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待时守势 ...

  •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刻中流自在行。

      艨艟巨舰搁浅在枯水的江中,其行舟之吃力,比陆地行舟尤难,需要千人拉,万人推,才能缓慢移动,场面看起来很壮观,可是枉费多少人力物力,最后收功甚微。

      一旦江中涨潮,江水暴漫,艨艟巨舰象一片羽毛一样,轻轻地浮了起来,并且自己顺着水流自由自在的荡漾行走。

      这两个场景都很优美,然而其费力省力的反差是如此巨大,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时机非常重要。若在时机没到时做事情,事倍而功半,而一旦时机到来,在这个时候做事情,事半而功倍。

      《吕氏春秋》说,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古圣先贤做事一向重视时机。当时机没有来临的时候,他们韬光养晦,隐匿窜行,勤以待时。孙叔敖隐于海,百里奚隐于市,傅说隐于版筑之间。一旦时机来临,孙叔敖一出而为楚相,帮助楚国富国安民,百里奚一出而为五羊大夫,帮助秦国富国强兵,傅说一出而位至殷相,帮助商朝盛世中兴。他们都为赏识他们的君王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彪炳千古的好名声。他们这些人,前后判若两人,所做的事情也是天壤之别,是他们的智商突然增长了,还是他们的能力突然增加了?非也,他们人还是一样的人,智商还是一样的智商,能力还是一样的能力,只是前后所处的时机不一样罢了。

      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姜子牙,在遇到周文王之前,做什么事都做不成功,甚至连一些很小的事情都做不成功。他虽然饱读经典和兵法,可是做生意却连连失败。他自己编了篱笆到街上去卖,从早卖到晚,也卖不出几个篱笆。后来他改卖面,也是卖不了多少面,卖面所得连养家糊口都很难。他的妻子马氏觉得嫁了这样一个养家都养不起的没用的人简直是很倒霉,一气之下就跟姜子牙离了婚,改嫁了别人。

      姜子牙孤苦伶仃,穷愁潦倒,过一天算一天,一直等遇到周文王才有了翻身的机会。姜子牙这个在别人眼里一无是处的没有用的人,很多时候在他自己眼里,也觉得自己是一个一毫用处也没有的人,在周文王眼里可是一个大宝。周文王三顾茅庐,亲自把姜子牙请到周国,委任他做丞相之职,几乎把整个国家的军政大权都给力姜子牙。后者也不负所望,把事情做得有声有色,让这个小小的诸侯周国富强崛起于西陲边疆,使得其它诸侯国纷纷来朝。

      然而饶是这样,还没有能够灭掉纣王,因为时机还没有到。周文王死后,继位的周武王更加勤修德政,等待时机。直到纣王建鹿台榨取民脂民膏,敲骨验髓,草菅人命,比干剖心,天怒人怨,万民离心,这个时候武王才挥师牧野,一战而消灭纣王,推翻商朝,建立了八百年的周王朝。

      所以说,有武王之贤,子牙之能,如果没有纣王之暴,商朝是不可以灭掉的。如果纣王是一个好皇帝,那么造反者兴的就是不义之师,杀了纣王推翻商朝就是弑君篡位。
      有纣王之暴,没有武王之贤,子牙之能,商朝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灭掉的。因为老百姓需要的是一个好皇帝,而不仅仅是一个不同的皇帝。

      时机是如此的重要,时机没有到,对于你来说,敌人好像坚不可摧,与他交战就好像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然而时机到了之后,对于你来说,消灭敌人像摧枯拉朽一样容易。

      前面所说的时机乃是外部的时机,即时势造英雄的时势。然而,有时候外部的时机非常好,可是并不能做成事业,或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成事业,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要做成一件事情,特别是要做成一件重要的事情,除了外部的时机的影响之外,还有内部的时值。所谓内部的时值,是指一个人的内在时间价值,也就是一个人价值显现出来的时间点。外部的时机非常重要,而内部的时值也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更加重要。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时间价值点不一样。有的人前半生的时间最有价值,有的人后半生的时间最有价值。比如,历史上著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24岁参加起义部队,26岁推翻秦朝成为西楚霸王,31岁兵败身亡自刎乌江。他这短短的31岁春秋,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精彩的一笔。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豪言壮语震古烁今。说这话的乃是年轻的英雄霍去病。他17岁还是一个小校尉,因为作战勇敢,屡立战功,19岁就成为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这三个字对于北方草原上的匈奴来说,简直就是雷电霹雳,闻名丧胆。因为有了霍去病这样百战百胜的将军,才成就了汉武帝的文功武治,汉朝才成为天朝盛世。然而霍去病只活了短短的24岁就去世了。24个春秋对于5000年文明来说,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霍去病的丰功伟绩在历史上永远灿烂光华。

      像霍去病,项羽这样的人生前半段精彩的人,在历史上也有很多。比如:甘罗,周瑜,王勃,岳飞,郑成功,等等。他们都是年纪轻轻就很有成就,或胸怀锦绣,或才高八斗,或功盖天下,或叱咤风云,然而他们都不幸短命,过早的离开了人世,使得他们的成就不能继续扩大。

      同时,也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前半生浑浑噩噩,畏畏缩缩,穷困聊倒,寄人篱下,默默无闻,看起来像普通人,有些甚至连普通人的生活标准都达不到。然而他们在后半生却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率领千军万马,做出震天动地的事业,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这种人,他们的时间价值点在后半段,他们注定要在后半生活出精彩。
      前面所说的姜子牙,80岁之前还是浑浑噩噩,80岁后遇到周文王,就像草鸡变凤凰,一下子飞上高枝,做出了常人所不能想象的事业。
      刘备在50岁之前,事业很不成功,没有自己的领地,过的日子是颠沛流离,寄人篱下。虽然有很大的志向,可是得不到伸展。47岁之后遇到诸葛亮,才开始慢慢有了自己的领地,成立了自己的国家,成为了一代雄主。前后事业的顺利程度相差巨大,并非能力有差别,而是因为他的个人时间价值点在后半段。因而成就必然在后半生创立。

      外部的时机和内在的时值,是影响人们能否建功立业以及何时建功立业的两大重要因素。外部的时机有好,中,平,差四个阶段,内在的时值也有好,中,平,差,四个阶段。这两者并非平行线,而是两条各走各路的抛物线,有时离得很远,有时互相交叉。它们就像两个波一样有共振效应,当波峰和波峰相遇时产生共振,当波峰和波谷相遇时,互相抵消。

      当外在时机最好,而内在时机也最好,这时候可以成大功。就比如,十几年前,国家鼓励外贸出口,加大出口退税力度,你刚好外贸做得很好,那时候退税的收入就多得不得了。现在国家鼓励农业,你刚好投资农业,国家给你补贴,还给你宣传。这时候真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当外在时机最好,而内在时机不好,这时候难以成大功。看到别人纷纷成功,而我们自己却还在挣扎,看到别人已经登临山顶,而我们却又滑回到山谷,这时候真有一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感觉。有时候外在时机实在太好了,不管是谁,都能享受到这种好处,就像澳门全民发红利,每个人都能分到几万元,这时候也会有一种台风来了猪都能飞起来的感觉。

      当外在时机不好,内在时机最好,可以成功。这样的时间段,我们称之为乱世,乱世往往出英雄,因为英雄人物在这样的时间段,他们的内在时机是最好的。
      当外在时机不好,内在时机也不好,这时候不可能成功。我们常常听到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故事,也知道韩信受胯下之辱的事迹。在这样的时间段,我们只能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所以我们要善于把握内外之时机,时机不到,就韬光养晦潜龙在渊,时机一到就腾摇直上飞龙在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