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江州苏氏 ...

  •   映易传信进来,江州苏氏的人进京了。
      苏禾将信扔进脚边的铜盆里,寻雁就用火折子点了火,看着它燃尽了,又浇了一杯冷茶进去。她心里琢磨起来,苏氏宗族里两位最出众的子弟今年一同参加京师春闱,却又双双落榜。这个时候,苏三夫人匆匆上京,又用意为何呢?
      柏晴看着寻雁将铜盆里的东西倒进了门口处的五针松花盆里,才道:“小姐的身份,想来京城早已传遍了。”
      “这算得什么?”寻雁接道,“还能劳她一个当家夫人屈尊特意跑这一趟?”她说着帕子一甩,冷笑一声。柏晴无奈,只好道:“映易传信儿来,说是外面的事都妥当了,不知小姐打算何时出府?”
      苏禾沉思道:“索性就这几日吧。”
      侯府接到江州苏氏的帖子是两日之后的事了。苏禾给太夫人请了安,许妈妈就进来禀道:“大夫人带了贵客给您请安来了。”
      苏禾听说,起身道:“昨日的书才看到一半,这时还惦记着……”
      太夫人就笑起来:“快回去吧,我们明远看起书来比你还痴呢。”
      苏禾行礼告退,出了福寿居便要回双栖院去。却在花园子的岔路口处看见了大夫人一行。苏禾要朝北边去,大夫人等人却是从南面而来,苏禾远远朝大夫人行了礼,看到大夫人点了头,才带着丫鬟走了。
      大夫人陪着的妇人,看到苏禾那熟悉的眉眼时,便是一惊,欲言又止。
      “那里是楉署轩,夏日风景极好。娘极喜欢在那里宴客。”大夫人笑着介绍她们经过的一座小院,似乎并未察觉到那妇人的情绪波动
      “倒是极雅致。”妇人附和着,重新露出一个得体的笑容来。
      一行人进了福寿居,太夫人已换了见客的衣裳。苏夫人行了礼,便说起家常话来。
      太夫人道:“苏氏子弟的博学早有耳闻,不想如今又出了少年英才。”
      苏夫人道:“您言重了,那孩子倒是争气,老太爷常言,是读书的苗子。”
      苏氏参加春闱的两个子弟,其中一个正是苏夫人的幼子,另一个年纪稍大些的是族中旁支的子弟。苏老太爷看着是个读书的苗子,才出资供他进私塾。两人均是少年中举,在江州一举成名,却不想京城初初试水,就双双落第。不过苏夫人记着来时老太爷的话——“小小年纪,已是举人,于家族而言,算是荣耀。想要更进一层,还需苦读几年才是。”
      老太爷睿智,落第之事早已是预料之中,自己一介内宅妇人只需听之从之。故苏夫人与太夫人说话,语气间并没有沮丧,反而笑道:“老太爷原担心他们太过年轻气盛,此次春闱也算是看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太夫人点头,笑道:“正是如此。”
      太夫人对待晚辈向来态度可亲,又有大夫人陪着,苏夫人对侯府的感官恭谨中又多了几分亲近。
      叙了一席话后,苏夫人面犯难色起来,犹豫再三,才勉强开口,“不知太夫人可还记得我那可怜的二嫂?当年事出突然,等我们赶到京城时,一切都已成定局。托了人多番打点,才勉强保下那一点血脉。亦嘉那孩子从小养在我跟前,也还算争气,小小年纪,学业上就已得了江州大儒的评语——”她说着,语气一顿,朝太夫人看去,眼圈泛红,“除了亦嘉,二嫂膝下还有一幼女,自当年走失,就再无半点音信。可最近却突然从京城传出了消息……无论真假,我都该来看看才是。”
      大夫人与太夫人对视一眼,才道:“您有所不知,这许多年,府里也一直派了人打探,直到去年冬上,那孩子递了信物进府……”
      苏禾看了看桌上刚动了两筷子的饭菜,朝青芜道:“姐姐稍等,我换件衣服就去。”然后由柏晴服侍着进了内室,寻雁笑嘻嘻的请青芜坐下,又端了蜜饯来,道:“姐姐尝尝,我们江南的小吃可与京城的一样?”
      青芜用手帕包着,拣了一块儿,吃到嘴里,竟然入口即化。忙问道:“这叫什么?从前竟未见过。”
      “是百草丹,姐姐若喜欢就带些回去。”
      二人说着话,苏禾从内室出来了,青芜立刻起身,笑道:“苏小姐这就请吧。”
      再见江州苏氏,苏禾早有准备,当年那些所谓长辈的绝情,她虽不记恨,但姐姐去时,她是起过誓的,从此与江州再无半点瓜葛。
      那眼生的妇人见她进来,激动起来,不待人引见,就三步并做两步,过来握了苏禾的手,泪如雨下,“果真是禾儿,菩萨保佑……”
      苏禾从来忌讳与生人肢体接触,此时被握着双手,极不舒服。她后退一步,用力将手抽出,面无表情的盯着妇人。
      感人的认亲场面,因为苏禾抗拒的举动,变得尴尬起来。
      “这是江州苏夫人。”太夫人朝苏禾说道,大夫人这时才反应过来,忙上前扶了苏夫人坐下,还未开口,就听苏禾道:“原来是苏夫人,失礼了。”她的反应极冷淡,看向对方的眼神也没有一丝欣喜。
      苏夫人的眼泪流到半路收也不是落也不是,她一路赶来,本是极忐忑的心情,但苏禾的抗拒,让她始料不急。
      一场重逢不欢而散。苏禾不发一言的出了福寿居,一进双栖院,两个丫鬟跟到屋前便自动停了脚步。直到月上柳梢,房门才从里面打开,寻雁守在外面,一件苏禾出来,脸上露出喜色来,问道:“小姐可饿了?今日厨房做了清蒸桂鱼,您可要尝尝?”
      苏禾点点头,“正好我饿了。”
      吃了小半碗米饭,苏禾放了筷子,道:“过两日去接蓁儿回来吧。”
      柏晴心里一喜,知道这次是苏禾心软了,大小姐总算不用顿顿粗茶淡饭了,忙道:“奴婢明日就派人接大小姐回家。”
      苏禾难得陪太夫人吃完饭。她净了手,依着太夫人的的习惯给她布菜。许妈妈道:“苏姑娘赶紧坐着,太夫人该心疼了。”
      苏禾笑道:“我笨手笨脚的,太夫人别嫌弃才好。记得小时候母亲就很喜欢为我夹菜,可我一次都没有为她夹过。您与母亲情同姐妹,如今伺候您,与伺候母亲一样。”
      太夫人亦笑起来:“只怕你母亲舍不得。”
      饭后,苏禾才道:“我来京已快半年,这些日子多亏了您的照顾,先前在西街置的宅院如今已修正好,便想着这两日就搬过去。”
      太夫人有些意外,开口就问:“可是下人说了什么闲话?”
      苏禾一愣,随即道:“自然不是。当初上京时本也准备了院子,后来您留我暂居侯府,我才得了空闲好好将那院子修缮一番。如今好了,便想着搬过去。”
      任是苏禾百般哄劝逗趣,太夫人还是不太高兴,索性最后勉强同意了苏禾搬出侯府的打算,但依然很忧心她孤身一人如何生活。
      苏禾安慰道:“日后我常来看您,您只当跟府里一个样儿。”
      蒋云峥一路快马进京,行至西街口,就被堵住了去路。看热闹的人群将西街街口围的密不透风。卓青高喊了几声,却毫无作用。蒋云峥没了耐性,旋身跳下马,卓青也赶紧跟着下来,将缰绳扔给随行的另一个小厮,小跑到他身后,道:“爷稍等,奴才这就去打听。”
      卓青这些年跟着蒋云峥,早就练出了一膀子力气,毫不费力就挤到了人群最里面。
      原来是两家马车撞上了,不巧的是这马车一辆比一辆华贵,久居京城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里面坐着的必不是普通人物。
      然而众人所看的热闹并不是相互堵住去路的马车,而是前面空地上争吵的小厮。尖嘴猴腮的青衣小厮与身形壮大的黑衣小厮已经吵过一架,两人呼吸都有些急促,青衣小厮一脸的倨傲,高声道:“真是晦气,我家主子入宅的大喜日子,竟遇到这样的事……”
      话未完,一个女声高声喝道,“还不住嘴!”音量盖过了青衣小厮的后半句。众人朝发声处望去,只见一个一身碧色衣裙,丫鬟打扮的女子,俏生生站在尾朝南,头朝西的那辆马车前面。
      女子身量高挑,容貌出众。极有气势的一声喝住了青衣小厮后,才莲步轻移,行至与其相对的马车前三步远处,开口道:“家奴失礼,还请勿怪。”
      她话音刚落,前面马车的帘子就掀起来了,一个圆脸丫鬟伸出头来,问道:“可是苏小姐的马车?我家夫人请您下车一叙。”
      “可是不巧”,碧衣女子巧笑道:“今日乃我家主子乔迁之日,得赶着时辰,改日空了,再接夫人的帖子罢。”
      卓青子第一眼看见那女子,就吃了一惊。这时热闹瞧够了,赶着给蒋云峥回话。
      “奴才瞧着是府里苏姑娘跟前的柏晴……”
      蒋云峥皱起眉来,向其中一辆马车看去,车的顶盖侧面垂着的流苏上面绣着江州苏氏的标记。他赶着进宫,只得策马绕道而行。倒是卓青,上马时朝后面望了一眼,人群中已没有了柏晴的身影。
      因着苏禾出府,太夫人心情不佳。蒋云熙与宁明远送了苏禾出二门,就去福寿居陪着太夫人说话。
      午饭时,太夫人勉强吃了小半碗粥,就让人撤了桌子。蒋云熙劝道:“苏妹妹平日里的行事做派,必不会委屈了自己,母亲不必过于忧心。”
      太夫人叹口气,半饷才道:“那孩子迁入新宅,该叫你大嫂备份礼才是。”
      “母亲说的极是,”蒋云熙赶紧应道:“我这就去大嫂那里看看,想必大嫂早就备着了。”出门时悄悄朝许妈妈使了眼色,见她轻轻点头,才略微放心了些。
      蒋云熙进了松香院,见檐下并没有丫鬟侯着,心下有些奇怪,却还是吩咐了馥玉在院里等着,自己个儿进去。掀帘子时,屋里二夫人的声音传来,“可惜了一桩好姻缘,我看苏妹妹那模样儿,与咱们三爷可是真真儿的般配……”
      大夫人的声音淡淡的:“姻缘之事,哪是般配就能成的?”
      蒋云熙伸出去掀帘子的手慢慢收回来,她突然想起去年回府时,府里悄悄传着的流言——苏禾递了信物入侯府,为的就是十年前平津侯府与苏家人一句‘儿女亲家’的承诺。
      西街三进的宅子里,映易与墨菊站在二门处翘首以盼,直到看到了缓缓驶来的马车时,才露出了笑容。
      苏禾一下马车,二人就跪了下去,“给小姐请安!”
      苏禾走近了,才笑道:“做什么行这么大的礼,快起来。”
      墨菊率先站起来,上前虚扶了苏禾,道:“奴婢们日日守着这院子,小姐总算搬进来了。”说着话的功夫,就进了院子。
      许多富贵之家,最喜在花园里置些假山奇石,认为曲径通幽处最有趣味。苏禾却恰恰相反,花园里种了各色的花海,此时正是结苞之际,微风吹来,绿色的波浪带着点点粉色,紫色,黄色,煞是好看。
      寻雁指挥着几个丫鬟整理带来的行李,柏晴则与墨菊相伴着去看给大小姐准备的房间摆设,二人本来是血脉相连的姐妹,如今久别重逢,自然亲热。映易极有眼色的不去打扰,跟着苏禾进了书房。
      荆山书院至今已有五年的历史,因着它别出一格的招生政策,每年参加书院入学考试的人越来越多。尤以今年最甚,七弦快马递上的名册中,光是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就比去年多了三倍不止。
      苏禾细细翻了,道:“还是依着往年的惯例,中级班招收人数不变,初级班可适当增加招收名额。”毕竟,荆山书院从成立以来就以教书育人为本,却不限以考取功名为唯一目的。能取得状元的,只有寥寥数个,这些人或出自富贵之家,自小有博学的大儒亲自教学,或出自平凡百姓之家,却从小天资过人。荆山书院秀才出的不少,在秀才之上着唯有五人。
      映易点头称“是”,但往年招生考试之际,苏禾都要亲至书院,今年却是未必。
      “小姐今年可还要亲自去荆州?”
      “自然。”苏禾道。她名下生意无数,但最看重的却是只进不出的荆山书院。当年开设书院之时,她的生意还并没有大规模的做起来。那时书院里只有两位秀才出身的先生,五个因家里极为困难,听说荆山书院不要束修,还管吃管住,平日里只以打扫书院来抵学费,才被送来识字的学生。
      发展至今,荆山书院依旧低调,但它的入学考试却成了每年荆州百姓津津乐道的一大盛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