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金玉良缘<一> ...
-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是曹雪芹经过高度艺术概括的一个封建主义维护者的理想典型形象。
曹雪芹在介绍她出场时说: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王熙凤则给了她这样两句评语: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薛宝钗就是依靠着自身: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举止娴雅,品格端方,庄重典雅,稳重和平这种会做人的诀窍,周旋在荣国府那样复杂的环境里,和周围上下老幼,无不相处得八面玲珑,尽得人心。
其实,戳穿了,这统统都是十足的伪善和自私。
在薛宝钗容貌美丽,端庄贤淑的外衣下,集中的体现了一个儒家之徒顽固的卫道本能,掩盖着一个封建地主信奉者的极为虚伪的性格。
她是大观园里首屈一指的“女贤人”。
薛宝钗所生活的时代,封建社会已经到了“末世”,整个封建制度都在走向天崩地解,阶级矛盾的激化,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的加剧,造成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全面危机。
薛宝钗这个封建地主阶级的“女儒”和“完人”就是在这个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人物。
她出身于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形容的就是薛家的财富极多,可以姿意挥霍,是现领着内帑钱粮,专为宫廷购置用物,采办杂料,替皇室进行高利盘剥的商人,口称“百万之富”的大富商,是一个特权商业阶层,因先于贾府衰落,贵族家庭大势已去,在金陵四霸中社会地位低于贾,史,王三个家族。
她从小就在父亲管教下读书识字,而且是只准读那些正经书看,是一个只接受严格的儒家经书的封建教育的人家。
家庭的教育,儒家经学的长期熏陶,养成了薛宝钗那封建卫道者极端自私而又极其虚伪的性格,她为要“复礼”,极善“克己”,时时处处都按照封建礼教的要求,使自己成为一个孝亲理家的“名门闺秀”,对“学而优则仕”道路有一种狂热追求。
在封建宗法社会,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
薛家要在政治上增强自己的力量,就要把希望寄托在薛宝钗身上,就是要把薛宝钗培养为封建“淑女”,这样,就可以通过她用婚姻的纽带联结豪门贵族,获得政治靠山。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中用“可叹停机德”这句诗来比喻薛宝钗是很有深意的。这是个典故:后汉有一个叫乐羊的人,到外地求学,不久就回来了,他的老婆就停掉布机,为的是叫他继续去学孔孟之道,求取功名。
薛宝钗正是这样一个功名心切的封建淑女的典型,她不仅一心想引贾宝玉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而且,她自己也就是一个妄想待时而飞的女禄鬼。
薛宝钗之所以要进京“待选”,就是为了要做一个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之类的女官,将来有朝一日也可成为像贾元春那样的贵人。
《红楼梦》中元春省亲来大观园,薛宝钗好不眼热,不仅开口闭口称:贵人。而且,当宝玉称呼她姐姐时,她笑着对宝玉说: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呢,一副切望自己有朝一日也黄袍加身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薛宝钗把应选入宫看作是女子无比荣耀的岀路,这件事后来没有结果,她在《柳絮词》中寄望于未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诗言志,道出了她还要凭借封建势力的好风扶摇直上,博取荣华富贵的人生理想,然而遗憾的是这一愿望也未能如愿,但她的态度是十分明显的。
薛姨妈为她安排的另一条出路,就是让她与贾宝玉结婚。
于是,薛宝钗便转而窥视着“宝二奶奶”的宝座,希望成为大观园未来的统治者,她的这种人生理想是按照封建礼法的要求去立身行事的。
薛宝钗懂得,在贾府这样的贵族世家里,决定婚姻命运的不是男女爱情,而是家世利益,因此,这位每天吃着“冷香丸”的封建冷美人,披着端庄,贤淑的虚伪的外衣,对贾府当权人物是很善于奉承,迎合,而又做得自然的。
她很懂得在贾府那样的环境里如何周旋,懂得在什么人面前,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怎么说,用两面三刀,圆滑中庸的处世之道,寄居在荣国府,首先博得了贾母的欢心,为她的人生理想铺平道路。
有一次,贾母替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她很熟悉贾母的喜好,爱看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便投其所好的依贾母素日喜爱者点了几出她爱听的戏,使得贾母更加欢喜。
薛宝钗这一表现似乎是尊长敬上,其实就是阿谀逢迎。
在阶级对立如此尖锐,内部派系如此复杂的贾府,薛宝钗能赢得合府称好的声誉,要指出的是,她并没有超越于大观园的矛盾之外,而也是深深地卷入了斗争之中的。
对于大观园的深刻危机,对于“乌眼鸡”们的激烈争夺,薛宝钗心里是知道得很清楚的,作为大观园候补的统治者,她也为这一切忧心忡忡。
“白玉堂前春解舞”,她为腐败的封建社会唱赞歌,“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她企图作最后的挣扎,“万缕(虑)千丝(思)终不改”,表明她自恃有“好风”,妄图上“青云”,这个“青云”就是“宝二奶奶”。
可是,她在大厅广众之下从不去说这些,看上去确很温柔敦厚,庄重典雅,怒于中而不形于外,心如城府之严,但在有些场合,就显得心计,很不稳重了。
在她刚到贾府不久,就主动地要看宝玉那块玉,不仅看了又看,口里还要念,念一遍不算,还念了两遍,以使别人知道那玉上写的和自己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封建家长为了维护他们他们包办婚姻的宗法权力,大多制造了“婚姻前定”的天命论来威胁,欺骗青年男女,迫使他们听命于“天命”的安排。
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和薛宝钗的“金锁”,都是封建宿命姻缘的象征。
按照贾,薛两家封建家长的“天命”说,“宝玉”必须要拿这把“金锁”来锁住,并美其名曰:金玉良缘!薛宝钗是一个封建正统的卫道者,贾府统治者们需要这样一个合乎封建规范的“淑女”来束缚叛逆者的思想与生活。
薛宝钗脖子上那个沉甸甸的金锁不是进京之前就有了吗?那个“金玉良缘”的神话不也是进京之前就挖空心思编出来的吗?
薛宝钗为了追求到这种地位,因此要竭力散布“金玉良缘”的舆论,并死命地要拉贾宝玉走读书应举,出仕做官,立身扬名,光宗耀祖的道路。
可见,她对于“金玉良缘”是完全满意,一心追求的,贾宝玉在贾府中所处的地位,家长对他的重视和希望,薛宝钗也都是深深了解的,她不惜成为一个为了自己而残害别人的自私者,要为了做成一个人的妻子而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