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2、平边策 ...

  •   再次醒来,人已回到城中,只是没有回家。
      玄朗躺在陌生的床上眨眨眼睛,好半天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已经醒来,身上是干的,也不知道刚才的一切是个梦还是说现在的一切是个梦。于是,他只好瞪大了眼睛看着床顶的帷帐,直到两眼酸疼才终于确定而今才是现实。
      房间里安静得很,玄朗转头搜寻了好一会儿才找到那个坐在窗边出神的人。
      “抱歉……”声音有点沙哑,“我好像又给你添麻烦了……”
      空空的思绪被说话人打断,愣了愣,转过头来,报以灿烂的一笑。
      “没关系,你只是太累了。”
      “我刚才……”
      “哦,刚才是我没注意,你身子还太弱不该碰水贪凉的……”
      空空抱歉地说,间接证实了未曾落水的真相。
      看来,真的是病糊涂了。
      玄朗笑笑,撑着手想起身,可是努力好几次都失败了,只好唤空空来帮忙。
      “瞧我现在多没用,还好有你……嗯,对了!我们现在在哪儿?为何不回家?”
      “我们现在在城中的一家客栈,方才你突然晕倒,我怕就这么回去会惹大家担心,只好先将你带到这里,等醒了回去也好交代。”
      空空想得周到,手上动作也十分体贴,这让玄朗更加不好意思,闹着要马上回家。然而,他此刻没有身体里那股力量撑着,实在虚弱不少,早上还能骑马,此刻确实站也站不起来。
      “奇怪,不过做了一个梦,怎么浑身像被车轮碾过一样四肢酸痛无力……啊!该死!”太过着急的后果就是直接摔到地上。
      空空吓了一跳,赶紧上前去扶,“早知道还不如直接回家,这样回去岂不更让人担心……”
      玄朗抱歉地笑笑,没有接话。
      此刻,天已经黑了,再不回去家里人怕是要出来找了。于是,死撑着站了起来,装作无所谓地笑笑,道:“没事,咱们往回走吧,无碍。”
      空空看着他额上的冷汗,心中酸楚却没有揭穿,只是点点头,小心地扶着人下楼上马,自己也一个跃身坐到对方身后,将玄朗的身子轻轻靠到胸前,撑起全部重量。
      贼小子照顾了几次病人,性子越来越温柔,时常一些细微的举动就足以叫人感动在心,也不知哪家的姑娘有如此好运,能有幸与他相伴。
      想到这点,玄朗不禁笑了,开玩笑道:“我说,陆少侠,你武艺高强,性子又这般温柔,可曾想过找个什么样的美娇娘来相配?”
      空空没想到对方突然提到这样的话题,不禁脸红了红,掩饰道:“这种事……再说吧!小爷照顾你忙不过来,更别提女孩子了!”
      听着回答分明是害羞了,玄朗忍不住哈哈大笑,一不小心将浑身的伤痛忘得干干净净。
      一番折腾总算回到家,果然引起一阵骚乱。
      贺真真看着脸色惨白的夫君,又生气又心疼,立刻喝令两人回房躺着休息。
      空空出于心虚闪得飞快,唯留下玄朗一边听着妻子的教训,一边陷入刚才的“梦”里。
      太多事情无法解释,说来说去不过一点可怕的印象压在心里,闷得发慌。

      就在玄朗认真养伤期间,朝堂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柴荣自高平之战大胜之后,威望大振。他趁此东风,立刻着手推行新政,整顿朝纲,排除异己。与此同时,他还将注意力放到民事生产上,安抚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地百姓,行利民之策,趁着农闲时分,还着力拓建了汴京城,终使大周渐渐展现出一副“为政清肃、吏民赖之”的繁盛景象。
      然而,即便如此周世宗柴荣仍然夜夜难眠,究其原因显而易见:北汉虽被重创,卧榻之侧却仍有群狼俟顾。
      契丹霸道,时时犯周边境,搅得边境百姓苦不堪言。显德二年三月,柴荣为防契丹再骚扰,于深州、冀州之间的李晏口设置静安军,派大将王彦超驻守。李晏口傍依胡卢河,凭深扼冀,是军方重要的咽喉要塞。契丹人得知了这个消息,竟然派一对骑兵公然犯境,前来阻扰。幸而,王彦超不辱使命,愤然迎击,让契丹人扫兴而归,从此再不敢轻易南下,保得边境百姓一时安宁。然而,如此对策只能保得一时太平,契丹人占着物产丰盈的燕云十六州,他日卷土重来又不知结果如何。
      想到这些,柴荣便寝食难安。这日,玄朗终于休养好些上朝拜见,便被亲爱的陛下单独留下。
      旁人刚一走,憋屈许久的世宗立马无赖起来,拉着玄朗就是一通抱怨:“爱卿啊~你不在的这段时日朕好苦啊!”
      表情太过夸张,看得人瘆得慌。
      玄朗微微退后几步,回想起少年时两人相遇时对方的脾性,不禁怀疑当今的陛下是不是在战时摔坏了脑袋,真是越发让人招架不住。
      “未能为陛下分忧,臣惶恐。不知陛下有何为难?臣虽愚笨,但多少有些见识,望能解陛下之急。”
      毕竟还是君臣关系,就算不耐也要好好应付,此刻玄朗突然有点郁闷自己为何不再多休养几日,一来就没什么好事。
      柴荣最喜欢聪明人,特别是这种“开门见山”从不拐弯抹角的。于是,也不多客套,摆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将心中多虑悉数讲来。
      “纵观当今天下,诸侯并立,外敌强犯,局势瞬息万变。虽自高平之战后,我大周国内一派祥和昌盛,然朕深知,若想长治久安,断是如此必远远不够……”
      柴荣说话间,目光不时飘向北方,想到那里的豺狼,满腔热血几乎沸腾起来。
      玄朗耐心听着,没几句就明白了陛下的意图,果然,眼前这位雄心勃勃的帝王并不满足于中原一隅,他要的是整个天下。
      然而,此事说来容易,实则好似天方夜谭一般。且不说契丹是何种势力,单说南方九国无一好惹。
      该从哪里撕开这道口子?
      莫说玄朗,就连朝中那些身经百战的大将,学富五车的谏臣一时间都无法给出一个漂亮的答案。
      于是,他只好苦笑着摇摇头,奏道:“陛下,您的意思臣大致都明白了,只是此事事关重大,臣一时也想不出完全的对策。且,国家之事讲究广纳谏,细思量。臣有一奏,或许能助陛下找到这个答案。”
      柴荣一听他果然有办法,不禁双眼发光,立刻催道:“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此事亦不是什么新招,不过抛砖引玉罢了。陛下等级已久,于朝中诸臣恐怕都有了些许了解,这些人中不乏旷世之才,然而平日碍于身份或者多余的担忧,不便直谏陛下,就算有良策怕也法子敬请圣听。”
      “那又该如何呢?”
      “这简单,陛下只需明日上朝以评定政绩、文才为名命下两道试题,拷问朝中众臣和翰林诸学士。待诸士思考三日后呈上,由陛下亲自评阅,如此或许能寻到陛下想要的良策。”
      柴荣一听,连连称好,当即命下一题:《为君难为臣不易论》,随后又看向玄朗,微笑着将御笔递上。
      后人点点头,恭敬接过,淡定地写下另一题:《平边策》。
      第二日早朝,柴荣按照玄朗的建议,将这两道策论交给朝中诸臣和二十余位翰林学士。三日后,厚厚的一叠策论送到世宗的案上。
      柴荣怀着巨大的期待一页页翻开,可是越看越灰心,越看越丧气。这些策论里,大多表达的都是文人意气的酸腐言论,什么“广纳善言、清明整治,内练武功……”无一不是怀着一个善意的期望做春秋大梦。
      玄朗被召见时,世宗正被千篇一律的策论气得发闷。人还没跨进门,就忍不住抱怨:“还以为这朝中近百人总能找到一个两个有见识的高才,谁知都是些只会讲大话的碌碌无为之辈!”
      玄朗愣了愣,拾起一份策论看了一眼,不禁也摇摇头,失望道:“是臣想的太简单了……大臣们自幼接受的是‘忠孝王道’与陛下所求的‘帝才霸道’不是一个概念,他们说的其实也没错,只是积累时间实在太长,于太平年间还好,可是对于这纷繁的十国割据,确实不太实用。”
      难道说,偌大的大周朝,真的就找不出一个能助陛下匡扶朝政,成就霸业的谋臣吗?
      玄朗叹息着,突然想到韩先生,若他此时还在,会不会有更好的办法?
      然而,斯人在将自己送到郭将军身边便功成身退,早已寻不到踪迹,听人说他后来大病过一场,随后便巡游到了蜀地,如今也不知还能不能寻到……
      想到这里,玄朗不禁悔恨自己未曾在先生身边时多学些东西,荒废了不少时光。
      心里想着先生,看卷时也不免开始拿先生的眼光评测,不觉间竟透过文章看清了不少人的态度,受益良多。
      就在这时,一旁唉声叹气的柴荣突然拍案大喝一声,急急忙忙招玄朗来观一篇奇文。
      凑近一看,原来一位比部郎中的文章,写的正是自己替陛下拟下的第二道题目:《平边策》。
      “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观所以失之由,知所以平之术。当失之时,莫不君暗政乱,兵骄民困,近者奸于内,远者叛于外,小不制而至于大,大不制而至于僭。天下离心,人不用命,吴、蜀乘其乱而窃其号,幽、并乘其间而据其地。平之之术,在乎反唐、晋之失而已。必先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令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徭役以时以阜其民。俟其仓廪实、器用备、人可用而举之。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上下同心、力强财足、人和将和、有必取之势,则知彼情状者愿为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之先导。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与天意同,与天意同则无不成之功。
      挠之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吴国,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必奔走以救其弊,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勿大举但以轻兵挠之。彼人怯,知我师入其地,必大发以来应,数大发则必民困而国竭,一不大发则我获其利,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而平之也。如此,则用力少而收功多。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如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吴、蜀平,幽可望风而至。惟并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之,然其力已丧,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候其便则一削以平之。
      方今兵力精练,器用具备,群下知法,诸将用命。一稔之后,可以平边,此岁夏秋,便可于沿边贮纳。臣书生也,不足以讲大事,至于不达大体,不合机变,望陛下宽之。”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