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跟对人,有肉吃 ...

  •   没想到,过了几天,我那篇洋洋洒洒的稿子居然见报了,题为《破译婚纱照背后的文化密码》,配上穿白纱新娘的大幅彩照,足足占了一个版。虽然改动比较大,但基本还保持着原文的节奏和韵味,几个小标一勾勒,确实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署名一栏,赫然写着路小丙。只有我知道,这篇稿子里,有我的功劳,但更多的是陆峰的功劳。
      我心里乐开了花,偷偷把办公室当天到的报纸拿走了十份,锁在抽屉里,准备回家的时候拿给老妈显摆。米娜的那则消息也见报了,不过很可惜只有几寸见方的豆腐块,这丫头眼红之极,叫嚣着这周的晚饭都得归我请了。
      周五开部门例会时,陆峰隆重出席,还顺手拿了我们三个实习生的新闻作品做点评。
      给汤卓尔的评语是:“科班出身,行文严谨,思维慎密,新闻写得中规中矩,但略嫌灵气不足。”
      给米娜的评语是:“虽然行文有点稚嫩,但懂得抓新闻亮点,足以吸引读者眼球。”
      给我的评语则是:“对新闻写作几乎没有基础,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这时候他晃了晃手中那张报纸,正是婚纱一文,以一种非常肯定的口吻说:“很多人说这篇文章写得不像新闻,实际上新闻的写法从来就没有固定模式,所以大家在写新闻的时候不妨可以做出多种尝试。”
      此言一出,与会人员或嫉妒或羡慕或欣赏或不屑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我身上,我的脸红了又红,到报社这段时间,还是第一次尝到做焦点人物的感觉。当时我以为那叫做众星捧月,后来才明白原来是众矢之的。
      陆峰的发言,照我看来是一碗水端平,每个人都各打一巴掌各给一个甜枣。可依米娜事后一分析,却大有玄机。她认为,陆峰对汤卓尔的评价是明褒暗贬,对她的评价是贬中藏褒,对我的评价是大褒特褒。
      我捧腹大笑:“大煲特煲,煲汤么?”
      米娜继续发表她的宏论:“相信我,做为一个职场新人,你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那就是,跟对了人。”
      这妞最近正在苦研职场心理学,所以工作中遇到的任何一种现象都可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此事中她得出的结论是,要想在职场站稳脚,首先就得深谙跟人之道,一次跟人成功,至少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那会儿我还天真,听了米娜的跟人理论后,根本没有想到要和实际联系起来。初入职场的菜鸟如我,总会理想主义地认为,只要有本事,肯努力,出头之日指日可待。却不知道职场就如江湖,被划成了各个门派,你不入少林武当,就得入昆仑点苍,再不济也得混入个海沙帮,漂在江湖的无组织无纪律者,最终总难免被招安的命运。
      君不见,令狐冲一心想无门无派,可还是被逼成了衡山掌门。就像我一样,在还没有搞清楚该跟谁,怎么跟的状况之前,就已经被定性为“陆总的人”了。
      首先是汤卓尔对着我旁敲侧击:“路小丙,听说你是陆总招进来的哦。”
      我再笨也听得出她的弦外之音,不过习惯了装聋作哑。
      后来,不止一个同事明里暗里地问我:“你和陆总是什么关系?”
      我怎么回答,远房表妹、故人之子还是昔日情人的女儿?对此我只有支吾而已。
      再后来,连我们林主任都有意无意地说:“路小丙,这个采访你直接向陆总请示一下吧,你和他比较熟。”
      咳咳。我只有无语问苍天,我该向谁解释,陆总除了在会上表扬过我一次,再没有任何私交,在进贵报社之前,陆总压根就不知道世上有我这号人存在。
      好吧,既然解释无用,我只好半推半就的接受了“路小丙是陆总的人”这个事实。
      “你娃就会得了便宜还喊腰疼!”最令我无语的是,唯一清楚真相的米娜,居然对我发出了强烈谴责。
      不过我不得不承认,米娜说的没错,自从全报社(包括我自己)默认了我上面有陆总罩着这个事之后,我的实习生涯,突然前所未有的顺利起来了。
      敬爱的同事前辈们,过去基本很少正眼瞧我,现在出门采访的时候,偶尔会客气地问我“有没有空一起出去采访”;亲爱的编辑前辈们,以前总会毫不客气地批评我“新闻写得像散文”,现在基本上不会再大砍我的稿子。
      一路绿灯激发了我旺盛的工作兴趣,用米娜的话来说,我那阵就像打了鸡血似的,疯狂地迷上了扫街。半月下来,打小是路盲的我,居然熟记了这座城市的主要干道,甚至连本地人米娜都没去过的小巷偏街,也很荣幸地留下了我的足迹。
      在一次次的“扫街”中,我不停地与新闻邂逅,我采访过劝解乞丐打架的学生、在菜市场吹笛为乐的卖菜大婶、最后一批坚守的三轮车夫等等,新闻稿件时不时地占去重要版面。那段时间撰写的系列稿件,完全可以结集成文,名为《X城风土人情录》,铁定比那些干巴巴的材料文章更亲切更有人间烟火。
      在这一点上我衷心地感谢陆峰,因为有了他的指引,我才有了这么一段虽短暂却快乐的实习生涯。不过想想,如果当初实习得痛不欲生,说不定我早就远走高飞了,哪种选择更幸运?我也不知道。
      办公室的帮派之争由来已久,在我受到陆峰的“钦点”之前,实际上汤卓尔也找到了自己跟的人。
      当时我们有两个主任,一正一副。任正职的林主任前文已有提到,是个传统的老好人,对谁都奉上一张笑脸,心里其实还是有把尺子,在丈量着和各位同事的亲疏。任副手的秦岚,是那种典型的职场丽人,干练得有点过了,待下属未免苛刻。传说中秦岚大龄未婚,这更为她在下属们面前增加了几分威慑力,毕竟,婚姻能使女人柔和,独身则使女人更加锋利。
      在我们三个当中,林主任无疑是偏爱汤卓尔的。而在林主任和秦岚之间,汤卓尔也毫不犹豫地弃秦投林,对林主任更多了几分亲近。自然而然,汤卓尔就成了林主任的“门生”。
      陆峰在的时候,林主任对汤卓尔的这种偏爱还掩饰得比较好,至少,如果他派给汤卓尔一单容易出彩的采访,那么过几天,肯定会派给我一单同等份量的。
      那时候我还没有觉悟到,当你上司的上司对你欣赏有加时,身为上司的那个人,实际上心情是很微妙的,他固然不敢给你小鞋穿,但此时再想要他也给予你同等的欣赏和关怀,这个基本上也很难。毕竟,他对你再照顾,你也很可能会将这种照顾归结于更高层的青眼有加。
      奇怪的是,曾经提出过“跟人”理论的米娜,在跟人之道上,却一直犹豫彷徨,没有做出选择。照她的说法是:“现在大局未稳,我还得观望观望。”
      这么观望来观望去,米娜就显得有点势单力薄了,私底下她曾跟我说,陆峰被我占了先机(其实这时她完全有发展成陆门弟子的可能),林主任和她气场不合,至于那个资深美女秦岚,倒对她的乐观独立表现过赏识。
      “秦主任是个有慧眼的人,可惜啊,职位低了点。跟对人,有肉吃,跟错了人的话,连草也啃不上,姐跟人是有底线的,姐宁缺勿滥。”米娜仰天长叹,做怀才不遇状。
      “得了吧你,还真当自己是千里马。”不过我承认她说得对,跟人不仅要讲实力,也要讲气场,林主任老成持重,你杀了他也不会打心眼里认为我那种散文体新闻是什么创新,而陆峰虽然刻薄点,好歹也算性情中人,肯定欣赏不了汤卓尔的装腔作势。
      “那是,职场是场长跑,拼的不是速度,是耐力。”米娜继续得瑟,这家伙,估计把她关进马粪棚里也会兴高采烈地打里面掏出一头小马驹来。
      后来我发现,这是米娜说过的最具哲理性的一句话。有时候,赢在起跑线的人,往往跑得不远,甚至会跑偏了道,倒是那些瞄准目标才出发的人,往往更具可持续发展潜力。
      实习第一个月,我因为“上面有了人”,而且是主抓业务的一把手,风头一时无俩,连林主任都表扬我“头炮打得很响”。汤卓尔的四年名校也不是白读的,多少有两把刷子,可以说是我们三个人中最先进入记者状态的一个人。
      相对来说,只有米娜表现得平平。论功底,她不如汤卓尔;论才气,她稍逊我一筹;用她的话来说,她唯一的特点就是“乐观得无可救药”。不过她的人缘倒是最好的,不过一个月,整个报社的人上至社长,下至保安大叔,都认识了这个一笑两颗小虎牙、皮肤有点黑的俏妞。
      当我和汤卓尔试图走上层关系时,米娜却在一边默默无闻地夯实着她的群众基础,这为她的职场长跑,奠定了踏实无比的地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