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馒头菜汤 ...
-
黑衣人看向淑和,淑和艰难地站起来,把戏做足,走回卧室门口说,“没事儿,刚才冬晴看过了,是一只黑猫,已经打发了。”
听着小芝越走越远的步子,淑和看向黑衣人,表示我已真心投诚,现在看你的了。冬晴也瞪着眼睛点头。
黑衣人面无表情地解开二人的绳子,重新躺回地上,见冬晴要开门,刚要行动,只听淑和说,“大侠稍安勿躁,大侠这番进了后院,我恐明日被人看出来,令婢女去收拾一番。”说着坐在大侠对面,表示自己是人质。
冬晴心里直打鼓,强打精神提着灯笼在门外扫了一圈花花草草和石凳,黑衣人武功高强,并未留下太多破坏,只是下过两天雨,需费力把脚印和泥抹去,又扫视四周墙上,生怕有什么血迹。
快到十五了,下过雨的夜空月明星亮,屋内虽然没点灯,却并不晦暗,淑和感觉到黑衣人两只细长桃花眼甚是有力地看向自己。
过了半晌,冬晴终于回来了,黑衣人打量她也不会是去通风报信,毕竟二人现掐在自己手里,想干点什么易如反掌,看着一主一仆走回房间,遂沉沉睡去。
巳时的梆子敲过,淑和一时半会还没睡着,就听院子里有动静,冬晴伺候淑和下床,透过窗户见外面有火把和男人的声音。
眼见黑衣人在外间警惕看向自己,把他带进卧室,床底不合适,箱子太小,扫了一圈,边说“委屈大侠”边塞进衣橱。
遂披上披肩与冬晴开门,只见陈老爷带着一众家丁在问李妈妈和小芝,竟还有令松和几个身形高大的外男,陈老爷沉声问,“小四,你可有见到什么人经过院子里。”
淑和做惺忪状,迷茫地回答,“父亲,女儿已经入睡多时,未曾听到什么动静,发生什么了”询问的眼光看回去。
冬晴赶忙说,“回老爷,小姐在房里睡觉,奴婢看见外面有黑影,似是只猫窜没了。”
淑和心下赞赏,撇得太干净的也不好,总归两个少女,这样回答也怀疑不到她们头上。
陈老爷摆摆手,让淑和回房睡觉,淑和回到房间,假意躺下,听家丁和那几个外男在院子里搜查半天,最后火把和人一齐撤退。
黑衣人从衣橱里出来,拍拍身上的灰,三人一时尴尬。
黑衣人默默问了句,“可有食物?”淑和赶紧让冬晴去看厨房有什么吃食。
那人转身,淑和见他右臂衣服裂了一道口子,现在天热,穿的薄,隐隐可以看到伤口,淑和默默找来佛堂的香灰和一块素布,他不明所以接过,见小姑娘指指自己的右臂,一面说着“小伤,不碍事”,一面擦伤口,想要束起来,奈何他左手并不灵活。
淑和见他不便,遂上前帮忙,他身形太高,只得略略弯腰,见淑和身量稚嫩,小脸严肃,耳垂有肉,眼睛弯弯,面容清丽,一个闺阁长大的小姐竟有如此胆识,能够在最快时间审时度势转危为安。
不一会,冬晴蹑手蹑脚带回来几个馒头和晚上剩的蔬菜腊肉汤,淑和与冬晴折腾一晚,回屋沉沉睡去。
第二日清晨,黑衣人已悄然离去无影无踪。点灯时分,听有人敲房门,冬晴走出门去,四下无人,却见地上放着个青灰包袱,沉甸甸的一打开,豁然见到两锭银子跟一把精美匕首。淑和打量这把匕首,小巧精致,通体乌黑,镶嵌一块红宝石,月光下刀面闪着寒光。至于这十两银子,可真是意外横财。淑和来到这儿半年了,月钱二两,加上为数不多的赏钱,去除封赏下人的,也就攒了不到十两银子。这黑衣人当真涌泉相报。有钱才有底气,淑和喜滋滋收好,嘱咐冬晴莫要声张。
又过两日,梅香过来带她二人回去。李妈妈和小芝有些不舍,院子里好久没有这么有人气儿,淑和也是不舍,眼看天气转热,清音堂实在是清净阴凉好去处。
回到熙春园,三小姐去顾府上课去了,屋子来新来一个伺候丫鬟上来请安,看着比冬晴小一二岁,中等姿色,看着倒是勤快机灵,问了名字叫小雪,淑和笑着对冬晴说,“冬晴,这倒是你妹妹了,”又问小雪,原来她本命叫朱小青,犯了二小姐的名讳,改了小雪。
淑和就问,“若是让你叫冬雪如何,跟你冬晴姐姐一块儿”,小雪哪有不应的,痛痛快快改了名。
晚饭时分,气氛诡异地和谐,大老爷面色严肃,大太太和淑和满腹心事,滟和不撇嘴,令槐不讨巧。大太太命厨房做的东坡肉和虾爆鳝都没什么人动筷。第二日冬雪打听回来才知,令松不想参加院试,不想读书,想弃笔从军!
淑和自来就知这个大哥跟将军舅舅关系好,陈府没有养马,令松每每去侯府都要找顾怀明比试练习,送自己的书里有《水浒传》《隋唐演义》,每次又很看顾自己,原来颇有侠义精神。不知道有朝一日会不会也穿夜行衣行走梁上,淑和不禁想到那惊心动魄的一晚。
陈太太是觉得怎么都好,她自来主意不大,陈老爷却是不乐意的,他出自江南书香门第,跟陈二老爷一门两进士,是陈氏的出息,钱塘陈氏祖宅大门口都竖着石桅杆。
陈老爷这么一个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自然希望儿子在科举上有所作为,接替自己光耀门楣,而不是舞刀弄枪,为此请来德高望重的先生传道授业。得知嫡子真实想法陈老爷不免大失所望。
令松活了十四年,一直为陈氏崛起而读书,虽不至于不通文章,却也索然无味,如今领悟到毕生所求得到解脱,一时不肯让步。
父子二人对峙起来,大太太为难了好些天。宋姨娘私下更嘱咐令槐好好在科举上进步,不许在丫鬟身上动心思。令槐失了秋寒那么一个知情达意又水灵的,虽胆怯收敛两天,见大太太送来的两个丫鬟也是清秀有加,一个黄莺活泼一个杜鹃温柔,又懂识字研磨,心里高兴,只匆忙应着姨娘的话。
滟和身边夏翠走了,来了个小丫鬟跟春星作伴,这两天每日穿着鲜嫩的衣裳去顾府读书,回家来也不招惹淑和。
转眼要过端午,大太太忙碌起来,命厨房的祝妈妈、丁妈妈做好蜜枣、红豆、鲜肉各色粽子,用不同颜色绳子裹着,又备了雄黄酒、咸鸭蛋、五毒饼子给交好的人家送去。陈府上下换了竹簟石枕,织上蚊帐,门上摆好蒲艾,各院洒香驱虫,少爷小姐发了各种肉粽和新鲜的桑葚樱桃。还带了令松、清和去顾府串了门子,陈老爷虽不喜令松去顾府骑马比武,但那是侯府,也就不说什么。
淑和正吃着新鲜水果正看到“镇三山大闹青州道霹雳火夜走瓦砾场”,听见梅香又来了,和气笑着,“前些日子太太身上不舒坦,也就没去进香,过两日要带三位小姐一齐去呢,给少爷小姐们祈福。”原来前儿令松一闹,大太太也没心思出门,又怕儿子是魔怔了,想着还是要去拜拜香。
这岫云寺正是鼎鼎有名的潭柘寺,淑和上辈子每次去北京不是学习就是在市里溜达,从没去过京郊。这辈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有机会去郊区走一遭,内心雀跃。想到前日得的十两银子,心中有了盘算。
京西路远,早到了香火灵,到得这一日,大太太带着三位小姐们早早穿好新发的袄裙出门,二小姐一身耦合襦裙,三小姐娇艳浅粉,淑和上身月牙白小袄,配一条葱绿色裙子,丫鬟们也都收拾齐整,带着家丁仆妇浩浩荡荡向西行去。
难得出门,姑娘们雀跃不已,就连清和也忍不住掀开马车的小帘往外看,淑和自是不放过这个机会,好好打量了京城的风貌。
到得鼓楼大街,叫卖吆喝此起彼伏,有挑着油桶的卖油郎,有满目琳琅的货郎,有光着膀子卖猪肉的,有热腾腾的包子屉,旁边坐着喝豆花儿的,有带着猴儿杂耍的,还有小姑娘们凑着看首饰的,熙熙攘攘,走得慢些,淑和看得清楚,却见几个赖皮舔着脸冲着马车里嘿嘿,赶忙把帘子放下。
出了闹市,又行了一个多时辰,方是到了附近,岫云寺百年古刹,香火旺盛,一棵根深叶茂的银杏树扎在门口,远观斑斓炫目,挂满了铜铃和红布,铃声伴了寺里的诵经传出去很远,初一人多,马车拥挤,前行不便,便停在一处阴凉,陈太太早托顾府递了帖子,早有小沙弥过来领。
二小姐戴好薄纱,滟和跟淑和没有戴,淑和感受着风清日朗,轻快走着,却听前方有声响,只见陈太太跟一位穿绛紫色菊花提花绸缎长衣的中年妇人寒暄,妇人领口带着紫色宝石,头上戴着蓝绿色装饰,颇为贵气,身后立了两个挺拔公子和一个戴着面纱的小姐。原来是兴国公府上的薛大夫人带着子女来祈福。
这兴国公府跟山东那边陈家二太太是有姻亲的,是以两家也偶尔走动。国公夫人面有忧色,听说世子爷身子骨不大好,常年肺痨,缠绵病榻,江湖郎中宫廷御医都看过,只说没有好法子,只能将养着,为这国公太太成了岫云寺的大客户,时时在国公府布施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