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封建末世地主阶级内部的阶级分化<一> ...

  •   《红楼梦》中,破落地主甄士隐原本是姑苏城外葫芦庙旁一家乡宦,一个生性淡泊的神仙一流人品的人物,本地推为望族。
      官吏暴发户贾雨村落魄时,甄士隐曾赠送白银冬衣送其上京赴考,后来,贾雨村为自己的乌纱帽,“乱判葫芦案”葬送了这恩人的女儿英莲。
      路过知机县的时候,又眼看着甄士隐隔壁的庙宇因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烧,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巷烧成一片瓦砾场,也不肯前去搭救,致使甄士隐衰败到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

      最后,悟彻了《好了歌》同疯道士飘飘而去。

      这变化反映了封建末世地主阶级内部激烈,尖锐斗争和走投无路日趋没落的现实情况,也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动乱和阶级分化,表达了曹雪芹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产生的世界观中落后部分的反映。

      被鲁迅先生称为“贾府屈原”的焦大,是从小跟着太爷出过几回兵,从死人堆里救出太爷的命,自己挨饿,偷东西给主子吃,得半碗水给主子喝,自己喝马溺过来的贾家老仆。
      在一次酒后曾大骂贾府的“不肖子孙”,用两句话概括了这个所谓“诗礼簪缨之族”的伦理关系: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声言要到祠堂哭太爷去,结果,是主子深恶,奴才痛嫉,给他塞了一嘴马粪。

      对此,鲁迅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其实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不过说主奴如此,贾府就要弄不下去罢了。

      焦大的这种反抗斗争,表现了对封建主子的鄙视和蔑视。

      充分地显示出封建地主阶级面临末日的疯狂,他们在道德方面的腐朽堕落,糜烂不堪。

      但是,可笑的是,这个家族的封建统治者们,对这些丑恶和秽行,一方面是掩耳盗铃,不许揭穿,一方面还妄图把这腐烂的一切包装在森严的封建秩序的外衣里。

      这种不争气的主子和忠心的奴才之间的纠纷和冲突,在腐朽的,没落的,统治阶级内部是常见的现象。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历史已经发展到封建社会的末世。

      曾经一度理家的贾探春,在这个家族的统治者抄检大观园的时候,也说出了她悲凉的预感: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子有呢!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然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然而,这种“自杀自灭”的趋势,是否会因为有了像探春这样的少数有识之士而得到挽回呢?
      不能!

      因为,这时候在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经济结构的这种新的变化使封建统治阶级自身发生分化,瓦解,他们的封建统治已经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维持下去了。

      贾探春的这番话,道出了封建贵族阶级加速败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探春上台理家时,贾府的经济已危机四伏,在以贾母为首的贵族统治者们奢侈浪费的背后,经济收入已一年难似一年,出去的多,进来的少。
      探春曾经感慨大户人家不如小户人家:我们这样人家,人都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何等快乐,殊不知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利害!

      贾探春理家与王熙凤管家所不同的是,王熙凤搜刮聚敛,只是为中饱私囊,贾探春则眼看大厦之将倾,很想有一番作为来挽救封建阶级的危亡。
      她从赖大的花园中得到启发,于是,决定以此为榜样来整顿大观园。

      赖大的花园,虽不及大观园,却也十分整齐完阔,泉石林木,楼台亭轩,也有好几处动人的,只是规模还不及大观园的一半大,树木花草,也少多着呢。
      对这座小园子,别人都不在意,唯有贾探春是个有心人,她从赖大家的女孩子那里了解到,这座园子一年还有人包了去,除了带的花儿吃的笋菜鱼虾,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
      探春由此而增长了一门理家的学问: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但是,在赖大那儿行得通的事,拿到大观园来就未必行得通。
      譬如,把园子包给别人,赖大可以做,贾府就做不到,为什么呢?
      因为,赖大本来只是一个奴才,阶级地位,身份都不能与贾家相比,因而,他就没有那么多的包袱,他把园子包给别人去生发银子,就无须顾忌什么祖宗颜面,家族体统之类。
      而贾家是所谓的“世代勋戚”“诗礼簪缨之族”,处处要摆出贵族世家的臭架子,什么事情都得遵守祖宗手里的旧规矩,半步也差不得。

      探春不是说:如果我们也这样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
      薛宝钗也进一步看到:这么做了,会里外怨声载道,失去了这样人家的大体。

      想做而不能做,或者做不了,只好死守着旧规矩作茧自缚。

      赖大家比之于小户人家当然要富得多,但比起贾府来却还是要小些,所以,他那里的事情比贾家就好办一些。

      赖大不过是荣国府一个负责大观园监工之事的大管家,在贾府是一个永远的奴才,可家中一样是亭台楼阁,奴仆成群,回到自家也是老太爷。
      他就是靠着主子的势力,用农民的血汗养肥了自己,不但成了财主,暴发户,而且,混迹于官场,为儿子捐了个知县,一跃而成为地主阶级的新贵。

      贾府虽然扶植起赖大,贾雨村这类新贵的势力,自己却由于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矛盾和危机而迅速衰落下来。
      当然,赖大家也是要变的,他正在膨胀,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成为另一个贾府,他家的“小园子”也就可能变成另一座大观园,到那时,他也必将陷入贾府同样的困境之中。

      这就必然使得这些旧贵族无论在经济,政治上都是毫无出路的,它十分深刻地说明:贾府统治者越来越大的巨额亏空,决不仅仅是由于经济管理不当所造成的,而是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日益腐朽的必然结果。

      历史规律不可抗拒,一切的剥削阶级,剥削制度,都逃脱不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历史结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