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出使 ...
-
大理国紫城
风拂起他的朱服绶带,江御北肃然立于紫城五华楼外,他身后旌旗招烈的是大宋出使的蜿蜒车马。
凝眸远眺,苍山洱海依然静默,然而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他从未想过再次踏入大理竟是以这般世俗的身份——圣上意外钦点他为通诏使,官从二品出使大理,这首圣谕当时使多少朝臣揣度震惊。往大理派遣使节,这是大宋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
太祖建国后,五年中后蜀降宋,西南疆域归于宋朝,宋之边疆与大理国辖境从而相连。当年,大理国旋派守将至成都祝贺,主动表达与我朝通好之愿;彼时,宋将也力主太祖乘势进兵攻取云南。但太祖鉴于南诏乌蛮白蛮之凶残,因而不想再与大理国发生关系,便以玉斧在地图上沿大渡河划出界线,言之:“此外非吾所有也。”从此大宋与大理国划江而治。
期间大理国曾多次派遣使者入贡宋朝,我朝也开通了与大理的边境互市;但是,大理国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希望与宋朝建立藩属关系。纵使大理国多次请求加封,大宋几代帝王并未准其所奏,一直与大理国保持着疏离的关系。
而今皇上在西夏出兵吐蕃回鹘之际,亲派使节出使大理,江御北深感此行非同寻常。他匆促受命,也想趁此机会再探凝翠山庄失火之谜。
出发之际,太傅齐天烈竟亲自纵马送至汴京城外。城郭之外秋色正浓,山花漫野远远望去似是一片锦绣。太傅未曾料想皇上会派遣江御北出使大理,当日御书房中,御北大胆直言惊怒圣颜,本以为皇上会因此事对江府有所顾忌,如今命他出使大理,果真是圣意难测。
然仔细揣度,出使大理一事并非偶然,皇上对密信上所言之事还是有所防备的,此次大理之行,也许就是皇上的制衡防范之策。
齐天烈素来惜御北将帅之才,只是苦于御北心不在此,无意朝事;此次皇上首次委以重任,作为长者他再三嘱咐:“御北,此番出使大理责任重大。大理国王室与诸侯势力此消彼长,段氏一直想依附我大宋以巩固其统治,削弱诸侯权势,为此多番请求我朝加封;我朝因西夏、辽国经年于西北虎视眈眈,无暇他顾便也不愿与西南之邦有何瓜葛;如今,西夏已于玉门关以西蠢蠢欲动,为了防止西夏与大理各方势力有所勾结,吾皇英明,遂顺大理之所请,派你前往大理加封授衔,与大理结为盟友以绝西夏挑逡之念。愿御北不辱使命,平安归来。”
太傅之言字字铿锵,江御北双手抱拳郑重应道:“御北定不负圣上所托,务必使段氏归于我朝,使西夏无机可乘。”
江御北自授命以来,日夜兼程,达到大理皇城紫城已是一月后的深秋。遥望紫城,亭台殿阁皆以盛唐时期殿阁造型为主,依山傍海而建,南北三条护城河萦绕。五华门雄浑壮阔,飞檐翘角、斗拱重叠,饰以彩塑木雕、石刻青砖,自有一番异域风情。
大理国礼部侍郎早已迎于门外,江御北命侍从官递上大宋国书,朗声道:“大宋通诏使江御北奉吾皇圣谕,出使贵邦,觐见国主。”
礼部侍郎恭敬接过国书,领引在前,大宋一行车马浩荡进入紫城。秉义帝段素隆率众诸侯府郡已在承恩殿等候。
江御北大步入殿。大理朝臣见宋朝来使竟是一位英挺后生,约摸二十有余,面如冠玉,神姿清朗,初见似锦衣玉食的贵族之辈,便也不放在眼中。
江御北环顾朗朗朝堂,而后从容朝国主行肃拜之礼:“大宋通诏使江御北觐见国主,愿国主万岁安康。”语毕,令左右侍从官大方呈献圣上所赐之金银丝帛瓷器等物品。此间轩然之气,竟令众人刮目相看。
礼部侍郎即刻上前奉上国书,段素隆阅之即展笑颜:“通诏使一路舟车劳顿,赐座!”
段素隆此举在列位臣工之中骤然引起不小的震荡。威楚候杨贤政面色肃厉,心中暗自不悦:一国使节觐见皇上时只行肃拜之礼便已是傲慢狂妄,当下皇上竟在大殿赐座,实是太过迁就;大理于宋朝虽为西南小邦,此前主动请封已是自降身份,在朝堂上亦如此卑微,着实难以容忍。但他还不清楚皇上的本意,所以纵使心中不快,也未怒形于色,仍是安然列于群臣之中。
他在等待其他人的不满,果不其然,须臾一浓须老者移步殿中,声如洪钟:“老臣素闻大宋乃中原礼仪大邦,最讲究君臣尊卑,我等甚是仰慕。眼下见大宋臣子朝见君王不过只是行肃拜之礼,如此尊君守礼,真是让我等大开眼界。”
言罢,又朝段素隆奏道:“皇上,怒臣老迈,殿前赐座原是对功高之臣的恩泽,臣生性耿直,敢问来使官从几品,有何功勋,可当得起如此礼遇?”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派剑拔弩张,杨贤政亦随众人望向殿中人——言语咄咄者正是善阐候高积善,也只有他敢在殿前出言不逊。他身为一方诸侯手握重兵,从不将王室放在眼中,更何况眼前区区一黄毛小儿。
高侯之言分明直冲江御北而来,众人恐怕这位年轻的使者难以招架,皆在暗自观望。江御北早知殿前赐座是大理国主给予的高规格礼遇,眼下此人在朝堂之上公然质问自己,无疑是对段素隆之意大胆挑衅,便知大理段氏在国中已难以挟制诸候。
他必须予以反击,江御北迎上高侯狂傲之姿,神态自若地沉声回道:“我大宋朝当属礼仪教化之大邦,然君臣尊卑之别,不浮于叩首朝觐之形式,而在于臣子对君主的赤子之心,忠诚之意。至于殿前赐座的资格,正所谓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这个中道理,不知前辈身为大理老臣,能否领悟其中一二?”眉宇间轩然之气,令人刮目相看。
语音刚落,殿内一阵低语哗然,高积善竟被这英挺后生驳得面红耳赤,进退两难,正欲上前再相羞辱。不料秉义帝段素隆和言悦色地打断了两人的交锋:“通诏使奉命远道而来,我国应当以礼待之;朕亦知,大宋君主开明,群臣于朝堂之上不用行跪拜之礼。高侯切莫莽撞,失了分寸。”
段素隆即位之时便知各方诸侯势力过于强大,尤以高、杨两大家族为甚,他们拥兵自重、屯积田地已日益威胁到王室地位。此前翡家失火一事便已疑点重重,只是不得线索;两月前,闻得西夏空袭西凉,西北各国也不可不防。权衡再三,唯有与大宋结盟,即能巩固王室在国中地位,亦可断各国吞并觊觎之心,方是两全之策。因此,他对大宋来使颇为重视。
江御北见皇上归附大宋心意已决,于是也不再与他人做口舌之争。又闻段素隆云:“通诏使此次来我大理,定是带来了圣朝加封之旨意,我大理愿意归属大宋朝,永不兵戎相见结世代之好。”
杨贤政见圣上甚是袒护大宋来使,又闻来使回击之言,便知高积善此番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不动声色地望向高积善,那方早已是怒不敢言的模样,生生憋了一肚子气。众臣闻皇上之言,也都不再吭气。
江御北见殿中再无人心存异议,威严起身,慷慨回道:“国主圣明,实属两朝百姓之福也。”随后,侍从官双手呈上祥云乌檀锦盒,江御北取出绫织诏书,庄重宣之:
“朕膺昊天之眷命。遂顺大理秉义帝与臣民加封请求,下诏册封大理国主段素隆为大理国王、云南节度使,两邦臣民共图宏景康业。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大理国主段素隆接过册封诏书,率列位臣工三呼万岁。自此,大理正式归属大宋。
入夜,段素隆在吟风阁备下丰盛筵席,款待远道而来的尊贵使节,满朝文武皆陪座宴间。楼台水榭,浮光略影,歌伎舞娘身段曼妙轻吟浅笑地萦绕身侧。
江御北换了一身青衫宽袍,乌冠束发,坐于首席。品尝着美酒佳肴,享受着各方赞誉之词,流连于轻纱罗衫之中,竟全然不似朝堂之上的轩昂来使。清歌魅影中,引得多少女子顿生情思——世间竟有如此翩翩佳公子,直让人心猿意马,心绪难平。
酒不醉人,人自醉,这良辰美景岂能枉然虚度。诸侯府郡大宋使节们统统放下朝堂上虚伪礼数的一套,尽情欢饮,纵情声色。
觥筹交错间,醉意正浓,如果世间之事都能一醉了之,那当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可是,世人皆醉,我独醒。苍山洱海在夜色中迷离虚浮,江御北他又怎么会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