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鞑靼进攻 ...

  •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大干一场的时候。不料此时鞑靼兵来袭,打破了他的整个计划。
      大明王朝屡屡受困于鞑靼之扰,为了教训那些不识时务的野蛮人,英宗皇帝采纳太监王振的意见,率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这一决定轰动了朝野,英国公张辅第一个站出来进谏反对,但是反对无效,英宗执意要率军亲征。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英国公张辅等人只好自荐随军出征。
      福王听到这个消息,觉得真是老天相助,感觉时机已到,自己离登基不远了。大家都心知肚明,自家的军队已是腐朽不堪,每次对阵都是损兵折将惨败而归,是以一直都是采取加强防御工事,据城不出的守卫方法与敌军纠缠。此次英宗决定率军主动进攻,那还不等于是以卵击石,送羊入虎口。
      大家都时刻关注着这场战争的动态,一时间,街头巷尾讨论的话题就只有这件事了。一会有人传言说大军收复了大同府,一会又有人说大军攻克了敌军的达鲁成,抢占了敌军要塞玄石坡。
      流言往往是以讹传讹,再加上传说者大胆的想象,原来的一只蚂蚁慢慢的在再三的再创传说中变成了一头威猛的大象。
      事实上,明军正被鞑靼军打得一塌糊涂。
      首先是位于西北部的军事要塞宣卫三府被鞑靼攻克,镇守宣卫三府的都督吴克勤全军覆没,他本可以趁乱逃脱的,但是眼见自己所带的五万大军全军覆没,已然没有了生存的勇气,拔下佩剑,自刎而亡。可怜一代忠义,未手刃仇人,而先将自己送上了黄泉路。
      鞑靼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保安州、怀来卫,不到一个月,又将京师西部的第一屏障居庸关攻克,这样一来,京师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英宗皇帝一路不顾将士的安危,听到鞑靼军席城,便直弃城而逃,驻军于离京师不远的土木堡。心想瓦剌军没这么快追来,可以安心睡觉。岂知鞑靼大军骑兵势盛,日夜追赶,竟赶在了英宗皇帝之前埋伏在土木堡,待明军一驻扎下来,便四下发动进攻。英宗皇帝还没睡着,就被鞑靼兵俘获了。哎,只能免费出国旅游一趟了。
      英国公张辅,奉宁侯陈瀛,驸马都尉并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在与鞑靼的这一场战斗中殉国了。只有兵部侍郎于谦,率领仅存的几千残兵败将,与敌人周旋,最后逃回至京师。
      英宗北狩,朝野震惊。国不可一日无君,一时间,朝野俱陷入了对皇位继承人的猜度之中。福王也是蠢蠢欲动,三番五次催促自己的心腹在朝堂上,推立自己为皇位继承人。不料皇太后摄政,力排众议,立皇子见深为皇太子,例行朝政事宜。福王一计不成,心生怨恨,暗自筹划废黜皇太子,自己摄政的事宜。
      在鞑靼大军围攻京师期间,兵部侍郎于谦力主抵抗,历时月余,终于将鞑靼大军击退,稳定了局势。
      敌军撤退,于谦克敌有功,加升为兵部尚书。为了重振国威,于谦奏请皇太子和皇太后,请求恩准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实力,以俟反戈一击,迎回英宗皇帝。皇太后恩准,声势浩大的招兵行动开始了。各地州县纷纷根据上头旨意,广布皇榜。一时间,民间百姓纷纷热血报国;短时间内,军队数量激增,全国局势一片大好。
      天佑闲居在家一年 ,英宗北征期间,传说的形势一片大好,恰逢章玉薇生下了一个白胖的婴儿,天佑喜不自禁,是以为孩子取名为驱虏;两人每天都围在孩子身边,径享天伦之乐。
      这段时间内,荷茹也为依凡添下了一个女婴,只是苦了这孩子,一出生,连父亲的面的没见上。李氏一直耿耿于雪茵之出走,心情一直不佳,荷茹诞下女婴,也为老人增添了不少乐趣;荷茹感怀于丈夫,取名为盼归,寓意自己的丈夫能够早日回来,早日回来看看这个孩子。
      李氏和荷茹两人日夜以供养孩子为乐。
      时间过了一年多了,见到日益成长的盼归,思念的情绪日渐浓厚。天佑料想依凡已经归了尘土,心中不免唏嘘感慨。恰值驱虏与盼归同年同月而生,年纪相仿,又感念自己与依凡的兄弟情谊,天佑在与章玉薇商议达成一致意见之后,过来和李氏与荷茹商议,为他们二人定下姻亲之约。
      李氏与荷茹见亲上加亲,便欣然答应。
      人生的决定会随着遭遇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有如一棵果树,也许在开春之际,它会按照往年之设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但假如天气变异,严酷无比,则她就要首先保住自己的命,然后才能考虑生长之事。
      土木堡之变,朝野震惊,有如晴朗的天空响起一声惊雷,打破了许多人的美梦。闻知土木堡之变,英宗北狩,天佑义愤填膺,决议投身行伍,为国抛头颅洒热血。
      本打算上朝自荐,恰遇于谦广布招兵贴,天佑披上父亲的铠甲,进入军营,直接成为于谦手下的一员战将。
      于谦招兵买马,日夜练兵,希望尽快出师北伐,以迎回英宗皇帝。
      一个月之后,于谦以兵部尚书的身份,亲自坐镇指挥,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师北伐鞑靼。
      天佑作为前锋,率领大军五万,一路势如破竹,收复了失陷的居庸关、怀来卫、保安州和西部要塞宣卫三府,一时间让敌军闻风而溃。
      军队很快就打进了鞑靼国。
      就在这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京师传来消息,福王逼迫皇太子见深退位,罢废了皇太后临朝听政的权力,并将他们软禁在冷宫之内,不得随意走动。自己总揽一切权力。
      是班师回朝,还是继续攻敌,这让于谦很是为难。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在后院失火的情况下,前方军士怎么可能安心作战呢?倘若回师救驾,不但前功尽弃,而且容易让敌军有可乘之机。
      怎么办?于谦思前想后,竟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就在这时,天佑出现了。天佑拜见主帅于谦,言明自己可以回朝救驾,于谦担心他一人回去于事无补,再三叫他好好思考,想明白了再来。天佑见主帅迟迟不肯答应,便向于谦立下军令状。
      天佑与依凡是结拜兄弟,而今又是姻亲关系。何飞痛恨依凡,必然会迁怒于天佑,此次福王登基,何飞也跟着得道升天,天佑贸然回去定然是麻烦不断凶多吉少的。天佑为何明知山有虎而偏要向虎山行呢?
      其一,天佑离家已经好几个月,虽天天写信回家问候、报平安,但对妻子和儿子的思念还是源源不断,每每在睡梦中都被儿子逗得大笑,而对娇妻的思念也是一刻也不曾断,甚至在战场上遇到困难时,都是妻子的话语激励他奋勇杀敌;同时,他也确实想回去解救太后和皇太子,为国家分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