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朝堂 ...

  •   汴京皇城

      天色微明,东方刚透出零星的几抹光亮。宣德门城门紧闭,巍巍高耸的城楼在暗色天际下显得雄浑肃穆。此刻,西侧待漏院中已有不少朝官同僚在此候朝。
      不多时,只见一顶枣红舆轿稳稳停于院中,从轿中阔步而出一位绯袍老者,剑眉长须,身如劲松,含威而不怒。他步行至院内,众人见之皆拱手问安,神色多仰慕敬畏之色,原来此人便是当朝太傅、常威大将军齐天烈。齐天烈与众官一阵寒暄后,并未多言,威严立于一方静候早朝。

      至三棒鼓响,城门缓缓开启,守城禁军披盔带甲执刀肃立两侧。在一片玫瑰红的晨曦中,大宋朝最崇高最神秘的权力中心——皇城,以磅礴雍容的姿态矗立在眼前。
      众官翅冠宽袍,手执玉板,浩荡行走在广阔的殿前大道。前朝楼台殿阁,雕梁画栋,朱栏彩槛,飞檐高架,曲尺朵楼,浓墨重彩气势宏丽地扑面而来。
      朝阳终于炫目地升起在紫宸殿的上空,整座皇城都沐浴在光与琉璃瓦折射的耀眼光芒之中。这一刻,站在大宋朝权力的顶峰,光影交织间无上的荣耀激荡在每一位臣子的心胸,也许还夹杂着无法掩饰的对权力带来的地位与尊荣的渴望与觊觎。

      至内殿,群臣分班列位,文班列于殿东,武班列于殿西。众人肃正衣冠,屏声敛气,静候圣驾。
      须臾,真宗绛袍黑舄乘辇入殿,带御器械、御龙亲从紧随左右。驾至殿庭,众臣躬身齐奏:“圣躬万福!”朝圣之声在大殿内久久回荡。
      近侍分东西立定,皇帝升座,环视朝堂。时通事舍人喝引:“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喝引声落,朝堂西列安西节度使韩谦便大步出列,韩谦镇守安西四镇,防御天山南部,此时出现在朝堂之上,必有紧要军情奏报。果然,只听得韩谦急奏道:“启奏圣上,一月前,西夏突袭吐蕃回鹘,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一月内已夺取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并不断将战局向西扩展,恕臣斗胆推断,战祸不日将危及环州一带。”
      韩谦之言无异于深潭击石,朝堂之上,群臣哗然——环州要道乃大宋西北屏障之所在,亦为大宋运粮的主要通道。这些年来,大宋一直保持与吐蕃回鹘等部的政治往来,就是为了守住此险要通道,抵抗辽与西夏的侵扰;而今,忽闻西夏已夺西凉府,下一步的目标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真宗赵恒眉目紧锁,心绪难宁,他环顾众臣道:“众卿对此有何看法?”

      太傅齐天烈惊闻西夏作乱边疆,顿时心潮澎湃,他经年累月与党项、契丹等外夷族人作战,深知他们掠夺扩张的本性。大宋之前一直以和为守,却越来越难以满足其贪婪的胃口;此时战火已燃到边疆,不能再忍让退却。
      思及此,齐天烈快步出列上奏:“此番西夏突袭西凉一带,以吐蕃回鹘之力必不能挡。太祖皇帝时,党项族人就多次袭扰我朝边疆,经年来从未停止对我朝之觊觎。眼下西夏必以西凉府为据守,图谋我大宋以西广袤之地;再者西夏占领环州必然会切断西域与我朝往来之通道,届时西域良马无法运抵我大宋,我军有将士无良马,战斗力将大大下降,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臣恳请圣上即刻拟旨,挥师征西,震慑西夏。臣虽老迈,愿赴疆场,身死亦不足惜。”
      众人皆知齐天烈早年随太宗两度西征,“澶渊之盟”后突然御甲赋闲,以“太傅”之虚职安于朝内;这其中定有难言的隐情,虽他从未与外人道,但以他骁勇善战的秉性必不会安逸闲赋。此时他一番慷慨言辞,似复当年之猛,激起众武将踌躇之志,顿时朝堂之上斗志沸腾,纷纷请愿身赴疆场。

      真宗端坐于龙廷,闻齐天烈请愿之辞,见满朝武官昂扬斗志,面色竟有些凝重:“太傅老当益壮,当为众将之表率。”言罢,他似无意望向朝殿东侧文班之中。
      参知政事赵何正犹豫着是否出列反驳,他亦深知西夏狼子野心,只是战乱尚未波及我大宋,此刻出兵容易授人以柄;但眼下满朝文武比附合齐太傅之见,他出言相驳,不知是否会惹怒圣意。正当他两难之际,骤然发现圣上的目光正注视着自己。
      赵何即刻领会圣意,恭谨上前奏日:“太祖皇帝时,虽我朝于大凉州设立了西凉府,但并未正式在大凉州建立政权机构,凉州仍在吐蕃六谷部控制之下。如今西夏攻占凉州,吐蕃并未向我大宋请兵求援,如若我朝冒然出兵,岂非出师无名;再则,西陲番邦彼此战乱,自唐朝之时便无休止,此番西夏进攻吐蕃也非觊觎我朝疆土;且我大宋与西夏早已结盟,此时西征,岂非我朝背弃盟约。”赵何沉声所列三大理由,众武将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无人能驳。

      沉默片刻,枢密使卢知微才趋步上前,应道:“启禀圣上,赵参事所言结盟,微臣愚钝有一事不明——我朝并非只与西夏一邦缔结盟约,吐蕃回鹘亦是我大宋之盟友。如若只忌惮背弃与西夏之盟约,而置吐蕃回鹘于不顾,非我大国风范;西夏觊觎大宋西陲多时,且多番挑衅袭扰,出师西征护偌我大宋边民,有何不可?” 卢知微铿锵之言,于赵何似有步步紧逼之意。一时间殿上气氛如剑拔弩张,殿内众人皆望向赵何,看他有何应对。
      赵何声色未动,他知晓卢知微乃齐天烈幕僚出身,对外向来是主战反和,此时朝堂之上俩人自是沆瀣一气。然赵何已揣测圣意,心中早有定度,于是只管主和到底:“列位大人请战之言激昂坦荡,在下钦佩不已。然则,眼下于我大宋边疆,西夏辽国虎视眈眈,吐蕃回鹘心存异志,各邦结盟缔约变幻莫测。大中祥符三年,辽封西夏主李德明为大夏国王,两邦结盟,已是我大宋心腹大患;而今,西夏攻占吐蕃回鹘,我朝唯有暂行安抚之策,避其锋芒,缓解局势。”

      齐天烈闻赵何言议和之声,一时难以自制,竟于殿堂之中悲愤疾呼:“非要等党项族人吞我环州,大宋失去屏障,再挥师西征?失燕云十六州之痛犹在眼前啊!”澶渊之战一直是他心中之痛,多少将士浴血杀敌身掩黄土,虽击败契丹大军打了胜仗,最终换来的却是朝廷屈辱的议和结盟。眼下西夏于大宋以西步步紧逼,难道朝廷又要重蹈覆辙,主动议和?他心有不甘。
      真宗眉峰微蹙,齐天烈激烈言辞让他心中隐隐有些不快。是战,是和,朝堂之上文臣武将各执一词,当下真宗心中亦无主意。

      真宗赵恒为大宋朝第三位皇帝,先皇开疆扩土征讨夷邦的豪情壮志早已逝去。赵恒即位之初,中原地区经连年战乱已是千疮百孔,他重用李沆为相,勤于政事,轻租减赋,厉行节俭,行休养生息之策。几年来,社会安定,贸易繁盛,农业、纺织、造纸、炼铁、制瓷等行业蓬勃发展,宋朝进入“咸平之治”。
      但赵恒在为国内创造清平盛世之时,对外却是软弱无能。景德元年,契丹入侵,真宗自雍熙北伐惨败后,对辽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当年,双方会战于澶渊,局势有利于宋,但赵恒惧于辽的声势,不顾众臣反对,以每年给辽一定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
      此后,北宋对边疆番邦之挑衅皆采取回避退让之策,赵恒逐渐沦为守成之主。如今西夏袭扰边疆,赵恒自是清楚西夏意在大宋,只是他向来畏惧与那些飚悍民族交战,眼下要先寻个法子安抚朝殿上气血喷张的武将们。见赵何一人无力左右局势,他将目光又移向兵部尚书。

      赵何见齐天烈分明是有意在朝堂上与自己为难,正欲辩驳,迟疑间兵部尚书曹纶私下扯住他宽袖一角,低声劝慰:“曹伦愿与参事共同为圣上解忧。”赵何微微一怔,面色随即缓和,当下将脚移回。
      曹纶顺势上前奏:“西夏出兵吐蕃之事,我朝自是不能等闲视之;但眼下言挥师西征,亦太过匆促,当静观其变,听凭圣上裁定。”
      曹纶一番“中肯”言语正中真宗下怀,真宗面上似有温和笑意:“曹卿所言不虚。西夏攻占大凉府事关重大,挥师西征或是安抚议和,皆需谨慎计议。”
      至此圣意已明,众臣不再多言。齐天烈亦知西征之事暂且难以为之,不禁神思戚然,亦不再争辩。
      已近巳时,见群臣静默,真宗示意退朝。内侍殿前高奏:“门外无事,皇上降座。”真宗在群臣躬送中,乘辇离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