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九节 ...

  •   员外稍作休息几日,便想到一事,也是一件要事。他忽然意思到;我这偌大一笔财富仅短短几年就耗去近半,照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就将花费殆尽,真是坐吃山也空呀!
      我已有了三个儿子,将来还要生养,也要长大成人。到时候我拿什么给他们?还要养活这座庄园的人丁开销。想到这他感到有一种莫名的紧迫感!不行,象这样只顾花销怎么得了,我得置办田产,出租土地经营来赚取课银在即。
      这次庆典各地老丈人也都到来,他们看到女婿人品不错,心地善良且很能办事。这郑家庄园如此宏大气派,却打点得井井有条,他们都打心眼里高兴。
      一日早宴上,郑清平将自己想“置办田产,经营产业”的这一想法说出,让岳丈大人们给他拿个主意?三位老丈人听了都异口同声说好。
      老爷们也建议:除置办田产外,也要学会经商。因为经商可以使人富得更快。这一建言让郑清平又拓展了经营思路。清平暗道:哦!还可以经商赚钱,是个好主意。
      他又欣喜的问:“各位老泰山,这商海行业多种,不知哪行适合我做?”
      有澧州汪老爷讲:“这个你先莫急,我们回去后为你选好行业,看哪行适合你做,又能赚到大钱。我再派人来相告予你,你只管大胆去做,我们也会全力支持的。”
      公安王老爷也说:“古人云,无商不可大富。只有经商,才有一本万利的大赚头!”说得清平信心倍增。
      松滋的梅老爷也很赞成以上两位老爷的意见,并说:只要你认准了想做,我们都要帮你。为此,我提议!我们明天就起程返回。先在城里给你选好商铺门面买下,再定行业就有了基础,大家听了都一致赞成。
      老爷们说马上就走,清平又有些过意不去。忙道:不急!不急。您们只管多玩些时日再走也不迟。还是挽留这些泰山大人们多住几日。只是他们已经决定要走,并说自已家里也有些事情要办,清平也就不便强留了。
      次日早宴过后,清平又与三位岳丈说出一个想法,打算拿出一百万两银子,先置田一万亩,再办经商。这不就两全齐美吗?清平又道:松滋山多地少,一时恐难凑齐。那就去澧州,公安两地采购,还望各位老泰山鼎力协助。
      他们当然赞成,并说这样也好,农商齐抓。这置田一事,你只管派人前去,我们安排下人全力配合便是,说完各自起轿而去。 郑清平送走客人。他叫来大小管家和账房先生,讲道:几年来,要办的几件大事都已经办完,银子也花去了不少。现在我想置办一份田产,就是大量买田,买好田。
      松滋本县山多地少,你们三人一组,去到公安、澧县和松滋三地采买。凭你们与卖方签约、田契核销银子。良田亩价上限不得超过百两,田地太差,哪怕田价不高也不要买。众人遵命!
      于是划分班组。他又嘱咐去澧县、公安的班组人员,你们到那里后,就去找那边的老爷,他们会安排人协助你们的。
      大约半年过去,各地汇总下来只花去银子八十万两,采购良田一万亩。是日各路班子回到庄上,员外设宴相陪。
      席间,员外举杯向他们致意:“这半年来大家在外劳累奔波辛苦了?诸位请!请满饮此杯。接着员外宣布:每人赏银二十两,放假一周。”说完又举杯相请。
      此时只见一老家人跑来向员外禀报:有澧州城汪老爷派管家前来,并带有书信一封,说完将书呈上。员外展开一看,原来是城里一繁华地段有座商楼出售,价钱约五万两白银。如有意购置,望速派员前往。
      员外忙说:快请来人入席饮酒。酒过三巡,员外问汪管家道:“老爷还说了什么?”管家回禀:“老爷只说这地段不错,又是三层高楼,价钱也不贵,望员外早作决断。”员外听了欣然道:“这好!我亲自走一趟。”
      次日一早,员外只带一随从便打马上路,奔澧州城而去。这日尚早,员外跨马进城。只见满城高楼凌立,街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铺面上老牌商招高高挑起,真是五彩缤纷,繁华似锦。
      员外暗道:这还只是县城,若是省城、京城岂不更是热闹,嘿!外面的世界可真大呀!
      由汪管家带路来到老爷府上,早有下人稟告老爷:松滋县姑爷驾到!老爷出迎,翁婿相见自然少不了一番问候。
      然后摆宴入席。席间,汪老爷问及良田购置情况,郑清平向岳丈禀报:历时半年,花银八十万两,三地购田共计整一万亩。汪老爷听了也很高兴。
      有关商楼一事,老爷也向女婿作了详细介绍:清平听了当时就表示想去看房,老爷吩咐由管家带路前往。
      只见这栋商楼正处繁华闹市,楼房高大靓丽格外醒目!员外暗自高兴的说:“好一栋高楼!不知主人为何要卖?”汪管家听了回禀员外:“据说楼主人这两年生意亏大了,眼下债务缠身,且讨债人不离家门,故尔迫卖。”
      员外听了惊讶的说:“哦!看来做买卖也有风险呀。”是夕歇下无话。
      次日一早,汪老爷吩咐家人找来商楼主人,双方谈定以五万两银子成交。
      郑清平与岳丈大人说:“这商楼是买下了,可做什么买卖?还望岳父大人指点一二。”
      汪老爷讲:“这楼房主人以前是做皮货生意,这几年生意不好,亏损严重,且债务屡屡故将房子卖掉。”
      又说:“我也想了许久,就开个丝绸疋头座庄如何?你从外地采购丝绸、布匹大批运回,然后再转手批发给下面小商。这进货渠道,市面行情我也略知,我看应该是行。”
      清平也很满意岳父的建意。说干就干,便立即差人回庄调兵遣将。汪老爷也替他请了疋庄理手,即派人带路前往苏杭采购丝绸及各色布匹,并拟定择日开业。
      业内人士早巳知晓,他们奔走相告:你道这开丝绸庄的老板是谁?原来他就是松滋县的大员外郑清平,那可是富贵人家。前年建了一座豪庄,接着就一次迎娶三房姣妻,去年三妻同月生下三个儿子。那可是天下少有的大喜,真是诸喜临门呀!这次他绸庄开业我们都去瞧瞧。
      是日一早鞭炮齐呜,锣鼓喧天!有人高声叫唤:郑大员外绸庄开张大吉喽!业内人士和看热闹的人们如潮水般涌来。只见货物堆山,花色齐全,人们竞相选购。仅一天工夫便抢购一空。管账当晚盘底,竟净赚文银一万余两。
      这开张生意是一炮走红了,正在忙碌时,忽报郑员外府上来人要见员外。员外走出,原来是庄上管家。只见管家从兜里掏出一封书信递与员外,员外将书展开,原来是公安县岳丈大人来函:要他马上赶往公安县城,有要事相商, 事项商量确定后,再前往沙市埠头,并要求迅速决定。
      员外只好将绸庄交澧州岳父打点,自已与管家当晚起程回庄。次日一早又赶往公安,来到王老爷府上。
      王老爷这才将事情向他仔细讲明:却是一庄花纱生意,因大荆州盛产棉花。往年外地花商都是用大船泊在江岸收购棉花。往往一等十数日才能将船装满。有时一遇到风雨棉花淋湿又发霉变,客商损失不少。我想在沙市江边建一花行,多修几栋库房,在旺季到来时先将棉花收购入库,再转手买给外商。这一收一倒那可是赚兑本的买卖呢。
      郑清平听了当然是信心十足!因这王老爷是花纱老手,也是靠经营棉花发家。次日翁婿赶往沙市江岸,选择地址建房修库。在王老爷亲朋的大力帮助下,仅用了半年时间花行建成。正好赶上当年新棉旺季来临,王老爷将自家生意员工全数调去,郑清平也从庄上选来可用人员,交岳父统一使唤,生意就此开张。
      员外将一百六十万两银票,押存沙市一钱庄,为旺季收花之用。钱庄老板一见却吓得直往后退,钱庄忙说:大财神!小庄本小利微运转不灵,为确保您随时取用,求您分散多押几处,方可保随时提银之用,员外只得分散押存。
      这年,花行生意却特别火爆。种棉农民与本地小花商都将棉花源源送来,与郑员外花行交易。外地商船也络绎不绝向他要货。生意直忙到次年五月,才将仓储调完。经账房盘算下来,这一年净赚纹银二百余万两。
      员外是大喜过望!他暗自想:这花行生意竟有如此高的赚头,还是老泰山说的好呀,真是“无商不可大富”呢。照这样的鸿利做下去,要不了多年,我就成千万富翁了。
      这时郑家庄园又传来喜训;三位夫人又先后有了身孕。员外将花行的淡季事务与岳父大人作了交待,并向他通报了夫人们又怀六甲的喜训。
      王老爷听了也是喜上眉梢,忙说:这里一切交由我来打点,你快回庄园与她们团聚去吧。
      员外回到庄园,先与夫人们都分别见了面。见她们个个身体安康,员外又是大喜!也说了些安慰的话语:我常年奔走在外,无暇顾及你们,还望夫人们见谅。
      众夫人都说:员外为了这个大家,马不停蹄在外操劳,妾身等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何言见谅呢。
      员外听了心里高兴。也向她们透露了些生意上的鸿利信息:如花行我投下一百六十万两,仅一年就大赚二百余万两,是本钱的翻番出头呢,夫人们听了无不欢喜。
      管家及账房主管知晓员外回到家里,也都前来问侯和汇报庄上事务。账房将这两年绸庄生意,良田课银入库都一一向员外作了禀报: 绸庄两年获净利是三十万两, 一万亩良田出租收缴课银,两年共计二十四万两。员外听了也很高兴,他将农商投入比较,更加信服了岳父王老爷说的对;真是“无商不富”呀! 从此,他便全心投入商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