      在下面候着宋卓应下弯腰退下,凝碧站起来朝皇帝福了福身,轻声端庄的道:“谢陛下恩典。”
      皇帝摆摆手,说:“宁儿好久未进宫了,含章殿后的海棠都开了。你不是最喜欢海棠了吗,允唐,带着宁儿去看看吧。”
      李允唐站了起来,说:“是,那儿臣带宁儿过去。”说着朝太后杨老夫人和杨夫人见了礼,凝碧也跟在后头福了福身,跟着出去了。
      凝碧低头跟着李允唐走,生怕一开口就说错了话漏了陷。
      而李允唐自是知道太后和他父皇打算让杨宁儿做太子妃的决定,虽然从小一起长大,即使一年只是见一两次面,但李允唐和杨西亭关系甚好,自是对杨宁儿这个远房表妹有亲近之心——虽然有个说法叫一表三千里,更何况实在关系本来就淡漠的皇家。但是把这远房表妹忽的一下将变成自己的未婚妻,还真是有点不适应。
      这两个人低头走路,一句话不说,急坏了看了太后眼色跟出来的李公公。
      李允唐和凝碧往含章殿走,而含元殿这时已经把话题从太后寿宴扯到皇帝年纪一大把孩子都这么大身上,杨老夫人笑着打太极,把话题拼命往别处带。可是皇帝陛下和太后娘娘自是不同意,屡屡暗示杨老夫人和杨夫人杨宁儿应该嫁人了太子也该娶亲了。
      杨夫人偷偷瞧瞧了自己婆婆的眼色,杨老夫人鼻观口口观心,老僧入定般的跟太后打着哈欠,说确实啊,孩子都这么大了,丞相和御史家的孙女我前年刚送了及笄礼,这孩子都长这么大了,咱们也该坐下享福了。管你怎么暗示,我就装没听懂,你们一个叫我嫂嫂一个叫我姑母,还能逼我不成?
      而凝碧那边,凝碧觉得寂静的可怕,除却轻不可闻的脚步声就剩下呼吸声。李公公忍不住,开了个头:“阳平县主,含章殿后就数那颗西府海棠开得好,太子殿下小时候顽皮,还在树上刻过字,县主还记得吗?”
      凝碧心想自己当然不记得,但还是掩嘴而笑,道:“公公这么一说,倒好像有些印象。”
      李允唐接口:“当年刻字可不止孤自己,怎么公公只记得我淘气,熙宁允铭也跟着捣乱,当时也在。”
      李公公见两位都说了话,心里暗喜,自然不担心太子的责怪,说:“可不是吗,当年就数世子最稳重。”
      凝碧心想皇子公主都该称为殿下,这个世子无疑是刚才太子提到的自己的哥哥杨西亭。
      太子笑了笑说:“所以说,西亭最坏了,孤几个都挨训了就他幸免,我们刻的时候他还不阻止。”
      凝碧忍不住笑出了声,心想没想到自己这哥哥还是个蔫坏的,估计当时也没少出坏主意,挨训的还没有自己,以后千万不能得罪他。
      太子看凝碧笑了,耳朵蓦地一红,好在已经到了含章殿。太子赶忙迈大了步子,拉开与凝碧的距离,说:“到了,阳平有没有闻到海棠的香气?”
      凝碧呆了一会儿才想自己的封号好像是阳平,这样又是名字又是封号的还真不习惯,答道:“有人曾说恨海棠无香,其实海棠花香只不过极淡罢了。距离远点不经意间会闻到,细细去嗅反而容易忽视。”
      说话间已经到了含章殿殿后,凝碧看着那五颗已算上巨大的海棠树,直径有二十厘米,凝碧还未见过这么粗的海棠树。海棠开得正艳,整个宫殿恍若笼罩在一片粉色的氤氲里。凝碧极爱海棠,自家院子里种的树全是海棠树,爷爷的老院子里原来有只有银杏和梨树,也被软磨硬泡种了株垂丝海棠。凝碧不自觉的缓步走到离得最近的那颗海棠树下,忍不住伸手摸摸最近够得到的那朵,又忍不住把它摘了下来。把花拿近轻嗅,便能问道海棠淡淡的香气。张爱玲曾说一恨海棠无香,二恨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凝碧却不解为何她为何会说海棠无香,凝碧就是因为喜欢海棠的香味才会爱上海棠的。而鲥鱼,是顾维杨最喜欢的食物。孟彦那时笑嘻嘻的给自己念叨这两句,凝碧还不停反驳,说海棠是有香味的,孟彦那丫头却意味深长的看着自己,说:“凝碧你要不要去问问顾维杨嫌不嫌鲥鱼刺多?”
      凝碧想起了顾维杨,心里不免难过。
      一旁的李允唐看着凝碧低首的侧颜,心中微微一动。
      凝碧忽的想起身边还有人,这个时候按照一般套路来讲,女主应该拽几句诗来应应景。可是忽然大脑短路一句想不起来,只想起一句“一树梨花压海棠”,这是苏轼写来讽刺张先的调侃之作,不适合此时此景。
      凝碧扯下花瓣,看像旁边站着的李允唐。
      李允唐笑了笑,说:“此时此景,孤倒是想起一句诗来,‘殷勤流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①。’”
      凝碧扔掉花瓣,淡淡笑道:“可不是,我一直觉得海棠是最美的花了。不过殿下现在惜春有点早,春天这不刚刚来到么?”
      李允唐说:“这倒也是,让妹妹笑话了。”
      凝碧摸摸树干,没有答话。忽然好奇起当年他们刻得那些名字,便一颗颗找了过去,总算在中间那颗上找到了几个名字。名字刻得低低的,那时他们也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允唐,熙宁,允铭,确实没有自己哥哥的名字。李允唐也跟了过来,看着那些名字说:“总觉得刻字这件事才过去多久,怎么都觉得像是一瞬间的事情,却没有察觉孤已经长大了。”
      凝碧缓缓接道:“是啊,一瞬间就长大了。儿时盼着长大,等真正长大了,才觉得是小时候好。你看,殿下那时候你才这么高。”凝碧伸手比比刻字的高度。
      “算算已经过了十年,” 李允唐伸手折下一枝海棠,递给了凝碧,“回含元殿吧。”
      凝碧点点头。
      李公公走了过来,李允唐说:“还麻烦李公公去把这只海棠装好,一会阳平出宫时带上。”
      李公公笑着接过。

      ①引用的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中有一句“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还是很有名的。
      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之一)
      元好问
      翠叶有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心。
      殷勤流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之二)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