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叶府,书房。
叶陌桓正自研磨,韩允明走至案前,静静观看片刻,问道:“澄泥砚?”
叶陌桓颔首道:“正是。”
韩允明笑道:“澄泥砚以沉淀千年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厉寒不冰,呵气可研,不伤笔,不损毫,与端、歙、洮河并称四大名砚,为历代贡品,不可多得……”
叶陌桓微笑道:“韩兄又来打趣在下了,这砚虽然名贵,未必算得什么珍奇。”
韩允明又道,“罢了,在这叶府,的确称不得珍奇。”
叶陌桓道:“如斯自幼喜欢笔砚,府上略有收藏,也不足为奇。”
片刻,又道:“集贤相如何?”
“并未提及。我本想在朝上便将所有事说明,但国库亏损一事震惊朝纲,当时情形根本不由我控制。”
“那么事后在御书房为何不与圣上说清?”说时铺开宣纸,用镇纸压好。
“淮王殿下在场,未容我说明。”
叶陌桓道:“淮王殿下无碍,他年少气盛,向来不屑以帝胤身份与朝臣相争。况且枢密院与政事堂有各自系统,此事与淮王毫无干系。静王平岁老成持重,在朝有一定势力,近时不知何故一意扩张,在淮王看来定然算是威胁。你既已提及此事是由我相告,就应将所有事实一并呈报。”
叶陌桓说罢提笔沾墨。
韩允明道:“目前不知淮王究竟何意。我只怕树敌再多,若有变数,危及……”
话未说完叶陌桓插言道:“淮王昨夜必已知晓你今日要参奏静王,他不曾阻止便说明此时他站在你这一边。”
“你的意思是皇帝身边有淮王的耳目?”
叶陌桓笑道:“静王能掩圣上视线,宫城之内必有接应,淮王亦如此。”落笔,墨染玉板。
韩允明犹疑着开口:“只是……”
“不必多虑。”叶陌桓书罢搁笔,微笑道:“圣上有旨,我入计省,韩兄可无虑。”
只见叶陌桓所书“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为以此后韩允明仕途写照。
且说那日退朝之后,百官内人尽胆寒,凡与静王一案相干之人,皆尽入狱。
在朝诸位大人对韩允明均另眼相看,先前只知他年纪虽轻却颇有才干,于河工水师一类极通,但给人印象总不过是富家公子已矣。但他愿以工部侍郎至尊请郡南下,禁用一年时间便消除苏皖水患,已让人拈须赞叹。今日朝上韩允明便对疾风骤雨全然无畏,可见他忠心,其勇可嘉。此番不论结果如何,韩允明都是占尽风头,假若事成,韩允明定成超重一派势力,其势之盛将不可量。
三月,案情清朗,肃清静王党人。
韩允明因任知州兴水利整河工之时不短剑钱粮经运河进入省内,偶然查问,无论苏、皖官员均吱唔掩饰,这才陡升疑虑,因而暗中查访,却见静王行宫外警卫森然,木料时才源源运入,宛若大兴土木之势。
在此不得不提韩府一名扈从,静王所为种种所以能查清,此人功不可没。其入韩府前本姓宋,单名毅,前朝战乱时与家人离散,为一老者收留,教习武学,至十六岁习满。辞别恩师后游历途中,恰见韩允明中榜游行,□□高头大马,一派堂堂之气,随后便投至韩府内,韩允明授字清宵,任贴身随侍。静王案中清宵几番探察,发现静王行宫扩建规模可比宫城。韩允明知此事事关本朝兴旺,始秘密查访,过程不再赘述。
韩允明自七月至正月二百余日中,秘密查明明静王赵祯外郓州刺史、升州刺史、扬州刺史及各州郡地方长官,上至通判、下至县令、县尉等均参与此案。三月韩允明回京复命,当日便奏明圣上。
宁宗赵祜即令彻查此案。
静王在辖地内所建伪宫由官邸改建而成,已初具规模。伪朝仿前朝官制,下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工、刑、兵、吏、户、礼六部。伪宫之内设三夫人及九嫔寝宫。寻至玉玺、帝后华服并各品阶官服。京城静王府内查获银钱七百万两,账册若干,更有官员私相传递等若干证物。
明静王赵祯谋危社稷,理当处斩,圣上念及兄弟之情,赐金屑酒死。静王妃陈氏及侧妃3人赐白绫自缢,世子嘉珉、嘉璋绞刑处死。查抄家产,其余亲眷或流刑或刺配充军。偌大一静王府不日便空空荡荡。
随即朝廷查办所有涉案官员,经大理寺审查自集贤相起凡与此案相干一律查办。此案涉案官员之多,惩处力度之大为历朝罕见。
韩允明回京伊始便在朝内掀起轩然大波,这位未及而立的工部侍郎敢将位高权重的明静王扳下马,一时成了京城热议的话题。
宫城,御花园。
天子赵祜正与太后、皇后赏玩游幸。
太后及皇后知静王一案已结,恐扰了皇帝兴致,都不愿提起,只挑些不相干的轶事来说笑。
皇后见快到晌午,怕太后体乏,且皇帝近几月政事繁杂,因道:“太后,今儿天气虽好,走走也就回罢,眼看白日渐长,娘娘午后还要歇歇才是。臣妾家里新觐上的翠衣莲蓬汤,午膳时呈给母后并几位太妃娘娘尝尝?”
太后点点头,道:“皇后想的周全。”继而转向赵祜,“皇帝,我也乏了,这就回罢。”
赵祜扶过太后,道“是,儿臣送母后回太后殿。”
怡淑院内。
如妃正在案前端书尺素,凝琴上前问道 :“娘娘,晌午了,可吩咐传膳?”
如妃写罢落款方道:“去罢。”拈起信来略略看过,见无不妥,方封入鳞鸿,回首对凝琴道:“过会子差人把信给桓儿送去。”
凝琴忙接过来,仔细放入袖内,道:“娘娘可还有什么话说给三爷?”
如妃起身走至桌前,看着桌上盘碟匙箸,道:“就到橦哥的周年了,叫桓儿莫要怠慢了。”
凝琴屈膝道:“婢子记得了,娘娘放心。”
淮王府。花园。
八王爷赵祇舞了一套势剑,收剑入鞘,觉得微微有些热。见落红在旁候着,因问:“小蓦可有消息?”
落红回道:“并没有。”
赵祇笑道:“他倒是沉得住气。”
落红道:“王爷,晌午已过,用膳罢。”
赵祇道:“你也学得茗意的样了,我倒要听你们安排。”
落红道:“便是政侍卫也是要催您用膳的。”
赵祇佯怒道:“你顶的到快!”
落红笑道:“小的们的安排王爷自然不理会,只有搬出政侍卫来,王爷才听得。”
赵祇倒转剑柄在落红肩上一敲,道:“政侍卫政侍卫。你何时也叫他政侍卫了?”
落红躬身道:“王爷教训的是,政侍卫官升一级,年前便做得统领,小的们早应改口称‘政统领’了。”
赵祇讪笑一声,把剑扔给落红便向厢房走去,又道:“只你一个不落嘴上功夫。小蓦也该收拾你。”
落红在后跟着却不忘还嘴:“政统领自是不愿收拾小的,可王爷要如此说,小的这顿板子怕是逃不掉了。”
韩府。
管家韩端在书房外请安道:“少爷,叶府三爷打发人来下帖子。”
韩允明应道:“叫他进来。”
话毕只见一个小厮随韩端近到门内,样貌清秀,着一半旧窄袖白布袍,向韩允明一揖道:“见过韩大人,给韩大人请安。”正是可溦。
韩允明笑道:“不必多礼。”
可溦自怀中取出一帖,道:“我家少爷请您到府上一叙。”
韩端接过请帖交到韩允明手上,韩允明看罢笑道:“知道了,你回罢。转告你家少爷,我准时赴宴。”又对韩端道:“打发赏钱。”
可溦道:“多谢韩大人,那小的先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