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第 26 章 ...
-
明瑞有军务在身,与霍青桐谈完之后便要动身离去,临行之前,他将一个颇有些分量的包袱拿给霍青桐道:“我这次回京发现书坊里又上了新书,专门挑了一些文笔不错的给你带来,你不是说要看《天工开物》么,这次也一并给你带来了,还有一些话本子,你闲时打发时间吧。”
霍青桐笑着道了谢,送他出门时发现天阴沉沉的,时不时有雪粒飘了下来,惊奇道:“今年的雪也下的太早了些。”
明瑞抬头望天,“这天气确实是有些反常,你说今年冬天会不会比往年要冷。”
“回疆的冬天一向难熬,你们那边也提早做一些准备吧。”见明瑞上马离去,霍青桐转身往回走,一片雪花悠悠地飘下来,霍青桐伸手接了,看它在自己手中慢慢化成水,她轻轻将手合上,对站岗的哨兵道:“你到青旗军营地,去把姜大有给我叫来。”
姜大有是个面相十分敦厚的中年男人,看起来和田间地头的农民没什么区别,任谁见了都不会想到这是青旗军主将,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将军中庶务打理的妥妥帖帖,是霍青桐麾下的得力干将。他接到霍青桐的命令之后,很快赶过来,进门之时就见霍青桐在书案后面写着什么。
姜大有跪地行礼,“属下见过城主。”
“起来吧。”霍青桐搁笔,把写好的一张纸递给姜大有,说道:“这上面写的几件事,你尽快去办,越快越好。”
姜大有拿过纸细细看了一遍,疑惑道:“城主,这粮食、棉衣棉被、还有煤炭属下从夏天开始就已经着手准备了,目前咱们的库存足够使用,另外近来又没有打仗,这帐篷和药材也用不上呀?更何况这二十万担粮食可不是小数目,您存这么多粮食可是打算明年用?”
霍青桐看着窗外已经细细密密下起来的雪,说道:“你派人自去采购就是了,这些东西我自然有用。另外把咱们库里所有的棉花都调出来,召集女工从今天开始加紧缝制棉衣、棉被、棉鞋等,另外帐篷你也多准备一些。凡事有备无患,但愿是我想多了吧……”
姜大有虽然不大明白霍青桐的打算,但做起事来却极有效率,当日就把事情全部安排下去,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把事情办好了。到了此时,他真是打心眼里佩服城主的高瞻远瞩,谁能想到这一年北疆遭了百年难遇的雪灾呢?
这一年北疆从入秋之后就开始下雪,此后再没有停过,隔三差五的下,对于住在城里的居民来说自然没什么感觉,但牧民可是遭了秧,因为下雪早,他们来不及准备储存过冬的牧草,牲畜也没贴上秋膘,许多牲畜就此冻饿而死。
木卓伦那边因为霍青桐的提醒损失算不上太大,真正遭灾的是达瓦齐治下的蒙古牧民。霍青桐一早就让手下时刻关注准噶尔各地的消息,当她得知已经有牧民冻死之后,叫来黑旗军将军特木尔和青旗军将军姜大有,道:“特木尔,集合黑旗军,每百人为一队,每队配两名军医,带上足够的帐篷,药材、食物,分头前去赈济灾民,具体安排你回去和手下的千夫长拟定。你们都是蒙古人,和牧民更好沟通,切记,咱们这次是去赈灾的,若是有人违反军纪,一律从重处置!”
特木尔神色一凛,跪地行礼道:“属下遵命!……属下替草原上的牧民在此谢过城主,愿长生天保佑您。”
三人商议完事情之后,特木尔很快离去,姜大有看着他行色匆匆的背影,吞吞吐吐道:“城主,咱们和达瓦齐敌对多年,按说这次雪灾可以极大的削弱他的力量,我们为何非要出钱出力地去帮助对手呢?”
霍青桐笑道:“你不都看出来了吗?”
“可属下觉得有些得不偿失。”他挠了挠头,看起来感觉愈加憨厚,“特木尔的黑旗军都是投靠过来的蒙古人,他们或多或少在那边都有亲戚朋友之类,帮助蒙古牧民固然能稳定黑旗军军心,可这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些?属下粗粗算了一下,这次咱们起码要花费六十多万两白银呢。”
霍青桐今日穿了一件白狐皮裘衣,越发衬的她肤白如雪,她把手炉轻轻放在桌上,“我自幼生活在回疆,以前的冬日,哪怕没有今年这般寒冷,但人们好歹还是能过下去的。牧民与农民不同,实在没有吃的了,杀羊宰马都能糊口,但偏偏今年人们就过不下去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听了这话,姜大有陷入沉思,霍青桐看了他一眼,轻轻一笑,道:“因为准噶尔的牧民已经到了极限了。想当初我爹和诸部首领起兵反抗,说到底也不过是因为达瓦齐横征暴敛罢了。自葛尔丹策凌过世,至今已有八年,这八年来北疆连年征战,就没有一刻是消停的,特木尔他们为什么投靠我,还不就是活不下去了么。我选择去赈济他们,不光是为了特木尔这些人,更重要的是,我要收拢北疆的民心,要在他们对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的熊熊怒火上再添点柴火。”
姜大有悚然一惊,“城主,我们汉人有一句话叫‘得民心者得天下’,您是不是打算……”
霍青桐笑着摇了摇头,“我可没那么大的野心,我不过是想着等将来征讨达瓦齐的时候能顺利点罢了。准噶尔汗国统治回疆百余年,每一任可汗都想成就霸业宏图,可结果你也看见了,说到底最受苦的还是平民百姓。回疆这地方最好是能归附朝廷,由朝廷派下官员来治理各地,这样对普通百姓来说才是最好的出路。”
姜大有脑中豁然开朗,俯首行礼道:“城主事事皆为百姓考虑,属下感佩万分。此次雪灾灾情严重,恐怕会有流民前来,属下这就去准备。”
姜大有出门之后,就听见不远处传来嬉闹之声,他回头看了一眼,见霍青桐已经开始处理公务,他轻轻叹了口气,自己也是有女儿的人,年纪比城主还大了一些,可人和人真的难以相比,自己的女儿现在还只是个懵懂无知的小丫头呢。想到这里,觉得自己还是尽快去处理手头上一摊子事务好了,好歹能给城主减轻些负担。
他刚绕过一处树丛,迎面就飞来一个雪球,他抬手接住,发现原来是喀丝丽和几个侍女在打雪仗。几个小姑娘欢笑着奔跑着,别提有多开心了。姜大有看了一会儿,自然自语道:“整个回疆恐怕再没有比这位香香公主更好命的姑娘了吧,父兄姐姐都极有本事,对她又娇宠的厉害,自己还长的这般美貌,等再长大一些,不知道会有多耀眼呢。”
“最美丽的雪莲从来都只长在天山的山巅,温室里的玫瑰可经不起风和雨呦。”姜大有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发现说话的竟然是阿凡提。他忙行礼道:“您好啊,阿凡提先生。”
阿凡提背着手,边溜达边欣赏雪景,他上前拍了拍姜大有的肩膀,道:“今年来乌兰城的人比往年肯定多的多,你要早些做准备呀。”
“多谢先生提点。”这事儿他自己心里也有数,赶忙回去准备了。
阿凡提看了喀丝丽一眼,摇了摇头,往霍青桐书房的方向走去。他准备进门时刚好碰上从里面出来的信使,阿凡提何等眼力,自然能看见信封上写着的字,“哦”了一声,心道:哎呀,这小丫头真是成长了许多呀,看来用不着我再去提醒了。于是门也没进,转个方向,慢悠悠地走了。
即便姜大有事前准备充分,可他依然低估了灾民的人数,短短半个月时间,就有五万人从四面八方涌到乌兰城下请求庇护。帐篷、棉被这些还好说,最要紧的是粮食根本无法供应这些人度过整个冬天,哪怕城中居民捐出了部分自家的粮食,但缺口依旧很大。
姜大有羞愧又汗颜,只好先去向城主请罪,不想霍青桐根本没有责怪他,只是命他像往常一样即可,而她自己则时常望着东方,也不知在等什么。
五日之后,由一辆辆马车排成的长长的队伍由东方逶迤行来,打头的竟然是清军军官。车队走近之后,城门官刘开认出来人身份,惊喜道:“这不是观音保大人么,远道而来,您辛苦啦!”
观音保哈哈笑着下了马,“老刘啊,这么长时间不见,你这老小子还是这么会说话啊。你们城主呢,我可是把粮食给她带来了,还带来一个她时常相见的人呢。”
刘开哪敢怠慢观音保,亲自引他进了城,霍青桐其实一早就在等着,看见观音保来了,笑问:“哦,是谁?”她对刘开道:“你去城外难民营里,告诉大家朝廷给咱们送粮食来了,今晚咱们全城都要好好欢庆一番。”
听霍青桐这么一说,观音保直接向她竖了个大拇指,“我说你还是真实会办事儿啊。”他指着一旁正在与阿凡提叙话的一个老者道:“喏,那就是我给你带来的人,猜猜他是谁?”
只见阿凡提身边,一个长须老者正在和他寒暄,霍青桐垂首想了想,“莫不是额敏和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