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英雄救美 ...

  •   不管是对谁,是穷是富,是贫贱还是高贵,时间都不会为谁驻足,转眼间,十年已经飞逝而过。
      这一年,国事颇多。南部苗疆屡屡兴兵犯境,还杀死大明王朝派往的使者;北部鞑靼亦不断侵扰边疆地区,掠夺粮食、布匹。整个边疆形势十分严峻。正所谓屋破又逢连夜雨,这一年全国上下到处闹灾害:北部蝗灾影响巨大,昔日的千顷沃土,几乎颗粒无收;南方洪涝灾害不断,使得数千万百姓流离失所。全国上下,只有京师、京陵、益州和吴越地区能够基本供应日常生活的所需物资。
      不幸的是,奸商趁机哄抬物价,本来就无力负担的普通百姓更无力承受这般重压,许多家庭为了生存,竟然出现了卖儿鬻女的状况,灾情严重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父子互谋皮,兄弟相残杀的惨状。
      依凡的家境本就不富裕,接连遇上这样的灾荒,哪里还受得了,李氏本来还安土重迁,不愿离开自己已经耕耘了将近二十年的土地,但眼下形势已经迫使她不得不这样做。于是,两人决定往京师投奔恭顺公吴天佑。
      两人在上京的路上,看到的都是天灾造成的凄惨景象,更让人气愤的是,他们在途中还碰到了人祸——这样的危难时刻,不是更因该众志成城的么?
      那天,依凡与母亲赶路疲惫,遂在路上休息,无意之中竟然看到了一个恶霸对一个弱女子动手动脚,看样子是恶霸看中了那女子的在极度虚弱中依旧清丽脱俗的容貌,意欲凭借自己的权势强占那姑娘,岂料遭到了那姑娘的强力反抗。于是这恶霸由恼生恨,叫来手下的一些地痞流氓对那位姑娘拳打脚踢。依凡实在看不过去,强行出头,出手将那群家伙打得屁滚尿流逃走了。那群家伙本来仗着人多想将多管闲事的依凡教训一顿,没想到这次遇到的是一个练家子,还没动手,就被依凡打得鼻青脸肿,是以不得不连滚带爬逃走。
      依凡将那位姑娘扶到母亲跟前坐下,李氏见到这么可怜的一个姑娘,也实在为她感到心寒,道:“这世道竟是这般混乱。天地不仁降灾,朝廷救灾不力,天下百姓流离失所。没想到还有恶霸趁火打劫,唉,姑娘,真是太委屈你了?”
      那姑娘本来就惊魂未定,此刻听到李氏的安慰,心中的酸楚更是涌向双眼,一时间竟泪不可止。
      李氏见这姑娘如此伤心,慈母的情怀更盛,一把将其搂在了怀中,慈祥的安慰她,叫她不要再伤心。
      一旁的依凡见姑娘哭得像个泪人儿一般,心中也极为不快,恨恨地说道:“昏庸的皇帝,无用的朝廷,说什么天子、代天巡狩,都是狗屁话,除了让老百姓受苦受难,根本就不会做其他的。”
      依凡的话让李氏听了很是害怕,她急忙喝止依凡“发什么神经,说什么胡话”,还反复地往四周看,生怕有人会将依凡的话听了去。
      依凡受到母亲的喝止,心中纵还有千言万语要说,也立即吞到肚子里面去了。一个人乖乖的杵在一旁。
      李氏见依凡不再说那些“大逆不道”的话,也没有再将事情扩大化的意思,转而将注意力转向了尚悲悲切切的姑娘,道:“姑娘,你一个女孩子出门在外极不容易,你说说看你要去哪里,如果可以的话,我叫我儿子送你一趟,也免得你再受这些恶霸的欺负。”
      姑娘含泪的眼睛看着李氏,泪水再一次涌了出来。良久,她将自己的身世缓缓倾诉出来。
      原来这位姑娘叫柳雪茵,家在延庆,只因边疆连年战火,父兄都在战乱中为蒙古兵所害;不巧今年又碰上这特大蝗灾,家中颗粒无收,朝不保夕。于是与母亲两人商议,一起赶往永安县投奔亲戚,不料还未赶到,母亲便饿死宰了路途之中;特别不巧的是,待她赶到永安县时,他的那位亲戚早就不知所踪了。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得逃往京城,希望能在京城找到一份活干,让自己能在乱世中活下去;不曾想路还没走到一半,又遇上了这样一个无赖,幸亏得到依凡的帮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听完柳雪茵对惨痛经历的回顾,李氏同情的眼泪早就不知道流了多少遍了。想当初,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丈夫出征被鞑靼人所害,自己当时又怀有三个多月的身孕,无奈之下,只能去投奔亲戚,没想到到了才知道亲戚举家外迁,不知所踪。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在她最无助、最绝望的时候,得到了一位好心大婶的帮助,这才得以苟活下来。那段记忆,她本想牢牢尘封在心底最深处,永不再提起,没想到如今又遇到了这样一个与自己命运极其相似的女孩,正可谓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呀。这让她压抑已久的感情如决堤的洪水般奔涌而出。两人如母女一般抱头痛哭起来。两人的感情随之而拉近了许多。
      依凡并没有对柳雪茵的遭遇表示多大兴趣,因为他早已经经历遍了世间的种种灾难。此刻吸引他的是另外一个问题 ——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朝不保夕的年代里,能保命就已经不错了,为何她要拒绝那个恶霸的追求?想了许久,竟未想通,他设想过许多次,如果是自己,无论如何都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他的,因为这样至少可以让自己苟延残喘。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人的尊严比性命还重要?可是,俗话不是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吗?人的一生有那么多的选择,到底该选择哪一个才正确?依凡很想了解个究竟。
      此时,李氏与柳雪茵正在为她们的相同命运而相互安慰,依凡的问题打断了她们的交谈。
      依凡问柳雪茵道:“柳姑娘,纵然你能赶到京城,也不能保证你就一定能够活下去,对吧?可是,是什么促使你做出放弃那个恶霸的追求,放弃那样一个能够保证你丰衣足食的机会的决定呢?”
      柳雪茵没想到依凡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对任何一个女人来说,贞操都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是自己心仪的男人,这贞操是绝对不能因为其他原因而交给别人的,这其中就包括了生存。但既然眼前的这个人儿问了这个问题,那自己也必须要回答了,“自己最在乎的东西”。
      依凡恍然大悟,这不正与自己的生存之道相仿么,当自己把生命看得最重要是,那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将是为了生存而服务。如果自己把道义尊严看得最重,那其他所有的东西在道义尊严面前都变得不值一提,这就是孟夫子为什么会说舍生而取义的缘故了。这也使他明白,生命不仅仅是一条命而已,自己生命之外还有母亲,将来还会有妻子儿女,自己的命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而且,生命之外还有人的尊严。
      接下来的日子里,在李氏的邀请下,柳雪茵与依凡母子二人同食宿,伴行程,虽是逃难的路,生活倒也过得十分和谐。依凡每天负责背东西、打水,有时负责寻找野果子,李氏与柳雪茵则只管赶路。一个多月的行程很快就过去了,柳雪茵与依凡的关系在朝夕相处中更近了一层,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可称得上是毫无秘密可言。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辛跋涉,终于到达了京城。
      京城果然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当天下尽数受灾受穷时,唯有京城可以称得上是风华犹在。正如宋代林升在《题临安邸》中所写的一样,“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商女连生存都如此困难,哪里还有闲心管得了家国的兴衰呢?各种娱乐场所观众如蚂蚁搬家,来来往往,不曾断绝;特别是那些歌舞青楼场所,若单是瞧这一处,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想到如今之天下正受着百年未遇之大灾难。相反,任何一个见到这场景的人都会感觉到这是温柔富贵乡。试想,会有哪一个国家的人能在面临百年未遇之大灾难面前依旧能够一掷千金,过得如此从容呢?仔细一想,这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泱泱大中华,物阜民丰,又岂会被这些小灾小难打倒?中华民族之从容不迫精神又岂能为此而丧失,孔圣人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改的伟大精神,岂能在我辈的手里丢失。假若真是这样,那就太不应该了,不是吗?呵呵,多么无奈的解释!
      正如俗语所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京城素来云集天下各地物产,大户人家的仓库中各种奇珍是层层相因,甚至多得发霉发烂。就整个全国形势而言,真可谓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