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十章 谈判 ...

  •   第十章谈判

      凤集反问道:“殿下以为呢?”

      李淳缓缓地摇了摇头:“这绝不可能。藩镇不过臣属,宦官不过家奴,怎能与天子平起平坐?便是我同意,朝中大臣也绝不会同意。想我高祖太宗,爱民如子,天下归心,若能如此,也未必便要与臣民共治天下。”

      凤集微笑道:“殿下固然爱民如子,然则藩镇不听号令,宦官专权罔上,群臣心怀异志,殿下却为之奈何?”

      李淳长呼一口气,轻声喝道:“杀!”他顿了顿,又道,“也不能尽杀,无法收服的固然要杀,杀一儆百,但多数还是以攻心为上。”他此时的眼神变得极亮,望着凤集,“经此一役,子羽之多谋善断已毋庸置疑,有你辅佐,咱们君臣相得,合力收复民心,笼络朝臣,清除宦佞,再徐徐图以削藩,何愁四海不靖?又何必弄那些匪夷所思的勾当?”

      凤集微微一笑:“殿下说的这些,如今座主正在努力施行,圣人虽然未能亲自临朝,但无为而治,使座主可大展拳脚,也是大事可期,臣又何必背叛师门,投效殿下?”

      李淳笑道:“子羽这是又来考校李淳了。平心而论,顾相的举措都是好的,惜在过于急进。他为官清正,耿直不阿,手段实在谈不上圆滑,且信念坚定,大权独揽,卢相根基那样深厚,一样没法子左右顾相的决策。圣人登基才多久,从宦官,到群臣,再到藩镇,他已经得罪了多少人?弄得现如今朝野上下议论纷纷,都说他是个欺主的权臣。”他停了停,一笑,又续道,“其实顾相那么着急,我也明白缘由。他如今的权势,全自圣人身上来,而圣人身子骨很是不好,顾相自然要担心圣人日后大行了怎么办,因此只争朝夕。可惜他还是没想明白,别说以后,就说现在,他对圣人那样多方管束,圣人还能忍他多久?原先一忍再忍,无非是要仰仗他处理政事,只要有另外有人,其能力威望可取代顾相,还肯兼顾圣人的意愿,圣人又怎么会继续姑息顾相压在他头上?他一旦下台,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清流又有甚么反抗之力?人亡政息,原先那些种种努力便都是过眼云烟了。子羽这样聪明的人,自然是看出了这个结果。”

      凤集一笑,道:“好,若当真如殿下所说,四海归心,藩镇平定,之后又要怎样呢?”

      李淳一怔,答道:“自然是励精图治,兢兢业业治理天下。”

      凤集问道:“殿下以为,殿下之能,比太宗明皇如何?”

      李淳又是一怔:“先祖英明睿智,李淳大大不如。”

      凤集微微一笑,又道:“贞观四年,太宗下令修复洛阳宫,贞观十年,修建飞山宫。贞观十一年,魏公上《谏太宗十思疏》,劝谏太宗居安思危,太宗以为箴言,悬于屏上。贞观二十一年四月,再修翠微宫。七月,重修玉华宫。明皇开元年间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又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周以来后宫之奢靡。如此之明皇,到天宝年间又如何?殿下以为,太宗明皇会不晓得‘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的道理么?‘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究其原因,非知之难,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终实难已。”

      凤集如此毫不留情的直指先祖之非,让李淳有些尴尬,但他毕竟是明白人,未曾迁怒,仍是诚恳地对凤集道:“李淳不才,还有子羽。子羽于我,便是子房、魏征,可时时提点,使我不犯大错。”

      凤集淡淡一笑:“殿下之子孙,可不都是殿下,而未来之臣属,也未必代代都有魏征。”

      这两句话实在太过辛辣,李淳竟无力辩驳,登时便怔住了。过了良久良久,才低声一字一顿道:“可是,我还是不能答应。”

      凤集难得长篇大论说这许多话,却劳而无功,也丝毫不恼,仍是笑道:“臣漫天要价,殿下自然可以就地还钱。但不晓得殿下的价钱,是甚么?”

      李淳苦笑一声:“我有甚么价钱,子羽瞧得起我李淳,愿意辅佐,自然大佳,我也绝不会辜负子羽。子羽若觉得在我李淳这里找不到想要的东西,拂袖而去,李淳也不能强求。”

      这话言下之意便是你柳凤集为了自己的理想,连师门家族都可以随意丢弃,我又有甚么法子能留下你?

      凤集自然明白,望着李淳微微一笑,道:“不如这样罢,臣与殿下约期五年,在此期间,臣愿尽心竭力辅佐殿下,以成大事,条件还是原先那个,臣要的四条性命,殿下不能动。五年之后,看殿下彼时的心意,再决定是否要与臣继续合作下去。如何?”

      这条件不可谓不宽泛,凤集此时的语气虽然对李淳不大恭敬,颇有些对等谈判的架势,但李淳依旧动心了。他固然已收罗了许多人才,诸如何先生、刘仲文、白志德等,但这些人中,却没一个能比得上凤集。此人要文实在已经声名远播,要武居然还通兵法,对待不同的人,也有无数面貌,要谦冲温润也可以,要婉转妩媚竟也做得到,最要紧的是,此人头脑之清晰,谋略之大胆,用人之果敢,实在是一代帅才。此子若能为我所用,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一大助力,自己若能对之推心置腹,细细安抚,想来假以时日,定可彻底收于麾下。

      李淳思忖至此,终于下定决心,抬头望着凤集道:“好,君子一言……”

      凤集浅浅一笑,举掌与之相击,道:“自然是驷马难及。”

      说罢,凤集便要告辞而去,李淳忙又挽留道:“子羽慢走。李淳还有个疑问。”

      凤集回头,笑问道“殿下可是疑惑,凤集为甚么这样早早的便脱离朝堂?”

      李淳道:“正是。子羽所谋之事非同寻常,担心师门和家族受累,想尽快与之断绝关系,这李淳能理解,可为甚么这样早?离开了朝廷,岂非离开了权利的中心,很多事情便不好做了。”

      凤集笑道:“臣离开了,还有刘郎在里头,殿下不必担心。”

      李淳不赞同地道:“刘仲文资历还是太浅,寒门小户,又是面首出身,虽然很得宗室青眼,但在朝中很难建立威望。便借着圣人的赏识得了势,也会被人看做佞臣,关键时刻撑不起大局。”

      凤集微微一笑,道:“臣有一友,具管仲之才,殿下可以用之。”

      李淳一挑眉:“谁?”

      “王希平。”

      李淳一怔:“我以为,你会举荐卢少连。”

      凤集摇头笑道:“卢小郎君早在为殿下效力,臣又何必多言。王希平是座主爱徒,为人谦冲正直,又乐于助人,在清流中很有些名声,提拔王希平,不会受到群臣的反对,可使其渐渐分薄座主手中的权力。然则王希平为人又不像顾相那样清高自傲,便是瞧不起的人,他也是肯和颜以待的,因此安抚宦官和寒门子弟的事情,非王希平莫属。王希平既有才华,又懂得审时度势,志在报效国家,若殿下取圣人而代之,他也不会一门心思跟着顾相送死,还是会尽心为殿下效力。待卢相、王希平、刘仲文三强联手,便是世族、寒门、宦官、宗室,都与殿下一心了。岂非大佳?”

      “话虽如此,子羽也未必要走啊,留在我身边不好么?”李淳心里话:你推给我个王希平,自己跑到不晓得哪里去,这就算帮我了?

      凤集微笑道:“以臣此时之声名,留在殿下身边有害无益。且殿下有能臣辅佐,在朝中奋斗,臣才放心在野为殿下奔走。”

      李淳微微一叹,此子毁了自己名声,居然还有这个作用,让自己既不敢将他留在身边正式任用,更不敢与之发生甚么其他关系,只能放他自行其是,心思当真深远。可恨的是明知他动用了手段,自己还不得不照做。

      他无奈道:“好罢,便依了子羽。但子羽此去不晓得几时再见,若李淳有事相求,又怎么联系你呢?”

      凤集笑容更深:“到那时,臣自然会赶来襄助殿下。”

      “那,要是我对子羽思念甚深,又如何?”

      凤集哂然一笑:“若殿下是儿女情长之人,我等岂非都看走了眼。”

      李淳被他挤兑得无话可答,只得挥手道:“今日李淳终于领教子羽之利口了,去罢去罢,记得时常给我传些信息回来,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凤集一笑,躬身作别,转身便出了大帐。

      营中守军得了军令,任他来去自如,绝不多问。此时已是深夜,帐外的守军见有人出帐,借着火光一看,已认出了凤集,因他在军中名声极好,那守营的校尉便命几个士兵擎着火把,将他一直送出了大营门口。

      天上繁星密布,偌大的夜空,宛如镶嵌了宝石的黑玉,草原上的风很大,凤集将袍子紧了紧,听着阔大的营门在他背后缓缓紧闭,只留他孑然一身立在那里。

      这时,一个小小的人影忽然从营门旁边跳出来,笑嘻嘻道:“你可出来啦,我等得都睡过去几次了。”

      凤集展颜一笑,很自然地拉起他的手,一路走,一路问道:“肚子饿不饿?”

      永嘉笑道:“饿自然是饿的,所以你可得好好补偿我。”

      凤集笑道:“那可不成。如今我丢了官儿,没了俸禄,家里人也不要我啦,以后,我可没钱养你了。”

      永嘉皱眉道:“家里人不要你?”见凤集认真点点头,他大声道,“那是他们糊涂。他们不要,你还有我呢!别担心,你没钱了,以后我养你!”

      凤集不由失笑。是啊,无论他变成甚么样子,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无论是官还是民,这个永嘉,总是在他身边的。

      永嘉挺挺胸口,得意洋洋道:“既是我养你,以后你便得听我话,管我叫郎君了罢。”

      凤集莞尔一笑,道:“也好,那么我便不用嫁你了罢。”

      永嘉顿时萎靡下去,悻悻道:“好罢好罢,我听你的,还叫你郎君,总成了罢。”

      凤集大笑。

      这笑声在夜色中传得很远很远,这是真正开怀的笑容,没有丝毫的面具,更不带着任何的目的,是无比纯粹的,喜欢。

      大帐中,李淳借着灯光展开了一封信件,是凤集临行前交予卫兵转达于他的。一纸右军小楷端端正正,笔触圆转如意,正是凤集的字迹。

      “臣有一言,临别赠与殿下。当今宦官之祸貌虽不烈,其实暗流涌动,日久必酿大祸。纵观前朝,宦官擅权干政古已有之,何也?盖之为家奴,生杀予夺,尽皆由人,不可自主。媚上一时得宠,宠尽不免身消,若要长久自保,唯有反制其君。为君者,以一人居深宫,对几千之宦官宫人,稍有不察,便受其害。此彼此相持之祸也……”

      洋洋洒洒一篇文字下来,末了还附了孟子中的一段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李淳看着这封信,开始还在微笑,继而越来越沉默,看完了,又翻回头细细读了一遍,然后缓缓合拢了信纸,一声长叹。

      通篇下来,其实只有两个字:尊重。

      尊重每一个人对安全的渴望,尊重每一个人对于尊严的渴望。

      即便是家奴,当他们感觉不到主人给予的安全时,当他们只能摇尾乞怜却永远无法得到旁人尊重时,他们会就会用自己的手创造安全和尊重。或者金钱,或者权势,或者,反过来控制这个皇帝。

      如果说,刚才听凤集那番话,还觉得他是大逆不道的话,此时的李淳,却已渐渐理解了凤集的想法。长久以来,他都在困扰自己身边可以使用的力量太少,而要面对的敌人太强大。但凤集却在告诉他,其实身边愿意支持他的人有很多很多,同时敌人也可以变成朋友。他是没兵,也没钱,有的只是一个不够正统的二皇子的身份。但如果他按照凤集的路去走,将拥有远超他大兄,甚至远超当今圣人和顾相的优势。

      那就是,尊重。尊重身边每一个人,甚至尊重敌人。明白这些人心中想要的是甚么,找到可以共存的法子。作为这个帝国地位最高,最为人所仰望的人之一员,他真心实意给出去的尊重,将远比金钱和权势,更让人喜悦,这会让更多的人愿意跟随在他身边。

      李淳不晓得自己能不能做到这些,习惯了高高在上,忽然要试着俯下身子看看脚下的人,真的很难。他忽然想到了那天凤集在长安郊外说的那番话——

      【臣心中所向,如今的圣人给不了臣】

      【子羽又怎知我能给得了你?】

      【拭目以待】

      此时此刻,那个被李淳心心念念想着的凤集已经暂时将郡王殿下忘在脑后了。给郡王殿下买了那件皮袍子之后,他已算得上身无分文,永嘉翻遍了凤集身上所有的口袋,得出了这个结论,然后怒其不争地道:“被家里人赶出来了又怎样,总得把原先属于自己的东西拿走罢。当年我娘不为谢氏所容,我爹不一样替我从谢家拿了好些金银珠宝出来?就算不能用来过一辈子,吃上一顿饱饭也是好的。如今你手不能提肩不能背,不会种地不会打猎,更不会偷鸡摸狗,只会一肚皮经书,要是离了我,看你怎么办!”

      凤集眨眨眼,笑道:“可以经商啊。”

      永嘉更是生气:“说的轻巧,本钱呢?”

      凤集目光中已有些笑意,却故作委屈道:“你原先答应养我,原来是哄我的。”

      永嘉登时慌了手脚,连忙摆手道:“不骗不骗!我对你说的话,从来都是十足真金。”继而愁道,“养你是肯的,可是今天住了这家客店,明早走时总不能没钱付账,更没钱吃饭,你可不能饿肚子。”

      他忽然在床上跳起来,险些踩到了凤集的肚子,手忙脚乱在怀里摸摸摸,总算摸出了一块指肚大小,铸成元宝形状,极精致的小银锭,便得意洋洋道:“还是我老人家英明神武,看这个好看,一时没舍得吃,现在可能派上用场了罢。”

      凤集懒洋洋支起头,似笑非笑道:“那是陶宣送你的罢,看这制式,定是宫里赏出来的。这么打眼的物事,你拿出去付账,不是明明白白告诉旁人,你我正在此处么?”

      永嘉呆了呆,问道:“那我把它咬碎了成不成?”

      凤集微笑:“你能忍住不咽下去,自然成。”

      永嘉斜眼看他,怒道:“你当我真是饿死鬼投胎么?自然忍得住。”说罢,喉头咕咚一声,一口大大的口水被咽了下去。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第十章 谈判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