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善用众力 ...
-
怎么样利用自己没有的东西去做成自己想要的事情?答案是善用众力。
众力包括哪些东西?
一是体力,如乌获孟奔之流的力气,张飞之勇。
二是智力,如张良之策,诸葛之智。
三是法宝,如姜子牙的捆仙绳,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在现在是指特有的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
四是高人,高人是指拥有更高智慧和更厉害法宝的人。比如杨戬的师傅,孙悟空所请的观音,等等。
下智之人用己之力,中智之人用人之力,上智之人用人之智。这是韩非子中的一句名言。也是对于如何用人的一个最好的阐述。
古今中外,一个能干大事业的人,无一不是能够用人的人。一个能够干成大事的人,更是能够善于用人的人。靠个人能力成功的人,非常少,大多数是文人,或手工业者。说实在的,一个文人无论多么成功,一个手工业者无论多么有技术,只能依附他人生存。要建立自己的独立的事业,必须愿意用人,能用人,会用人。
一个人无论怎么厉害,怎么英雄,都无法干成一件大事。一个人虽然厉害,但是不愿意用人,或不会用人的人,哪怕开始时其事业有所成就,但是最终都无法持久。
我们所知道的不会用人的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可谓能力大吧,学的是万人敌,兼之自己力大无穷,力拔山兮气盖世,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刚开始时项羽帐下也是谋臣如云,猛将如雨。然而项羽因为自己能力大,总是看不起这些文臣武将。张良本来是项羽的师傅,因为觉得项羽胸怀不广,气量狭小,不足以成大事,最先离开项羽,去到刘邦那一边。然后又看不起韩信,只给了韩信一个执戟郎中的职位,并且对于韩信多次提出的用兵建议不加采纳,使得韩信气而奔走至刘邦营中。最后连那个忠心耿耿的亚父范增也被项羽气走,临走时丢下一句千古名言:竖子不足为谋。基本上所有为刘邦消灭项羽立下大功的功臣都是先后来自项羽营中。张良,韩信,陈平,季布,英布,彭越,蒯通,郦食其,叔孙通,等等。。。
所以最后项羽自刎乌江,刘邦成就帝业。差别没有别的,就在用人。并不是刘邦很会用人,而是因为项羽太不会用人。
刘邦的会用人,并不是他真会用人,也不是他真心用人,而是他善于接纳意见,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接纳意见,改正错误,虚心用人,并不是为博一个会用人的好名声,而是为了成就自己的千秋伟业。
历史上形成的刘邦会用人的名声,可以说是是他的死对头项羽给成就的。
这里再介绍一个真正会用人的榜样。这个人就是满清的中兴名臣曾国藩。
曾国藩以一个文弱书生,最后成为一个拥兵数十万,帐下英雄云集的人物,曾国藩所领导的湘军横扫江南,把强悍无比的太平天国在最强大的时候消灭在南京城。
曾国藩的用人方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识人。曾国藩精通相术,长着一双能够识人的慧眼。他能够从行伍之中认出英雄,能够在囚犯之中识别豪杰。在一次巡视的路上,曾国藩看到一队士兵押着一个犯人在对面行走,曾国藩从轿子的窗口看到这个犯人相貌堂堂,骨骼清奇,虽然是在押的犯人,可以难以掩饰一身的正气。知道此人以后必不是久居人下之人。因此喝令停轿,自己要亲自审问这个犯人。这个犯人名叫鲍照,武艺高,力气大,因为一气之下失手打死了侮辱他妻子的人,被官兵抓起来,准备判刑。曾国藩开脱了鲍照的罪名,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以后在与太平军的战争中,鲍照成了一员虎将,冲杀在前,斩将杀敌,屡立战功,最后做到将军。
容人。在湖南有一个与曾国藩基本上齐名的能人,叫做左宗棠。左宗棠能力高,脾气大,他的眼睛都是长在头顶上的,他最看不起的人就是曾国藩。左宗棠经常在背后,在当面,在私下,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曾国藩。曾国藩尽管不高兴,可是一一容忍。不但容忍了左宗棠的无礼,而且经常向左宗棠请教,最后上报战功名单时,把左宗棠的名字也报了上去。在曾国藩的推举下,左宗棠很快就从十品老百姓一跃而成为一品封疆大吏。
培养人。在曾国藩名声显赫之时,李鸿章还是一个无名小卒。然而曾国藩看出李鸿章的才干不是普通的干练之才,而是未来的国家栋梁之才,于是不遗余力的培养李鸿章。在军队的给养方面,在军队的组织方面,在军队的训练方面,在战争的处理方面,让李鸿章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学习和实习。后来又让李鸿章独立筹备淮军。在曾国藩的鼓励,支持和培植之下,李鸿章很快就变成了淮军领袖,封疆大吏。
内举不避亲。曾国藩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的几个弟弟,最主要的是九帅曾国荃。在前期湘军中,曾国荃只是一个毛头小伙,从一个小兵做起,慢慢的成了一营的领导,最后曾国荃带兵最先攻破南京城,摧毁了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如果曾国藩考虑曾国荃是自己的亲弟弟,而顾虑别人的议论,而不敢予以提拔重用的话,估计很难成就中兴名臣封侯拜相的曾国藩。如果迟迟没有攻克南京,估计曾国藩很难得到善终,因为当时朝廷内外不知有多少人妒忌曾国藩,皇帝的耳朵里不知听了多少关于曾国藩拥兵自重,准备造反的谗言。皇帝的忌刻使曾国藩随时都有灭顶之灾。后后曾国藩消灭了太平天国,果断进行裁军,才在皇帝面前换得了一线生机,最后才能善终。
善于自嘲。在几次由曾国藩指挥的战争当中,曾国藩都是一败涂地,好几次跳江自杀。都被手下人救起来才得以活命。后来他总结经验,凡自己在现场的战争,准定失败,凡自己不在现场的战争,赢的几率比较大。因此以后的很大战役,曾国藩都不敢身临现场,只能进行遥控。曾国藩用这样的自嘲方式,虽然贬低了自己,可是却博得将士的尊敬,使他们在面临战争是更加拼命。
向曾国藩学用人,不是学他怎么用每一个人,而是学他用人的真心。因为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介文人,略通兵法而已。如果靠自己,根本无法组建和带领一支军队,更无法赢得每一场战争。只有懂得用人,善于用人,才能集众人之所长,形成一股很大的合力,才能够做出一番常人做不到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