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生意 ...

  •   或许是因为心底那一股气劲儿支撑着,顾云这次生病并未像上辈子那样,休息了将近一周有余;不过两天工夫,她就好得七七八八了。

      顾云当年高中没毕业就去邻市做工,除了比别人多读了几年书、爱看书之外,真正算起来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本事。不过她算是见过些世面,又爱看电影杂志,对于穿衣打扮很有一套心得;加上她从来喜欢打扮女儿,于是便就势做起了童装生意。

      这时候,桑桥镇还没发展起来,除了顾云店面所在的街道,别的地方还都是泥土路、砂石路;镇上统共几家童装店,顾云的小店都是从外市进货,质量样式不差,模特小鸽子又生得粉雕玉琢一般,更是添了不少助力。

      再过两三年,镇上的路都铺好了,另两条新街开了许多店面,顾云的生意自然冷清不少。再加上网上购物的兴起,小店很快就周转不灵,无奈之下只得关门。

      顾云想,这童装店是开不了多久的,只是,店关了,她该做什么来养活自己和小鸽子呢?

      上辈子,顾云实在是吃了不少苦头。娘家虽贫寒,可上面哥哥姐姐都对小妹妹很呵护,鲜少叫顾云插手家里累人的活计。反倒是两次婚姻,里里外外什么事儿都等着她做,将顾云锻炼成了十项全能的女超人。

      这辈子,虽说自己手上会的事情不少,可谁乐意再吃一回儿苦?何况干农活什么的,自己连块地也没有呀!顾云扭头望了一眼西边墙面上用白纸糊起来的一片,叹了口气。

      没房没地,老是租地方过日子,她和小鸽子都受够了。

      不过,很快顾云便没心思去考虑房子的事情。眼看就到腊月里,家里无论阔绰与否,都要给小孩子添一件过年穿的新衣裳,店里冬装剩的不多,她得出去拿点货回来;另外,年终交房租,又是一大笔支出。

      幸好她和小鸽子两人花钱少,几年生意做下来,除去房租和年税,手头还有几千块的积蓄。不过,这也算是最后的家当了……

      “到奶奶家听话,妈妈今天晚上六点之前一定回来!”顾云蹲在小鸽子面前,把她脖子上那根长围巾一圈圈围好,包住她红扑扑苹果似的小脸蛋,伸手帮女儿扶正肩膀上的书包带子:“放学早点把作业写完,不许多看电视,妈妈给你带你喜欢的小酱瓜。”

      顾云当年带着小鸽子回老家做生意,她年轻没经过事儿,对如何带孩子也是个门外汉,一切都是小鸽子外婆手把手教会的;因此,小鸽子与外婆的感情特别亲近,一直都叫外婆为奶奶。

      小鸽子脆生生地应了妈妈的话:“我知道了,妈妈你去吧!昨天奶奶过来说了,今晌炖排骨给我吃的!”

      顾云手一顿,看着女儿脸上纯然的欢喜,心里说不出的感激——小鸽子成年后,脸上就鲜少有这样的笑容了。

      七点半的车,到邻市大约两个小时,车上气味叫人不大舒服,汽油味儿混着包子煎饼的味道,叫顾云胃里一阵翻滚。她有些虚弱地靠着车窗,外面太阳已经露出脸来,在冬日清晨的薄雾中仿佛一粒煮熟的蛋黄。

      到站,坐三轮儿到了市里最大的服装市场,顾云站在新刷了银色油漆的铁门前,看着眼前人头涌动的场景,努力地回想了半晌,结合一下自己昨天看账本上记的东西,费了老大劲儿,左拐右绕,总算是摸到了最常进货的那家店。

      顾云进屋环顾了一下四周,还是旧式的摆货方式,四方的铁丝网钉在墙上,挂满了各色各样的衣服样品;她眼尖瞧见柜台处正埋头按着计算器的店主,笑着招呼:“孙大姐,好久不见啦!”

      “哎呦喂!顾云,我这儿正想着要不要给你打个电话呢——”老板娘抬起头来,一见顾云便乐了:“可巧了!昨天晚上才从杭州进了一批货,这是工厂倒闭了亏本抛的,拿价比平常低了不少。货才点完,号码颜色都齐全,别人都还没来,你先看看?”

      难得遇见这等好事,顾云自然连连答应,跟着老板娘往里间去看货。

      “顾云呐,怎么我瞅着,你好像比之前瘦了不少呀!”老板娘热情地一边把几件还没来得及挂出去的样品拿出来,一边随口寒暄着:“做生意辛苦归辛苦,可别把身子骨给耗坏了——”

      “承您关心,我呀,身体倍儿棒!”顾云笑语盈盈地从她手里接了一件粉红色的两件套棉衣,点点头:“不过前一阵子出了点事儿,后来又感冒发烧,胃口不大好才瘦下来了!我也想着,得歇歇,所以这次多拿点货,等下回过来就直接换季上春装……”

      走了几家店,把货扫得齐全后,顾云便一边拎着两个沉甸甸的大袋子,拦了辆三轮车直奔市区另一个方向而去。

      顾云有个发小,名叫林娟丽,俩人打小好得能穿一条裤子。林娟丽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直接出来做工,结了婚,跟着丈夫离乡背井来到邻市,落户安家。顾云每每来进货,都会走她那儿刮上一眼,情分是不差的。

      “离婚了,你打算怎么着?”林娟丽手里攥了把瓜子,捏着嗑了几颗,红艳艳的指甲油在太阳底下显得无比耀眼,她缓缓出声儿:“还有小鸽子,你总得为她考虑考虑吧!”

      呵了呵手,顾云捧住面前一只搪瓷茶杯:“活人还能被尿憋死不成?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吧!现在我就想多挣点钱,过几年带着小鸽子搬到县城去,县里毕竟教学条件要比镇上好点儿。”

      林娟丽点点头:“这么想就对了!哪里一辈子见不着糟心事儿的,撑着挨着也就过去了!用得着的就来找我!可别把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她化了淡妆,眉毛修得细长,高高挑起,显得一张美人脸妩媚动人:“你瞧瞧我,先前对老杨掏心挖肺、成天伺候着也没落好,现在我自个儿做生意,没工夫搭理他,他反倒眼巴巴回转过来了——哼!女人呀,还是先把自己照顾好再说,不然,谁会心疼咱们?”

      顾云并没有搭腔,半晌后叹了口气:“你说的是……”

      从邻市回家后,顾云来不及休息,忙忙碌碌盘货上货,为了赚些外快,她年年都要从批发年画回来卖,今年也不例外。

      冬季出摊子,往往天还没亮就要起床。铁架子搭上门板,铺一块塑料薄膜上去,就成了摊面。把一卷卷年画铺开,用重物压住后,顾云方才回屋里去吃早饭。

      小鸽子很懂事,吃完饭也不待顾云指派,自个儿就撸了袖子、系上围裙把锅碗洗了,又把屋里屋外扫干净,之后便搬了凳子写寒假作业。再过一个钟头,赶集办年货的人就要从乡下上来了,到那时,她还得帮顾云守着外面的年画摊子。

      做生意的人家,除非家里人手足,否则小孩儿都是拿当半个大人来用的。

      半天就在忙碌之中过去了。

      下午街上明显冷清下来,顾云便拉着女儿,同旁边邻居一块儿坐在门口晒太阳,一边把搁置了许久的毛衣重新织起来。

      虽说这年头,人们提起离婚都还觉得不大好,所幸小镇上民风淳朴,顾云素来又是好人缘,因此众人聊天时都有意无意地都避开了这个话题。不知是谁起的头,提起说织毛衣的话儿来。

      顾云的毛衣织得好,这一片邻里街坊都知道,往年还有人特意买毛线请她帮忙。不过这两年外面能买到机器毛衣,她也就把这一手撂下了,不想今儿却又捻起了针。

      “这是织给谁的?颜色真鲜亮,花样也漂亮!几年没见你动针,手艺可是一点儿没退步呀!”隔壁卖炒货的孙家儿媳张柔凑过来,仔细打量了一番,笑着招呼旁边的人来看:“叫我都想学学了!”

      张柔不擅长手工活,此话一出,便被人嘘了:“你还学!前几年是哪个把毛线织了拆、拆了织,白白糟蹋了一团好毛线——老老实实看着我们织就是啦!”

      几个女人哄然大笑,臊得张柔脸红到了脖根,直要去捶打刚刚说话的人。

      “给小鸽子织的,我这不是想着马上过年嘛,里里外外都要新一套才好。外面卖的毛衣靠身不暖和,还不如我给她织一件。”顾云一边说话,手下飞针走线动作一点儿不停顿:“反正下午没生意,闲着也是闲着。对了,三婶,你之前不是说拿手工活计来做么?”

      顾云口中的三婶正是对门卤味店老板娘的婆婆,四下邻里都称呼潘三婶,虽说今年已经快六十岁,不过身子骨健朗,眼不花耳不聋。她也是个不服老的脾气,在顾云的记忆里,再过五六年她和儿媳闹翻,独自搬回老家去住,就是靠着一手极漂亮的针线过活。

      “说起来我前几天去问了,价钱太低!一顶帽子得钩一两天,才赚个三四块钱;那种带亮片的包,一个五块钱,可也忒费神了——”潘三婶摇摇头:“还不如我熬点时间,做几个小老虎枕头呢!你们这些年轻人呀,针都捻不起来,哪里是能持家的呦……”

      众人并不耐烦听她一个老婆子嘀嘀咕咕,转头便又聊起别的话题。

      顾云却心中一动:“三婶,您做的好针线不如教教我呗!我倒是满心想学一学——”

      潘三婶正摇头叹气,突然听见顾云这“不合时宜”的话,扭过脸来,有些浑浊的目光将顾云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她们说的也对,现在都是机器做啦,手工做还得多耗神!你学它做么子?”

      老太太有些孤拐脾气,却很喜欢小孩子,几年街坊做下来,顾云能不知道?只笑着指了指里屋:“小鸽子冷骨头,冬天怕冷得很,我想试试给她做双老棉鞋穿,总比外面买的那些要好!”

      听了这话,潘三婶子点点头。

      众人聚在一块儿说了半天话,眼见着日头渐渐西沉,便各自散开,回去收摊做饭。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