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九回 ...

  •   谢齐低垂着头,乖乖地应了声。这和预期的不一样啊,明明看到她瞬间惊艳的眼神,可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动作,还是把自己当做个三岁的奶娃娃来训。

      经过一阵子的迷糊期,谢齐现在已经弄明白了自己的小心思,既然知道了,做为个男子,自然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可惜,他发现没有用,赵夏还是把自己当弟弟看待。

      谢齐觉得很泄气,想着狗儿和他说的悄悄话,谢齐没来由地感到害怕,赵夏对于他的意义,绝不是溺水时那根求生的浮木,更是……他很怕赵夏真的和别人定亲了,对,就是那个人高马大的猎户叫胡勇的。

      如果不是村里很多人都嚷嚷着,赵夏可能很快就要定亲了,他不会这么快就发现自己的心意,确实,明明只有短短两月的相处,他已然情愫暗生。

      如今,他孑然一人活在这世上。在察觉自己分外在意赵夏时,他起初甚是茫然,不知道为何自己举态变得忸怩异常,脸红心跳的,好似个娇羞的姑娘家。甚至,暗自羞耻於自己现下的样子,觉得越发地活回去了。

      待搞清楚自己迷糊间情愫暗生,心悦于她时,他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和赵夏相处的机会。他不愿意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春心萌动,就这样草草不了了之。干嘛非要那么早就急着定亲了。

      赵夏瞧他低着脑袋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先前你答应我的事情,难道忘记了?”

      闻言,谢齐怔愣住,好半晌才弄明白赵夏说的啥事,小声地回道:“我没忘,只觉得有点疲乏,既允诺放下,自是记得的。我现下这般,正是。”

      赵夏释然一笑,摇了摇头,笑道:“药要凉了,记得吃。今日二婶子、桂生进城了,不在。一会,我和狗儿得去山里采摘。奶奶在家里,我与蔡大娘打过招呼了,一会子,有人来照顾你。”

      谢齐心里甚是无奈,只恨自己的伤养得太慢,别说是下地,就算挪动,都不能随意的。肋骨的几处伤,还有手脚。没个一年半载,是别想好的。

      赵夏笑了笑,挪个凳子坐下,继续道:“你喜欢看书,我这次托戚大夫去买了,过几天有空,我叫狗儿再去童秀才那借几本给你。”

      闻言,谢齐抬首半羞涩地飞瞄了赵夏几眼,拿起一旁的书,勾唇腼腆地轻笑了笑,应了声“好”。

      瞧他开心了,赵夏也就不再耽搁,掀帘出了屋,喊上狗儿,赶紧进山采摘去了。

      谢齐瞧着面前的竹帘子,慢慢放下手里的书。实际上,那些常见的圣贤书他老早背得滚瓜烂熟了,哪里还有兴趣细读。自己的心早乱了,偏偏心属的人却一无所知。

      他还没办法说出口,只能偷偷地想着,默默地念着。人心不足蛇吞象,更何况,人言可畏,赵家救了自己,没少遭人闲言碎语。这种情况下,他怎敢轻易吐露心扉。

      赵夏这般的姑娘,要摆在过去,他必嗤之以鼻。乡下村姑,大字不识几个,性格泼辣,脾气特别坏,还特别彪悍粗鲁,一点都不符合他心中的灼灼佳人形象。

      可叹,如今的他看赵夏,看哪点都顺眼,性格独立、脾气坚强,秉性纯良,是个世间难得一求的好姑娘,虽不识几个字,却活得潇洒,心态沉稳;比谁都懂那些所谓的大道理,活得很清醒明白……

      最关键一点:伊人如斯,心甚悦之。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以前懵懂无知的,现在已然心领神会。是的,世间要有这般美好且心属的佳人,怎不愿求娶?!窈窕淑女,翩翩佳人,近在跟前,却莫可奈何。一无所有的他,又如何能得佳人青眼?!

      思及此,谢齐甚是低落,却不愿细想。现下,只能将这满腹的情愫暗藏心底,绝不让外人窥视察觉出,徒增不必的枝节。

      昌平县城,西街集市口,戚大夫顾不得擦头上的汗,先与赶牛车的武伯约了时间地点,再将那四五篓子大小陶罐,还有几筐蔬菜瓜果临时寄放在临街的熟人那里。又与许二婶约好在吴家小食摊等,戚大夫就去了集市西侧的陈记药铺采购药材。

      许二婶则带着桂生,一路往北走,先把家里的山菌干货送去平家的及第酒楼,约好下回的货;再把绣好的那叠绣品送去苏记绣坊,取了新的活计,又去边上的布店扯了几尺桂布,一通忙碌下来,已是正午。

      许二婶这才带着桂生往回走,到吴家小食摊,点了两碗素面,边吃边等戚大夫,一起去东城的梁家。

      戚大夫选购好药材,吩咐药店的伙计送去临街的熟人那先放着。自己则背起药箱,去几个事先约好的患者家里复诊。几家走下来,早已过了午。谢绝了一家留饭的盛情,戚大夫急匆匆地赶往吴家小食摊。

      远远地,许二婶瞧到戚大夫的身影,回身吩咐老吴头赶紧弄一碗干面,又点了两碟小菜。桂生麻利地起身,一路小跑到戚大夫跟前,取过他的药箱,自己背着,搀扶着戚大夫走。

      待戚大夫落了座,干面正好上桌。老吴头佝偻着腰,收拾着碗筷,笑着招呼道:“吃吧,面用井水凉镇了过,汤水需要,可以另加的。”

      许二婶瞧了眼满头满脸汗的戚大夫,从包袱里拿出个干净的巾帕递过了,戚大夫接过擦了擦脸,笑道:“得亏二婶子带着,嗯,瞧着日头毒得,唉,等我这吃完了,咱们就去梁家送东西。”

      许二婶笑了笑,点了点头,过了会,突然想起了甚么,低声询问道:“戚大夫,那个,一会去梁家,有甚么要忌讳的嘛?先於我说道说道。免得犯了忌讳,得罪了主人家。”

      听得这话,戚大夫放下竹筷,捋了捋山羊须,笑道:“不妨事,等会到了梁家,最多见到底下管事的,哪里见到上面的。所以啊,没那些规矩,大抵没甚么。等会,你们跟在我后头,说话时有我在,且把心放肚子里。”

      许二婶子笑着点了点头,称了声谢,示意戚大夫继续吃。本一路惴惴不安的心,勉强落了地,自己没见过大世面,吴氏、夏丫头把这么要紧的事情交给自己,可不能给弄秃噜了。

      吃完了面,戚大夫抬首瞧了瞧日头,伸指扒算了下时辰,与武伯约好的时间到了,不能耽误了。今日复诊的病人到底多了几个,耽误了不少时间。

      戚大夫端起面前的茶盏一口饮尽,站起身,与老吴头告了辞。许二婶收拾好随身的包袱,桂生背起药箱,跟在戚大夫后面走。

      待到了熟人的店铺那,戚大夫发现武伯早在街对口树荫下候着了,黄牛正怡然地啃食着草料,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

      戚大夫站定后,揽袖擦了擦额际的汗,上前几步,与老友作了作揖,道一句谢谢,又随便话了几句家常。许二婶帮着桂生去搬竹篓子,还有那几筐蔬菜瓜果。武伯瞧到他们来了,赶紧将牛车赶过来,方便他们上货。

      待收拾妥当,一行四人往东城的梁家而去。昌平城分东西两城,官家富贵人家多住在东城,而平头百姓则多居住在西城,一条昌安河由北向南将昌平县城分成东西两区,河的东西两侧岸边风景大致相同,柳树垂条,树木成荫。却又是那么泾渭分明。城东富庶,多高墙大院。而城西,大多是低矮的两、三间屋小院,灰墙黑瓦,甚者有,不少土坯茅草房的。

      过了昌安桥,往东走了两盏茶的功夫,远远地瞧到那高墙大门,还有那高高飞起的重檐翘角,戚大夫低声提醒了句:“到了,一会子,你们跟在我后头行事。”

      许二婶抬首看着那气派的门头,重檐飞角,黑门兽首铁环,甚是气派。正门上方四周雕刻着吉祥图案,很是精美。瞧了几眼后,许二婶收回了目光,垂首原地等着。

      戚大夫上前几步,抓起大门的铁环敲了敲,很快,边上的小门打开,一个青衣小厮伸头看了眼,一瞧来人是戚大夫,瞬间笑咧了嘴,可把人给盼来了。

      相对于戚大夫前两次来的境遇,这次,小厮明显客气了很多。这内里是有个缘由的,前些日子,戚大夫送来的那些瓶瓶罐罐里的零嘴吃食,得了梁家老夫人最宝贝的幺孙的青眼。

      据说那小祖宗把内院里下人的住处几乎搜了个遍,还埋怨他们居然短藏主子的吃食,好一个大黑锅,扣得一众丫鬟婆子、管事小厮们叫苦不迭,连连辩驳喊冤枉,才算作了罢。上头管事的老早吩咐他们看顾着了,难得,今日他轮首值班居然遇上了,真真的好运。

      小厮不敢怠慢,回身喊个人,凑耳低语了几句,就赶紧出来招呼戚大夫。看对方这般客气,戚大夫佯作淡定,笑着与这小厮作揖还礼后,就站在那垂手等着。

      而青衣小厮却难耐兴奋之情,凑上前来,不时与戚大夫搭几句话,戚大夫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等着马武来与他交货结账。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九回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