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

  •   第三章
      十五岁时的楚辞,常常以为自己会记得她幼年到少年时期所经历的一切,包括这实际上与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养母。

      她以为,她会记得妈妈一辈子。

      可事实上等楚辞二十四五岁时候,张盼睇的音容面貌就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毕竟她已经死了十来年了。

      年轻人总喜欢张嘴就来“一辈子”和“永远”,山盟海誓和沧海桑田都是一句话的时间,说的时候个个从心底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因为他们的感情是那么深刻,用这些词来修饰那是理所当然。

      年纪大的人却知道,世上大多数人的脑子就那么回事。

      人类的脑容量和记忆力,注定无论是刻骨铭心的爱,还是恨不得千刀万剐的愤怒,都敌不过人类大脑能力有限,遗忘是人类终生不能克服的缺点。

      小到上午背的文言文古诗词,下午考试就硬是写了上句想不起来下句。
      大到十年前你和一个姑娘承诺一辈子爱你,结果十年后,你连姑娘长什么样子都不记得了。

      所以人类常常说爱恨敌不过时间,也是人类纯粹在转移责任,“时间”都要委屈死了,明明本质问题还是人类自己记忆力的问题。

      但令楚辞诧异的是,当她都开始逐渐不再回忆少年时的遭遇,也不太记得她童年至少年时期的许多事情了,却仍然记得这一天,张盼睇与她讲的故事。

      这女人是真的爱着她领养来的女儿,她的囡囡。楚辞曾感慨过,人类女性的母爱颇为令人惊讶,但后来她再想,自觉窥探到一两分真相。

      因为张盼睇那时除了她这个幼小的女儿,她这一生是否真的有过属于自己的东西?除了这个孩子,她的人生中还出现过什么可以被称为“希望”的东西吗?

      张盼睇搂着小囡囡,前夫之死过于短暂,女人三言两语就讲完了。
      讲完了,琢磨一下,女人自己都感到太过短小,于是她绞尽脑汁,用她贫薄的大脑思考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便以自身取材,柔声细语的讲述了一个女人的五个姐姐是怎么一一嫁出去,母亲奋斗多年终于生下了弟弟,她又是被两千块钱嫁给了个大了自己十五岁的男人。

      可惜五年不到,女人的丈夫就死于工地事故,工地赔了十万给女人,又在无数热心肠的女人介绍下,带着这十万赔偿金嫁了现在的丈夫。

      张盼睇说:“这男人不是个东西,他赌博,那些介绍人也不是个好东西,十万啊,一晚上就让那男人赌出去了!那些介绍人说,男人再坏,介绍个好姑娘当婆娘,有了自己孩子媳妇就变好了。”

      张盼睇身体力行的对这句话“呸”了一口,恨恨的啐了口唾沫,搂着小女孩,言简意赅的难得说出了句智商正常的话:“我算是看明白了,那些人从一开始就看不得我过得好!”

      楚辞此时年龄尚小,只听张盼睇讲的故事,听得津津有味,虽然张盼睇语言粗俗,全是大白话,可胜在故事转折点够多,所以听着也有几分意思,算是集齐了故事的起承转合,还不乏各种高.潮点。

      后来楚辞回想起张盼睇这句话,发觉真是她的第二任母亲,为数不多说的一句能称得上是道理的话。
      同样出身背景阶层的人,是看不得身边的人过的比自己好。往往都是朋友亲戚,共属一个圈子阶层互相认识的彼此,谁也不比谁多两块钱存款,大家都在一个贫困线上挣扎,突然有个人凭白得了一笔钱要过上好生活,真心实意为此感到高兴的朋友亲戚有几个?

      尤其是出自同样父母的兄弟姐妹,大家流着一样的血,吃着一样的饭,经历着相同的生活长大成人,凭什么你就能过的比我好?

      这世间可能最看不得你过得好的人,就是你的亲戚了。

      幼年楚辞那时窝在女人怀中,年龄虽小,可也明白了故事中的女人正是自己的妈妈。
      小女孩那时泪眼汪汪的说:“妈妈,为什么不离开爸爸?我不想总是挨打了。”

      张盼睇说:“在外面吃住都是要钱的,囡囡,离开这里我和你都要饿死。”

      小女孩说:“妈妈,你可以打工,我吃的少,也不要新衣服和鞋子,我看到饭店招工,包吃包住,一个月有八百呢!”

      这女人是怎么回答的?
      楚辞至今记得,女人说:“可……可囡囡你也需要爸爸啊,再怎么样,这也是个家啊!”

      这也是个家,这句话几乎困扰了楚辞整个童年与少年时期。

      张盼睇第二任丈夫赌博成性,要不是那间一居室因为年代关系,没有房产证无法出售,只怕那男人连这间小屋子都要卖出去。

      而正是这间小屋,被这男人充作了张盼睇卖.淫据点。
      男人没钱,人生唯一想要赚钱的方法就是赌,张盼睇的十万块钱赌出去了,就打上了张盼睇女儿的主意。

      虽然人总是自诩高等生命,讴歌生命可贵无价,可当吃饭都成了问题,人就不是人了,是和猪狗牛羊一样的东西,都是可以明码标价卖出去的玩意。

      那一天,来领孩子的人都到了这间简陋小屋,是张盼睇拼死抱住了小楚辞,挨了自己男人一顿拳脚,才保全了女儿没被卖出去。

      后来楚辞长大些后,知道了当年是一对儿教师夫妇,已经有了个儿子,又想出钱抱养一个女孩凑成一个“好”字,才通过中间人找到了张盼睇这第二任丈夫。

      十四五岁的楚辞对张盼睇愤怒的质问道:“你自己过成这个样子,就也看不得我去过好日子?你要是真对我好,当年就该让我被人收养离开这里!”

      少年楚辞没办法不怨恨,这是一汪名为贫困,愚昧,暴力,无知,充斥着腐臭的泥潭。

      如果从始至终陷在泥潭中也罢,可知道曾有一线希望,原来也可以穿上干净衣服,吃饱饭,不挨打,像那些学校里的女孩一样穿着校服走在校园里,活得像个“人”似的,谁能不怨恨?

      即使少年楚辞已经清楚的明白,她前十五年的人生过成这个样子,除了糟糕的出身环境,最本质的原因是她自身的弱小。

      她太过弱小,她没有任何可以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她深陷泥潭的根本原因,是她自己无能为力。

      但她的人生已经很苦了,与其怨恨自己,当然不如去怨恨命运,去怨恨社会不公,怨恨国家福利不够,怨恨……她为什么有着张盼睇这样的母亲。

      楚辞前十五年的学历截止在小学五年级,民工子弟小学被人举报,哗啦一下解散,还上了报纸,以农民工和从事各种工厂打工的群体为主,要求既然解散了民工子弟小学,那就安排他们小孩上公立学校。

      因为群体数量不可小觑,听说有关部门都要松了口,有着本市户口的家长们不干了,从纳税人权利和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素质问题入手,况且开了这么个口子,外地的小孩不都跑来龙城上学了?
      毕竟龙城是首都,全国上下还能有比龙城教育资源更好的城市了吗?

      毕竟很多人心知肚明,同样智商的两个孩子,一个出生在龙城,一个出生在西北高原,这两个孩子可能就一生命运不同。

      有些小孩出生就是龙城户口的起点,就已经是大部分人一生追求的终点了。
      所谓命运,如果说有什么公平之处,那就是它从来对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不公平的。

      楚辞因为家庭环境原因,民工子弟小学的办学校长不仅没收过她学费,还给她提供了免费的午饭,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她那赌徒还家暴的继父才同意她上小学。

      可惜离小学毕业还有一年,校长因为非法办学蹲监狱去了,民工子弟小学就地解散,有关部门最后下达文件,学生回原籍读书。
      同学们就此是回老家继续上学,还是和楚辞一样从此成为失学儿童,楚辞也并不太知晓。

      反正她一个黑户,去哪都没学上。

      和她关系最好的同桌小花,离别时把自己最心爱的发圈送给了楚辞,楚辞问:“你回去继续上六年级吗?”

      小花说:“九年义务教育,至少读完初中吧。”
      楚辞有些羡慕,她是真的喜欢上学,或者说只要能有个“家”以外的容身之所,她就都喜欢的不得了。

      小花又说:“读完初中就要嫁人了,不然年龄大了就不值钱。囡囡,到时候我来龙城打工,就来找你。”

      “我们一辈子都是好朋友。”
      最后,小花郑重的告诉楚辞。

      这是楚辞人生中的第一个一辈子,她反复品味了“一辈子”三个字许久,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品出了一股深沉的,很有重量的意味。

      在这天回家后,失学儿童楚辞抱住张盼睇,非常郑重地说:“妈妈,我一辈子都爱你。”

      张盼睇先是愣了下,就不好意思了,可又忍不住笑,她抱着她小小的女儿,害羞的说:“妈妈也一辈子都爱你。”

      小楚辞又说:“妈妈,你等我长大,我赚了钱,我们就离开这里,到时候我来养你!”

      张盼睇眼睛亮了,这个总是说着“这至少是个家”的女人,此时也沉浸在了小孩子天真的未来构想里,再也不提那赌徒丈夫,她充满着希望的说:“囡囡以后一定会赚大钱,买一个大房子。”

      小楚辞说:“不要爸爸,就我和妈妈。”
      女人更加陷入了某种愉悦的幻境,她点头,梦幻般的回道:“对,就我们娘俩,就我和我的囡囡。”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第三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