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8、险棋(一) ...
大宋环州
队伍一路向西开跋,京兆府通往环州之道雄关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多年来一直亦是大宋与西夏战事最紧、争夺最重的一条战备、运粮之道。为此大宋在这条重要通道上布下众多驿站,沿线各州皆有大将镇守。
越往西走越是高远开阔,极目远眺视野由朗润渐而苍茫。所及之处旷野、戈壁、荒滩、绿洲于碧天黄土之中苍劲而来,心境亦随之豁达。
在平凉府只停一日,待人马缓解一番便一路北上,直奔环州。此处原是汉代最辉煌繁华的“丝绸之路”,沿路之庆州、会州、全州都曾是古时丝绸之路上的繁华大都市,商旅不断,驼队连绵,波斯胡人往来频繁。
自唐代“安史之乱”后,眼下这些曾经的商贾云集往来贸易之地,几近废墟。相去不远的兰州重镇几经争夺终是被西夏所据。
江御北于高处引僵勒马——脚下坚实的土地曾是父亲的战马当年踏过的地方。
至道二年,宋太宗命众将五路进讨,直趋平夏。只因李继隆、张守恩二将不战即逃,致使战局急转直下。父亲江拓之西征军孤军御敌,双方数十战后,虽互有胜负,但西征军终因援军迟迟未到而战败。数万将士身掩黄土,父亲亦以身殉国。
朔风乍起,环州城在漫漫黄沙中渐渐清晰,环庆路兵马钤辖郑世恒率领众将在城下接驾。
环州与西夏诸州府隔山相望,百姓之中除了汉人还有部分羌族,多年来西夏人常挑唆利用羌族,与我大宋子民发生冲突,边患不绝。直至郑世恒镇守环州,他到任后即与羌民和睦相处,巡视境内,食宿羌族中,抚问寒暖,使人心所向。此后,每当夏军来扰,他已先从当地羌民中获知,即命羌族民兵前往迎击,每战必胜,使边境得安。
郑世恒月前接到圣旨,得知太子将西巡驻扎环州,这对他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西疆局势复杂,西夏人不断于边疆作乱挑衅,短兵相接时有发生。此番太子亲临,安危涉及国之稳固,他断是万万不得一丝疏忽。
太子亦知郑世恒镇守环州功勋卓越,见他马前见驾,便起身下马相扶,日:“郑将军镇守环州,保边疆稳固,功不可没,本宫特奉圣上之命到此抚慰众戍边将士。”
郑世恒见太子谦逊明理,心中大慰,俯首称颂:“太子体恤之情,未将替众戍边将士谢恩。”
言罢,于马前引领,西巡队伍浩荡进入环州内城。午宴之中,郑世恒因与韩谦早年一并投入西征军,眼下,曾经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再次见面,难免把酒言欢意气相投。
韩谦又将江御北与齐征引见给郑世恒,两人父辈皆是西征军首领,自是郑世恒仰慕之辈;今见两位后生亦是英姿飒爽,言语间纵横捭阖之意,甚是投机。
赵何坐于首席东侧独斟独饮,见江御北与郑世恒把酒言欢,冷眼观之。曹伦见大人之态便知他心中不悦,于是趋步上前把盏给赵何斟上了满满一杯美酒:“不知曹伦是否有幸与大人对饮?”
赵何见曹伦亦被冷落,便有意道:“看来我与曹大人在此并不受欢迎。”
曹伦即刻会意:“喧宾夺主向来不是赵大人与曹某所擅长,我们只懂得忠君护主,为主解意分忧。”
两人相视一笑,将杯中佳酿一饮而尽。
翌日,太子率六部之臣巡视军中,犒赏将士。数万将士远离故土,戍守边疆,有的终其一生也未能回归故里。此时见太子亲临抚慰,顿时士气如虹,号角鸣,战鼓擂,阵法队列皆雄壮有力。
太子见眼前山河壮阔,千军整肃,顿生君临天下的霸气:“我大宋河山坚不可催,我大宋将士战无不克!”
千军皆振臂高呼:“太子千岁,天佑我大宋千秋万代!”
军中归来,太子鸾驾移步外城。环州由环江绕城委曲环抱而得名,虽为西部边疆小城,因为民族和睦安定,从而商旅繁盛、往来贸易,可谓塞闻名的边境繁华互市之地。
行至一开阔处,只见远处高耸着一座白色大理石门楼,四周皆是重重叠叠密檐,两侧附以难解之图腾形状,上书“互市”,左右还辅以其他文字。门楼两边连绵数里皆搭建有白色帐篷、灰色亭台。
太子亦称奇,郑世恒释日:“禀太子,那处为边境互市所在。每逢月末,这里便会汇集各民族、各国的商人——西凉、西夏、吐番甚至大理的良马、弯刀、翡翠、美玉、鲜果等都通过盛大互市流入大宋市场;大宋各地的丝织品、茶叶、瓷器、纸张也在互市中被异国贵族高价购入。”
赵何见太子对互市甚感兴趣,便向郑世恒授意道:“郑将军果然是将环州之地治理得井然有序。赵某早闻得边境互市之名,后天便已是月未之时,可否由太子巡视互市,体察民情,以彰显我大宋博大仁慈之义。”
太子亦点头颔首以示赞同。岂料郑世恒并不会意,反是谨慎奏道:“世恒镇守环州,虽得边疆暂时安定,然而月末边境互市人满为患,且各国商队之间时有冲突;太子体恤百姓疾苦是我边疆子民之福,只是此处与西夏驻兵司仅一山之隔,党项人向来诡计多端,太子千金之躯切不可轻易涉险;臣无能,还请太子治罪。”
太子闻言,亦知此中之凶险便也不再执意,只是略微扫了兴致。于是匆匆断了行程回到内城驻地之中。
这夜,太子在房中闲散踱步。西巡至此,入夜郑世恒便令环州城中一律戒严,内城之中更是日夜派人值守;虽则他是为了太子之安危,慎之又慎,然而于太子而言,至这环州即没有威风凛凛地去边界巡视,也未曾有机会召见各族首领;整日困在这内城之中,就连想去边境互市体察民情都遭回绝。
思及此,太子不免有些心浮气躁——在他们这些将士眼中,他这太子是否也显得太过窝囊胆怯了些。
正气闷间,门外通传:“参知政事赵何、兵部尚书曹伦请见!”
太子闻之将二人请进内堂,赵何见太子脸色微愠,他于朝中十余年,很是善于察颜观色,此时心中明镜似的:定是白天郑世恒回绝了太子互市之巡的意愿。
于是赵何小心试探道:“郑将军真是谨小慎微之人,太子沿途经过许多重镇,却只见郑将军如此全城戒严,使人我等文臣顿生紧迫之感。”
太子闻赵何之言,面色渐有缓和。曹伦见之随即附和道:“想来也是郑世恒太过谨慎,我大宋驻环州数万兵马,太子西巡又率禁军两万之众,料他西夏也不敢轻举妄动;且边境互市在我大宋境内,党项人应该也不会贸然涉险偷袭而来。”
太子见曹伦提及互市一事,故作轻描淡写道:“两位大人之思虑正是本宫之忧心之处。此次西巡,本宫秉承圣上旨意,欲扬我大宋之国威,保边疆百姓之安定;而今至环州,就此龟缩于内城,实是有损我大宋皇子之名。”
赵何见太子如此肺腑之言,遂挑明来意,道:“明日便是互市开市之日,我与曹伦愿陪太子一同巡市,请太子明示。”
太子亦知赵何此行之意,便示下:“今夜,你与曹伦传本宫密令从军中挑选精锐骑兵五百,明日随行巡市。”他早已计划周详,有这五百骑兵护驾,应是万无一失。
赵曹二人大喜,遂躬身领命,速速退去。
东方微熹,郑世恒于太子寝宫前恭候问安。等候片刻,太子门下传话而至:“太子口谕,请将军先行回府,本宫昨日巡视军中甚是劳累,着取消今日一切行程。”
郑世恒闻之,只得转身退下:“末将领命!”
郑世恒遂至韩谦营中,他素知韩谦等人一直想去西征之地祭拜英灵。今日偶尔得闲,御北与齐征皆在,正好一同前往。于是带上三十骑兵,四人纵马往城西奔去。
碧草长凄凄,黄沙埋忠骨。一片瑰丽的朝霞之中,昔日西征的硝烟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烟消云散。
远远闻得鸡鸣犬吠之声,山峦沟涧中平静散落着一个个村落,牛羊在草地上悠闲觅食……
韩谦将一壶清酒洒入黄土,清风苍穹伴长眠。
“铮骨将士百战死,安得广厦千万间。”江御北迎风而立,父亲虽已魂归故里,然而当他再次站在这片征战的土地之上时——只是短短的数十年,眼前静谧的田园生活与残酷的西征之战竟遥远的象是两个世界。
他顿时心潮澎湃,守土之责对于任何一位大宋子民而言都是一种天生的使命,他不能再置身事外。
静默间,快马疾驰而来,来人正是郑世恒军中副将,他翻身下马急至眼前:“禀将军,太子带领五百禁军正朝东面互市而去。”
众人闻之,大惊。看来太子是早已筹划好,待四人离开后便已出发。此处远在西郊,距离东面之互市尚有好一段距离。
不容郑世恒多想,韩谦忙令下:“御北与齐征即刻带领三十骑兵奔至互市护驾,郑将军回军中急调精兵,我回营中急调禁军,然后皆在互市会合。但愿上天佑主,不要横生枝节才好。”
互市今日果真是一片盛世繁华之景,往来商队川流不息,大宗货物吞吐自如,各色商品目不暇接;驼铃阵阵,车马遴遴,细观之深目挺括者比比皆是,身段妖娆、头带面纱的波斯舞娘穿梭其间。
太子被眼前浓郁的异域风情牢牢吸引。赵何见互市繁盛之状,便命骑兵驻守在一里之外,与曹伦带上数十轻装护卫紧随太子入互市之中。
正值喧嚣鼎盛间,忽闻得互市门楼外一队商旅狂奔而至,一路鲜血淋漓,而后一队骑兵手持钢刀疯狂追杀,刀尖上的血滴在炫目的阳光下妖艳诡异。
“西夏兵杀来了,快逃。”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凄厉惊叫,瞬间人潮溃散,四下奔命。
那队西夏骑兵,手起刀落,几条鲜活的生命就无声地倒在血泊中。
太子突见此惨状惊慌得不能自已,赵何亦惊慌失措——原本好好的互市怎么突然变成了杀戮之所。
转瞬间,商队之中杀戮得只剩一名紫衣女子,她一路跌撞直奔太子方向而来。“护驾,护驾。”太子急呼,数十名轻装护卫一把将太子团团护住,赵何早已狂奔向五百骑兵处躲避。
骑兵亦奔向太子,刀剑之间,轻易将数十名护卫毙命过半。一骑兵上前一手拖住那女子,一手高举钢刀,紫衣女子绝望地闭上眼睛,她竟于此身首异处。
斜刺里闪过一道青衣身影,长剑一挑,钢刀落地;他飞速俯身将紫衣女子捞上马背,风拂起她的面纱,那一眼温婉清眸……
公子,我终于再次见到了你!
对于突然出现的紫衣女子,有人问她是女几号,我现在真不知道怎么给她定位,也许哪天写成了女一号也说不定,那岂不是画风大变,哈哈哈,说不定她还是穿越而来了,开个玩笑,别当真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8章 险棋(一)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