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河西春暮忆秦中
      渭北春已老,河西人未归。
      边城细草出,客馆梨花飞。
      别后乡梦数,昨来家信稀。
      凉州三月半,犹未脱寒衣。

      导读: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岑参在安西节度使幕府任职,暮春时节,作于凉州武威。
      赏析:
      望断天涯路
      天涯和家乡,一如张爱玲笔下的白玫瑰与红玫瑰,让人难以割舍。
      时间一久,选择了家乡的人,天涯变成心底的一颗朱砂痣,红艳的让人辗转反侧;而选择了天涯的人,家乡就成了幽幽白月光,午夜梦回时,冷暖自知。
      让人费解的是,青春年少时,我们总幻想着远离家乡,去往天涯海角。逃离父母的殷殷期望,逃离师长的谆谆教导,逃离不睦的同学,逃离偷偷喜欢的隔壁班的女孩,最好像三毛一样逃到撒哈拉沙漠去,从此浪迹天涯,看尽人世繁华。
      只有上了年纪的人,反倒越来越眷恋起家乡来。如疲倦的鸟儿贪恋旧林的熟稔,历经千帆后,心中惦记的反而只是家乡那甘甜如饴的清水。归乡的念头一旦起来,就再也无法遏制,疯长在暮春时节里,如同那已逝去的肆无忌惮的青春。
      暮春时节,面对着百花萧瑟,感伤情绪在风中飞扬,这是一段最容易被辜负的时光。
      花儿将谢未谢,潇潇风去,又是残红一片,柳枝也不复三月里的细嫩、柔软。绵绵细雨,打湿了光年。长街流亭下,是否还站着痴情的女子,从晨光微熹守到日暮四合,泪眼问花花不语,为何仍不见远行他乡的人儿,那熟悉的身影。
      我想,岑参是对这世间感情怀有执念的人,他一定有着最柔软的的眉眼和最敏感的心,仿佛孩童一般,从未曾掩饰过自己的思乡之情,执着的喃喃自语,一字一句都付与纸端,一行一行写就,倾诉对家的眷恋。
      家,永远是一个人心灵深处停泊的港湾,是握在掌心的最后一张底牌。命运的漩涡昼夜不停的轮转,明日不知何去何从,只有归家这个词,无论在何时听到,都让人充满温暖。如同行了沙漠中苦行了数日的迷途旅人,看到清澈泉水时的狂喜一般,是所有人生命的救赎。
      而此时,远在武威的岑参,在暮春时节,感伤的情绪更深。这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苍茫,像难以摆脱的桎梏,囚禁了他的身与心。东望长安,家在千里之外。那里有他心爱的姑娘,还每日站在溪水旁折一枝杨柳,痴痴地等他归去,泪眼滂沱。
      思念如霜,染白了离人的鬓角。塞北黄沙掠过,客官的梨花满院,如片片飘雪。伴着风声入睡,梦中又回到长安,与心上人相见。人们总说,梦中出现的人,醒来时就要去见她,可是他茫然只能茫然叹息,眼角滚落苦涩的相思泪。
      曾有人问过,天涯有多远,是否远到就此一生都无法跨越。我想,于岑参来说,天涯似乎就像是长安到武威的距离。
      锦书难托。他说“家信稀”,是啊,塞北的天空,连大雁都不肯飞过。
      望断天涯路。吹一支悠悠的羌管,让思念在暗夜里蔓延,相思成灾。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