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十一章 反叛 ...

  •   第十一章反叛

      凤集大笑,伸长手将永嘉拉倒,搂在怀里,点着他额头笑道:“你想吃就吃罢,放心,我保证不会饿肚子。”

      永嘉很是怀疑地看了看凤集,犹豫片刻,到底还是将那个小银锭收回了怀里。看着这个小小的蚩尤,小心翼翼藏起那个小小的银锭,凤集不由得蓦然有种吾家有子初长成的感觉。

      然则永嘉永远都是打破幻想的那一个不靠谱的家伙。

      就见收好银锭的永嘉趁势便往凤集怀里使劲拱了拱,然后故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道:“好困好困,阿羽咱们睡罢。”说着话,两只手便很不小心地蹭开了凤集的衣襟,往里摸进去。

      凤集一把捉住永嘉的手,微笑道:“困就乖乖回去睡,莫要在这里捣乱。”

      永嘉抱屈道:“地上太冷,你忍心叫我天天睡地上么。”

      凤集一笑,道:“那咱俩换换,也好。”

      永嘉看着凤集泫然欲泣,凤集看着他微笑,磨蹭半晌,见凤集丝毫不为所动,永嘉也只得不情不愿地爬下了床,嘟囔道:“好罢好罢,还是我睡地上罢。我家娘子好狠的心。”

      委委屈屈钻回自己的地铺,永嘉到底还是不放心,又问道:“可是阿羽啊,不让我拿这个小银块换钱,你拿甚么吃饭呢?”

      凤集微笑道:“自然有办法,你乖乖睡,明早,我带你去好玩的地方。”说罢,便吹灭了烛火。

      永嘉勉强闭上眼,在地铺上扑腾半天,忽然又翻身坐起来,一双眼睛在月光下亮晶晶的:“阿羽,我要和你一道睡。”

      凤集失笑:“今日怎么这般黏人?不像你了。”

      永嘉正色道:“我不踏实,总觉得你在憋着甚么心思。如今你家也不要了,老师也不要了,皇帝也不要了,官儿也不要了,好友也不要了,我真是害怕,哪天你连我也不要了。”

      凤集心中一软,柔声道:“别担心,我当初既然答应了,便死活都会带着你。”

      永嘉听得一个死字,忽然灵机一动,跳起来兴冲冲道:“这样罢,咱俩定个生死契约,你要是偷偷离我而去,便要……嗯,便要……”

      凤集微笑道:“我若是背你而去,便要我孤苦终老,恶疾缠身,不得好死。”

      永嘉一拍手,道:“好!我若是背你而去,便永生永世也见不到我阿爹!”说完,手快脚快爬上床榻,不由分说骑在凤集身上,便开始扒他的衣服。

      凤集吓一跳,连忙挣扎,但哪有永嘉力大?尽管他一叠声喊着:“住手住手!”永嘉哪里听他。

      他只有拼死抵抗,可惜护住这边保不住那边,衣襟转眼就被扯开了,事出突然,镇定如他,此时也不由得有些慌乱。幸好永嘉只是扒开他左侧的肩头,露出那块赤红的伤痕就不再扒,回手从床榻边上的小几上拿过装着蚩尤珠的匣子,掏出蚩尤珠便按在了伤痕上。

      赤红色的蚩尤珠在黑暗中闪着微微的光,映出了永嘉的身影,在闪烁的光芒里,他渐渐显现出一身鳞甲,和头上两支小小的角,在这样的角度望过去,似乎很狰狞,又似乎很亲切。凤集不再挣扎,略有些出神地看着永嘉密布鳞片的脸。还有些陌生的鳞甲,已然很熟悉的眉眼,那样小小一张脸,小小一个人,却是一个那样神奇的存在。

      永嘉居高临下望着他,难得严肃地道:“这颗蚩尤珠,从此沾了你的气息,契约就此成立了。阿羽,咱们这个契约,到死方休。”

      凤集侧过头,望向自己的左肩,在蚩尤珠的光芒映照下,见那块伤痕上已出现了个图案,依稀便是一只长角被甲的成年蚩尤头像。

      永嘉认真道:“这种生死契约,一只蚩尤一辈子只能订一次,我如今,跟定你了,你我打今日起,生生世世也捆在一块儿了,你便是去阴间轮回,我也一样跟去,等你转世。”说完,很是深情地望着凤集。

      凤集沉默了片刻,道:“又变成这个不能见人的样子,明日,你还是乖乖在客店里待着罢,咱们一时走不了了。”

      永嘉呆了呆,惨叫一声道:“啊!我怎么忘了这个!”他一脸悲痛地问,“会不会耽误了你甚么事?”

      凤集理好衣襟,伸出手,将还坐在他身上的永嘉拉倒,搂在怀里轻轻摸了摸他头上的小角,安抚道:“好啦,没关系,生生世世都被你捆死了,才三日而已,我等得起。”

      他也不等回答,管自拉过被子,将永嘉裹进怀里,道:“睡罢。”便不再说,闭眼似乎很快沉沉睡去了。

      永嘉有些懵懂,糊里糊涂被凤集搂在怀里,闻着他身上淡淡的墨香,抬起头,便是凤集修长的颈项和线条柔和的下颌,将脸贴过去,可以清楚的感觉到他颈侧有快速的搏动。

      永嘉不明白凤集为甚么心跳这么快,他只知道,在这样迅速有力的搏动陪伴下,他平生第一次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这感觉既不同于看到四郎和秀娘,也不同于思念自己阿爹,甚至不同于头一次见到凤集时的心情,就好像自己生来就缺少的甚么东西,在这种搏动中,被补完全了。

      相距甚远的身高,相距甚远的年龄,甚至完全不同的种族,都不再是横亘在二人之间的阻隔,无关乎情欲,不考虑其他,只是这样静静地偎依着,相拥而卧,便有了安全的味道。

      这辈子,下辈子,还是下下辈子,亦或是未来那些永永远远的日子,都要这样,永嘉想。

      烟花三月,扬州城最最热闹最最繁华的街市上新开了一家商行,装饰得极具异域风情,美貌妖娆的胡女当门迎客,内中各样异域珍品,真珠、宝石、香料、脂粉、镜奁、各种奇特的布料、奇特的药物……品种繁多,应有尽有。江南因漕运兴盛,已是如今朝廷的钱袋子所在,民力丰厚,因此这家商行一时间宾客盈门,名声鹊起,扬州城内外都听说了这样一家商行。然这样一家后起之秀,资本却好似雄厚的很,许多商家一时周转不来,只要有田亩或者其他甚么抵押,居然都能很容易地在迟柳堂借出大笔银钱来,且迟柳堂开的飞钱,竟能在大江南北许多商号可得兑换,竟比官府开具的信用还好的多。

      更奇怪的是,商行生意做得大,出面的却只是个掌柜,四五十岁年纪,看来很是普通,谁也不晓得这家商行背后的东家是甚么人,只是听说,东家姓谢。

      有人猜测,东家定是陈郡谢氏的甚么人,当今圣人最最宠爱的刘侍郎,前阵子不就刚刚娶了陈郡谢氏的女儿么?刘侍郎才进朝廷多久,却生生从顾相手中抢来了署理度支司的权利,为的甚么?还不是刘郎生钱的本事高明,可以让圣人的小金库日渐丰满么。圣人欢喜,那便是一步登天了,于是这样一介平民,居然也能娶得谢家妇,那么本有日薄西山之势的谢家借着刘侍郎的便,在江南漕运便利之地开家这样的商铺与地方豪强抢生意而不被打压,便都说得过去了。

      这所谓的东家,其实便是凤集。左右永嘉也算半个谢家人,只是这样借一下谢家的招牌,凤集毫不心虚。

      他原先盘算的很好,目前藩镇最大的问题便是手中有大把钱粮,养得起兵,便可联合地方豪强割据一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因此便想从钱上入手,想法子分化各藩镇的势力,然则人算不如天算,他这几年生意做得正风生水起,却被剑南西川反叛的消息打乱了计划。

      这两年来,朝中的变化实在太大。

      永贞元年六月,广陵郡王北征,大胜回纥,封广平王,原神策军大将军白兴平乞骸骨,白志德拜大将军,领右神策军。

      同年十二月,卢相以中书令兼领吏部事,便是做了宰相。

      永贞二年元月,圣人身体不适,顾相上疏请立皇嫡长子建宁王李茂为太子,圣人不准。

      五月,刘仲文领度支使,统管军国用度。

      同年十月,建宁王妃之母被举告,涉巫蛊,迹同谋反,圣人大怒,将建宁王妃废为庶人,王妃母族举族上下几百口人被诛杀殆尽。李茂跪阶前涕泣请罪,顾相领几十位朝臣为之求情,勉强保住他不被株连,但李茂从此再难得圣人之欢心。

      永贞三年四月,剑南西川节度使病故,其子韦高任留后,尚书朝廷请颁节度,并以重金贿顾相,希望完全领有包括剑南西川、东川及山南西道在内的三川全境,顾相不允,先一口回绝了韦高的贿赂和要求,并明令不允许韦高自行接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改为朝廷另派大员过去接管。这件事触动了许多藩镇的利益,长久以来,藩镇不服中央号令,自行决定继任者,已是常见的事情,甚至有几家藩镇相约,要合力保护节度使代代相传不受朝廷管辖的权利。如今顾相这么一来,很多藩镇不免有唇亡齿寒之感。因此韦高一呼百应,联络了山南西道、剑南东川、黔中道等几镇,起兵反叛。

      十二郎在与者师一役中已升至右翊卫校尉,官居六品,此次接到父亲的加急信函返京,随军出征,领军者,正是此前已屡建军功的广平王李淳。

      因此番有几个藩镇出兵助阵,朝中对此战信心十足,共计发兵四十五万,号称六十万,浩浩荡荡开赴剑南道。大军出发后不久,李淳便令人密信凤集,将他悄无声息地请到了军中。

      永嘉对此很是不忿,天天好吃好喝,可以尽情搂着蚩尤珠逍遥自在的日子过不得,偏要跑去人来人往的军营里头扮小童,凤集安抚他道:“兵者,国之大事,你乖乖随我去,以你我之力,救得一条人命也是好的。”

      永嘉还是不大开心,只是见凤集脸色肃然,也晓得兹事体大,便不敢再闹,老老实实随他去了。

      凤集倒不是觉得李淳此战非己不可,他此番前来,别有打算。见了李淳,叙礼完毕便也不废话,直言道:“殿下,这一战,打不得。”

      李淳这几年年岁渐长,下颌上已蓄起了微须,因各种内忧外患,劳心劳力,神情已颇有几分憔悴,见凤集却是依旧翩翩少年郎模样,笑道:“子羽这些年逍遥的好,竟风采如昨,我却老了。”

      凤集微笑道:“殿下是成熟稳重得多了,可喜可贺。”

      李淳大笑,拉着凤集的手臂挨着自己坐下,显得很是亲密无间,问道:“只是为甚么这一战打不得?”

      凤集问道:“韦高此人,殿下怎么看?”

      李淳略一沉吟,抚须道:“志大才疏,胸无城府,贪利冒进,比其父大大不如。”

      凤集又问道:“那么依殿下看,韦高自请留后,其父原先那些下属会怎样?”

      李淳怔了怔,沉思良久,道:“只怕,嗯,只怕不大心服。”

      凤集笑道:“便是如此了。韦高此人才德不足以服众,他举兵反叛,朝廷的大军压境,部从为求自保,只得听他号令,若朝廷逼得不那么紧,日久其必然生变。因此战绝不能打,不仅如此,殿下还要对其他跟着韦高起事的藩镇善加抚恤,言明只取首恶胁从不问,如此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李淳犹疑片刻,问道:“大军久在前线,粮草消耗巨大,朝廷如今国库不丰,若时候拖得久了,只怕圣人催逼得紧,奈何?”

      凤集微笑:“殿下只管将这番打算上书圣人,有座主在,分说明白,圣人自然会晓得如此其实更省钱。”

      李淳点头道:“好!若能不费一兵一卒收复剑南,自然最好!”

      这之后,李淳果然依计而行,将大军陈兵于渝州城外的一座无名谷口,安营扎寨,每日操练士兵,绝口不提进攻二字,却隔三差五向渝州城内散布些流言,只说大军集结完毕便要大举攻城,若城中人老老实实投降,便能免了这一场兵祸。流言中不免句句带上只擒首恶胁从不问的说法。

      要论捣蛋的本事,永嘉认第二,这世上只怕没人敢说第一。他这几年丝毫不见长,只怕见了故人会引起议论,因此并未与凤集同去军中,而是一个人悄悄摸进了渝州城。流言能传得那么快,他自然功不可没。

      甚么流言传得最快最广,还最容易被人相信?自然是童谣。自古以来,那么多真真假假的谶语,泰半是借着童谣传播开去的。

      不晓得永嘉底细的话,只看这厮外表,那便是个纯真无害到极点的垂髫幼童,也是个和小童们混半天便能做个神气活现的小头领的家伙,有他城内外往来传递消息,韦高的一举一动不免都落入了凤集的耳朵。相应的,凤集想说给城里人听的话,也不免在大街小巷中慢慢传开来,久而久之,渐渐说得渝州城内人心浮动。

      渝州城是剑南道的重镇,韦高起兵反叛之后便亲自坐镇此处,相当于与李淳城内城外直接对峙,因此这些流言便渐渐流进了韦高的耳朵。此人子承父业,仗着血缘关系勉强自封个留后,本就威望不著,如今朝廷大兵压境,流言纷纷,民心生变,同盟的几家藩镇又食言而肥,纷纷按兵不动只是观望,让韦高更是暴躁,性子来了对下人喊打喊杀,便越发拢不住人心。

      屋漏偏逢连夜雨,已经很倒霉的韦高偏偏又遇上个唯恐事情不大的永嘉,他假公济私地将韦高房中几件心爱的摆件悄没声给吃了,其中甚至包括一方纯金的小私印。韦高自然暴跳如雷,将贴身仆从一股脑抓了严刑拷打,酒醉后还对替他保管私印的爱妾口出恶言,道迟早有一天,要将身边人等尽数杀了。

      爱妾和仆人们本就心中惴惴,眼见得韦高这样说,左右也是死,一横心,竟联手韦高手下几员大将,将酒醉后的韦高给绑了,连夜跑去韦高的太叔父家门口哀泣,求太叔父出来主持大局。

      韦高的太叔父当年也是个能人,在剑南道军民中很有些名声,只是不满韦高父子专权,劝谏几次不听,索性就辞官隐居多年,此番人在家中坐,事情找上门,睡得好好的,被门口震天价的哭声吵醒,起身披衣一看,竟是五花大绑酒醉不醒的韦高被一群人簇拥着堵在自家门口。

      太叔父第一反应便是倒地装病,老人家嘛,犯病也是正常的,然则没有主心骨儿的人们哪里放得过他,晕便晕了,依旧围着。太叔父躺在门口半天,便是夏日天暖,大半夜的地上躺着也不大舒服,眼看这事装晕已是无法收场,只得悠悠醒转,对围在身周的人道:“事已至此,要我主持大局也行,但须依我号令,不然,我是不管的。”

      众人纷纷答应,太叔父便抖擞精神,约束兵士,整顿府内府外秩序,待局势平稳,便提出了不再反叛,举镇归顺朝廷的话。

      说句良心话,跟着韦高也是臣,跟着圣人也是臣,同是臣属,其实没甚么大分别,只看哪里给的好处多,如今太叔父站出来要为大家争取好处,众人自然乐意,太叔父便修书一封,派人送到李淳营中,洋洋洒洒几千言,其实核心就是俩字:投降。

      李淳大喜,飞报长安,圣人骤得喜讯,却不敢信,大臣中也有人说要观望观望,不要贸然受降,万一是剑南道的诡计,朝廷被骗不免颜面大失。此时还是顾相力排众议,提出要大举安抚剑南道军民,才能让其他藩镇们看到朝廷的决心。

      如此一来,李淳等于不动声色便为朝廷收复了剑南四川这个极其重要也极其富庶的地方,更不要提周围几个藩镇闻风景从,纷纷向朝廷上疏,表示要重新接受朝廷调遣。

      自安史之乱一来,藩镇之害久已,先帝德宗下决心削藩,却遭逢不顺,郁郁而终,如今削藩一事却在当今圣人手中得到如此大的成就,圣人看着书案上这些奏报和厚厚一摞贺章,实在是得意非凡,看李淳这个儿子不免也就大大地顺眼起来,刚好长子因巫蛊事牵连失宠,于是,圣人竟对身边人露出了要封李淳做太子的意思。

      这是书房中的密语,彼时连个美人儿都不曾在侧,身边伺候的只有贴身宦官李继恩。李继恩对于圣人,那便等同于高力士于明皇,圣人对其信任有加,没有一丝一毫的防范。这个很是天真的圣人却没想到,他视同心腹的李继恩,此时此刻,心已倒向了广平王李淳。

      究其原因,无他,尊重二字,而已。

      对此,还在一心支持皇长子,试图挽回皇长子在圣人面前欢心的顾相毫不知情。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第十一章 反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