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2、第117章 西行施救多歧路,高梧鏖战逢故人(1) ...


  •   对于西域,谢瑍的了解比起这时的任何人都多得多,但也只是限于后世那个时代。这个时代的西域,少了一千六百多年风雨的洗礼,更少了一千多年的战乱和沧桑,会是什么样子呢?
      自金城至酒泉,亲眼目睹一路风光如画,遥想千年后的卫星城,谢瑍随即萌生了建造一个这个时代的超级大城市的想法。如能将后世的嘉峪关和酒泉依照自然地理结构建成一个城市,就系现在这个时代而言,无疑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这个超大也仅仅限于那个时代,后世的大都市早就超出了这个范围。
      谢瑍所以要建大城,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后世酒泉号称新中国的卫星城不说,嘉峪关后来成了天下第一关,成为抵御西域外侮的要塞,但后世这两个地方都处在沙漠包围中,要不然也不会把这里建设成卫星发射基地,成为研发和试验核武器的核心地。而现在,谢瑍看到的完全不同,不但酒泉河道纵横,百草丰茂,绝类江南,站在嘉峪山上西望,苍山如黛,绿洲点点,根本不是后世一派茫茫戈壁的景象。
      这意味指什么?
      这意味着这个时代的西域离后世的大规模沙化还很遥远。
      为什么说很遥远?因为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的人,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奢侈需求,更没有后世那么多的工业,当然也没有后世现代化设备和现代技术,要想对自然环境造成大的影响甚至破坏,短时间内恐怕很难,可能还没有自然恢复的快呢,除非天灾加人祸或者数代累积不计后果地开发自然资源。
      有看官就说了,从唐代诗词中可以看出,沙漠戈壁已成绝景之一,怎么你就敢说这时候沙化遥远呢?谢瑍目今所处的太和年间距唐朝也不过四五百多而已,差别就那么大?
      各位看官,这可不是笔者信口胡说。容俺稍作解释,您看看是不是这么个事。
      的确,自晋太和年间至李唐中期,不过四五百年的时间,但是这几百年可不是普通的几百年。从东晋至唐朝建立,此间中华民族经历一段极其黑暗的历史时期,即始自晋八王之乱而致五胡乱华的那场大劫难。仅从303年至420年,短短的百余年间,你打他我打你,其中建立和消亡的政权不下五十余个,可以说是个人人都能称草头王的时代,真可谓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政权中,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占了很大的比例。后来北魏(鲜卑拓跋部建立)名臣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时期。这些国家的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江淮地区,甚至漠北和西域。数十年后,同样出自清河崔氏的崔鸿历时数载,著《十六国春秋》100卷,记述了自西晋灭亡至北魏统一北方前,北方十六个政权兴亡历史的断代史,注意只是北方的十六个政权。值得注意的是,北宋初年编成的《太平御览》、北宋中后期司马光编著的史学名著《资治通鉴》,都大量引用和抄录了《十六国春秋》的史料。可惜这部史料原稿和抄本现今都早已亡轶,现存只有明朝的残本。
      我国历史上,每一次的朝代更迭,绝大部分都伴随着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两种不同文明的较量,正是这种较量,使得两种文明通过不断碰撞而相互交融。汉人被马上民族称为“两脚羊”,当做被圈养的食物一般;游牧民族也被汉民称为胡人或者胡子,被视作是没有开化的化外蛮夷。两种文明的碰撞,最激烈和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民族之间的战争。这种战争充满了血腥和暴力,也向世人宣告着一个真理:没有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就不可能成为强大的民族;同时也告诉我们,文明之争比民族之争更加残酷,因为先进的文明最终一定会战胜和取代落后的文明,即使中间可能有反复。这个时期多国间的频繁战争,造成了长达百余年的战乱,不但使人口锐减,劳动力贫乏,更是以此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瘟疫、如蝗灾、如洪水,如天火等等……
      天灾人祸,导致大量的青壮人口死去,无数的书籍被毁,很多祖先传承的文明失传……这个时代就如七百多年前的蒙元灭宋一样,屠城灭国(屠杀汉人超过7000万),超过赵宋人口总数的70%。蒙元不光杀人,连书籍物件甚至城市都一起焚毁。可以这么说,每一次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都伴随着血腥的屠杀和文明的毁灭,因为这些朝代都是以落后文化依靠暴力屠杀取代先进文化,落后取代先进,野蛮替代文明。但落后就是落后,野蛮还是野蛮,一时的胜利终究无法摆脱最后的失败。在被野蛮侵占的废墟上,我们的汉文化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那些野蛮,也吸收着其中的养料,慢慢地、慢慢地,野蛮被同化,文明被重塑。
      虽然文明的每一次重塑,都意味着大量优秀传承的丧失,但也同时融入新的文明元素。这也是我们华夏文明泱泱数千年历尽劫难却传承不息的魅力所在,这也意味着华夏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包容能力。
      诸君,闻名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和我们的祖先一起创造过地球文明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都已经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里,只有我们中国,只有我们华夏,纵使时间无情,纵使战争残酷,纵使朝代更迭的代价无与伦比的巨大,我们的华夏,我们的华夏文明却依然顽强的传承下来,虽然不可避免的缺失了一些宝贵的传承……
      相比此时东晋南渡的尚有半壁江山,蒙元南下后,别的不说,即如难于上天之蜀道,蒙古帝国入川,天府之国一千二百万人,剩下不足八十万,川内几成无人区。如此惨剧,蒙元大军所到之处,不过寻常,由此可知蒙元之祸一斑。同样,后世充斥在电视上的大辫子戏,都刻意略过了满清入关后对汉人的所作所为。满清入关比之蒙元,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又岂是一个孙之獬的一纸奏章所能?江阴十日,嘉定三屠,满城幸免遇难的仅有53名老小……谁不按照清政府要求的发式剃发就砍掉谁的脑袋,按照现代的说法,只是因为喜欢的发式发型不同,就造成如此的惨案。这还不够令人发指吗?
      可笑的是那些电视剧中都把这些满人当成了英雄吹捧,而且如康熙还被鼓吹成了千古一帝。我们不能无视康熙对大清的巨大贡献,擒鳌拜,削三藩,收台湾,驱沙俄,这些有史可查。可事实上康熙没有传的那么伟大,同样雍正也没有传的那么残暴。这可以从康熙的儿子雍正接班后的所作所为可见一斑,雍正登基后,对国家机构进行重整,并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严惩贪腐,提高效率。同时大力整顿国家财政,实行耗羡归公等等。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康熙在位时的吏治、国家机构和财政都出现了重大问题,不然的话雍正也不至宁冒暴君之韪也要大力改革。同时,我们从康熙执政60余年,人口从1.5亿增至2.3亿(约增加了8000万人)就可以了解那个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水准。
      我们可以作以下对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口约4.5亿,至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人口总量约6亿(约增加1亿5千万,短短4年,已经大大超过康熙在位60年的人口增长);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人口为7.5亿(这还是经过了60年代初期的三年困难时期);七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但至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时人口还是超过了10亿……我们以1949年建国初至1964年十五年区间,这是建国初期新中国最艰难的时期,短短15年人口增加了约三亿,就算是建国最初的四年也增加了1.5亿,平均每年的人口增加递增3750万。15年平均年递增2000万人(其中包括三年困难时期)。康熙60年执政人口增加不过8000万,每年增长100多万人,而且那时的疆域可比现在大,比明朝大了将近一倍。除了医疗条件差,更多的还是民不聊生,民不聊生的原因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如此之情形岂是一个千古一帝所为?那时大清的国家形势略见一斑,不说外强中干也差不多。如有看官有异议,笔者还可以举个例子,明末人口不低于2亿,清初的人数约1亿左右,顺治九年(1652年)约1.45亿,至1662年康熙继位,人口1.5亿至少。也就是说,顺治继位不到二十年且为建国初期,人口增长了4500万,这样算起来,三十多年的时间即可增长9000万。康熙接手了,连他老子的一半都比不上,这还是顺治帝一心皈依佛门,不怎么过问朝事呢。比康熙厉害吧?另一方面,如果真的国富民强,雍正帝也不至于无奈之下不得不改弦更张,施行新法且亲力亲为而甘愿被后世称为暴君,为啥?为了家国大清啊。更可笑的是雍正帝好不容易攒了点家底,可惜他积劳成疾,来不及巩固就壮年早逝。他的儿子,被称为康乾盛世中的另一位皇帝--乾隆帝,一个以微服私访为由,四处游山玩水猎艳留情的纨绔,又被夸成了一代盛世之主……乾粉们不要喷我,谁都知道,乾隆的儿子嘉庆登基后,因为国库空虚,无法支持国家正常运转,只好通过查抄奸臣贪官来补充国库,如和珅被抄家所得,竟比全国的收入都多,说是富可敌国不是虚言。如果乾隆真的是圣明之主,会容得这样的奸臣横行朝堂数十年?有人说那是乾隆故意留给嘉庆皇帝的一种帝王之术,就算如此,若真是圣明之君怎么可能拿天下百姓的生死生计做游戏之举?(被和珅害死的很多,因和珅而死的更多,其实那个时候,旗人弄死汉人根本算不了什么,绝不会出现电视剧上的清官敢拿旗人开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