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武后 ...

  •   说来这武后本是先帝太宗在位时的才人。十四岁时,因美貌出众而被太宗所晓,召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虽是年少得志,奈何入宫之后数十年而未得子嗣生养,待到太宗驾崩也只是才人封号,不得晋封。依唐朝祖制,没有子嗣的宫女或是陪葬,或是出家为尼。太宗仁慈,不忍杀生,便吩咐让御妻出家。武才人便入京郊的感业寺为尼。
      武才人初入宫时,便屡次寻找机会想得到太宗的赏识,奈何太宗不喜武才人张扬刚毅的性格,枉负了她十几载的青春年华。虽然屡次受挫,然而生性不服输的武才人并不肯就此罢休。在太宗卧病之时,恰巧遇到前来侍奉太宗的太子李治。李治见武才人美貌,一时倾慕,便暗自里想方设法引起武才人的注意。此时的武才人在为自己的命运所犯愁,想着太宗百年之后自己要入感业寺为尼,心中十分不甘心。正好此时太子有意,她也便不拒绝,顺了太子的心意。
      李治年幼丧母,虽是皇子衣食无忧,却是缺了母亲的疼爱,故而一直对年长女性有所依赖。武氏虽只比太子李治略长几岁,但二十出头的武才人早已褪去了初入宫廷时的稚嫩,如今更见丰腴,让李治顿生好感,日子久了,更生几分依赖。只是碍于太宗尚且在世,且太宗对武氏颇有些顾虑,因而两人都万分谨慎,不敢造次。
      平日里虽然只是眉目传情,不曾言语,但年少的李治与武才人早已暗生情愫。五月的长安日渐闷热,太宗的病也日益加重。太宗索性到终南山的翠微宫养病,虽是如此,奈何病势来得极凶,太宗最终没能捱过贞观二十三年的仲夏,崩逝于含风殿。
      太宗的崩逝,按唐朝祖制,所有未曾生育的嫔妃都得入感业寺为尼。武才人眼见出宫的日子渐渐近了,便趁着巧遇李治的机会,将一方带有自己体香的丝帕悄悄塞入李治的手中,自己洒泪而去。
      出宫的轿辇在一片井然有序之中依次出了玄武门而驶向京郊的感业寺。这日,李治顾不得宫中还有许多事务不曾处理,一早便登上城门望着离宫的车辆。他的手中攥着前日武才人塞给他的丝帕,心中五味杂陈,双眼早已红肿,泪珠在眼眶中打转,强忍着未曾落下。媚娘,朕一定不会忘了你,朕一定会将你接回来的。李治在心中暗念,只恨自己留不得媚娘。武才人独自坐在轿辇之中,看着手中太子曾送她的发簪。掀开车帘,武才人探出头望着远去的城楼,她的嘴角闪出一丝满足:她看到了城门上远眺的李治。九郎,媚娘就要走了,所幸你还忘不了媚娘。只是这一别,山高路远,不知道还有没有再见的机会。若是真能再见,陛下是否还能记得媚娘。如此想来,眼泪不禁默默流下。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皇宫从来不缺年轻美貌的女子。
      这一别便是永徽二年的新春。感业寺既是皇家寺院,闲人不得擅入,即便是新年,也是一片冷清。武才人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在家时过新年的日子。虽然从小受哥哥们的排挤,但母亲在身边,总之是开心的。自己入宫,本是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得先帝恩宠,在后宫能有一席之地,却奈何自己命运不济,如今只得青灯古佛相伴。想着如此,武才人暗自垂泪。
      脱簪落发,青灯古寺,一来就是两年。默念着佛珠,如今的武才人只是一个法号为明空的出家人。这天早课刚毕,只见住持静修师太便深色匆匆地走进了大殿。
      “你们都听好了!宫中方才来了消息,五月己巳日是先帝太宗的周年祭典,圣上会亲自来感业寺进香祈福,你们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切不可有任何差池!”
      “喏!”众人答道。
      明空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不觉一喜。九郎,她日思夜想的九郎真的要来了。佛祖保佑,终究不负明空。媚娘曾经以为,自己对李治只是为了能给自己留个后路,而与他结下情缘,却不想两年的分别,自己的内心深处却深深不能忘记那个翩翩少年。九郎,你如今已经贵为九五之尊,是否还记得当年于媚娘的承诺。
      五月己巳日很快就到了,山里一连数日的阴雨不停,却在太宗祭典的前日里见了阳光。清早,高宗出宫进行祭典的队伍浩浩汤汤出了太极宫,直奔感业寺而来。这日早晨,明空早早收拾好妆容,等待着李治的到来。
      感业寺外,夹道迎接的队伍直排到了山脚下。明空夹在众人之中,心中忐忑难安。皇帝的轿辇眼看是越来越近了,人山人海,好不气派。轿辇停在了山脚下,李治的随身太监为他揭开轿辇的门帘,静修师太三步并作两步,赶忙迎了上去。
      “贫尼静修,是感业寺的住持,恭迎陛下大驾。”应声跪下行礼,众人一并跪下,言“恭迎陛下圣安。”
      “有劳住持费心了,都平身吧!”
      “谢陛下!”
      众人起身,住持引着李治往大殿走去。在大殿之上,他可见到了等候已久的明空,也是他日思夜想的媚娘。虽已是盛夏,但山寺却还难免有些凉意,明空身上衣服单薄,耳朵鼻子都被冻得通红。两人许久未见,相互之间都是难以言说,不知是该欢喜还是如何,只是默默地凝视着对方,不更是碍于众人在场,不能做更多的其他。
      “陛下殿中请。”
      静修师太催促着皇帝的脚步,李治只好放下媚娘,跟随师太入了大殿。祭典整整进行到正午,礼毕,礼官催促着高宗该回宫了。
      李治只能恋恋不舍地又踏上了回宫的轿辇。眼见李治轿辇越来越远,明空不禁落下泪来。李治坐在轿中,几次想掀起车帘,却又无奈放下。本是匆匆一面,却奈何也是这般的短暂。明空目送着李治远去的轿辇,内心却是满足的,她知道,现在的她没有办法让他留下来,但是,亲爱的九郎,他还记得媚娘,这就够了。此刻的媚娘感到无比的幸福,从小到大,她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这般满足和单纯,她想,即使不能重返宫廷,有这一面也此生足矣。
      回宫后的李治心绪烦乱。王皇后前来请安,见状也却不敢多问,便叫了今日随行的太监详细盘问,一时就气不打一处来。王皇后名凤英,在李治尚为晋王之时便是晋王妃,一路跟随李治,李治登基,册封为皇后。虽然成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嗣。又有淑妃萧氏宠冠后宫,儿子素节更是颇得李治疼爱。如今得知李治竟还对先帝的才人念念不忘,更是火上心头。草草打发了太监,独自一人生着闷气。
      可她转念一想,自己如今难掩萧良娣嚣张的气焰,既然皇上对旧情人不能忘怀,自己不如索性成全了皇帝。一来可以压一压萧良娣的气焰,二来李治必然也会对自己心存感激,再者,这武才人得了自己的恩惠,必然感恩戴德,为自己所用。何况她是先帝嫔妃,再怎样恐怕也难以与自己平起平坐。心里这样想定了,不觉为自己的如意算盘感到满意。可恨这王皇后,引狼入室,却还以为自己占尽了便宜。
      王皇后既这样想定了,便叫人到感业寺中,知会静修师太让武才人把头发养了起来。王皇后等不及多时了,八月初八就派人将武才人暗自接回了宫中,准备在八月十五中秋夜宴之时引二人相见。
      武氏初返后宫,便对王皇后毕恭毕敬,阿谀奉承,一切为王皇后是从。王皇后也更加满意于自己的决定,将武氏视为知己。武氏一面对王皇后唯命是从,一面将自己得到的赏赐分给各宫宫女,在后宫中颇有人缘。这一切王皇后看在眼里,却也没放在心上。不久,武氏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了。李治为这个孩子的到来颇为开心,取名李弘,并晋封武氏为九嫔昭仪,位于九嫔之首。
      李弘的出世让王皇后感到了深深的危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