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二十来天的收获很不错。陈英家里杂七杂八的山货一堆,陈奶奶带着小二小三都整理出来,该晒的晒,该藏的藏。年货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做麻糖、炸饺子,擀面条,卖鱼割肉。年前几天,还要蒸馒头打豆腐,这些陈英一样不会,只能跟在陈奶奶后面用心学,几个小孩打下手。
      腊月二十九,陈家五口,全部赶集去了。买新的碗筷、白纸、香烛纸钱还有葱姜蒜香料等,零零总总三大筐。
      除夕一大早,第郎出门放了鞭炮,带弟弟请了逝去的先辈,又急急忙忙地带着小二小三裁红纸写对联,陈英发过话的,既然三兄弟都认字了,对联自己写,写得不好就被人笑话。三兄弟商量了很久,最后定下来:大门、中门和后门归第郎、所有的房门归王端、厨房鸡屋杂物房归了第清,至于中堂,陈英还是请了村里的长辈帮忙写。三兄弟数了自家的房门,压力都很大。
      院子里摆着大方桌,第郎一手裁纸刀,一手按着木尺;王端一手按着纸,一手按着木尺;第清则小心翼翼地抚平白纸。折腾了近一个时辰,裁好了所有的纸,开写了。之前练了好长时间,写起来倒是快。到了早上十一点的样子,对联都写好了,铺在地上晾着。
      有人从开着的大门里看到满地的对联,羡慕地大声说着:“哟,好能干的小孩儿哟,果真是读了书就不一样呢!”
      陈奶奶听到声音从厨房里出来,笑哈哈的说:“他道同婶子说的哟,不过是孩子们闹着玩。”
      那位婶婶说道:“确实是能干,我家笔都没人会拿,每年写对子都是求人的,不知道今年能不能请第郎小侄子帮忙写呢?”
      第郎两眼发光地看着陈奶奶,陈奶奶一拍手:“也没有不能的,只是要等等,他们三兄弟先贴对子,再给你家写,你先回去裁红纸。”
      陈英带着小二小三贴对联去了,第郎要给道同婶子写对联,还没写完,又有人拿着纸过来了。农村里会写字的人极少,大家只求个喜庆,字写得好不好的倒不在意。第郎帮五家人写了对联,陈英他们也贴好了所有的对联。看着别人家红红的春联,在看看自己白色的对联,孩子们都有些伤感,没有出去跟村里其他的小孩子玩闹,吃年饭时看到主位上空出的位置,更是难过。陈英说:“不要难过,我们过得开开心心,逝去的人就会一样开心。今天是今年的最后一天,来,我们以汤代酒,谢谢各位逝去的亲人保佑我们平平安安。”陈奶奶率先端起盛汤的小碗,其他人也纷纷拿起来。饭桌上的气氛轻松了些,吃完饭,收拾好桌椅碗筷,陈英对几个小孩说道:“赶紧去洗澡,洗完澡到堂屋,我有事要说。”
      一番忙乱下来,已经是到了酉时。堂屋里笼了两个火盆,大方桌上摆着瓜子松子和橘子甘蔗,农村里常见易得的零嘴。一家人聚在一起守岁,陈英先请陈奶奶上座,拿出一本帐铺在桌上,对坐在左右两边的兄弟三人说道:“今天是除夕,明天是春节,年尾接年头,我将家里今年的情况跟你们讲讲,你们三兄弟是家里的男丁,要清楚自己是个什么状况。懂不懂的先不管,听完再说。”
      说着顿了顿,接了第郎递过来的剥好的橘子,又接着说道:“家里五口人都是老弱妇孺,如今家里的田地都租出去或请人种了。原本有三十亩,是第郎第清两兄弟的。家里的存银,老二一百二十两,老大老三共二百零九两,都买了土地。村子里有十亩洼地,花了三十两,你们三人一人出十两;县城附近六十亩旱地,花了三百两。如今存银是没有的了,地按你们出的银子数目分。”
      第郎道:“娘,我们三兄弟一体的,您是我们的母亲,您做主就行了,作甚么将二弟单拎出来呢。”
      陈英叹气:“你二弟毕竟姓王,你们不说,日后万一有人说呢?你们也不用多想,我在账上记清楚,平日里是不分的。”老二老三并听不懂,二人懵懂听着,又忙着剥松仁。
      转天初一,第郎带着第清去上坟,回家后带了礼物挨家给族里的长辈拜年。因陈家并无什么直系的长辈,外家也是没人了,从初二开始一家人就空下来。
      陈英让第郎一遍复习功课一遍教弟弟们认字,她自己自是跟着学。又去看了年前新买的地,计划着怎样找人、种些什么。因是洼地,异涝,陈英想起前世有人在池塘种水稻的事情,便想试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