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去尤知己 ...
-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去尤,是指了解别人及外物,去掉对别人对外物的偏见。
一个是知己,是指了解知己,去掉对自己的偏见。
我们很早就知道一个智子疑邻的故事。一个小孩子家丢了一把斧头,小孩子怀疑是邻居偷了,看那邻居走路,做事,说话,脸色,都很心虚的样子,就像是偷了斧头的人。过了几天,小孩子在家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邻居,走路,做事,说话,脸色,都很坦然的样子,根本就不像是偷了斧头的人。邻居并没有变,是这个小孩子的思想变了。因为他有偏见,从一种偏见到另一种偏见。
认为某人好,或认为某人坏,这就是偏见。
认为某事能做,或认为某事不能做,这也是一种偏见。
偏见其实是一种局限思维。
有了局限和偏见,就只看到事物的弊端,没有看到它的好处。
人的思维太有局限了。看到东面就看不到西面,听到好的就听不进坏的。反之亦然。
人很容易先入为主,偏听偏信,一旦长期形成这种偏见,对于判断是非就有很大的障碍。俗话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春秋战国时期,邾国大臣公息忌向邾国国君献计道“用帛做盔甲重而笨,用组做盔甲轻而便,两者受力是一样的,不如用组做盔甲。”邾国国君说“那怎么获得组呢” 公息忌说“国家要买,老百姓自然会去制作” 国君于是下令官府使用组做的盔甲。然后公息忌叫自己家里人也去制作组。有人在国君面前诋毁公息忌说“公息忌之所以建议用组做盔甲,是因为他家里人都在制作组。” 国君不高兴,就下令停止使用组做盔甲。
邾国国君这是有所偏见和局限。如果用组做盔甲有好处,就算公息忌家里也制作,又有什么关系?
偏见使国君放弃了这个建议的所有好处,错过了提升军队战斗力的一个好机会,又回去使用以前那种重而笨的盔甲。怪不得邾国很快被灭掉,偏见所然。
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三国故事,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没有成功。为什么?神机妙算智慧超群的诸葛亮,也有偏见和局限。魏延曾经出过一个主意,建议诸葛亮给他五千兵马,穿过子午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插长安。诸葛亮觉得这条路太险了,没有同意魏延的计策。后来姜维承继诸葛亮的遗志,九伐中原,终究也没有成功。与此同时,魏国也主动打了几次蜀国,也没有成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在他们自己熟悉的阵地上行军布阵。双方总是如此,所以任何一方都得不到突破。
后来邓艾一战就灭了蜀国。七百里阴平道,难以上青天,比子午谷险峻百倍,谁也不敢走这条路,蜀国根本没有想到魏国军队会从这里进兵。结果邓艾带兵穿过阴平道,从天而降,没用几个月就占领了蜀都,灭了蜀国。
超乎蜀国的想象,也超乎魏国的想象,因为邓艾没有偏见,没有局限思维,认为一切都有可能。
如何做到去尤知己?可以从以下五种方面进行分析:
1,一类人认为自己能力超强,认为自己什么都行,结果是未必行。其实这是局限思维的反面,是一种无限思维,说穿了就是妄自尊大。
2,一类人认为别人行,我也行。认为彼人也,我亦人也。理论是这样,但是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这是值得打问号的。刘邦看到秦始皇出巡,说了一句“大丈夫该当如是”,最后刘邦当了皇帝。而项羽看到同样的情景,也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结果项羽失败了。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别人能够做到,我未必能做到。
例子其实很明显。
有的人力能举千钧重鼎,而我不能。
有的人能饮酒一斗,而我不能。
有的人能斗酒诗百篇,而我不能。
很多人看到阿里巴巴成功了,都想进入互联网一试牛刀。凡是雄心勃勃想成大功做马云第二的网络公司,成功的很少,基本上行走在破产的边缘。而那些甘愿给马云打工开淘宝店的,却有很多大赚其钱,并且成了不小的大功。
3,一类人过去行,认为现在也行,其实现在未必行,可能行,可能不行。
有些老板,在过去的老本行赚了钱,心思膨胀了,觉得自己能力很行,做什么都应该会成功,贸然进入新的行业,结果亏得很惨。这种例子比比皆是。过去成功的经验,用在现在,还能不能成功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死守过去成功的经验,用于现在的事情,那就像刻舟求剑一样,船在走,水在流,一切都在变,而妄想用不变的经验去应对变化的事情,失败是难以避免的。
4,还有一类人自己认为不行,其实未必不行。
战国时期,齐国被燕国打得大败,整个国家只剩下一座城市,这座城市在燕国军队的攻击之下也危如累卵,齐国基本上被灭亡了。这个时候,大家推举商人田单带领军队坚守这座最后的城市。田单说“我只是一个商人,没有打过仗,我怎么能守城?”大家说“我们在逃难的时候,财产都丢光了,而你的财产一点都没有丢,说明你有远见,有能力。你有能力保护自己的财产,就有能力带领大家保护大家的财产,保卫这座城市。”田单没有办法,只能答应下来,负责守城。在田单这个从来没有打过仗的人的带领下,这座城市守住了,燕国军队攻了两年都没有攻下来。最后田单用火牛阵打败了燕军,一举夺回了被燕国占领的所有城市和土地,复兴了齐国,齐国又变得很强大。
有时候自己认为不行,可是自己却不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能力。
5,有些人过去不行,现在未必不行。因为人在成长,人的能力,经验,智慧都在成长。过去不行,是因为过去没有具备这种能力,而现在具备了这种能力,自然就行。
认识别人很难,认识自己更难。老子说自知者明。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强项和长处,知道自己的弱项和短处,既不要有局限思维,也不要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