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凤头钗 ...

  •   子春——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元通四年拾月
      古时常传,人有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由此可见,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人们为之欣喜的事情似乎从无改变。
      说道娶嫁成婚的事情,各种民俗民风简直五花八门。
      身为中原大国,国力最强盛,男女最平等的澳国,它的风俗是最正统的,从纳彩到亲迎,六个过程皆是规准,而其他诸国和一些地区则皆有一些独有的风俗。
      钦国盛产盐酒,体现在婚嫁上,就是特殊的“请酒”仪式,请来的酒越名贵越难得越好(就像后世的钻戒一样)。
      吴国与佳兖州接壤,民风素来剽悍,从游牧时代起,迎亲嫁娶,男女方必备的礼单,就是实用的刀刃器具较多,其中必有一把精心打制的短匕,男方负责匕首本身,女方负责准备刀鞘,成婚仪式上,就有归刀入鞘的仪式,据说这象征着二人齐心协力,保卫发展家园的决心。
      岳国与大夏是此时最封建的两个国家,整体仪式与澳国同源,但有一条比较特殊,即新娘要亲手缝制嫁衣喜服,入门时要躬身走在丈夫身后,表示自己勤劳持家温顺贤淑。
      而蜀国与淇国,则是需由女方准备一支凤头钗——
      传说远古时期有一女子幼时上山玩耍,发现一只羽毛稀疏零落,突眼貌丑,形容狼狈的雏鸟在林地间瑟瑟发抖,女童心善,遂将雏鸟拾起,用自己体温暖和雏鸟,并将雏鸟拾回家中,打算亲自喂养,不成想不过第二日,安置雏鸟的阁楼上,就只剩下了一根琉璃般晶莹璀璨的金红色羽毛,之后女童长大,成婚当日,一只成人大小的奇鸟从天而降,直扑新娘而来,金红的羽翼璀璨耀目,婉约的身形观之优雅,大鸟扑到少女身前,就化作了一团金红的光团,光团消失,新娘子手上多了一支发钗,钗身非金非木不知何种材料构成,线型流畅宛若天成,钗头赫然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此后这名女子一生顺遂,和乐安康,儿孙满堂且皆事业有成,待女子百年西去之时,这只钗子又化作了那只凤凰展翅飞去。
      传说难辨真假,不过女子出嫁,需备凤头钗却成了风俗被一代代传下来,象征着幸福和好运的凤头钗,由女方准备,成婚前七日由喜娘送至男方家,再在成婚当日由新郎新手簪在亲娘的发髻上。
      有些人家,出于意外,凤头钗在婚礼前意外折损的,则会被视为大大的不祥之兆,甚至因此姻缘断绝的也在不少,可见对于这两国,凤头钗的重要不言而喻。
      即使是再贫穷的人家,一支凤头钗却是一定要备下的。
      富贵人家自是珠光宝气,怎么精美怎么来,怎么奢华怎么去,普通人家也会选择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料子和手艺师傅,贫苦人家,也会选用最普通的木料做一个线条简单的凤型。
      在进入淇国之前,我就已经好奇很久,这淇国家家必备的凤头钗是有多精美别致呢。
      然而我却没想到,第一次看到成型的凤头钗,竟是一截断钗。

      赶了几天路程,淇国的国线终于被我跨过,与澳国接壤的小城镇——息角镇,已经映入眼帘。
      这个季节正是秋季丰收刚过,往来贸易繁忙的时刻,各种新鲜产物源源不断的从各个官道上,往来诸国城镇。
      而在距离主干道不远的,连接着最近一个村庄的小路上,一个浅黄衣裙年级不过十二三的小姑娘正坐在地上嘤嘤嘤的哭着,她的面前是一辆小小的驴车,本来码在车上的一个箩筐掉了下来,里面的蜜桔滚了一地,然而小姑娘却没去捡那滚了一地的蜜桔,反而是坐在地上捧着什么东西直抹眼泪。
      拯救落难少女于危难中的情怀瞬间发作,我急忙翻身下马,跑到跟前,探身一看,小姑娘手中正捧着一截做工良好的钗子,不用细看,也能看到钗头上一只雕工精良、点翠贴金的凤凰,然而这做工精细的钗子却正好从中一折两段,赫然是一把断钗。
      “喂,这位小姑娘,你怎么了,需要帮助吗?”
      对方一抬头,一张梨花带雨的清秀脸庞可怜楚楚的看了过来,她见我问她,下意识的一惊,合拢双手,想要把断钗掩盖起来,一双清澈如水的眼眸一片慌乱,看看她的举止,再想一下淇国关于凤头钗的风俗,我恍然大悟。
      眼见身边好奇的人群有张望之势,我果断的伸手把她扶了起来,小声在她耳边说“麻烦一会儿在解决,别被别人看到了。”
      她慌乱的扫了一眼四周,赶忙把断钗收进怀中,和我一起捡起地上的桔子,周围人以为只是撒了一筐桔子,倒是没再关注,纷纷离去。
      现场收拾干净后,她也终于从六神无主的状态中回过神,把这情况大致讲了一遍。
      “这凤头钗是姐姐的,五天后就要送去姐夫家了,这几天家里忙,所以让我今天进息角镇采买顺便帮忙取一下凤头钗,没想到……呜呜……怎么办,怎么办,钗子断了是大不祥,我会害了姐姐的,呜呜……”
      这……确实麻烦……
      “别哭,我看看这钗子还能不能补救。”
      钗子主体用的是翠玉打造,断口……咦?断口大概有三分之一颇平滑,剩下三分之二是锯齿形的断裂面,我微微皱皱眉……
      “这个……还好并没有崩裂出太大的口子,如果是手艺精湛的人,未尝不能补救。”
      “那我赶快拿回玲珑斋问问店员。”
      “慢,不是说这个事大不祥么?如果拿回去……万一被别人知道了……”
      “那怎么办?”
      “别急,我记得息角镇有一位颇有名的手艺人,在这一片都挺有名声,不过现在已经不怎么接订单了,我们可以先上门试个运气。”
      她就像抓住了浮木的溺水人一样顺了口气:“谢谢,太谢谢了……”
      “不客气,我叫卫子溪,叫我子溪就行。”
      “我,我叫宁柔。”
      我嘻嘻一笑,翻身上马“好啊,小柔姑娘,放心吧,问题一定能解决的,即使修复不了,我们也可以去买一支成品,总不至于钗子的式样已经告知过夫家了吧。”
      “这……恩,还是能修复比较好。”她认真的想了想,还是带着紧张忐忑的回道。
      我笑了笑,纵马走在前面,给她带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