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六节 必须发表的文章 ...

  •   “我之所以在文章中将东北的下岗问题放到了社会稳定的高度上论述是有原因的。从历史上看,中国社会和文化领域存在着长期的南北之争。中国北方受到气候的因素影响,粮食作物产出较少。且我国传统的北方边境线位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势力交叉区域,一向受到战争的困扰。因此,北方民众的组织性较强,在思维里存在着依靠集体存活的军事思维。而我国南方则长期处于后方,加上气候温暖,农耕文明之下的生产力水平较高,因而小商品经济一向十分发达。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区别伴随着我国从上古炎黄时期一直延续到中国工业革命开始才具备了转移、转变的基础。”
      赵老师家的客厅里,二十多位老师排排坐,严敬一站在大家面前侃侃而谈。面对着这些平时在讲台上的老师们,严敬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些忐忑,老师们开始也有些诧异。不过在正式开讲之后,严敬一和老师们都沉浸在了讨论当中。唯一溜号的是赵老师,一边听着严敬一讲解,一边掩饰不住的开心。这可是自己的学生!正给许多自己的前辈上课呢!
      “小严,你这越解释越多了,不仅是从经济、社会的角度,还扯出来文化的角度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教师皱着眉插话,其他老师互相看看,交头接耳。
      “是的。这篇文章篇幅有些短,我原本写的是三万多字的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将这个问题推到相当的高度。不过为了发表考虑,就浓缩成了三千字,有些问题的论述跨度有些大。”
      老师们点点头,表示听懂了请继续。
      严敬一心中好笑,接着道:“工业革命不仅一举瓦解了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威胁,也彻底改变了我国北方地区的社会面貌、社会思维。但是由于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将东北作为其发动战争的后勤基地,因此东北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并未获得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提高-产业结构变化-文化思维变化,这样一种发展链条的机会。建国后由于百废待兴比跃杀坏弊隽酥毓ひ祷兀龆钡厍牟到峁寡现鼗危行├嗨朴诰セ嶂懈鞲龉业那榭鲆谎热绯省U饩褪沟枚鄙缁崛跃擅挥凶渌枷氲幕 !
      说到这,严敬一喝了口水,搬着小板凳听课的老师们眼巴巴的看着他一口口的喝水。
      严敬一笑了笑:“各位老师的阅历都比我广的多,肯定知道工人的纪律性比农民强,这是其生产方式决定的。同时,军人的纪律性是最强的。而古代至今的许多强兵都是从工人中招募的。别的不说,我党领导的军队中,工人训练起来难度较低。历史上的戚家军,就是招募的义乌的矿工。东北地区由于长期处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战争的前线,因此社会思想当中组织性很重要,强调集体而不强调个体,这就是我国的南北方的思维差异。”
      老刘插话道:“敬一,你的意思是说,在这种传统而强大的惯性思维的主导下,同样的下岗问题,在南方可能很容易就化解,而在东北就可能很难化解?”
      “是!”严敬一严肃的点点头:“不仅很难化解,而且还可能爆发出严重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后私营经济对国有企业的市场冲击,在最近几年已经达到了临界点,加上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出现,大批量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正面临市场经济规则下的破产威胁。私营经济为了维持下去必然加大内部管理力度,压缩成本、压缩价格,进一步冲击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负担过多,下岗就是一个解决国企问题的措施。且不论是否能够拯救国企,从下岗自身来说,东北是国有企业最多、最密集的地区。重工业之外,还存在大量为了解决妇女就业的纺织等轻工业。就我们洮北来说,除了一两家中央直属和军工企业之外,其他所有企业,都可能在未来两三年来面临破产。”
      “嘶!”镇定的老师们发出一片吸气声,尽管严敬一的文章中已经推测了这一点,但是听这个原作者当面讲出来,尤其是结合了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因素之后,老师们眼前仿佛都看到了几十万工人一举涌向社会,衣食无着,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的可怕未来。
      “照你这么推测,受影响的不仅是工人的就业问题,恐怕我们洮北市未来三年、五年、十年的社会治安问题也将出现严重下滑了。”老师们中间职称最高的一个张副教授忧心忡忡的说道,“难道还要准备严打?”
      “不能!”严敬一和一个老师同时开口,两人有些诧异互相看看,老师笑道:“敬一,还是你来说,我补充。”
      严敬一点点头:“好。83年和96年的两次严打,社会背景与现在不同。83年有大量的下乡青年回到城市没有工作,社会治安混乱,不严打扭转不了风气。96年严打是我国私营经济刚刚开始活泼起来后,一批车匪路霸、加上私营经济孕育出的□□性质组织过于猖獗引发的。而现在的情况虽然表面上看,也是存在大量失业人口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但势必不能采用严打的手段,尤其是83年的手段,因为这容易引发工潮性质的转变。”
      听到这个推论,房间中一片寂静,老师们都呆呆的望着严敬一,表情十分沉重,大家都明白“工潮性质的转变”意味着什么,都被严敬一大胆的推断吓住了。
      “行了,敬一。”赵老师神思不属,站起来打断。1997年的中国远没有新媒体到来时候的舆论自由,她本能的感觉到严敬一的推断已经很危险了,不仅推断内容很危险,对严敬一本人也很危险。
      众人都感觉到了这一点,沉默了一会。忽然张副教授笑了:“小赵,你忘了一点,我们不是老百姓在街头散发小报。我们是一群教育工作者忧国忧民,我们是一群学者在为国家的未来把脉。敬一虽然岁数小,但本事高,论点新颖,论据扎实。只要推论过程是合理的,那么有什么样的结果都是可以接受的。”
      其他老师纷纷点头。赵老师还有些迟疑:“那万一有人抓着这一点怎么办?”
      张老师笑道:“现在不是□□了,没那么容易因言获罪。再说,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的一个高三学生,深入社会考察经济问题,对下岗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比我们更有远见。我们这些老师当然不能旁观别人欺负我们学生!小严,别害怕,我给你担保!”
      其他老师纷纷响应:“小严,没事儿,大不了我们联名推荐这篇文章!你快点接着说吧。”
      严敬一向张老师和其他老师微微欠身后接着道:“起码在未来三年的下岗高峰期不会严打。一方面下岗工人还没有大批量的转变为社会治安诱因,一方面正是工人和政府矛盾最高的时间点,任何一个有眼光的政府也不会在这个阶段进行。不过等这股下岗潮流渐渐平息,社会上渐渐容纳了之后,一些在国有企业当中混吃等死,下岗了又不安于现状走上犯罪道路的恐怕也不会少。到时候国家有新一波严打也在所难免了。”
      刚才插话的那个老师也跟着点头,表示没有补充。
      严敬一讲了一上午后,老师们对文章中的一些问题基本得到了解答,下午就变成了座谈会。赵老师两口子给大家倒水,忙前忙后的,却十分开心。老师们认为一个普通的高三学生都这么关注社会问题,自己这些教师们怎么还能安于象牙塔内?这些普通的知识分子身上的忧国忧民的精神被严敬一的这篇文章充分的激发了。表面上是帮助严敬一完善这篇文章,实质上是开了一场专门的讨论会来研究下岗课题。而这个讨论会也逐渐的扩大了规模,成为暑假时期,冬梅小区的老师们最热衷的话题,老师们甚至自费把严敬一的这恼赂从×诵矶喾莼ハ啻奶致郏⒆钪沾咏逃低忱┥⒖础
      冬梅小区老师们的异常举动,引起了洮北市有关方面的注意。
      市委办公室里,秘书小杨规规矩矩的坐在沙发里。办公桌后的中年人低头哗哗的翻看着一份复印材料,时不时的拿笔勾勾画画。半晌后,中年人抬起头点上一支烟,眯着眼琢磨了好一会才长出了一口气:“小杨,这篇文章你怎么看?”
      小杨看不出中年人有什么倾向,有些惴惴的道:“秘书长,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些危言耸听,老师们的行动有些出格。”
      “嗯。”秘书长一言不发,示意小杨接着说。
      “下岗问题我们市委市政府也一直在研究,□□的经济学家也提出了很多正确的有远见的观点。而这个作者是个不过普通的高三生,在文学方面有那么点特长,但是只考上了大中专。”,说到这,小杨顿了顿观望风色。
      “接着说。”秘书长微微皱眉。
      “所以,我看这篇文章虽然故意弄了一些生僻的专业术语,但是水平一般,不象老师们宣扬的那样可以发表。”小杨受到鼓励,把最有可能的推测拿了出来。
      不料,秘书长听了这话摇头的幅度显然大多了:“你错了,小杨,你还没看懂,这是一篇必须发表的文章!即便我们不愿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