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六章 八卦同事 ...

  •   门外一辆辆餐车被推了进来,沿着直走的过道一直排进去,在各个过道的十字路口停住,等待开饭的命令。
      推车的不是这里边的女警,更不是男警,都是监区里女犯。在监区里她们被简单的叫做“劳动”,监守所让她们以这样的劳役方式来抵消所受的刑期。
      这算是一份极好差事,多少嫌犯都梦寐以求,因为“劳动”有一定的行走自由,不用整日被关在监室里。每天开饭前她们会被放出来,集合之后在教管的带领下前往大食堂领取监区的三餐伙食,再送往各个监室,之后还得收回饭盒,晚上睡在专门的劳动监室。
      她们不单单只负责送餐这一项劳作,天气晴朗的日子她们还得在监区的早饭后到各个监室收取衣物,拿到大院里晾晒。
      监守所里在押人员的亲属朋友若是从外面寄送衣物和钱财进来,这些东西的凭条也都是她们在传送,监守所没有钱币流通,通用的是记账凭条,所以她们送凭条的同时随手都会带着寄送进来的衣物给监室里人,而接触不到钱币。
      监区的卫生、物件搬动自然少不了,也是需要她们积极配合劳动的。
      所以监区里除了教管们就属她们最忙了,忙归忙,也不是什么重活累活。对于在押人员来说,在监守所里最难熬的就是时间,有了这些事做,时间就好过多了,人也充实不少,这样的刑期生活在被关押着的监室人员眼里也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了。
      想要做这样的“劳动”,光申请是没有用的,“劳动”的挑选的标准有一定限制,必须是已经过法院判刑,目前尚在监守所羁押,表现良好态度积极的短期服刑人员,在刑期期满前的三个月内才有资格。
      另外在之前的在押期间每月还得有消费一个固定的“大帐”额度,稳定的经济来源也是人品的一种体现。
      “大帐”就是每个月在押人员收到家人朋友寄送进来的生活费,监守所里吃住免费,这些钱就等于是零花钱,可以在监守所内买到一定限制的食用品。
      有了这两项保证,成为“劳动”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劳动”们身上穿的马甲与监室里的稍有区别,颜色淡了一些,两边的肩头上多了一些纹路。
      她们两个一组,配一辆餐车,一个负责推车,一个负责将餐车上的饭菜拿到监室里。
      所有密闭的保温餐车里,饭菜事先分配好装在又深又窄的不锈钢饭盒中,盛在托盘里,饭盒里底层是米饭,上面铺着配菜。
      只有第一辆餐车不同,里面装的是教管们的餐食,和平常的餐饮没什么区别,只不过菜盘上都用保鲜膜包裹着,监区里专门有间用餐室供她们开膳。
      “伙食还过得去嘛。”寻绍峰打开一个餐车门,看着整齐排放的饭盒里,有卤大肉、炒白菜,一阵饿意袭来。
      “等你看到早上和晚上那一顿的你就不会这么说了。”陈鹏说,“早饭几根榨菜配干饭,晚饭基本是蔬菜配干饭,你觉得能好吃到哪去?”
      听她的语气,这两顿似乎很难吃。
      监守所对在押人员的伙食摄入量是有规定的,每月会定量供应不低于这个规定的标准,不过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比如每个月要吃大米多少斤,蔬菜多少斤,肉类多少斤……
      这些伙食供应都是免费的,监守所每年得支出多少钱用于伙食这一块,对于正常生活中的人来说,可想而知这样的伙食是好不到哪去了。
      对于这里的女犯来说,早饭菜式是固定的,单调难吃;晚饭菜式有变化,油水却少得可怜;一天之中最丰盛的就莫过于中午这一顿,一周七天不同花样的菜式,油水相对来说充足得多。
      “这里边的人都是违法犯罪了才进来的,这要再给她们吃好喽,她们还不得当这里是度假的地方了。”一个四十开外的女教管皱着眉头说道,寻绍峰第一次见到她。
      “对啊,犯了法,进来还想享受,当这是什么地方。”旁边人附和道。
      “三监区的就不错。”
      “当然了,那些都是快要出去的人,改善一下也是合情合理的。”
      “哎呦,这记性。”陈鹏急忙转身进了监控室,伸头在桌上的麦克风前喊了一句,“开饭!”光顾着聊天,她差点忘了这项工作。
      每个监室后方的过道墙上,挂着的大音箱喇叭传达着她的命令,“劳动”们开始将餐车推往监室的前门方向。
      监控屏幕上可以清楚的看到除了两个“排头”可以随意坐姿外,过道和栅栏门口站有几个女人,在等待接传饭盒。其她的都并排坐在两边的铺板上,面前摆着吃饭用的塑料筒。
      随着“劳动”将饭盒托盘端入监室,隔着栅栏门,一个女的从将放在地上的饭盒一一取了进来放到铺有毛巾的铺板上,栅栏的间隔只能容的下一个饭盒进出。
      边上站着的一个抓起饭盒,底部在毛巾上蹭了几下顺势往后面的铺板推去,站着的接力推着饭盒向后滑去,越坐在后面的越是早一些吃得到饭。
      不止如此,越先传出去的饭盒,里面的饭菜量就越是充足,越往前就只能吃挑剩下的饭盒。
      女犯们把到手的饭盒用勺子将饭菜掏出来,倒进塑料筒,再把空饭盒接力往回推,这才开始狼吞虎咽。站着的则把饭盒集中传给取饭盒的那个女的,由她再一一递出栅栏门,放回到托盘里,开始吃饭。
      等“劳动”们一间一间的送完餐饭,回头会再来一次监室收取空饭盒,所以监室里收整饭盒的速度上会抓得紧一些,坐在铺板上的女犯们常常被催着快一点。
      “这几个监室怎么比较特别点?”寻绍峰问道。
      循着他的手指指出的几个监室画面,里边的人员是蹲在铺板上吃,而不是坐着吃。
      陈鹏看了一眼,简洁的说道,“新兵监。”
      新兵的意思寻绍峰当然明白,就是新进来的嫌犯,只不过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蹲着吃饭,那多难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特色监。
      “送进来的什么样的人都有,不老实的多了去,让她们吃点苦头,知道点规矩,以后好管教些。”许萱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
      这点寻绍峰深切同意,他做探员的时候见过的狡猾人物也不在少数。
      新兵监是过渡监室,里面的人员流动是整个监区里最频繁的。一旦被送到监守所的嫌犯首先就是被押送到这里,等待案情事实查得水落石出,该放的放,不该放的就会被调到“老兵监”。
      这里也算是监区里比较惨的地方,因为一进这里,就脱离了正常的生活轨迹,跟外界那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区别,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不适应也得适应。
      刚进来各种条条框框的规矩纪律必须严格遵守,严肃得让人怀疑这是在当兵还是被羁押。
      等适应了这些规矩纪律,最惨的大概就是没有“大帐单”,“大帐单”里的金额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购买食品,补充营养,一小部分用来购买生活用品。没有了“大帐单”,也就是没有了零花钱,无法购置零嘴,平时在外边胡吃海喝习惯了,不会在意。这要碰巧进来的时候刚过了开“大帐”的那几天时间,那就有得你受了,开始的几天还行,等到身体连油水花子都没有的时候,不要想着大鱼大肉,连牙缝里的菜渣都会觉得是人间美味。
      进来的“新兵”跟流水一样,而开“大帐”的日子就那么几天,饿肚子的能够占了监室里一大半。即使有“大帐单”,过了这些日子,也无法购买任何东西,有也等于没有,只能乖乖等着肚子打鼓。
      说话间“劳动”们推着餐车往他们这边聚拢过来等候指示,那个四十开外的女教管挥挥手带着她们离开了监区。
      她们需要把餐车推回大食堂,监区大门外直走不远就有电梯,餐车和人分批集中在电梯里下去。
      然后她们可以在食堂里用餐,这样的感觉不知道比在监室里吃饭要好上多少倍,用餐都成了在押人员的一种奢侈。
      “好了,你们也吃饭去吧。”陈鹏催促道。
      “鹏姐吃什么,给你打包。”
      “有肉就行,其它随便。”
      这个时间教管们都去吃饭,监控室还是必须有人看着,谁都不知道监室里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
      陈鹏今天轮值,所以大小事情她都要做,没有轮值的只需负责提押监室里的人就行了,当然有人手脚勤快些要帮她忙的话,她也是不会有意见的。
      “好嘞。”
      教管们鱼贯而入用餐室,对于新来的寻教管,她们毫不客气的给他留了一个好位子,大方的就直接跟他坐在一桌,怕难为情的就坐在隔壁桌,许萱抢先挤在了他边上。
      “你以前做探员的?”
      “是啊。”寻绍峰刚夹了两口菜。
      “犯了什么错误?”女人就是爱八卦,许萱也不例外。
      “哪有犯错误!”
      “老实交代吧,这里大家心照不宣,你懂的。”
      “为什么这么问?”犯错误才能来这里吗?还有这道理,寻绍峰有些搞不懂了。
      “那怎么可能把你调过来?”曲玉兰惊讶的问道,全桌只有许萱算是跟寻绍峰熟一些,她这一问算是第二熟了。
      “徐姐就是这么来的。”她嘴里的徐姐就是那位四十开外的女教管。
      监守所入职的教管,一部分是警校毕业分配过来的,一部分是转业退伍军人,还有一部分是在系统里原来的岗位犯了错误,也不严重,就是一些是不大不小的错误,警告处分太轻,开除处分太重,在职吧,错误在身,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又没有其它合适的岗位可调,调哪里去合适呢?也就监守所最合适了,刚刚好够作为犯错误的惩罚。
      天天对着嫌犯,难怪林月梅会对寻绍峰说,犯人判的是有期徒刑,在这工作的等于是‘无期徒刑’。
      像徐姐那样的,原来在警署做的是文职工作,一不小心帮了别人一点小忙,收了些好处,不大的罪吧,被检报了,警界是根本不允许犯这样的错误的,不处分如何对得起举报人?都被检举了,还能在这岗位上看到你,如何才能服众?
      就这样她被调来监守所,有错在先,想升迁也难了,不然以她的资历,至少也是中级警员的警衔了。
      监守所里大家对这事都心知肚明,只是碍于面子当面都不提罢了,私下还是会偷偷议论一番。
      所里还有好些个都是这样那样的原因调职过来的,不过不在她们这一监区罢了。
      无怪乎她们对寻绍峰的调职原因感到惊讶,惊讶归惊讶,一点都不影响她们吃饭的节奏。
      “我嘛……”寻绍峰沉吟了一下说道,“调来这里就是为了挑战一下自己,人这一辈子嘛什么都要试一下,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
      “天高,自然从地面算起,在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天高地厚’”这个谜已经解开。人们已知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从地球表面往上看,天穹是无边无际的,但我们头顶的‘蓝天’是有一定高度的。据报道,前苏联曾有3位科学家坐气球作了一次详细的观测。当他们从地面升到8.6公里高空时,天空一直是蓝色的;当升到10.8公里的高空时,天空呈暗蓝色;再升到13公里高空时,天空就变成暗紫色了;超过18公里高空时,由于空气稀薄,光不发生散射,天空已是一片黑暗。所以,名副其实的蓝天天高只有10公里。地有多厚?经过人类长期以来对地球的认识和科学探测,已知地球是一个南北两极半径稍短的椭球,赤道半径稍长,两者相差21公里,平均半径是6371公里。 ”‘万事通’白小眉的语速很快。
      “你错了!天其实并不高,因为它就在我们头顶,地其实也不厚,因为它就在我们脚下。”吃得口齿不清的杜诗诗说起话来,真的很有诗人的气质,‘冷场王’的称呼并非浪得虚名。
      “我觉得我们还是好好吃饭吧。”
      “鹏姐那份别忘了。”
      “早预留着了。”
      “…………”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