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前朝烟烬 ...
-
书僮借着光,见书生真的睡过去,脸上恭敬的笑褪去。
“哼!”
书僮并不信任书生未见过他家公子的话,因为他寻人时遇见了府邸外的一众乞丐。
“东厢房一定有古怪!”书僮取了房内一有破损的灯笼点上,提在手中。
轻轻打开门,夜里的凉风将书僮提的灯笼吹得飘摇不定。
“真冷!不知道公子为何一定要来此地居住!”
书僮自言自语,将门合上,一双时常看人眼色变得低眉顺眼的眉目此时却完全不同。
东侧冥冥不见光亮,偶尔有月辉淡淡的落在屋檐之下,也透不过窗棂。
“华郎!”
女子的声音,勾抹着一丝暧昧的尾音。她似乎在寻人,声音有些急,头上的步摇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书僮被那一句华郎给吸引了注意。
他记得……他家公子一向让他的红粉知己这么叫他。
“姑娘!”
一眼望去,那里有一女子,娇怯柔弱。
书僮一怔。
“公子可曾见我的华郎?”
“公子?”
女子的眉眼似生来便有勾魂的意味,恍然一看觉得她生得艳丽,仔细一瞧却更见柔媚动人姿态。
“你说的,难道是一白面锦衣的公子,他眉下有一菱形黑痣。”
书僮低了眉眼,十分有礼的拱手。
风起,却撩起一阵香风而至,香得醉人,书僮所提灯笼明明欲灭。
本欲靠近的娇怯美人眸光一闪,用广袖掩了口鼻,退后数步,笑:“非也,夜已深,妾身还是待明日来寻,”向书僮福身,“就此拜别公子。”
书僮莫明,眉眼抬起却失了女子的踪影,混沌的心神恍惚,转身看,差点吓出一身冷汗。
他身后不知何时站立了一个男子,高冠博带,十分儒雅。
“哥哥在找人吗?”这雅士高洁般的男子身后,有一个少年探出头,唇红齿白,眉目星朗。
书僮此时将女子的突然不见忘却,望着少年点了点头。
这里的人生得都不同一般,书僮心中道。
“你且说你要找谁?”
少年说话很轻,他手拽着儒雅男子的衣摆,十分热心。
“您定不认得……他是一个有礼仪的读书人,眉间有一少见的菱形痣……”
“嗤嗤……”少年突然笑,眉眼弯弯,衣袖半捂着唇口,仔细看却是用袍袖间的一柄玉骨折扇虚掩了笑。
书僮不知道他为何发笑。
蛾冠博带的儒雅男子却知道少年所笑的是书童所说:有礼仪的读书人那句话。
“怎么?”书僮看着少年的模样,又不动声色的望了眼似他师长的男子,“两位公子,我可是说了什么不妥的话?”
“你说的那人我见过,”儒雅的男主无奈的看了一眼显得眉眼弯弯的少年,心中道其玩心更甚,他的眼落在书僮呆愣的脸上神情却带着不易察觉的疏离。
美丽的少年听见男子开口便又退到他的身后,不过仍用手攥紧他的衣袍,依旧抖动的肩膀可以看出他仍在笑。
明明道貌岸然的一人竟有人说他守礼?
书僮笑了,有些激动,目光落在男子身上带着感激,“我家公子如今在何处,公子可否告知?”
几许余光亦落在少年的所在处,“来日定报与公子亲自上门道谢!”
少年此时又探出头来,他的眸子清澈如湖水,尤为无邪,“你们如何谢,可以厚礼相送,我独爱望江阁的点心,你家公子可能买了来赠?”
书僮笑道:“这是小事,我家公子可以办到!”
儒雅男子拍了拍少年的头,“哪有人求着别人的谢礼?”但没有责怪的意味,复转头对书僮道:“你随我二人来便是!”
水声,顺着檐角滴落。
黑夜晕染,一颗颗微弱的光点渐渐被雾色吞没,有风拂过屋檐,锈蚀的铜铃发出沉闷的声音。
“好……”
书僮来不及思索其他,譬如晚间竟能在这废弃府邸内见到数位衣着样貌皆不凡之人,一名姿色不俗的女子晚间为何在此处游荡寻人,还有面前突然出现的两名男子。
“三华?”
暗影处,一人提着灯盏止步于阶,影影晃动的灯火照在那人的脸上,赫然是书生!
他看来是突然醒来的,里面只着一身中衣,瘦削的身上披一件外衫,他站在那里,目光缓缓移到书僮身边两人的身上。
儒雅男子身后的少年好奇的盯着他,目光倏地一展,突的拍掌笑,“啊!你一定就是那个傻书生了……”
后面的话是少年侧歪着头上前并排于儒雅男子身边所说,说得小声,但他面上的笑却让一脸防备的书生不自在。
“失……失礼……”
他看起来很傻?
“义生公子怎么起来了?”书僮不动声色皱了皱,他其实并不喜欢书生,因为什么他不想去深究,因为只会让他难堪。
“这寒风深重,公子早些歇息罢,只小的有事要办……”
“你难道也要找人吗?傻书生?”少年问,向东面看了一眼。
“未……未有此意……”
“……”少年有些失望,拽着的袖摆松开。
“快三更天了,三华公子若不着急便就此别过,晚了回去我家少爷可是会受罚的。”
“自然着急……我们走罢……”
“三……”
“你又何必多管闲事?”书生正欲再言,耳边传来一个声音,泠泠的音色,书生手中的灯盏倏地灭掉。
他无法动作,亦无法再发出声音,如一桩木头似的。
美丽的少年随着儒雅男子走,转过身来背对着儒雅男子而走,他秀丽的眸子轻轻弯下,伸出手向书生方向挥动。
“无念姐姐!”
没有见他开口,但声音确实传了来。
他们的身影远去,一只冰凉的手却贴在了书生额上,滑腻而柔软。
“真是傻得可怜!”
书生眼一黑,倒了下去。
前朝,最为炙手可热的人不是太子而是一个叫做宫无靳的人,他是渊王殿下。
当时皇帝有十子,除夭折的三皇子与十皇子外还剩八位。
其中,太子宫无殷,晋王宫无亦,渊王宫无靳是最有可能登上大宝的人选。
三人皆各有出色之处,但尤以宫无靳最出色。
前朝,本该在这三人角逐下而再次上升到一个高度,但却因为一件事变成了皇室惨剧引发的灭国。
前朝,就此被掩埋在历史的灰烬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