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起怒火现真性情 ...

  •   赵破奴表情阴戾地走向槐树阴,心底不断涌上阵阵杀气。他认识这些人,大多数都认识——那慷慨陈词的儒生名狄山,官拜太常博士,以巧辩穿梭于权贵公卿间;狄山身侧面露颓丧、言语不多的男子为丞相长史朱买臣,他得庄助推荐为天子说《春秋》、《楚辞》获赏识,曾拜中大夫、会稽太守,如今又因庄助而受牵连,身涉淮南案、备受同侪排挤;朱买臣对面那年纪不大却被称为“司马兄”的青年是天官之子司马迁,他自诩才高,为人不愿受约束,常年流连于山水江湖中,薄有声名;其他人则多在公车府侯差,并没有官职。这些人在此谈古论今,说话大义凛然,看似忧国忧民,可并没有一个从军到边塞,入荒凉之地,与匈奴人一战!又想到他跟霍去病出定襄,跋涉千里,寻找战机,以八百轻骑力战两千余胡虏、绝非言语所能形容的艰险阻,杀气腾腾的青年紧紧按住佩剑,恨不能劈了这几个夸夸其谈的家伙。那些真正出生入死的军士们谁能想象他们如此功劳在这些人嘴里就成了小孩子游戏般侥幸胜利?!若真是这样,他与李敢费尽心机的训练算什么?!千余人不顾危险深入匈奴腹地算什么?!那些死在草原上的兄弟又算什么?!
      感受到凛冽杀气,槐树下之人脸色微变,噤声不语,神情中透出愕然和惊惶。
      “几位好兴致,”赵破奴摘下腰间佩剑,满是戾气的脸上扯出一抹笑,冷声道:“我也凑凑热闹。”
      要被凑热闹的人面面相觑,都从同伴眼中看出拒绝,但最终没有一个人言语。在一片沉默中,赵破奴走到席边大剌剌坐下,将已然从腰间摘下的佩剑拍在地上,发出“啪”的一声,也搅得席上酒盏腾跳而起,相互撞击,“叮当”乱响。一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以及凶相毕露的青年无赖嘴脸吓得手一抖,碗盏落在地上,碎裂。碎裂声惊得其他人也都是一哆嗦。
      “这是做什么?”赵破奴一一扫视众人,笑得更加冷冽,“说啊,该说什么说什么。诸君饱读诗书,通晓古今,刚才不是说得很热闹么?!”
      狄山见状,恼怒不已。再看受邀而至的朋友被这无赖恐吓,显得人心惶惶,更觉面目无光。他双眼一翻,就要发作,却被朱买臣阻住。一旁司马迁趁机开口,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与赵校尉无话可说。”
      “是么?我怎么觉得和你们有话说。”赵破奴笑容一敛,倏然起身拔剑,“我这把剑也想跟你们说说!”
      槐树下一片寂静,寂静得连一丝声音都没有。在场诸人却分明感觉到从枝叶缝隙间筛落的光斑在跳跃。朱买臣瞅着对面吓黄了脸的同侪,清矍颓丧的脸上隐约透出无奈、失望。但为了能摆脱困扰,他只好集中精神考虑该怎么应对,毕竟面前这个青年不好惹——他随霍去病出征,历经沙场得胜而还,其勇武绝非文士所能比拟,再加上得天子宠幸,有霍去病,也可以说是卫家庇佑,有足够骄横的本钱。也为此,他横空凛然出现,摆出无赖姿态,有恃无恐地威胁,才更让人心惊胆颤,担心他若为此怀恨在心,有意与众人为难。如此只怕在场所有人以后的日子将十分难过,弄不好还会有不测之祸……
      越想,朱买臣越觉得今日此番没经过推敲掂量的言语太莽撞,甚至为一解烦闷应狄山之邀来此都是失策。从席上起身,失意人凝神打量正得志青年神采飞扬的脸,心中忽然升起无限感慨来,他读书一生,胸罗万象,本想入朝堂一逞抱负,却不料落得终日凄凄惶惶,奔走钻营,空劳心力。这真是何苦来哉?!
      “哦?”赵破奴冷冷地看着朱买臣,“长史大人可有话说了?”说着,长剑一响,又从鞘中跃出些许。
      朱买臣目光一闪,神色变换,但很快又镇定下来。一旁司马迁见势不妙,单手持剑,亦准备随时战斗。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一个人影冲过来,横身在赵破奴身前,压住他手中那把寒光闪烁的利剑,阻止长剑出鞘。
      一见来人,赵破奴剑眉微蹙,于满身冷冽杀气中透出些许的疑虑厌恶。女子不为所动,竭力将拔出一半儿的剑往回推。这一举动立时引得青年双目一寒,怒斥,“滚开!”
      女子抬头注视着身形高大的青年,目光坚定地拒绝,同时以赵破奴才能听到的声音责问,“赵破奴,难道你真要斩了他们,得罪天下士大夫不成?”
      恶狠狠地瞪着归燕,赵破奴手上青筋暴起,但握剑的力度却刹那间弱了。归燕趁机用力,随着“锵锒”一声,将长剑被推了回去。
      剑入鞘,赵破奴一怔,为自己居然默许归燕的动作而震惊、愤怒。归燕此时也并不好受。平心而论,她对这些人的恼怒绝不亚于赵破奴,但赵破奴抢在她前面出头,让她失去了跳出来一逞意气、大骂责问这些人的良机。良机错过,理智回头,她注视着高大青年与人对峙,蓦然发觉脑海里闯入许多念头,其中最清晰地就是关于钉子与墙壁的比喻,还有霍去病这些天阴晴不定的脾气,也许他的抑郁不乐正与此有关。所以,归燕无法、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事情往更恶劣的方向发展。然而阻止赵破奴的这一刻,她真有些恨自己读过那些乱七八糟的书、还有那突如其来的违心想法。
      一口郁气结于心,归燕心里堵得难受,但她还是强迫自己摆出谦卑姿态,低眉顺眼、满脸真挚地道,“多谢将军,谢将军宽宏,不与小女子计较。”这句话明理向赵破奴道谢,暗中却是说给在场其他人听,为赵破奴收剑搭一个台阶。
      赵破奴冷哼,没有反驳,算是默认了归燕作为,其实,刚才他任这女子推剑回鞘,便已在瞬间作出了选择。
      对于赵破奴的松动,被威胁的士人心中一喜,暗暗松了口气。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也随之缓和。朱买臣上下打量归燕,颇惊异于面前女子作为。虽不知这女子是何人,但一出面就阻住赵破奴,留住大家颜面,还是使得丞相长史愿意表现出十分友好的姿态。一旁司马迁闻言松开佩剑,脸上露出有趣的神采。
      归燕忽略投注于自身的视线,转向赵破奴,示意他一同离开。可就在这时,气怒难平的狄山冷笑一声,腾跃而起,瞪着赵破奴,恨恨道,“堂堂男子甘为弄儿走卒,赵校尉,今时厚赐,来日定当双倍奉还。”
      弄儿?!奉还?!
      归燕觉得心中紧绷的一根弦断了。她深吸口气,压抑住猛窜而起的怒火,回身面对一众文士,扯出一抹僵硬地微笑,道:“刚才闻君高谈阔论,知君学识渊博,怀有大志,为当世奇才。但我有一事不明,”停一下,她竭力保持不急不徐的平稳语调,谦恭说道:“还请不吝赐教。”
      朱买臣讶然。司马迁颇为有趣地来回看了两眼,替狄山答应。其实,他非常好奇这女子能问出什么话来。
      归燕紧紧攥住拳头,将刚才这些人的议论,再加上最近所读的文字稍作整理,侃侃说道:“诸君言说阴阳家制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为教令,称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家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六艺流传天下……道家讲究“无为”、“无不为”……墨家……”这些人既以为自己博学多闻,才气纵横,那就看看你们能比一个无名的女子能厉害多少?!
      其实,归燕不爱与人争辩,平常纵使自己吃亏受些欺负,也是能忍则忍。但她为家中老大,自幼照看妹妹,保护她不受欺侮,后来虽一心在书本,但护佑亲朋的长姐作风已深植入骨。如今有人诽谤在她最困苦危难时相陪的朋友,她无论如何都不能善罢甘休!
      归燕的愿望很快实现。朱买臣、狄山、在场其他人都沉默下来,面露震惊。司马迁在惊讶的同时,脸色肃然,心底有些紧张期待着提问。而归燕在完整复述所记所闻后,目光灼灼地盯着狄山,问道:“但不知诸子百家中,何者更胜一筹?”
      狄山无言以对。朱买臣沉下脸。司马迁沉吟片刻,才迟疑说道:“《易大书》曰: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是故阴阳、儒、墨、法等理论虽各有不同,但所要达到的目标却是一致。”所以也没有胜负之说。
      归燕冷冷逼视着回话的青年,眼角余光又扫过其他人,问:“那为何今上独尊儒术,重用董仲舒、公孙弘?而诸君却只能在这里拾人牙慧,大发牢骚!” 闭上眼睛,归燕心中无奈慨叹,她最终还是没忍住……
      在场之人闻言脸色都是一变,变得异常难看。只有冷眼旁观的赵破奴此时嘴角微动,扯出一抹微笑。
      归燕也笑了,笑容充满讥讽,她豁出去似的对司马迁道:“东方朔年十三岁方读书,勤学刻苦,三冬读文史书籍,十五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十□□孙吴兵法和战阵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君说东方朔滑稽之流,以言语辩才取巧跻身于天子之侧,但不知以您所学跻身何处?”
      司马迁又窘又怒,却又发作不得。朱买臣无奈,只得出面劝解,可还没说两句,就将战火引到了自己身上。归燕乜斜着眼看和事老,拖长声音,很客气地道:“说得真好,然先生不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既已学桃李,自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时何故半途而废?”既然你刚才不说话,现在也老老实实闭嘴。
      朱买臣在这些人中学识高,为人又庄重严肃,颇受敬重。归燕这几句话一出自然犯了众怒。幸好有赵破奴凶神恶煞般持剑立在一旁,众人才敢怒却不敢言。
      “诸君刚刚说及隐者。”归燕挺拔身姿,一脸无畏地旧话重提:“确实丘樊太冷落,不过街市嚣喧也不好。而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如诸君这般做不劳心力,不受饥寒的中隐是最好。如此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何等逍遥?君若好登临,城南有山峦。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林苑。若君欲一醉,亦可时时赴庭筵,这关中多君子……”目光扫视着蠢蠢欲动却被赵破奴立眉怒目瞪回去的“关中君子”,归燕看向狄山,冷冷说道:“可以与君恣意言欢。当然,君若欲高卧,只需自深掩关。决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但切记一点:隐士须含贞养素,文以艺业,莫谈国事,莫论是非!”
      归燕这一番明褒暗贬的慷慨陈词,引得士人好生没趣,也让赵破奴都面露讶然。赵破奴不知道的是:人往往被激怒的时候,才能展现本性,这是读任何书都难以改变的。于归燕来说,若真要找出改变,那变化也许就是将她原本驱赶欺负人家伙的木棍,换成了言语的鞭子。
      “你要怎样?”狄山再也忍耐不住,短粗浓重的眉毛更是挤成一堆,仿佛没有点燃的柴火,只往外冒烟。他为太常博士,自身能言善辩,何时受过这种屈辱,不过今日先有赵破奴胁迫,后有这小女子细数百家之言,一时惊怒交加,失神忘乎所以,才容得归燕大放厥词。如今看自己力邀而来的在一众朋友在前有归燕滔滔不绝,赵破奴虎视眈眈之下,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阴沉下脸,忍着气听,希望能保住最后一丝尊严,便再次开口怒喝。
      “不怎样!”少女横眉冷对,道:“我既未出言不逊,又非幸灾乐祸,只是有事不明,请求赐教而已!”不待狄山说话,归燕又道,“闻君刚有‘吕氏乱国’一说……”
      狄山满目戒备,不知这女子提此句意欲何为,由此而忘却到了嘴边的话。
      归燕咄咄逼人地看着狄山,“我想若是如此,那商山四皓倒是为虎作伥、依附权贵之小人了?!这隐者做起来也没甚趣味。”
      狄山想到这四位有名望的隐士确实不奉高祖之诏,而为吕后所请,出山辅佐孝惠帝,不禁哑口无言,虽知这女子暗骂他们是小人,却想不出还击的言语了。
      归燕乘胜追击,“君目中只看高后重用吕氏族人,却为何不见高后为政十五年,减免赋税、释放奴婢、废秦时严苛刑罚、安定边境,以致天下晏然,刑罚罕用,使黎民得脱战乱之苦,丰衣足食?再者,当今天子乃千古一帝,此时正当盛年,英明神武,权柄富贵尽握,君何来外戚当国之语?”
      狄山神情一变。
      “至于霍去病……”说到少年,归燕的语气变得昂扬激越,“大将军既能起于奴仆,霍去病如何不能奋于狡童?”
      隐忍地轻咳淹没于滔滔不绝的话语中,没有引起一心想驳倒他人的女子以及被女子吸引住的一干文士注意,却还是被习武的青年捕捉。赵破奴侧身回首,就见霍去病已不知何时站立在近旁。他脸上表情虽平静,但眼眸亮得灼人,似乎要把周围的空气点燃。而归燕清亮的语声毫不停歇,不断从耳边划过,“……须知天下事没有比用兵更神奇莫测,天下才能没有比打仗更巧妙的,举凡才智兼备之人,对用兵之妙自得于心,乃天性所致。孙子亦曾于兵法中记述过‘兵家之胜,不可先传’,又有‘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无穷’及‘善学武者因渚茨而自求之,乃所谓方略也’之说。也为此……”少女的目光如羽毛般轻轻掠过其他人,最后落在狄山脸上,道:“霍去病之才非诸君这般道德高盛的君子所能获知的。若妄加议论,只怕徒学赵括,留下纸上谈兵的名声罢了。”
      话音未落,一串笑声蓦然响起,直击各人耳底。归燕气怒转身,张口便要用话堵过去,可看到所笑之人,她立时呆怔。而与她同时看到霍去病的人,神色各异。
      “是不是纸上谈兵,要到战场、立于阵前才知晓。”霍去病瞪着方才被归燕教训的人,脸上慢慢绽放出一个狰狞地笑,“他日出征,我定当奏明天子请诸位随行,也好证实这丫头之言纯属胡说八道,还各位清名。”
      此言一出,朱买臣等人顿时想起霸陵尉身死李广军中之事,冷汗淋漓。
      “这又何苦?”一个声音插入,带着飒然爽朗,将冷凝紧绷的气氛撕裂,“冠军侯何必言语相欺?”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起怒火现真性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