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二十二章 自相矛盾 ...

  •   “告诉我,你认为艺术表现力好与坏是什么?音乐配合?舞蹈?肢体语言?还是表情?”

      陈仪正盯着空碗出神,小史的声音却打断了她的思绪。她抬眸呆呆望着小史,半晌说不出话来。

      舞蹈?那是最能够表现音乐的方式;肢体语言?当然是,即便没有舞蹈,适当的肢体语言依然可以表现出音乐的感受;表情?这也是啊,不论是表情和眼神,都是传递感情的方式……

      可即便拥有这些,陈仪依然觉得,那未必就叫做艺术表现力好。

      “都是,又都不是……”陈仪思索了半晌,先点了点头,又条件反射地摇了摇头,最终无奈地答了一句:“我不知道……”

      廖沙当年的《月光》,一直是她神往的,仿佛是理想中的理想;而然雅的《沉思曲》她可以说她不喜欢那种风格,却莫名其妙的移不开视线,还有布瑞佛的《引子与回旋》原本,她对这个节目一直没什么大兴趣,正式比赛看了也觉得印象不大,没想到赛后表演却被震了一下,飞旋的大男孩,那种表情,让人觉得羡慕,就好象在那背后,隐藏着一段说不尽的故事。于是,回到家,她一直在用MP3听《月光》、《沉思》、《引子与回旋》,边听边回想着那些动作,越想越觉得音乐和动作下,很多情绪逐渐浮出水面,如今,她走着路,满脑子都是《月光》、《沉思》、《引子与回旋》。

      见陈仪迷茫的模样,小史颔首笑了起来,不禁摇头道:“你的思维,已经被‘艺术表现力’这几个字给绑住了。或是说,你把它想得太深奥了。”

      陈仪蹙了蹙眉,看者小史那种“你还太嫩”的眼神,突然就不爽,不禁挑眉道:“什么意思?”

      “我没上过赛场,但小时候,我也提着冰鞋跟朋友一起去冰场滑冰。我看过运动员们的训练。我想你应该比我更加清楚技术与节目编排的重要性。一套完美的节目,首先,选手要有足够的技术水平、舞蹈功底,接着,如何让节目更具有观赏性,动作衔接更流畅、能体现音乐内涵,这就是节目的编排。但花样滑冰毕竟是一项运动,它不是舞蹈,所以对技术的要求会更高些……你在冰场上,除了拿出那些练熟烂的动作,如何将它滑得漂亮这是重点,你不会有多少余力去考虑如何让它‘艺术’。”

      听小史这么一说,陈仪点了点头:“确实,但这是因为我还不够熟练。”

      “不完全是这样。”小史摇了摇头蹙眉道:“我看你以前的节目,表情很大,虽然看上去似乎是自然的,事实上,观众更够感受得到,那是装出来的,你自己并不高兴,那些也不是你的情绪。”

      陈仪愣了一下,抬头问:“什么意思?”

      “怎么说呢……我想我大概理解你的意思。”小史摸了摸鼻子笑道:“你认为的艺术表现力已经不只是动作漂亮这个层面上。一段优美的的动作,结合一段优美的音乐,给人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我认为这就是艺术。而你认为的艺术则更上一层,包括情绪、眼神、感染力等等,对吧?”

      “没错。”陈仪这下子终于笑了起来,满意的点了点头。

      “问题就在于这里。”小史却摇了摇头,笑了起来。“动作的优美、与音乐的结合,这都要看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服装、化妆、节目编排。但表情、眼神这一块,却表现着每个人不同的性格和思绪。也就是说,这些都来自于他们各自的个性格与经历。就像有的人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有的含蓄内敛、有的冷静冷酷……OK,这些都是一个人个性的表现或追求的表现,这是他们自己风格的表现方式。那就如同你无法控制你自己冷静或激动起来。不论是一个冷静的人也好,一个热情的人也罢、或许他的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配合着音乐引起了你的揣测或共鸣,这就看观众各自的喜好了。而你的表演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你想激动,却在装做激动,或许你在模仿什么人,但那个人的性格必然不像你,你想装都装不来。并且,你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你的动作还谈不上优美,动作衔接空隙太大,连第一步都还没做到,要做到第二步,这根本还不可能。更何况你年纪还小了,没有足够的阅历与经历,很多东西,即便想表现都无法强求。为什么不表现你自己,而要去表现你无法兼顾也不完全理解的东西?”

      小史的话,陈仪好象听懂了,又不太能理解。她颔首思索半晌,终于抬眸问:“你不是说我这次的节目很好吗?”

      “相对而言。”小史耸了耸肩:“你这次的自由滑确实很出色。第一,你相当投入,第二,表情不错,比以往自然,第三,节目编排很好,尤其是那段跑动与旋转的组合;第四;跳跃难度高,但你都完成了。虽然欠缺的不少,但以你的年龄来说,那已经非常出色了。”

      小史说完笑了笑,拍拍陈仪的肩膀:“不过,我个人大概依旧不喜欢你的风格,尤其是那些跳跃,虽然很精彩,可你的技术层面单一,看上去你的节目似乎只剩下跳跃了,总是在场内绕着大圈准备那些跳跃动作……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莫妮娜•卡萨耶娃的优雅,或莱利•布瑞佛,他总是滑得让人愉快。”

      当时小史不过是应了陈仪那句“凭心而论”,却不知道,他那翻话极大的打击了陈仪。她撇着嘴直嘀咕:“跳跃有什么不好,要是没那些跳跃,我根本进不了前四名。”

      “你只想靠跳跃拿名次?”小史挑眉道:“当然,你可以说你是技术型选手而非艺术型,可你的技术并不全面,旋转太糟糕了,步法也还欠火候。即便不考虑动作的柔美,至少技术得全面。然后再加上一些舞蹈动作,那就很棒了。但你的现在的动作太单一,步法和旋转一直没有明显的提高,因而给观众的感觉只是你不停的在场内绕着圈子,皱眉咬牙一次次挑战高难度跳跃。你想想,那是什么样一种感觉?那简直像为跳跃而生的机器,你认为,那样,你可以达到你想表现的东西?一边拼命达到所谓的艺术,一边拉着大圈钻于跳跃,虽然有人说你两者兼顾很难得,但我认为这是矛盾的。”

      矛盾,仅仅两字却让陈仪无话可说。她终于意识到一个极大的问题。她为什么要不停的练习跳跃?不是她不想练习其他动作,而是她起步太晚,年纪太小,没有更多的时间。没错,她想尽快在竞争中冒头,而跳跃无疑是一场比赛的重点项目,几乎可以将跳跃技术与技术画上等号,一旦跳跃难度和质量上去,分数与指名度都上去了。那就像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个14岁,能做前外三周半跳的选手。因为跳跃,她的名气大涨,成为众人眼中的新星。而艺术表现力,确实如小史说的那样,节目编排、服装、化妆、舞蹈动作、肢体语言和足够的表情,在该伸腿的时候伸腿,在该举手的时候举手。至于感情、音乐理解,她只是不停的追逐着廖沙那套〈月光〉在她记忆中的片段。可这一切,仿佛又正好是矛盾着的,越是追逐,却是丧失了当初那份愉悦和向往。

      刚到赫尔辛基,她扬言要代替廖沙,可那哪里是她可以取代的?疾病缠身,奋力对抗,犹豫、思索、迷茫、希望,那些都不是她完全能理解的,是廖沙的情绪,即便要学,也根本学不来,因为那些并不是她的亲身经历,她所滑的不是对〈月光〉的理解,而是对廖沙那套〈月光〉的感受,但这一切并没有在她的节目编排上得到体现。

      布瑞佛对旋转的特殊感情,然雅对毕尔曼的特殊感情,亚雷斯对芭蕾的特殊感情、喜欢跳跃的廖沙大而高的前外三周半……那些是他们最拿手的动作,代表着他们各自在某方面的特点。而她呢,难道只是去拷贝了廖沙的喜好,她自己对一个动作发自内心的喜欢,究竟在哪里?只是跳跃?

      “你不用心急,一切都会好的,至少你有潜力,至于如何发展,那得看你自己所定的方向。”小史拍了拍陈仪的头笑了起来。

      “你需要时间来慢慢消化一切。你喜欢它才去滑冰,不必将自己逼的这么紧,应该享受、享受。就像我,17岁离开家,到各地去旅行,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读书、开店。我不知道我会在这里住多久,但我享受在这里的每一天。这就是生活。世界很大的,不需要太早将自己局限在一个地方,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既然是这样,你不该埋下头拼命向前走,那会错过美好的风景。”

      陈仪呆呆地看着小史,她想起在赫尔辛基,那些选手即便不练习也爱整天呆在冰场里与人聊天、看人训练;想起萧何总是跟大家跑出去玩,似乎每天日子忒快活;想起然雅对她说起的那些另一种生活,还有那段滑行、那个大圆。陈仪一直觉得,在冰场里不紧张训练就是浪费时间,而看上去,然雅亦是这么一种人,将冰场上跟冰场下分得很清。但她知道,那段滑行与那个大圆让她愉快,不仅仅是因为那个大圆是廖沙想到的动作。而是那种交流与‘琢磨’,一个新动作带给人的乐趣。

      那时候,月光下舒畅滑行的少年;偷偷跑出医院到冰场里玩耍的日子……那时候,她懂什么?什么都不懂,却那么向往和期盼。因为廖沙滑得像飞一样流畅,因为他一直笑着,好象很愉快。哪怕事后脚痛得死去活来,被安德烈医生骂得狗血淋头,他依然义无返顾的继续偷溜,不顾后果的享受他的爱好。是那种愉快让她向往,尤其是他指着冰刀用手比着砍自己脖子的动作时,陈仪真的被冰面和冰刀吸引了,毕竟,他说,除非别人杀了他,不然他不会停止滑行。

      陈仪想着,不禁自嘲的笑了笑,原本她期盼着此刻不知道身在何方的廖沙能看到那套节目,
      她或许以为自己可以激励他。但现在,她只觉得自己将脸都丢尽了。她似乎完全曲解了一切。廖沙所要的,并不是停留在那种不安、迷茫和思考之间的日子,而是可以愉快、投入的继续这项运动,享受比赛之后的掌声和鲜花。而他与然雅之间的竞争,一切不甘与不舍亦不是来自与私人的恩怨或性格的冲突,而是他们对鲜花与认同的渴望。是那样的竞争,让他们更加有拼搏的动力。

      虽然外婆经常教育她,说人家小史是个能耐人,一个人身处异国还很会照顾自己,但陈仪从没发觉,这人原来还真值得学习,好象,突然让她豁然开朗了一下。

      “我知道了……”她点了点头,突然笑了起来,口气三百六十度大变:“教我英语吧。”

      “转得可真快……”小史无奈地摇头笑道:“或许你着急跟什么人交流……对了比赛里,你在赫尔辛基看到了莱利•布瑞佛吧?他跟我一样,是瑞士人。”

      “如果你要签名的话应该没问题,我跟萧何是朋友,萧何跟布瑞佛的关系看上去很好。”陈仪得意的笑着:“我们还一起吃过饭呢。”

      “哦,如果可以,那就太好了。他在我们那非常的有名,当然他在全世界都是有名的。”一说到自己国家的运动员,小史也是万分得意的模样。不过,他顿了顿,又叹道:“我也看到了,莉亚•特的事情,那真让人难过……你也得注意点,这真是危险的运动。”

      见小史这么一叹,陈仪也想起了莉亚•科特,还有她与布瑞佛深厚的感情。最后,她还是没能去探望她,不过,以后总是会有机会的。她想着点了点头,抬眸对小史笑道:“还好,小伤难免,大伤得自己注意。我现在还好,不过听一些年纪大一点的运动员说,他们全身没什么地方不痛。总之,做什么都要付出代价,能全身而退的是少数,我估计我属于那少数人,还不觉得什么……”

      见陈仪那么说,小史叹了叹,像是突然想到什么,抬眸道:“你们也真是冷静。或许是心理素质都锻炼了出来。赛后表演时,俄罗斯的古斯塔夫表现的相当投入,精彩极了,不但没有缺席,直到退场时还能笑得出来。”

      “为什么笑不出来?什么缺席?”陈仪诧异地抬眸,一头雾水,高不清这与心理素质有什么关系。

      “你不知道?网络上都有新闻了。”小史诧异地看了看陈仪,很是惊奇,自己竟然刚从赫尔辛基回来的人更了解那里的情况。

      “听说在比赛结束后,古斯塔夫的母亲突发心脏病被送进了医院,甚至还下了病危。当时他还在为第二天晚上的答谢表演做准备,关了电话。当他结束训练想起开机的时候,得到了这个坏消息。我想,他当时一定非常着急,可他竟然镇定地参加了整个表演。不过表演一结束,立刻赶去了机场。”

      然雅的母亲病危?陈仪怔住了。

      突然想起那时候他们在大厅里,她说他不应该在训练场里褒电话粥。他在那之后关了手机?陈仪想着,不禁沉下眉来,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难怪那天中午她看见他跟他的教练在订机票。可他参加了下午和晚上的训练,也没有缺席最后的集体排练,直到答谢表演结束,他看起来很是正常……唯一的意外,是,那个出人意料的毕尔曼旋转……

      “他母亲……”陈仪抬眸,犹豫着开口,心里突然怕极了,暗自祈祷着,千万不能有事,她清楚那是什么滋味。总之,要是有事,那她真成了千古罪人。

      “她还活着。”小史诧异地看着陈仪,不理解她为什么露出那样的表情。“听说已经转好了,她母亲本来就高血压、冠心病,加上感冒,就引发了突然的心脏病,不过报道说,已经度过了危险,开始恢复了。”

      听到小史这么一说,陈仪这才放下心来,用一种劫后余生地灿烂笑容回复小史满脸的疑问。

      “教我英语、英语,比如‘你看起来很愉快,是什么事情让你高兴。’这该怎么说?”

      小史无奈地摇了摇头,耸肩举着他手里的咖啡杯。

      “或许你该先学会这个怎么读……”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3章 第二十二章 自相矛盾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