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二章(2) ...

  •   众所周知,皇上的儿子都长大封王了,皇上虽然不希望他们和自己的大臣过于亲密,但还是让王爷们开始辅国,毕竟自己尚未册封太子,所以皇上认为应当一视同仁地培养能力。其他王爷选的都是哪个部赵玠不清楚也不想知道,但是她知道分管礼部的王爷是裕王李晋希。

      当赵玠听说是李晋希掌管的是礼部刚开始还有些许的兴奋,因为李晋希是京城有名的风流倜傥王爷,长得英俊潇洒不说,还特别温柔,是很多官宦富贵人家小姐的梦中情人。虽然赵玠对于英俊男子并没有太大的激情,但是一个温柔帅气的上司怎么说对自己都是有好处的吧。

      所以这天赵玠点卯后看到李晋希坐在正堂还是微笑着恭恭敬敬行了一个礼的:“下官参见王爷。”

      李晋希没看清楚赵玠的脸,只觉得这个下属似乎比其他人矮上那么一截有些奇怪,不过他还是客客气气地回答:“免礼。”

      所以当赵玠抬起头来时李晋希才发现是个姑娘。

      “噢……”李晋希恍然大悟道,“你是赵玠?”

      “下官正是。”赵玠爽快地应到。

      “我皇兄跟我提到过你。”李晋希原本拿着折扇在扇风,说到这他“啪”地把扇子合上有些兴奋地说道。

      “……皇兄?”赵玠有些不明所以。

      “就是寿王。”

      赵玠点头表示知道了:“多谢王爷记得下官,下官告退。”于是转身离去。寿王?李晋逸?提起我|干什么?算了,可能就是当是个饭后谈资拿我消遣罢了吧。赵玠又想起那双看到自己微微眯起的桃花眼,撇了撇嘴:嘁。

      本来一切都很正常,赵玠继续看卷宗干自己的活,有问题找老上司陈大人询问,偶尔继续接受刘沅的几个不满的眼神。然而裕王|刚来没两天就出事了。

      本来礼部最安定的就是自己的祠祭司和隔壁的主客司,仪制司天天都在跑,精膳司办公地点大多数不在礼部。然而这天早晨尚书张大人忽然走进祠祭司,脚步有些虚浮,点名就要找陈济说话。虽然张大人没说是什么事,赵玠看得出来绝不是例常巡查,而是有麻烦事要发生了——而且还是祠祭司的麻烦事。

      很明显,自己对面的刘沅也发现了这一点,刘沅很难得地没给自己一个黑脸,而是和自己面面相觑了一阵子。

      果不其然,陈大人再回来时就不仅仅是脚步虚浮了。虽然嘴上不说,他老人家面色更是有些难看,一进房间就嘀咕着“完了完了”。刘沅和赵玠赶忙上前把老人家扶稳让他坐回位置,赵玠还贴心地倒了一杯茶给老人家。能让想安安稳稳度过退休前时光的老人家这么紧张到底是谁造的孽?

      刘沅倒是开口要问,但是陈大人一杯茶下肚定了定神以后倒是正常开口了:“祠祭司要有大|麻烦了,我们可要好好准备一下。”

      “大|麻烦?”“准备?”刘沅和赵玠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赵玠也不管周围两个都是上司了,嘴快地问道:“陈大人,能不能告诉下官是什么事,我们也好去准备?”

      陈济毕竟是为官多年的人,还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方才张大人告诉我,今早裕王找他谈话,说他想给圣上提交个奏折,他自己觉得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能给礼部带来好处。”

      李晋希?奏折?赵玠一回忆,自己确实看到最近李晋希来礼部时在写写停停,八成就是在想什么鬼主意了——早知道自己应该去打岔,他就不会整出什么幺蛾子了。

      赵玠正回忆着,没有太仔细听刘沅和陈济在继续说着什么,只是乍一恍惚就听到陈济对刘沅说道:“……裕王打算想皇上递交有关泰山封禅的奏折。”

      饶是赵玠没太认真听也大吃了一惊:“什么?泰山封禅?”赵玠差点没脱口而出这裕王是活腻歪了吧。

      刘沅的表情有些莫测,他本就不看好这个裕王,这下裕王的所作所为更是让自己对他的印象差到了极点。

      泰山封禅倒是古而有之,但是上去的就几个皇帝——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还有宋真宗那个跟闹剧似的封禅,甚至连开创了天下太平盛世的唐太宗都没去参一脚。其实去泰山祭祀不是什么大问题,祠祭司也经常接这活儿,但是封禅和祭祀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含义——封禅意味着当今圣上是被天地所承认的,要是过程出了些许差池,整个礼部的官员可能都要倒霉;更糟糕的是,毕竟封禅是皇帝向天地取得承认的方式,要是整个过程前后国家出了什么地动洪涝的异象,那就说明当今皇上是不被天地所承认的——当然皇上自己不会这么认为,他会做的就是把这些归结为礼部出了岔子,然后又要拿礼部来开刀。

      总而言之,只要从准备到封禅结束后起码三年,如有意外,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礼部都是首当其冲的背锅侠。裕王坐镇礼部居然想把礼部连着自己这么折腾,不是活腻歪了是什么?

      刘沅听着陈济的话面色越发铁青:“这裕王甚是不成器。”

      赵玠无奈地摆摆手:“刘大人,别这么说,万一裕王只是被下降头了呢。”

      刘沅讶异地瞪了赵玠一眼,陈济赶忙打圆场:“哎呀赵玠,这话也是说得的?”

      赵玠叹了一口气:“大人明察,我只是想表达……没准人家也是受害者……”

      陈济知道赵玠是无心之言,挥了挥手:“好了好了,下次可要小心了。不过你们说说看,现在怎么办?”

      赵玠苦着一张脸摊手:“还能怎么办,当然是死活都要劝下裕王殿下把他那封要命的奏折赶快销毁,然后想都不再要想这档子事了。”

      怎么说?谁去说?这都是待解决的问题。既然张缙已经找到了陈济讲明裕王的想法,张缙自然是知道泰山封禅的严重后果的,说明张缙要么已经放弃和裕王讲道理,要么已经讲过了然而并没有什么用。现在祠祭司只能自救了。事不宜迟,三个人当下就决定先让陈济去,接着是刘沅,实在不行再换赵玠。

      赵玠对于这个决策其实心下很不理解——陈济和刘沅哪个学识不比自己丰富,要是他们俩都说不动那个草包王爷,自己还能干什么,补刀吗?不过既然二位大人都同意了那就这么做吧。

      陈济先去了裕王办公的桌案旁,刘沅和赵玠则在房间外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二人大概能听到一些对话,陈济似乎是想借宋真宗封禅一事告诉裕王如今贸然提出泰山封禅的后果。不好准备还另说,如果最后出了意外,那就是礼部都要拉去垫背。

      然而结果是陈济被裕王告知:“你的意思是说我父王如果去泰山封禅会出事?”

      陈济当然不能说不是,只是一时语塞:“不,殿下,臣不是这个意思……”

      “那我父王养你们这群大臣有什么用?他勤勤恳恳为国,难道够不上贤君的名声?上天会降凶兆?怎么可能!”

      最后陈济灰着脸出来了,那落寞的身影看得赵玠好是心疼。刘沅看着自己的老上司都被裕王毫不留情面地骂出来了,简直火冒三丈:这个裕王简直就是在仗势欺人吧?

      所以还没等陈济示意让刘沅进屋,刘沅便愤怒地进去了。赵玠看着刘沅的神色忐忑得不行:这家伙可千万别吵着吵着和裕王打起来了。虽然自己不是很喜欢刘沅,但是如今对比起屋内的另一位,赵玠真心希望刘沅能把裕王教训一顿。

      赵玠继续趴在门外偷听,刘沅应该是先前见陈济从根本利益角度分析压根入不了裕王的耳,于是换了一种方式。

      “古来有云,泰山封禅须有三个条件,帝王贤明、天下太平、天降祥瑞,当今圣上如今确实是少有的贤帝,天下确实太平,不过敢问裕王殿下发现祥瑞了吗?”

      “什么祥瑞?”

      赵玠哭笑不得:你连什么是祥瑞都不知道还想着封禅?看样子裕王要哑口无言了,我方成功在望。

      于是刘沅便举了几个例子,例如日月合璧,五星连珠,江出大贝之类的。

      没想到李晋希哈哈一笑:“我当是什么,江出大贝?南海进贡的珍珠哪个不是大如斛斗?这算不算大贝?祥瑞征兆一直都有,只不过并不是一直有人来禀报而已。真要你说的这诸多理由我派几个人天天在海边江边蹲着就是了,真是小题大做。”

      赵玠在门外听得目瞪口呆——小题大做的人是你吧?把无知当自豪的人真是无药可救了……

      刘沅哑口无言,这简直就是强词夺理。出于文人的骄傲,刘沅决定不再跟这个完全说不动的莽汉裕王争辩,怒气冲冲地出了门。一出门刘沅便见到扶额的赵玠,冲着她不悦地朝内努了努嘴。

      赵玠看两位长官都败下阵来,黑着脸准备进门死马当活马医。看刘沅“哼”了一声忽然神色又变得坚毅起来,顿生希望:“敢问刘大人可有对策?”

      “大不了破罐子破摔我明日上朝死谏好了。”

      “……”这算哪门子对策。赵玠只是弱弱说了一句,“应该事不至此……”

      刘沅恨铁不成钢地看着赵玠:“对于不妥协的敌人要强硬,你们国子监出来的都是软骨头吗?”

      不想声音太大,在内的李晋希也听了个一清二楚,他冷冷地插了一句话:“刘大人,本王也是国子监出来的。”

      赵玠怜悯地看了一眼刘沅,居然和这个智障王爷结下了梁子。不过赵玠想了想自己:哦,接下去倒霉的就是自己了。于是赵玠硬着头皮进了房间。

      赵玠刚进门就看见李晋希冷冷地看着自己:“祠祭司今天是轮流来当说客来说服本王吗。”

      赵玠抖了抖,好在自己身量小,官袍宽大,李晋希应该看不见:“殿下……”

      “本王心意已决,泰山封禅可是不出世的大好事,你们怎么个个都反对我?你要是再劝说我我是绝对不会听的。”

      赵玠撇嘴:那我还劝说什么……果然烂摊子最后全丢我身上了。

      “赵玠,你还有什么话想对本王说吗?”

      赵玠真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开口了:“殿下,臣并没有想阻止你去泰山封禅的想法。”

      “噢?”李晋希眉毛一抬,面色有所缓和。“你倒是比你的两个上级都要识相。”

      这时赵玠隔着门都能听到刘沅骂了一声“狗腿”。

      “相反,臣觉得这个主意相当好。”赵玠继续违心地夸着李晋希,心里不断地说着“呸呸呸”。

      李晋希听着春风满面:“不愧是赵大学士的女儿。本王没看错人。”

      “但是……”

      “但是什么?没意见的话你们可以去准备了。”

      “不不不,王爷,臣没意见不等于您不会受到阻挠。”

      “我还会受到阻挠?礼部不都同意了,接下去还有什么事?”

      赵玠突然乐了,这王爷真是天真得可以,看来自己可以把他糊弄一顿再说:“臣虽不才,但是臣父是原内阁首辅。这个王爷很清楚吧?”

      “嗯。”李晋希漫不经心地转着手中折扇,“所以?”

      “臣曾听父亲提起过一封奏折的批阅过程。那可谓是艰难重重。”

      “噢?”李晋希没想到还有这一茬,突然严肃起来。

      “殿下,您写了奏折,先是交于礼部尚书大人,尚书大人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提案以后,他会转交阁部下的通政使司。通政使司会先跟司礼监通气一下内容,然后再由通政使司转交阁部。阁部每天都要面对从四面八方飞来的各种各样的文书,奏折、公文、政策性文件,他们自己要批阅了上交,皇上下达的命令也由阁部传达,内阁就那么几个人,一个首辅一个次辅再加上几个群辅。他们真是忙得脚不着地。接下去哪怕这封奏折在内阁所有人的同意下票拟通过,还要再在司礼监上转一圈然后才能到达皇上手上。”

      “嗯……”李晋希陷入了沉思。

      “您想想,要是这中间任何一环出了岔子,比如通政使司有人跟您过不去,可能就会压下您的奏折,司礼监是万万不敢动的;接下去阁部群辅商议事项,他们首先事情就多,臣父还刚刚走,现在只剩下一个次辅和几个群辅,他们做决策的速度必然是大不如前,内阁次辅丁大人最是尊重阁僚意见,他们对于这么重要的一个提案肯定要商议个几天才会得出结论,还不一定能通过。哪怕最后能通过,贴票送到皇上跟前,皇上也不一定马上就能看到,这时间起码过了有十几日。如今已是四月底,您想想,接下去便是端午节,这又是一场盛事。您要想着皇上对于泰山封禅做出回应,臣以为,起码要一月。那布置起来就更是繁杂了……”

      “那你的意思是……”李晋希忽然摸不准赵玠的意思了,“我得催促通政使司那儿加快速度?”

      赵玠心里直翻白眼,你就不能放弃吗!为什么对于这种事这么勤奋?但是赵玠不得已只能继续说:“臣以为,殿下您的想法是对的。最好能先跟通政使司、司礼监、内阁都先通个气,让他们都有所准备能加快速度,然后和圣上也可以提一下,圣上亲自做决策或许还会更快一些。”

      李晋希听到这摆了摆手:“这样说到底又是由父皇提出来的,我的努力又白费了。”

      “努力?白费?”赵玠仔细揣摩了一下李晋希这句话的意思,敢情李晋希是想用泰山封禅搞个政绩?难怪这么努力,这家伙还以为这是个给自己贴金的好机会呢?那就继续吓唬他好了:“殿下,那您倒是可以先暂时不用跟皇上提起这个想法,但是催促一下其他的环节。”

      “通政使司,司礼监,内阁,还有什么?”

      “封禅泰山涉及的部门不止这几个部门和礼部。您要想让泰山封禅尽快成行,那就必须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礼部只是负责仪仗事项,但是皇上若是出行,还要保障陛下的安全,那么您就要事先通知从京城到泰山的所有地方官做好关于住宿的准备,然后在路上时,由于人多且皇上不胜辛劳,一般要走水路。而大运河水段并不能找人统一管辖,所以您还要联系好可靠的船商来承包这一路的出行|事项,船商毕竟平时并没有此类准备,所以他们现在就要先去招募高熟练度的水手舵手拉纤的纤夫、开河的劳工,禁卫军也要整装待发全程跟随陛下保证……”

      “得了得了……”李晋希听着赵玠絮絮叨叨讲到这里头皮有些发麻,表现得有些信心不足,“这我派人去一一做好就是了,你倒是说这到底要多久?”

      赵玠看李晋希开始犯怂,觉得似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清了清嗓子继续滔滔不绝地说道:“按照臣的不确定计算,泰山封禅由于涉及的劳力之繁多,官员数量之大,部门之繁杂,从上到下一级一级层层推进,然后贯彻落实后还要从下到上一级一级再通报落实;最后还要皇上亲自和各级官员敲定重大事项,鉴于我们所做的这种假设,基于史书上记载的前科的最小化推算,追根究底,臣以为……”

      “所以到底是多久?”李晋希开始不耐烦了。

      赵玠不答,竖了三根手指。

      “三个月?”李晋希说出这个答案自己都不太相信了,自暴自弃地摇摇头。赵玠刚才叽里呱啦说了那么多就不是三个月的工作量。

      “不,殿下,臣以为……三年。”

      “三年?!”李晋希一跺脚,“这也太慢了!可是我看过宋真宗封禅泰山的记录,感觉没那么慢啊?”

      “殿下,恕臣直言,宋真宗那个封禅就是个闹剧……拿那个半吊子的封禅和您的计划比那就是对您提案的侮辱。”

      “对,对。”李晋希如梦初醒,“肯定要比那个盛大、正规。不过这也太慢了吧?不能加快速度吗?”

      “加快速度就不正规了啊殿下!”赵玠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泰山封禅是及其庄严肃穆的,任何细节都必须谨慎再谨慎,三年已是保底期限,只会再长不能缩短了啊!臣相信您不会这么马虎应付圣上吧?”

      李晋希原本还对自己的计划信心满满,如今赵玠这么一解释顿时就没兴趣了。看起来泰山封禅就是个吃力又漫长的计划,讨不讨好另说,但是短期用来塑造自己良好形象是没戏了,自己其实又并不是真的为了父皇去封禅,而是为了……咳,看来得换一个想法。李晋希一边打着马虎眼:“是不会,是不会。”一边略带迟疑地说:“要不……我们不搞泰山封禅了?”

      原本刘沅在门外是捏着拳头听赵玠和李晋希说话,刚开始赵玠答应李晋希的计划时,他巴不得冲进去把二人都揍一顿让他们好好看看自己脑子是怎么长的。然而这是朝廷,士大夫斗殴算什么事?所以刘沅拳头是越捏越紧,牙关咬得咯吱响。

      然而听到现在刘沅已经开始懵了,自己和陈大人甚至张大人都没成功的事,赵玠居然把那个白|痴裕王说动了?当李晋希说出“我们不搞泰山封禅”的时候刘沅感觉自己都有些恍惚,仿佛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然而赵玠下一句让刘沅更是确定自己耳朵出毛病了。

      赵玠说:“不不不,殿下,这么好的计划为什么要舍弃啊?泰山封禅一定要干。”

      这时候李晋希倒是开始起疑心了:“你为什么一定要本王坚持泰山封禅的提案?本王都决定放弃了。”

      赵玠扑通一声跪下,把声音提高了个八度,结果一开口把自己都吓到了:“这可是难得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啊,殿下可千万不要放弃这个机会……”

      李晋希或许没懂赵玠在搞什么鬼,但是刘沅这时倒是懂了:赵玠绕了好大一个圈子,自己都差点晕了。毕竟刘沅是科班出身的官员,门道见多了最后还是能懂——虽然速度也是偏慢了一些。

      然而李晋希还是没懂,他现在看赵玠是一百个不顺眼:原来是你自己想建功立业倒是拉着本王下水了?本王只是想要个短期的面|子|工|程何必选泰山封禅这种破事?自己先前真是考虑不周。但是李晋希不会承认是自己不愿意干了:“本王先前并没有对于此类事项的经验,如今经过赵爱卿点拨发现虽然很好,但难以实行。本王会另作他选的。”

      赵玠只能磕头:“那全凭王爷喜好。”心里暗骂:终于放弃了。

      赵玠整了整朝服告退李晋希准备出门,就听到身后李晋希又慢悠悠说了一句:“本王已经递了泰山封禅的奏折给了阁部,赵爱卿觉得有必要去收回吗?”

      赵玠只觉得方才还是万里无云,而现在则是一个晴空雷对着自己劈下来了:什什什……什么?说了半天已经交上去了?赵玠现在只恨刚才自己圈子绕太大话太多。自己还没回应裕王的那句话,就听到李晋希自问自答:“算了,反正处理速度应该也没那么快吧,傍晚过去一趟拿一下便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