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初见 ...
-
他说的很小声,但我还是听到了!他,竟是庭生!那个在琅琊榜中萧景琰一心想要保护的庭生!
“……庭生……”我呢喃了一会儿,蹲下,一手扶住他的肩膀,“庭生不开心的时候,都会来这里吗?”
“……嗯。”
我在此处逗留这一会儿,除了我和庭生,竟没有其他人来这里。想来此处确实偏僻,所以少有人来。只怕,若不是我不识得宫里的路,也不会到这里。
“我得回去了。”
“嗯,去吧。”
若是在这里逗留太久,回去怕是免不了一番责骂吧。
“庭生!”他还未走几步,我又将他叫住。他转身有些不明所以。
“你是个好孩子。相信我,不出一年,你就可以离开这里了。”
庭生一听,更加疑惑。只希望,他不要将我看作疯子才好。
我笑了笑,又补充了一句:“靖王殿下,就快回来了。”
只见他一脸惊讶,最终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对我笑了笑,便转身离去了。他定是觉得我与萧景琰熟识,故而现在也不再如刚才那般警惕我了。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内心显得有些复杂。如今,我离剧情是越来越近了。只是不知,我该以何种态度面对今后的一切?
回到芷萝宫,在门口迎面碰见一个男子,我赶紧退至一旁福身。再抬头,只见到一个挺拔的背影。这难道,就是萧景琰?
算算今日乃是朔日,应该不会有错了。
进屋,发现静嫔面露愁容,萧景琰进宫对于他不是天大的好事吗?难道是出事了?
“娘娘,刚刚可是靖王殿下来过了?”
她苦笑了笑,“是啊。”
“殿下来不好吗?为何娘娘……”
静嫔轻叹了口气:“他来,我自然是高兴得很。只是……他这刚回,陛下又派他去西山营换防了。眼看年关将至,我们母子,又不能团团圆圆好好过年了。”
果然如此。这皇帝,好似是极厌倦了如今的萧景琰,这些年,他这个儿子就好像被流放了一般,留在京城的日子实在屈指可数。
“让殿下在外多加磨练,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这个我自是明白,只是他独自在外,我始终有些放心不下。”
这便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吧。静嫔,真是爱极了他。可惜,如今萧景琰位分不够,无法进宫多陪陪她。
很快,就到过年了,宫里所有人都开始忙活起来。身在宫中,各宫之间相互走动是难免的。连平时喜静的静嫔,也时常不在芷萝宫里。而我作为芷萝宫的一份子,自然也不能闲着。
“惠妃娘娘,这是静嫔娘娘给您的年礼。”
“静嫔妹妹有心了。锦儿。” 她身后的一个宫女恭敬地走上前,收了礼物,又小心地退下。
“替我谢谢你家娘娘,改日,我再登门回礼。”
“是。”
我福了福身,退出殿外。这惠妃素来胆子小,没有什么心机。她与静嫔关系到还不错,记得后来,还是她与静嫔一起发现了情丝绕的。不过,和静嫔一样,宫中数十年,不受皇帝宠爱。
年关后,大雪连下了三天。今年,百姓定有个好收成了。
“小葶,咱们去堆雪人吧!外面积了好多雪呢!”小新跑了过来,一脸兴奋。
我笑了笑,“你们去吧,我怕冷,待会还是去伺候娘娘吧。”
“这样啊,那我就先去了。”
“嗯。”
其实也不是怕冷,只是在此情境下,实在没有那些兴趣,我现在最关心的是我能否回到现代。联系众多穿越故事仔细想了一番,我的这种情况多半可能与什么天象有关,听闻天文阁里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藏书,或许我可以往那边想想办法。可是,我一个宫女,又怎是可以在宫里随意出入的?
难道要向静嫔寻求帮助吗?想想她这么多年一直与世无争,她位分不高,若是要帮我,就免不了出面去委托他人,这却不是我愿意看到的……
萧景琰……即便他愿意忽略阶级之分,可和我连面都未曾见过,加之他不受梁帝喜爱,宫里威信不足,此条道路也怕是不通……
若说这后宫之中最能说得上话的,除了越贵妃就是言皇后,不过这两人地位如此之高,加之精力都在太子和誉王,恐怕根本无暇理会我一个小宫女,除非……我能以她们想要的东西作为交换!但是,这两人都不是善茬,我若果真如此,就无异于与虎谋皮吧。更何况,我可不愿卷进那些事里。
那怎么办?
想了半天,却始终没想出确切的解决之法,正好听见外面的嬉笑声,干脆也出了屋子。来到殿外,见静嫔站在檐下,望着院子里的丫头们乐此不疲地堆雪人儿。
“娘娘怎的出来了?雪虽然停了,可外面冷得更紧了。”
“屋里呆得闷了,出来活动一下。你怎么不和她们一起玩儿呢?”
“太冷了,我还是留在这里陪娘娘您吧。”
静嫔转眼望向院中的姑娘们,笑了笑,“你瞧瞧,她们玩儿的多欢呐!”
看着眼前一群女孩儿天真无邪,我的心情突然舒畅了不少,有句话说的不错,快乐也是可以感染的。
此情此景,倒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些事。那个时候,姥姥还在世,每年过年,我们都是要去姥姥家的。而每逢过年,老家总会下很大的雪,把世间万物都盖了个遍。这时候,我们兄弟
姐妹间,就会来一场雪的盛宴,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板,等等等等,就像她们现在一样。只是后来,姥姥不在了,而我们也长大了,年轻人各奔东西,此后便少有时间回老家,更别说,像儿时一样那般玩耍。
现在想来,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真的丢失了很多东西。
最冷的时候已经过去,阳光即将重温大地。然而在这样好的天气下,有些人的心情,却显得不那么好。
“陛下此次,罚得未免也太狠了。”小新看了看静嫔,稍显忧郁之色。
此次萧景琰去西山营换防,只因回京后没有第一时间进宫而是先回了府,皇帝便罚萧景琰在祖陵前跪上三个月。
静嫔没说话,只是手上的活已停了下来。她单手撑在案上,揉起太阳穴,神色疲惫。
“娘娘……”我不免有些担心她。
“没事,你们先退下吧,我有些累了。”
我与小新对视一眼,没再出声,应了声是便退出了殿外。圣意已决,很难再改变。
接下来的三个月,静嫔几乎都在佛堂度过,由我和小新轮流陪着。真不知道,这皇帝到底怎么想的,不是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吗?萧景琰怎么也算是他的儿子,只是性格刚直了些罢了。
倒忘了,只怕是风气使然。臣下不懂逢迎,便不得晋升,皇子性格太直,便不受宠幸。只是苦了这位母亲,若是上天,真能听到这些祷告,那也便好了……
“庭生,你不是想读书么,我今日,是专程给你送书的。” 我从袖中拿出一本书,望望四周,确定没有人发现,赶紧将其交给庭生。
他赶紧将书藏入怀中,笑道:“谢谢姐姐。”
“那姐姐先走了。”
“嗯。”
我不能经常来这里,每次来,也不能逗留太久。若是被那有心人发现,一定是件很麻烦的事。
往回走了几步,转身又望着庭生悄悄喊了喊,见他抬头,便给他做了个竖起大拇指加油的手势。庭生心领神会,冲我笑了笑,也跟着做了同样的动作。这个手势,是我教他的。意思是,我很行,加油。
今日又是朔日,我正和静嫔说些事,只听得外面有人说靖王来了。静嫔一听,赶紧喜笑颜开着出去相迎。我跟在静嫔后面,只见一个俊俏男子正往屋里走。
“儿臣参见母亲。”
他跪下向着静嫔做了一揖,静嫔赶紧上前将其扶起。“快起来吧!”
静嫔扶着他左右瞧了瞧说:“又在面吃苦受累了这么久,都瘦了!快来,我给你炖了鸡汤,就等着你来了。”
之后,我看到的,便是一幅幅母子情深的画面。此情此景,倒让我想起琅琊榜里萧景琰曾说过的一句话。“每次到母亲这里来,都搞得我像在外面没吃过饭似的。”
我不自觉笑了笑,天下母亲都一样,儿女远游,母亲们总会念叨,他们在外吃得好不好,住得习不习惯,总之就是一个牵挂。
我正望着某处神游,却听见萧景琰突然冒出一句话。“多日不见,母亲宫里竟又来了新人。”
见他盯着我,我赶紧礼貌性地福了福身。
“她呀,叫陆葶,是我前些日子向内廷司讨来的。”静嫔看了我一眼,笑了笑说,“ 怎么,你管事,还管到母亲宫里来了?”
“哪里?我只是随口一问,母亲又笑话儿臣了。”萧景琰转移了视线笑了笑,说完又继续埋头喝着汤。
之后的时间,就听着他俩话家常。久别重逢,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事,吐不完的情。只是,过了今日,又不知要到何时,方能在像如今这般,同坐一室,共话桑麻……
雪后的一个晴天,我正走在路上,忽然听到有人在呼喊着救命。寻声望去,原来是有人落水了,岸边站着几个宫人在呼救!
人命关天,一点都耽搁不得。我赶紧脱下外袍,跳入水中,向那落水之人游去。
落水的是个宫女,人救上岸时已经昏迷,我立马对其进行人工呼吸片刻后,那人吐出了腹中的水,清醒了过来。
此时周围的人越聚越多,对于我的做法,他们显然惊讶得很。但看到我把那宫女救活,都称赞起我来。就在这时,一个尖声尖气的声音响起。
“放肆~何事聚众喧哗!”
说话的是一个太监,他前边站着一位身穿黄袍的人,神态威严。众人皆跪下参拜,我自然也是照样做着姿势。果不其然,他就是梁帝。那旁边的那位老公公,一定就是高湛了。
立马有人向梁帝汇报了事情的经过,梁帝听了,饶有兴趣地走上前。
走到我跟前停下,说:“ 方才就是你下水救人的?”
把头压得很低,尽量放轻了语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