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宝黛爱情<一> ...
-
《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在大观园内外广泛的社会生活画面上展开的,它有具体的历史和时代的特征,是《红楼梦》中的一条重要线索,构成艺术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曹雪芹把“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当作全书的线索进行描写,这有力地表现了《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木石姻缘”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建立的爱情,它表现了反封建的思想倾向,同“金玉良缘”是根本对立的,但是,《红楼梦》的主题,却并不在于爱情。
这不仅仅是说,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不是什么个人悲剧,而是完全不同于那种“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是一个社会悲剧,它鲜明的表现了青年叛逆者与封建礼教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尖锐矛盾和冲突。
更进一步说,这个爱情悲剧,尽管是一个重要线索,但在《红楼梦》这个艺术整体中,只是属于主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情节。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姻缘”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这一爱情悲剧包含着深刻的政治历史内容。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对于宝玉和黛玉这两个人物身上的消极落后的东西,曹雪芹是用赞颂的笔调塑造出来的。
一方面,说明了曹雪芹对叛逆者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曹雪芹的一种阶级美学观。
那些多余的妒嫉,过敏性的猜疑和无谓的争吵,以及表达爱情的迂回曲折的方式,充满贵族青年所持有的缠绵悱恻,纤细脆弱的病态情调,反映岀阶级的和时代的特点。
像林黛玉的哭,是对封建势力发泄的一种怨恨和悲愤,是对志同道合的叛逆者贾宝玉的一种同情和感情的外露,当然,这种感情也说明她性格的软弱。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固然是封建礼教的压力造成的,毕竟是封建贵族的公子和小姐,在思想上,感情上是打着鲜明的阶级烙印的。
他们在思想上既不能根本背叛自己的阶级,而在生活上又必须依赖这个阶级,这就必然导致他们的爱情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曹雪芹以较多的笔墨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封建礼教叛逆者的爱情,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在于通过他们同封建统治者的尖锐斗争,揭示贾母,王夫人,凤姐为安排“金玉良缘”所玩弄的政治图谋。
它和书中描写的其他情节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显现着封建贵族家族的内在矛盾和没落命运,表现着曹雪芹对于封建没落贵族社会的一种批判。
因此,所谓的爱情悲剧,只是一个“目”,而不是什么“纲”,它既不是孤立的存在,更不是主题之所在。
《红楼梦》中这两个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曹雪芹的思想性格,有着他的生活经历的概括,贾宝玉和林黛玉所不能战胜的环境,也许就正是曹雪芹所不能改造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人的正确认识总是在同各种错误观念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要正确认识《红楼梦》这部古典杰作的真实面貌和它所包含的深广的思想内容,没有斗争就没有前进。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这个爱情悲剧发生在中国封建末期十八世纪上半期,是当时社会的阶级斗争和新,旧势力的斗争,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的必然反映。
这个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一方面,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不仅表现在恋爱婚姻问题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还表现在它反映了初期的民主主义思想与传统的封建宗法思想的斗争,紧密结合《红楼梦》的阶级斗争的主题,进一步揭露了大观园中四大家族的罪恶和封建社会制度的吃人本质。
另一方面,也说明封建统治阶级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中,政治经济,思想等危机的加剧,造成的封建统治者内部的分崩离析,表明了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与死亡的历史趋向。
由此可见,《红楼梦》中描写宝玉和黛玉爱情的深刻之处,决不是为了歌颂爱情这个所谓“永恒的主题”,不只是写出他们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而且还在于它能揭示出封建贵族家庭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怎样决定着这个爱情必然是一个悲剧,是从属于它所表现的整个政治内容的。
宝玉和黛玉爱情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他们对封建传统道德礼教以及科举制度等,持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和否定的叛逆者的立场。
用贾宝玉的话说,那就是林黛玉自幼不曾说过劝他去“立身扬名”的混帐话,黛玉听了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这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上的一次大胆的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