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
见婢女回来,赵钺似是随意的问到:“这纸鸢,是从哪里寻回来的?”
婢女恭敬的答到:“回王爷,是从穆良人处寻来的。”
“可曾惊动了娘娘?”
婢女低眉顺眼“这纸鸢,是娘娘亲手还给奴婢的。”
“那这上面的诗句,她是看到了……”赵钺喃喃,脸上浮现一丝浅笑。有些期待的开口:“她……可有说什么……”
“就是问奴婢一些寻常的问题。”那奴婢低头想了一下“哦,对了,娘娘离开时,叹息了一句什么离居……终老的,奴婢记不清了……”
听见这话,赵钺眼神瞬间明亮起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对对对,就是这句……”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同心而离居……
赵钺不禁惊叹,她竟然敢说,他甚至,不曾透露半分情感,她却明白他懂她……
同心……而离居……
赵钺突然间笑了,真心又无奈,最后化作一抹苦涩随风而逝。
他终不可能,做出背弃皇兄之事,更何况,她是他的宠妃,只是,只是……
自己的心里……
自己的心里,早视她为掌中花,心尖人,愿意用一生来珍视,来怜爱,奈何……
“唉……”
自纸鸢事件后,穆梨初的心绪就变得有些复杂,却又隐隐生出一丝期待来。不再似以前,无悲无喜,像一只没有感情的木偶。
赵敦见她如此,以为是她渐渐愿意接纳自己,遂百般呵护,无微不至。
短短一年,穆梨初在后宫的地位从小小的良人被晋升为妃,赵赐号“丽’,称穆丽妃,而穆家,也是水涨船高,盛眷恩宠更甚从前。
对于此,她无奈苦笑,以前只道是赵敦不懂她,如今看来,倒是她一厢情愿了。
她一厢情愿的以为,总有一天,他会明白她。所以,愿意在无可奈何的命运中试着去接受,去改变,可是……
他明知她素来喜欢淡雅,喜欢安静,偏偏还赐一个如此艳俗的丽字,这是要她婉转承欢,献媚取宠吗?
她已以色侍君,还要她放弃最后的气节,彻底变为他期待的人吗?
梨初无奈。
其实,赵敦之所以赐梨初“丽”字,是希望从此她的生活明媚起来,不再静静沉沉,宛如一滩不起波澜的水,那样的心态,无欲无求,不但老的快,还会让他惶恐,让他有一种挫败感,觉得倾尽了天下,也入不得,眼前人的心,他总觉得,她随时会弃他而去。
他从来,没有如此在乎过一个人。所以,并不愿无端失去。
只可惜两者都会错了意,本就不同的两个人,经此一事,虽则看似贴近了不少,实则,同食同寝,心却相距千里之外,疏远甚多。
从未懂得,又何来心疼。
寂寂深宫,深宫寂寂,她又怎能奢望,陪着她的那个人知她,晓她,怜惜她。
君王之爱,毕竟关系的江山社稷,权谋纷争,太过于沉重,没有人轻易承受得起。
每当这时,她又想起了那只纸鸢,想起那纸鸢上的诗:自知终古清香在,更出梅妆弄晚霞。
她对着夕阳晚照嫣然一笑,对墙外的那个人越发的期待起来。
转眼就到了重阳节,趁着佳节,皇帝大宴群臣。
笙歌曼舞的宴会上,热闹非凡,场面盛大。帝后居于首位,皇帝下首,依次是各级宗亲,朝廷众臣。皇后身后轻纱微掩的小廊里,是后宫各阶嫔妃以及公主的座次。
睿王赵钺与穆丽妃梨初的座位离得很近,除却重重纱帘外,中间只隔着一株影影绰绰的金桂。
金桂暗香弥漫,像极了人游离的心事,一同勾起了多年前的过往。
只因霜菊丛中遥遥一眼,那人便如秋日里温暖的光,直直照入她无欲无求空茫的心灵,从此,逆光生长,一生逐光。
皇帝举杯,百官齐贺,穆梨初以袖掩面,趁着举杯的空当,遥遥的看了赵钺一眼,赵钺似是早有察觉,冲着她抿唇一笑。
她心底一惊,抖落几滴薄酒,趁着掩袖的空档,急急按下自己慌乱的心情。他果然,什么都明白。
只是,千防万防,难防有心之人。后宫人人都知道,皇后善妒,且锱铢必较,自入宫以来,穆梨初最得圣宠,皇后自是时时提防,处处设套,只怕抓不住她的把柄,而今这一幕,一滴不漏的尽入她那双阴鹜的眼。
皇后内心阴狠一笑,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重阳过后,赵钺便借着年节将至,以各种方式从宫外送一些东西给穆梨初,当然,他送东西,是整个后宫都送,只是穆梨初那里,总会多了几句诗,几阙词,字里行间,都是他的宽慰。
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那株清寂的菊,终于有人懂得了它的孤独,愿满心满眼的怜惜它。
明知不应该,明知在劫难逃,他们俩,还是隔着一道宫墙,隔着墙里墙外无数道寂寞的影子,悄然如火如荼的相爱。
只因彼此懂得。
只因,对方是那个知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