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第五十章 ...
-
那么到现在,政治制度、爵位制度甚至朝贡体系都决定好了,那么就要处理另一些问题了。
之前华廷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西南土司该怎么处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该用什么样行政管理方法,还有对漠南蒙古该怎么处理。
以及澳门的问题、占据福建的郑森郑氏集团、华廷控制的朝鲜王国以及西域的“准葛尔汗国”将获得什么样的地位,对于满清“满洲王国”、西藏的“和硕特汗国”还有漠北外藩蒙古又该给予什么样的地位。
华廷,或者说汉人王朝,对于服王化的民族基本上是可以做到一视同仁的。就像朱元璋在《奉天讨元北伐檄文》中所说:“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在那个时代的东方世界,汉文化就像今天的西方文化一样,是十分崇高的。尤其是在他们被汉人王朝打败或征服以后,对平民来说,没事说几句“之乎者也”就像今天的人动不动拽几句英文一样,是十分有面子的事。
汉人王朝在文化上都会积极对外输出、对内同化。
汉唐时,就是凭借这种文化软实力,增强了他们的影响力,于是有了“汉人”、“唐人”的称呼。
有人说,满清的民族政策做的很好,皇室与蒙古联姻,以巩固在蒙古的统治。但我要说的是,满清的做法恰恰是在阻碍民族融合。
满清将被统治的民族分割开来,分汉军旗、满洲旗、蒙古旗等各个集团,甚至对回、藏地区不同民族的制度都不一样。这样的确可以很好的统治各个民族,让他们互相制约,但对于民族融合根本毫无帮助,更会埋下矛盾的种子。
而在明朝,皇族从未通过联姻的方法笼络过少数民族、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明孝宗弘治皇帝的母亲纪氏却是瑶族人,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继承皇位的资格。
有人说,中国人看不起外国人,把他们蔑称为“蛮夷”,接受不了洋人比自己先进。但那只是清朝时的中国。
满清统治者本身就是“蛮夷”,入主中原后将整个中国都带入了半野蛮状态,而满清的自卑造成了他们只能通过鄙视其他蛮夷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自称“天朝”,还把其他民族都视为“蛮夷”,却不知道真正野蛮的是满清自己。
而在明朝,对所有民族都一视同仁。虽然看不起“化外之民”,但只要他接受了儒家思想、服王化,不论他是哪个民族的,都不再被视为“蛮夷”。
汉人王朝,不论是汉唐还是明朝,都不像满清这样。就明朝来说,从政府到民间,都在积极学习西方,且尊重有德行、有学识的西方传教士。
崇祯年间,明朝政府组织编纂了《崇祯历法》,其中参考了当时在欧洲都很新甚至尚未被完全接纳的天文知识,被誉为“欧洲古典天文学百科全书”。
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也赢得了明朝官方的尊重,下葬北京,明神宗亲赐安葬祀费,墓碑由顺天府尹王应麟所立,下葬时,文武百官都参加了葬礼。
由此可以看出,汉人王朝并没有自大的看不起西方、鄙视“蛮夷”,相反的,却是虚心学习。
不可否认,汉人中有许多人看不起“蛮夷”,但那只是文明对野蛮的嘲讽。西方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对于其他国家的蔑视,就算在现代也是有的,并且不止存在于中国。
只要对方的道德、学识足够,不论他是哪个民族的人,他就是脱离了“蛮夷”的人,汉人能够与其平等相待。比如明末的蒙古族将领满桂,比如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人。
在国内,对于西北地区(河西地区、漠南的蒙古与回回人),以行省制代替分封制,推行“会社制”;对于西南地区(西南少数民族),以察举制代替世官制,改土归流,在乡村中推行“屯甲制”。后来的康巴、河湟地区也是如此。
在河西、辽东、漠南草原、河湟地区和西南地区建造城池,在城内实行“厢坊制”。建设学府、学馆、学园、学堂,让当地土民进入学校学习,参加吏员考核和科举考试。组织“团练”,积极吸纳土民进入军队,给予与汉民士兵同样的待遇。
于是会议决定,有时候,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华廷境内的“化外之民”只要接受了华廷的统治、对华朝有认同感,就能获得平等相待,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外之民”都能得到平等相待的。
首先,对于不服华廷政策、极力抵抗华军的部族和土司,肯定不能被平等相待,反而要被诛杀或贬为奴仆。在后来的平叛中,许多不满十岁的幼童被送入皇宫,成为华廷的第一批内侍与宫婢。
得到平等相待的前提条件是:接受华廷的政策、懂得礼义廉耻、取个汉姓汉名、编入屯甲会社。不接受这个前提条件的就不能获得平等相待,不过只要他不造反,就可以在华廷的统治下生存。
对于接受华廷政策、放弃权力、让出土地的贵族土司,给予从郡侯到乡子不等的爵位。而对于反抗的,也有最严厉的处罚。
而在西南地区、康巴地区,有许多小土司控制的人口极少。对于这些小土司也不一定要求他们放弃土地,只是严禁奴役土民、私设监狱、拥有军队、相互争杀,也不会给他们爵位。这些小土司都被置于县以下,且也需要编立屯甲。
云南现在正在永历手中,大军也在前线云集;华廷对漠南、河西的控制力也极强,且正在准备对满清的最后一击。所以,现在推行这些政策,正是好时机。
不过,现在这些都只是秘密决议,并没有流传出去。当然,外面有许多人从蛛丝马迹里看出了些什么。但西南土司和蒙古贵族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到消息,就是听说了也会不愿相信,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实力反抗,就算反抗了,在目前华朝大军云集的情况下也肯定会失败。
这是华廷控制之下的,还有华廷控制之外的。不过,那些就留到构建朝贡体系时讨论了,而且那些也不需要保密。
【第五十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