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木石姻缘<一> ...
-
在贾府这样的封建贵族家庭里,在包括贾母在内的封建统治者的公开纵容和庇护下,大观园里男女关系的卑鄙无耻和肮脏龌龊达到了极点,但是,男女之间一旦要求婚姻自主,就会被认为是违反封建秩序的大逆不道的行为,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贾母通过《凤求凰》借题发挥,指桑骂槐的一段长篇议论,完全可以看作是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严重警告。
贾母认为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鬼不成鬼,贼不成贼”的不法行为,由此看来,封建势力对这种叛逆者的爱情,确实是不能容许的,因此,以后贾母阻拦宝玉和黛玉的婚姻,也是必然的。
《红楼梦》里所谓“金玉良缘”之说,实际上就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对付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叛逆者的结合而精心编造的一种鬼话,而第一个把金锁的来历的这种鬼话告诉贾宝玉的,就是顽固的封建卫道者薛宝钗。
她整日把这个作为婚姻凭证的宝贝沉甸甸地挂在脖子上,像广告一样到处宣传。
林黛玉尖刻指出:她在别的上头心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她才是留心呢!这就一针见血地捅破了薛宝钗内心的奥妙。
贾宝玉在梦中也大呼: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
他不只一次要砸掉这被封建家长视为命根子的“通灵宝玉”。
《红楼梦》描写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本来就是以一种用婚姻纽带紧密联系起来的,构成了一个封建贵族官僚集团。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
当他们已经面临衰败的时候,更要利用婚姻手段来加强这种彼此依赖的关系。
因此,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完全是家长一手包办的封建婚姻,封建统治阶级把这种婚姻说成是“金玉良缘”,这对封建统治者来说是称心如意的,而对封建主义的叛逆者是残酷的迫害和镇压。
金玉之说尽管使黛玉感到沉重的压抑,增加了她的哀愁,但她并没有屈服,反而大声斥责:金玉之论,是一种邪说!发出了何以“重之邪说不重人”的抗议。
这是何等强烈的反抗精神!包含着对神权思想的批判,这是旧时代的新声音,反映了新的阶级的要求,和新的时代的呼声,是反天命反封建的初步民主主义的新思想。
从这里可以看出,《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鲜明地反映了当时刚刚萌芽的民主主义思想和封建制度的矛盾,表现了青年叛逆者与封建礼教的政治上思想上的尖锐矛盾。
曹雪芹通过由张道士说亲,引起宝玉和黛玉的口角,致使宝玉砸玉,黛玉剪穗的一段纠纷,实际上也是一种表现他们对封建家长的“重邪说不重人”的“金玉良缘”的抗拒。
“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的斗争,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地主阶级内部的封建正统势力与离经叛道者的对立和斗争,这种斗争与社会上的阶级斗争相呼应,加速了以贾府为首的四大家族的崩溃进程。
曹雪芹是肯定“木石姻缘”否定“金玉良缘”的,这是带有进步思想倾向的。
他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思想性格和爱情悲剧,展示了封建阶级借以支持它的精神统治的法制,教育,伦理,道德在怎样摧毁和窒息青年人的思想感情。
但是,曹雪芹又把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只看成是“美中不足”,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他还没有理解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
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身上,无疑地倾注了曹雪芹的理想,但这样的人物,在当时,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富贵闲人”,既不曾变成市民,也不会走向农民,因此,他们不了解农民,是根本不可能走向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