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八章 危机?转机?(1) ...


  •   自文遥进门,一切都动起来了。所有预演了无数遍缝补了无数遍的计划终于开始落实,纳兰馥暗里的生意和文家的悄悄进行整顿重组。

      这个时代,与她所知道任何历史时代通通对不上号。宰相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没错啊,很像唐制,偏偏人家没有三师三公倒有内阁,当然这儿人家还没发明内阁这个词儿,人家叫典华阁,设大学士四人,分别是文英殿大学士、谨行殿大学士、建明殿大学士、知雨殿大学士,以文英殿大学士为首,正五品,品级还行,地位挺高,待遇那是极好,职责上只需定期与皇帝讲经议典,代皇上发发文件,传传政策,是个清闲又高档的美差,类似于皇帝的秘书处。

      上位者用人往往遵循一个潜规则,用圈内人,俗称自己人,不管多么英明神武睿智明达的皇帝也不可能放心进封一个根本不了解的臣子。这经文典籍讲得久了,人说以文会友情意自现就是这个道理,皇帝和内阁学士之间不仅存在君臣之礼,还有一层朋友之谊。因此,往往内阁学士升迁快速前途无量,六部尚书基本都是内阁学士的苗子里抽拔出来的。而六部尚书对宰相负责,因此几乎所有的内阁学士又与宰相交好。

      好了,问题出来了,皇权和相权是封建集权统治无论如何都无法绕过的问题。皇权集中了,皇帝累得气喘吁吁叹备尝辛苦,宰相急得抓耳挠腮呼没权真苦。宰相掌权了,朝野上下总领百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心思自然就容易活络,纵观大华史籍多少皇帝被宰相架空,不说远的,单说先帝华哀帝,五岁登基,德馨太凤太后冯氏以一宫侍之身诞下的皇长女,封为太女,其母华明帝英年早逝,当时的宰相卫素以为幼主寡夫软弱可欺,大权独揽横行霸道,其所用器皿公然刻上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莲花花纹,仪仗朝服更是超越了一个臣子的规格。

      德馨太凤太后偏偏极其信任这个蛮横擅权的臣子,对其言听计从并且嘱咐女儿勤勉向学,恭敬对待“卫先生”。一声“卫先生”俨然又将卫素提升到了帝师的地位。德馨太凤太后是个信神奉佛的男人,哀帝出疹子痊愈,他准备在宫内设坛拜谢佛祖保佑,在卫素的“劝说”下作罢,他又想在秋决前行大赦,又因为卫素的反对而被迫放弃原来的意图,足见其对卫素信任顺从的程度。

      可谁想这个软弱和顺的男人其实一直在忍,这一忍就忍了十年,并且将典华阁四位学士牢牢掌握在了手中。皇权旁落,与皇帝亲近的四学士自然不可能升任六部尚书,看起来只能作为皇上的玩伴。他们却秘密地为德馨太凤太后收集卫素的罪证。他甚至暗示四学士,他不要事实,只要结果。

      没想到的是,在太凤太后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卫素报告丁忧,满朝“夺情”的折子雪花一样飞到皇帝的玉案上。以前年幼的皇帝只需按照“卫先生”的“票拟”写成朱批,可是在这件事情上,卫素再权势遮天胆大妄为也不好明目张胆地逾矩,毕竟华朝遵循儒学道德以忠孝治天下,她可以揽权却不能失去天下士女之心,她斗不过文人墨客悠悠众口咄咄笔刀。太凤太后大笔一挥,准!连惯例上的三次挽留都没有。

      对卫素来讲这无异于晴天霹雳,三年丁忧不知朝局走向如何,最后到底还能有多少人忠心于她,走,不甘;留,不臣。她为人虽专权刁蛮,但是忠君的观念根植于心,她可以擅权却绝不会谋反自立。这一点,不得不说太凤太后看得极准,因此他才敢力排“夺情”准了卫素的折子。而事实上,他根本没打算让卫素活着还籍,他派了训练已久的宫侍半道劫杀了卫素一行,连同她的夫郎小爷以及尚未满月的孙女一个不留,满门尽灭,最后只轻轻一句“路遇匪徒”结了这样血光冲天的大案,满朝文武哗然大惊,当朝一品宰相竟然就这样没了,而发出去全力追查的诏书更像是敷衍了事的一纸空文,并且最后这案子的追查审理竟然交给了……文英殿大学士周顶?!

      这还没算完,接着民间一本名为《病榻遗书》的著作刊刻问世,作者就是已故前任礼部尚书陈秉仪,里面详细罗列了两个人的罪状而为自己洗刷冤屈。
      当年十岁的小皇帝开始理政,卫素向太凤太后奏报说,陈秉仪肆无忌惮随意打发皇帝派去询问他意见的使者,且言“你自奉了圣旨,我说这只不过一个十岁小孩的话,她难道真能管理国家大事?”这种狂妄跋扈显然和人臣的身份绝不相容,隔日,百官奉召集合于宫门前,一个名叫冯宁的宦官手持黄纸文书,文书一经宣读,陈秉仪神色大变,正三品的当朝大员陈秉仪此时已被褫去官衔职位,并勒令即日出京返还原籍,在原籍地方官的监视下终身不得离境。这个宣读太凤太后懿旨的冯宁就是太凤太后最信任近侍,也是当时传话给陈秉仪的使者。她被太凤太后赐予本家姓氏足见其受宠程度,事实上这个让陈秉仪措手不及被罢免的主意还是出自于她的献策。

      陈秉仪在遗书里揭发的便是冯宁和卫素二人。第一,她坚持自己在明帝驾崩以前就已经看出冯宁的行止不端并决意将她摈斥。冯宁仗着太凤太后和哀帝的宠爱,私下卖官鬻爵,更为不可忍受的是,嘉毅三十三年,哀帝还是皇太女接见百官的时候,冯宁借扶持之便立在宝座变上不肯退走,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但她还未来得及摈斥冯宁,冯宁抢先下毒手与卫素合谋骗了太凤太后懿旨将她逐出朝廷。遗书中她承认,确实说过皇上只有十岁,但并没有任何不敬的话,只是怕皇帝太过年轻,为宦臣所误。卫素冯宁二人却把她的话刻意曲解作为污蔑的证据。

      第二,就是李欣宇一案。陈秉仪被逐三个月,某日清晨一人乔装宦官在宫门口被卫士拘留,经讯问,此人名为李欣宇,只是个在人家里充当杂役的下等佣仆,现在没有雇主。这种闲杂分子在禁卫森严的宫门口被讯问也不是没有过,然她究竟目的何在,始终没有弄清。
      陈秉仪在《病榻遗书》里称,这个李欣宇来自总兵戚虞的部下,戚虞正在卫素的提拔下飞黄腾达,如果这个莫名其妙的李欣宇果真如陈秉仪所说,岂不是找来更大的麻烦,因此卫素和冯宁二人策划决定反守为攻,将李欣宇作为置陈秉仪于死地的工具。冯宁深夜探监要李欣宇指认受陈秉仪派遣前来谋害当今圣上,而卫素则负责运动鞫讯此案的文官,督促她们尽快结案。
      李欣宇还算个聪明人,她可不认为招认谋害当今圣上的下场能美妙到不仅不会杀头还有厚赏,最后关头翻了供,并且暴露了冯宁的教唆,冯宁陷入困境遂逼李欣宇喝下毒酒坏了她的声带,终审时犯人不能言语,此案不了了之。李欣宇仍被判处死刑,立时处决了。

      不管这本遗书是不是出自陈秉仪本人的手笔,总之,卫素死了都不得安生,自此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永久地为士林所唾弃。冯宁当然不可能安然无恙,太凤太后含泪下旨赐死。
      不得不说这位德馨太凤太后实在是,手段狠辣,心思缜密,兼且能忍人所不能忍,是个人物。那冯宁保准就是白搭上的,让典华阁大学士周顶审案子,无疑又扩大了典华阁的权利,开始和宰相分庭抗礼,至此宰相一人独大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打算谋这天下,如何掌握可以与皇帝分庭抗礼的力量至关重要。典华阁和宰相的争斗从先帝华哀帝一朝延续至今,这样复杂多变水深火热的朝局,她插进去搅和,找死嘛简直,商战玩得团团转是一回事,可是让她天天算计人家身家性命,十个她估计也玩不过一个现任当朝宰相韩瑛,典华阁现在的文英殿大学士冯意曦才气纵横但到底年少气盛,数次针锋相对没吃大亏也没讨了便宜,所以最重要的是把宰相拉进自己人这边,她需要的力量且自己能够掌握的力量还是得从旁门左道来。

      武力?呵呵,不好意思,她压根儿不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根本上对这种东西完全没有概念。但是有她娘在嘛,她娘手握重兵,行军布阵领兵打仗那是拿手绝活,要不当年怎么能从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生死境地出奇兵救下今上,又护她北上南下掀翻了先皇七女的伪朝廷手执带血的先皇遗诏保了今上登基。她娘据说从小不爱读书只喜欢舞刀弄枪,擦枪垮刀使剑玩了半辈子,谁想就是这当年众皇女看不起的政盲莽妇,最后成了皇朝最大的军事集团头头。所以她也不怕打仗,真打起来,娘的军士铁血丹心上阵杀敌忠贞不二,而且就算她娘忠君爱国到有点愚忠了,她不信她都要死了她娘能眼睁睁不帮忙。

      所以她的着力点在,经济。说道这个她就叹气,这个华朝的财政制度不是一般的低能落后。正夫按面积征收田赋,除了江南三省鱼米之乡,其他地区的税率低得吓死人,征收又不分贫富,限制富户唯一的办法就是加之以很多服役的义务,比如驿站所需的马匹,船桥和饮食,就完全是当地大户供给的。全国保有田产七百亩以上的地主名单早备案呈报御前了。
      这样一来,地方开支涉及的范围就很小了,多数地区都能自给自足,少有不能自给的则由就近有盈余的地区直接补给。到了当今的朝廷,地方财政自给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嘉毅末年六千金吾卫军士的军饷不是由国库支出,而是指定应天府内六千个纳税人把她们的税米直接送到六千卫士的家里。

      没错,皇帝老大中央机构是方便了,可是这样缺乏组织管理的调度缺乏弹性,这种原始的管理方式积重难返,整治起来可够那皇帝老太太喝一壶的。地方税率的凝固和这种以赢补亏的管理方式,国库根本收不到什么钱嘛,不用她搅和皇上估计都挺愁的。况且,自从华明帝以来税率一直维持在一个水准上……靠,真大方,你当人家技术不进步贸易不发展的?白白便宜了放高利贷的暴发户。
      这个时候商业又已经初具规模政府却没有出台什么相关政策,都是商会承担起管理处罚的职责,所以说古代人老实,道德力量忒强大,这要搁现代,早乱套了。
      再来看看她们的币制,金子保值,白银辅助,铜钱辅助。不由她又开想开骂——你说你政府都发展到明朝去了知道设内阁分相权保皇权,怎么这货币还停留在金银阶段,那什么宝钞压根儿没出现过……无语望天。女人家金银首饰总不能短缺了,富贵人家还是俗的多雅的少,那么些金银不是埋地下就是铸成器皿,这还不三天两头闹通货紧缩。

      这么多弊端,不可能一一根除,毕竟那都是封建皇朝的根基动不得,她没打算搞本《资本论》闹资本主义革命,估计封建皇帝的命还没革完她就先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然后身后千千万万仁人志士站起来推崇她的理论,终于在几百年以后实现结束黑暗万恶的封建社会步入相对不那么黑暗万恶实际上也美好不到哪里去的资本主义,到时封她个“资本主义之母”……寒,扯远了。
      她没打算做这么轰烈的事业,她只要潇潇洒洒地过完这一生,终有一天迎来她要的平和喜乐,攥着颜惜的有点粗糙但绝对坚实的手掌饱览天下壮美旖旎风光。所以,她要从暗处,慢慢伸出一只手,透明的无形的,牢牢地把这股关系国计民生的力量握住,普通的繁盛商户哪怕是文家那般树大根深的商业世家,存活至今只因皇帝还能容它,待到皇帝容不下了,一纸诏书顷刻覆灭,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而她要的这只手,必须让皇帝不敢情意砍,砍了就是勒她自己的脖子,哪怕忍痛砍了也要有东山再起的星星之火。

      首先,要让国库危机,她正要好好谋划一下怎样让皇帝缺钱缺得恨不得抢劫去。就在她这边和一堆智囊成天累得东倒西歪谋算怎么挖皇室墙角的时候,老天适时帮了大忙,虽然这忙帮得不怎么高明,但到底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第八章 危机?转机?(1)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