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大限 ...
-
明德帝在看到方亦如时想的都是过去的日子,或意气风发或悲愤难当。偶尔走神都是过去的影子,人老了或者是因为自己快要走了,才会扒拉着那些年轻的日子。
“贵同,尔等下去吧。”明德帝咳嗽后缓了缓道。
高贵同稍一点头便带着人下去了。
明德帝看了看依旧不说话的方亦如,“亦如,我都快要不行了,你怎么就不和我说说话呢?”
方亦如立刻“呸”了一下,“说什么呢!皇上的身体哪有那么差,这一两年肯定就好了。”
“我自己的身体怎么不清楚,太医都不敢说个好字。”现在他倒是看开了,人生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担忧已完成的基业,遗憾尚未做到的事。
“皇上有什么事要吩咐亦如?”方亦如知道明德帝一生几乎所有的期许。
“亦如还是像从前般我不开口已知晓。”明德帝不由感叹道。
方亦如笑道:“谁说不是。”初时你我相交于无名,而后相知相识视知己,而今仍如初时。
“亦如在溦儿府上住了也有数日,你看他如何?”明德帝对这个好友还是清楚的,如果他不满意就不会在那住下去更别说有交谈的兴致。
方亦如在瑞景王府这些天都在观察着昭王,从言行举止到待人接物都能看出昭王是个很适合甚至青出于蓝的君主。
“昭王很好,出乎意料的好。”
可能是时日无多也可能是由于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好友,明德帝突然有了聊天的劲头。
“我的这三个儿子各有各的好,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老大耿直,可勇有余智不足;老二办事尽力让人放心,可心机深沉怕入歧途;老三文韬武略样样都好,以前心冷现在心热得让人发烫。”明德帝说到这笑了,“老三与那个小姑娘的婚事我是看不到了,老大身边的张华是个好的,有张华在我不担心。”
方亦如闻言叹气,“福王恐怕不会如皇上所想偏居一隅。”
明德帝苦笑道:“我从来没有想过将他驱赶,即使他犯了错。我想要他回头,只要他回头就能看到我给他的路,风景尚好富贵有余。”
“皇上也是狠心的父亲。”方亦如道。
明德帝身躯震了一震,“我是父亲同时也是君主,既想老二回来也想看看继位者能不能接下挑战,想要选出其中最好的,又怕其中的哪个受了伤。”
方亦如说不出话来,皇帝自登基以来受各方制肘,历时多年才渐渐见效,可依然无法根除。人垂垂老矣,以最残酷的方式来挑选继位者,可他到底是父亲,尽管心中淌血,但是目中只能无情。
国家国家,先是国再是家于一个父亲而言可想而知会有多难。
“皇上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方亦如微微叹道。
明德帝笑道:“什么时候我都需要你这个好友,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候。”
“我只能助昭王。”
明德帝点头:“不出所料你选择辅助老三,有你看着他我也放心。”
方亦如顿了顿道:“皇上恐怕还有别的原因吧,昭王并不是需要有人时刻提点的人。”
明德帝笑了笑:“什么都瞒不了你,我要另外将一道圣旨予你。”
方亦如也不问为什么是什么,只安下心来与皇帝说着过去。
楚王第一次踏进昭王的瑞景王府。应该说自他们封王开府以来从未踏进过兄弟中的府邸一次,他们就像是一个怪圈,谁也不能破例。
现在,他楚王破例了,想到此他不免有点得意。
张华依然跟在楚王身后,他和楚王使了障眼法才能逃过侯府的人派来的暗线,进而顺利来到瑞景王府。
“王爷,能不能收敛收敛你的得意疏狂?”张华忍不住揶揄道。
楚王瞥了他一眼,“不懂就不要说话,我可是头一个踏进这府邸的皇亲,这感觉你可体会不了。”
张华没忍住回了一句:“这么多年都没踏进过一步,还好意思说。”况且还是找人掩护才能进去。
福满等到楚王和张华来到暗门才领他们到昭王那里,“请楚王与张大人稍候片刻,王爷很快就到。”
“好,你下去吧。”
张华看着楚王一会探头去看梁上雕饰,一会又碰这碰那的。“王爷,你能歇一歇吗?”他看着都累啊,替楚王累的。
“歇什么,本王一身力气,不像你文弱书生。”楚王在欣赏昭王的王府布局和内室摆设还不忘损张华一把。
张华这下嘴都累了。
“你看看这个好不好看?”阿晓手里拿着一个串了琉璃珠子的络子。
“新学的?还不错。”秦灏溦拿了就往腰间系,“喜不喜欢我拿去戴了?”
阿晓笑了:“喜欢,就给你一个人。”
阿晓笑着笑着乍一看到前面出现两个陌生人,呆愣了一会才转头看秦灏溦,等着他说话。
秦灏溦拍了拍她的手,“阿晓你忘了?这是大哥,我们之前在酒楼和皇宫宴会都见过,他旁边的张大人你也见过。”
阿晓点头叫了声哥哥,楚王也应了声。
张华躬身行礼。
秦灏溦等着阿晓去喝了药歇下了才与他们详谈,“大哥,弟弟让你等了那么久。”
楚王不甚在意,“没什么,自家人不说别话。”
有一瞬间听到昭王叫他兄长自己竟生出感慨,这些年过得很快也很慢。
张华撇了撇嘴,就是因为昭王不在,自家主子才能这看看那摸摸的,都不像一个王爷了。
楚王瞪了张华一眼才说起正事来。
“大家都是亲兄弟,可有些话还是说清的好。”楚王顿了顿道:“我与你结为同盟,你能给我什么样的好处还有就是你的胜算又有多少?”
秦灏溦把玩着阿晓给自己的琉璃串珠络子,“我记得儿时大哥最爱骑马,对山河图和游记很感兴趣,我能给大哥最爱最想要和最安全的一切。”
“而胜算我只能说竭尽全力不敢说百分百,用血肉堆砌而成的道路谁也不能保证天时地利人和能占多少个。”
楚王闻言笑了,“我若是与你结为同盟,侯府那儿我自会混淆视听,你也能安下心来对付你的劲敌,当然我也有一些只听从于我的人,能护着我也必须保护他们的家人性命。”即使他很不愿看到兄弟相残的场面,可这条血路也不是他说断就能断得了的。
“大哥放心,我会保护他们。”
秦灏溦说完静默了一会,而后拿出了一份名单给他,“上面的人有用得上的就用,都是自己人。”既然已经结成同盟,就应付出相应的信任。
张华一眼掠过名单上的人名,其中不乏有朝廷的官员,还有一些游离在三位王爷的派系,既不靠近也不远离。
“你有多大的把握我并不清楚,但老二那边即使是我的母后也是甚为忌惮,他的身后有国公府,拥兵自立可是容易得很。”
“我就是不明白父皇想干嘛,让事态发生到现在这种地步,干脆一开始就不要给太过的权利。”
秦灏溦第一次看兄长说了那么多的话,这一番见解从未听他道过一言半语。
“或许大哥可以换个方向来想想父皇想要做什么,父皇只是在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君,先国后家。”
楚王怅然道:“是啊,先国后家,但我觉得你与父皇不一样,你不会被压制的那么被动。”
秦灏溦闻言笑了:“不会有人如对父皇那般压制或是对待我,因为我从不把我在乎的放在掌控不了的地方。”况且现在的朝堂尽管不是那么好,但还是比之从前好了很多。
只要来一场大的变动,局面就会完全改变。
瑞景王府的景致很好,楚王可以看到窗外雀儿筑巢,“血浓于水,如果可以就手下留情,不管是念在兄弟情还是血脉情都可以。”
“只要他回头看一下,就会看到我就给他的那条路,说到底我也不是冷漠无情不念亲情的人。”秦灏溦也看了看筑巢的雀儿,他会给他就一条路,不管在什么时候。
秦灏溦敛了心神,“我现在不会对付他,至少要让父皇走得安心些,别让他在这种时候看我们相残。”
“大家都明白。”楚王低声道。
明德帝在两天内下了三道圣旨,第一加强边疆防卫,第二加固上京各处出入口的盘查事务,第三任命方亦如辅助未来太子的各项事务变更。
第三道旨意让曾经风光无限的方丞相再次出现,让人生出风雨顷刻便来的感觉。
第三天拂晓之际,宫中来了旨意让三位王爷进宫。
秦灏溦交待福满看好府内一切事物,此次他会带上安容一道进宫,而杨易风则留在府中布置人手,做好防御。
阿晓看了他好一会,“皇上伯伯生病了?你要好好跟他说话,我知道他最疼你了。”
秦灏溦搂着她深吸了一口气将眼里的热气隐了去,在她耳边轻声道:“别怕,我们都不怕。”
阿晓点了点头,“不怕,我们都不怕。”
秦灏溦到宫殿之时看到了楚王和福王,三人没有多言,脸上带着肃穆之感。
高贵同领着三位王爷进到寝殿,明德帝和几位大臣说了一会话,看到他们来了才不说了。
福王看到在明德帝身旁的方亦如,当下了然于胸,嘴角抿了一下。
楚王看到日渐消瘦的明德帝一时说不出话来,秦灏溦注意到桌上有一碗药,边沿上也没有喝过的痕迹,有药不喝加之三天内下了旨意加强了防护,应是药食无灵了吧。
“这几位大臣会全权负责朕交待的事,而方亦如则会辅助继任者,他的话与朕无异。”明德帝说话越发的费劲。
且不说其他的,此时他们都需听命于弥留之际的帝皇命,或是平和或是战乱都是后续的事。
“儿臣遵命!”
“臣等谨遵圣上之命!”
“起来吧。”明德帝细看了他身旁的三个儿子,每一个都比自己要高要俊,勇猛睿智多谋。
皇后和刘贵妃在另一边坐着,刘贵妃眼眶发红,妆容都花了。反观皇后就平静多了,双眼微阖一手捻着佛珠。
“老大,你勇猛有余却缺了个心眼,凡事要先想后做别冲动。”明德帝拍了拍楚王的手,“你是大哥要看着两个弟弟,有事就和王妃还有张华商量商量,有他们顾着你朕也放心。”
皇后捻着佛珠的的手顿了顿,却没有说一句话。
明德帝看着福王和昭王,“兄弟手足之情不是说断就断的。”而后在昭王耳边说了一句话,只见昭王点了点头。
明德帝对福王也留了话,“老二,朕是你的父亲不会害了你,你要好好想想每一步是不是都对,是不是都是如你的愿。”
刘贵妃听了明德帝说的话愣了,他知道他一直都知道,可是他为什么不阻止?而到了现在他们全都停不下来了,而她自己一直都是身不由己,生为国公府的血脉就该为了荣光而战,甚至连她的儿子都是得这样做。
明德帝在交待完这些话后渐渐地说不出话来,秦灏溦离他最近,隐约能听到:答应……放南儿一马……溦儿。
秦灏溦知道明德帝还是在担忧着福王,他轻声道:“父皇,孩儿谨遵父命。”此刻他们都是普通的父子。
此刻明德帝仿佛能透过亮光看到连以柔,她还是那样的高傲冷情,但她看到自己来了却笑了,她还记得他。
以柔,我来了。
“皇上去了!皇上!皇上!”
皇后手里的佛珠掉了一地,刘贵妃大哭不已,三位王爷跪在明德帝身前接受着最后的一道旨意。
楚王平静地听了旨意,从一开始他就知道父皇最为属意的就是昭王,他能接受。
福王耳边反复回响着:明德帝第三子秦灏溦封太子,不日登基为帝。他不甘心,为什么又是秦灏溦!他秦沂南哪里比不过他!
秦灏溦伸手接过圣旨,文武百官纷纷跪下呼万岁。
“众卿平身,待本宫处理好父皇的后事再办登基大典。”
秦灏溦握住明德帝的手,“父皇,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