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八节 ...
-
且说员外郑清平在三年前是无家可归,举目无亲。仅三年过去,如今却有了这般荣华富贵。一下频添三房娇妻,又当上了郑家族长,成了一呼百应的人物。这不是在做梦吧?他拍拍脑袋,再看看这一切;是真的!不是在梦幻中。
员外每天行走在三妻之间,对她们个个都是怜爱有嘉。这些闺秀们也与员外如胶似漆,唯恐伺候不周,怠慢了员外。她们都使出浑身解数,来哄员外开心。如弹唱饮酒,吟诗作画,摆棋对垒。因她们都出生于颇有教养的大户人家,且都才华出众,在姐妹间也能相互包容、和睦相处。
员外每日是沉浸在这歌舞、琴棋、酒宴的欢乐之中。这也是天赐尤物予他,也该这小子有此艳福。好在他年青气盛,一切都能应对自如、无伤大雅。
这欢心的时光过得是快,一晃不觉三月有余。一日,员外想起老族长的一句许诺!那是三年前:从台山金顶取回宝藏时,寺庙住持遣弟子协助运送宝物回家。老族长听了颇受感动的说:多谢住持大师鼎力相助,待日后定要登门致谢。
老人的许诺,此事至今未了。我现在一切就绪,也好替老族长了却此愿。我也有一事藏于心中,此次前往也好一并还愿!于是吩咐账房备下银票十万两,带了管家随从来到台山庙。老住持听到禀报,忙出山门迎接,二人久别重逢,分外亲切。
住持说:“阿弥陀佛!大施主郑员外一向可好?此次前来寒寺,没非还有心愿未了?”
员外讲:“自上次一别,这时间一晃倏以两年,老住持可好?此次前来是有几愿未了,而特来还愿并答谢住持的。”
住持听了愕然道:“员外言重了,还有几愿,是何要事 又何谈答谢, 善哉!善哉!”
员外讲: “当年我在寺庙前挖出宝藏, 结果出乎预料,宝藏是如此之多,而我方又人力有限。是老住持见义, 派众弟子帮我运回。郑家老族长听说后颇受感动,当即表示要登门致谢。今日此来,一是替老族长兑现许诺,二是本人也有个心愿未了。”
郑清平又说:“我能有今日,是我当年碰上大神、二神两位神仙了,这些宝藏都是他俩赏赐给我的。”
他又讲:“但虽是上苍赏赐予我,也是在寺庙宝剎福地取得。老神仙仁怀,在重金、巨财面前不多取分文,实叫我等俗辈汗颜。今天我奉上白银十万两,望重修庙宇,再朔菩萨金身,还望老住持笑纳。”
员外接着又说:“同时也有个请求;望将大神、二神兄弟神像重朔金身后,由后殿移至大雄宝殿主位供奉。让他俩永享世人香火,永受世人朝拜!”
老住持听了忙讲:“员外的愿心,老衲铭记在心。一定将福寿二仙神像重朔金身,移至大雄宝殿主坐供奉。请员外放心便了。只是之前老衲所做乃是举手之劳,大施主重提此事、就有些过奖了。”住持又说:“我寺庙所做一切皆为我出家人的本份。而今天,大施主又捐赠巨额十万银两。不收吧?大施主有言在先,是为重修庙宇,再朔菩萨金身之用。收下吧?之前大施主已有分赏,这实叫老衲两难呢!
郑员外忙说:“老神仙不必过谦,只管放心收下,为重振寺庙香火、恢复往日兴盛,老住持就不要推辞了。”
致此:老住持也无话可说,只是“阿弥陀佛!”员外此举是“功德无量!”望我佛慈悲,永保大施主平安、长寿!说完邀请员外到斋房用膳。
员外在老住持的陪同下,用完斋饭,见天色已经不早,便向住持告辞,打马下山而去。
老住持送走员外,回到寺院即与众弟子商议:拟定重修大雄宝殿,重朔众神金身。对大神、二神兄弟金身重朔后,将朔像二樽由后殿移至大雄宝殿供奉,让他俩永享世人香火,永受世人摩拜。众弟子拱手合一,谢郑员外重金相赠。
光阴似箭!一晃,不觉半年已去。员外的三妻先后都有了身孕,员外心里自是高兴。便嘱咐下人小心伺侯,同时差人采办补品如:参茸、燕窝之类让孕妻们饮用。自大婚以来员外都是沉浸在无比的欢乐、喜悦之中。
忽一日,员外想到:我有今日,加之三妻同时怀有身孕,这都是郑家先祖积德行善,恩泽后裔所致。想到此:我也要重修郑家祠堂,重续郑家族谱!便差人请来老族长商议。
员外与族人说:“我出资十万银两,想重修郑家祠堂,重续郑氏家谱,不知老族长意下如何?”
老族长听后忙说:“员外此举是上感郑氏祖先恩德,下为后人景仰,荫及后世子孙的好事!老朽只有替郑家族人又谢过员外了”于是选址择日,破土动工。
员外想呀!等祠堂建成,我的三个孩子也将降生。这落成典礼与小儿的满月一起操办岂不是好!
于是,郑清平与老族长说:“这祠堂工期要抓紧一些,尽可能在半年时间内争取完工。”老族长听了道:“估计没有问题,我来抓紧督办,请员外放心。”
转眼已半年过去,也是次年仲夏来临。员外的三妻就要临产了!果然是郑家祠堂建造竣工落成,三个大胖小子在十日之内先后呱呱坠地,这自然也是同族欢喜。
员外与族人讲:“祠堂的落成庆典与我三个小儿的满月一同办理。届时我拿出银子五万两,大摆筵席三日,还要邀请小儿们的外公、外婆前来赴宴,与族同庆。”
一日,员外想到:在做满月之前要先给孩儿们起好名,于是邀请族中长者坐下来斟酌……
这下把几位长者还真犯了愁:如果按他们的父亲、既员外辈份起名,那也是上七代的祖先,与现在的族人又怎好相处?族人又怎样与他们称呼?
最后决定:不以辈份就取单名。以出生先后为序排长幼。既二夫人梅庆芳之子为长子,起名郑兴,长夫人王传芳之子为次子,起名郑旺,三夫人汪长芳之子为幼,起名郑发。
按照习俗,母以子贵。长子郑兴的生母梅庆芳应为长夫人,次子生母王传芳虽然年长也为二夫人,汪长芳自是为三了。孩儿们的大名及其生母们名份就此排定。
是日,只见郑家庄园张灯结彩、乐工吹奏、锣鼓喧天、舞狮舞龙、礼花鞭炮响彻长空。还请来几处戏班搭台唱戏,三天三晚人们都有好戏看。祠堂里祖宗牌位上,也增设了员外的父亲和兄长灵位。人们是兴高采烈,孩子们都穿上新衣,向过大年一样的欢天喜地往来穿梳。整个郑家村与员外庄园直闹得热火朝天、喜气洋洋。
员外发出话来,无论是本族人还是外人,只要来了都视作宾客招待,乞丐也不能例外。筵席结束之日每人赏银二两,乞丐、童叟一概无欺,不得有误。员外此言一出,远近皆知。人们结伴涌来,直把郑家村庄挤得水泄不通!
好不容易三天大宴总算圆满结束。账房汇总报给员外:此次小少爷们的满月与祠堂落成典礼,共花去白银十万两,其中赏银五万两,员外听了当然叫好。
员外忽又想到,自从修建庄园至今,都未有详细列表算过账目;究竟花去了多少、不剩余多少银两却无从知晓?
便吩咐账房:从建庄、大婚、捐资寺庙、修建祠堂及此次庆典,共用去银子多少?请你们马上汇总一并报来。
账房几位先生一起动手,从修建庄园至此庆典共花掉银子二佰四十万两,尚存二佰陆十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