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诚信是宝 ...
-
现在社会上普遍缺乏诚信,这样极大的增加了社会管理和运营的成本。社会上很多案件的发生,诸如骗的,偷的,抢的,行贿受贿,□□,等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基本上都在缺乏诚信上面。所谓骗,就是说谎,就是不诚信,而骗之初为骗,骗之中为偷,骗之极为抢。至于行贿受贿则是行政范围内的道貌岸然的骗偷抢,是极其不诚信。
缺乏诚信,一个人很难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就算得到尊敬,那种尊敬也是表面上的;缺乏诚信,一个社会很难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就算和谐,那种和谐也是虚幻的和谐;缺乏诚信,一个国家很难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就算强大,那种强大也是昙花一现的强大。
如果人人都诚信,那么社会自然就成为一个诚信的社会,一个诚信的社会,就可以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的;如果人人都诚信,那么国家自然就是一个诚信的国家,一个诚信的国家,是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的。可见诚信之重要!
何为诚信?诚是真诚的,真诚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产生吸引力,特别是对于同样真诚的人;信就是相信,信用,信任,合在一起就是真诚的相信,发自内心的信任。
那么,何为信?古人创造字是有意思的,有作用的,他们不会随便造字,古人每造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赋予相应的意义的。信既然这么重要,那么信这个字也一定特别有意义。从字面上解释,信者,人言也,人字旁加言等于信,意思是人说的话就是信,如果不诚信,那么就不是人说的话,意味着说不诚信之话者不是人。从信这个字可以看出,人和动物最大的差别不仅在于人能开口说话,动物不能说话,更在于人是说一句算一句的,如果说话不算话,那么人就不是人,甚至连动物都不如。
由于信是如此之重要,所以古人特别重视诚信。
最重视信的莫过于孔子。子贡有一次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了三个字,兵食信。子贡请老师解释。孔子说:兵,即足兵,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食,即足食,广积粮,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信,使民信之,令出必行,政行合一,与民为信。子贡问,假设要去掉一个字,可以去掉哪个?孔子不假思索的说,去兵,如果国家讲诚信,又有足够的粮食,说起来这就是一个和谐富足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面,在碰到外患侵略时,每个人都有可能拿起武器进行自卫,保卫来之不易的和谐和富足,这既是保卫国家的利益,也是保卫自己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兵,可以说是全民皆兵,撒豆成兵。这个问题已经很刁钻了,没有想到子贡又问了一个更为刁钻的问题,假设再去掉一个字,那么可以去掉那个呢?总共只有三个字,去掉一个再去掉一个,这让孔子有些为难。不过圣人毕竟是圣人,孔子稍微思索了一下,就回答:去掉食。子贡很迟疑的问:去掉食,不吃饭了?孔子说:生死事大,而有比生死更大的是信。如果没有信,活着也是苟活着,这样的活着是没有意义的,周幽王就是因为烽火戏诸侯失去信而导致亡国的,齐襄公就是因为没有及瓜而代失去信而导致失败的;如果一个国家守诚信,那么在众多的不诚信的国家里面,必然如太阳一样吸引别国的百姓,就算敌对国的老百姓也会箪食壶浆推着独轮车给你送米来的,还担心食干吗呢。
儒家思想中对于人最最重要的评价是仁义礼智信,这五者足备,就可以成为一个君子。在五项之中,信排在第五位。也就是说,信是门槛。如果没有信,那么这个人是没有资格成为君子的。在古代,也许不是每个人想成为帝王将相,更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成为帝王将相的;至于圣人贤人,也不是每个人有资格成为的。因此成为君子是每个人必须的选择,因为不能成为君子,就会成为君子的反面人物----小人。如果失去信,就失去成为君子的许可证;如果失去信,那就等于拿到成为小人的通行证。
武圣苏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对于领军大将的要求是“智信仁勇严”。要成为合格的领军大将,成为给军队带来胜利的大将,成为给国家带来安定的大将,信成为排行第二重要的条件。因为领军大将是非常重要的岗位,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国家的安危至关重要,因此对于领军大将的信的要求就更加高了一点,排在第二位。将军缺乏信,就得不到士兵的拥护,得不到士兵的拥护,就不能打造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缺乏信的大将怎么能够统领千军万马?别说不能制胜,相反的,这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失败在等着他,覆亡在等着他。
古人重视信,信已经深入骨髓,流入血液,成为习惯。当大部分人讲诚信的时候,诚信就成为最基本的东西了,成为最低的要求了。然而,社会在变化。老子说:失道而后有德,失德而后有仁,失仁而后有义,失义而后有礼,失礼而后有信。这个社会道德仁义都没有了,才讲信。因为信是最低的要求。没有想到,信这个最低要求的东西,在道德仁义都没有的情况下,浮出了水面,反而成为最高的要求,成为很少人做得到的要求。
于是乎,诚信成为经商之本,成为现代社会最高的行为准则。
诚信这么重要,每个人必须全力以赴去做到。要做到诚信,必须先了解这个诚信包含哪些内涵。
首先,要做到诚信,必须要信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说,诚信是一种能力,因为自己有能力,才能做到诚信。我相信自己吗,我相信自己的人品吗,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吗,我相信自己的未来吗?如果连自己对自己都不能相信,那么又怎么能够相信别人呢?如果连自己对自己都不相信,那么又怎么能够使别人相信你呢。
第二,相信别人。相信别人来自于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相信别人。因为相信是有代价的,是有风险的。相信别人就是相信自己能够承担这个代价,接受这个风险。比如,别人向我借十万块钱,我相信他吗这固然很重要,我相信自己能借这个钱给他更重要。假设我也很相信他,但是我没有这么多钱,那么我是无法借给他的。我相信他的意思是,假设他还不起这十万块钱,我也无所谓,这就叫相信别人。
第三,使别人相信自己。别人如何相信我?因为我有能力。假设我向别人借十万块,别人之所以借给我,是因为他相信我有还贷的能力。如果他不相信我有这个能力,他是不会借给我的,假如不相信我还愿意借给我,是压根没有打算我还的,视为布施捐款。如果我没有还,对他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如果我还了,则是意外之收入。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信的境界不同。简单的说来,信有四个境界:
1、信的第一个境界是说说而已。说说而已,口说不练,这样的信就是无信。
2、信的第二个境界是说到做到,说话算话,言行一致。季布为什么在逃亡过程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冒着杀头的危险藏匿他保护他,最关键的是因为季布曾经帮助了很多人,他说话算话,一诺千金,从来没有骗过谁,忽悠过谁。他所说的话,哪怕冒着天大的危险,也会加以实现。
3、信的第三个境界是生死事大,为信而死。因为信是如此的深入骨髓,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价值观,成为做人的准则。做到守信是应该的,而失去信则是天大的事。生死很重要,信比生死更重要,失去信,比死还难过。春秋时代的尾生与人相约在桥下见面,尾生先到,在桥下等。久等不见对方来,而此时水已涨潮,水渐渐地没过了尾生的膝、腰和颈,最终漫过头顶。尾生最终被淹死在桥下。尾生为了信,而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啊。为尾生浮一大白。
4、信的第四个境界是忘记信而自然做到。太阳东升西落,月亮圆缺变化,都可以有迹可循。每天的早晨,我们都可以守候太阳的升起,每个月的月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月亮的圆脸。
太阳不会因为我们去看或不去看,而不升起,也不会因为我们早升或迟升。月亮也不会因为我们去看或不去看,而不圆,也不会因为我们而早圆或玩圆。这是信的最高境界,已经忘记了信或不信而自然做到,这就是宇宙规律。宇宙运行不殆,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规律。
分析了信的三大内涵和四重境界,觉得诚信真的很重要了。那么如何做到诚信呢?做到诚信很难吗?
其实做到诚信很简单:
1、从小事做起,守时,不迟到。很多人之所以不诚信,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小事上不注意。守时是诚信的基本功,守时都做不到的人,是很难在其它事情上做到诚信的。
2、习惯于诚信。诚信也是一种习惯,不诚信也是一种习惯。有些人在很小的事情不注意
比如明明在上海,告诉别人说在杭州;明明因为其它事情而耽搁了时间,告诉别人说是因为堵车。以为对这样的小事来说诚信或不诚信都没有区别。实际上区别大了,最大的区别就是诚信和不诚信,这是天壤之别。
3、不要轻易承诺。不承诺就不存在诚信或不诚信。所谓的不诚信,就是因为说了没有去做,或没有做到。如果不承诺,就不会失信于人。
4、 不说超出能力做不到的事。说了做不到,是因为说了超出能力之外的事情。比如有些人为摆阔或显示自己有实力,说出大话,凡来我们这里的人,不管几个,我们包来去机票,住五星级酒店。实际上自己没有这个实力,做不到,因此就变成不诚信了。
5、 说到就坚决做到。我们不轻易许诺,但是一旦承诺过,那么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之外,也要绝尽全力去做到,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诚信是如此之重要,失去诚信,轻则失去朋友,失去信誉,重则身败名裂,破家亡国。
而诚信其实又是如此容易做到。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做到诚信,做一个诚信的人,做一个有境界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