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都市时尚贫民(0) ...

  •   时间慢慢地走到了世纪的末尾。
      二十年来,不知是我们改变了自己,还是别人改变了我们,原本是电影里看大城市或是看外国才看到的东西,现在几乎遍布了每个稍微象样的城市。
      二十年来流动的东西也太多了,不仅仅是城里人、乡下人、中国人、外国人,流动的还有生活的方式,消费的习惯,创造的财富,还有这样那样的观念和记忆。
      九十年代这么胆子一大,步子确实跑快了许多。从炒股票开始,让中国人包括那些不断辛劳不断可以赚钱的打工一族,他们也意识到市场经济中“炒”字是多么重要。炒股票、炒房市、炒地皮、炒保健品、炒广告、炒名人、炒鱿鱼,大凡是可以得到理的,赚到钱的,争到名的都炒,不知有没有炒出泡沫来,反正有时候让人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包括有些媒体今天抢你的频道,明天占他的频道,大势宣传了一番的东西,过了一阵子也闷声不响了。有些问题只有时间才知道。
      其实我们要感谢温州人,人家说温州人是东方的犹太人,脑子聪明得很,凭借着五把刀打天下,是他们让我们知道了洗头可以花钱让别人帮你洗,理发可以按等级理付钱需要更贵一些;打火机原来可以那么便宜,那么方便,方便得让人嫌弃火柴是累赘;曾有一阵子硬纸板也能当牛皮卖;原来上海的东西好,现在温州的货便宜,你要啥,他有啥,实在没有,你提供样品他帮你克隆一把。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听说法国巴黎的餐饮一条街有一半的中国餐馆都是温州人开的,中东那里布及了十多万温州人做生意。
      经济繁荣,各行各业都活了起来,也养活了不少新兴产业。
      冒出来的新鲜东西太多了,什么氧吧、陶吧、网吧、电话吧;什么按摩房、洗头房、泡脚房;什么瘦身、排毒、离子烫;什么纹眉、纹身、纹指甲;什么傻头冒、戴口罩、安全套;包括“帅呆了”、“酷毙了”、“哇噻”等年轻人的新鲜口语也是层出不穷。
      几乎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又流行了起来。
      一时社会上盛行方便面、哈巴狗、风湿病、地方代表加特效安定。官场里出现了嫂夫人、处女作、擦边球、百年大计和五九现象。更有一些东西是不问是官是民、都市还是乡野都流行的。
      一时在中国的土地上确实成长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东西。代购券搅和着廉正秩序;什么通,什么通搅和着通讯市场,什么助力车、电瓶车搅和着交通环境,什么卡,什么卡搅和着金融数字,包二奶、养小蜜搅和着家庭安定团结,半拉子工程、烂尾楼搅和着城市形象。
      人都说世纪之交可以带来好运。
      迎香港回归,迎澳门回归,迎接新千年,迎接新世纪,一茬接一茬。电视里整年,整月,整个日子就象过年过节似的。疯狂的人们有时不知道白天与黑夜,岁月已经打破了过去长远的沉静。
      城里面争这个,创那个,单位里,街道里,社区里弄里一个个都忙得不亦乐乎。搞卫生,上绿化,布置夜灯,要求做到绿化环境,美化家园,亮化城市,种种措施确实解决了许多进城打工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一些公司和企业也非常乐意地将一些工程建了拆,拆了建,领导是来了走,走了又有来,城建规划的意见也是与时俱进的。
      城市显然漂亮多了,街道干净了,市容整洁了,广告新鲜多了,就连接龙似的公交车也一下子赏心悦目了许多。
      夜晚出来游玩的,逛街的,踩马路的人群也日渐多了起来。大街上,公园的,闹市场,蹦迪吧,咖啡厅,到处流动着、凝固着、追逐着、品尝着都市之夜的无限韵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