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映云 ...

  •   133、
      姚亦淑在等我们,我不知道她等了多久。昨晚没有给她回到电话,她根本不知道我们会不会来,如果我们一个人都不来,那她岂不是要空等一场。
      阳光有些刺眼,我眯着眼睛看见她在朝我们微笑,我一只手松开车把,对她招了招手。还没等我的自行车停稳,苏筱云就跳了下去。
      “亦淑,你怎么还要等我们啊?”她边走边说,过去很自然地拉住了姚亦淑的手,“昨晚他给我们打电话通知晚了,挨个问了半天,也没把话说清楚。你以后要是有什么事,就直接打给我吧。”
      “确实怪我。”我在旁边说,“后来太晚了,也没回电话,直接就过来了。”
      “没关系的,应该怪我。”姚亦淑笑着说,“你们骑车过来,挺累的吧?先去我家吧。”
      姚亦淑的家离路口不远,巷子的位置我还记得。土坯院墙,墙头摆着几盘指甲草,黑漆的木头院门,上面还粘着褪了色的春联。院里打扫得很干净,没有菜地,种着几棵树,正当中的是两棵梨树,枝叶间露出许多鲜绿色的梨子。
      正房只有三间,用的都是我们这里比较少见的青砖。平顶的厨房在靠院门的位置,边上搭着一个梯子,房顶似乎还晾晒着东西。
      进门的屋子里放着一张圆桌,几把椅子,墙上贴着几张鲜艳的年画,最大的那张是一幅百鸟朝凤。姚亦淑让我们坐下,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水。然后走去里屋门口,掀起布帘朝里面低声说:“妈,他们来了。”
      没有听见有人应答,只听到下地穿鞋的声音。接着走出来一个身形瘦弱,衣着干净的中年妇女,手里端着两个满满的果盘,过来先放到了桌上,一盘花生瓜子,一盘苹果和梨。
      我们都站了起来问好,她对我们和蔼地笑着,摆手示意我们坐下。姚亦淑走过来挽住了她的手臂,微笑着跟我们说:“我妈嗓子生过病,不能和你们讲话的,不过她能听的见。”
      我之前只听苏筱云说姚亦淑妈妈身体不好,没想到是这样。我看了一下苏筱云,她对着我稍稍咬了下嘴唇,眼神里似乎带着一点埋怨。
      姚亦淑笑着,把我们的名字给她妈妈介绍了一遍。然后又搬过凳子,和她妈妈坐在了我们对面。
      “你们上午就先出去玩吧。”她说,“我妈已经给我二叔说好了,让他开船带你们去水库上转一下。那边的山上你们也可以去,也有座庙的。”
      “又去庙里啊?我们可不可以去钓鱼啊?”周立刚说。
      “庙里怎么了?难道你不想去啊?”俞俪说他。
      “不是,我今天出来的匆忙,忘记带相机了。”周立刚抱歉地笑着。
      “我们也忘记带东西了。”苏筱云说,“既然亦淑已经给安排好了,我们就都听她的,去玩一下吧,照不照相就无所谓了。”
      “你晕船吗?”我问她。
      “还不知道。”她笑着说,“反正也没吃早饭。”

      134、
      姚妈妈起身过来,给我们每人塞了个苹果。又给姚亦淑比划了几下,然后就急匆匆地出门去了。
      “我妈出去叫我二叔了,等过一会儿,我带你们去码头。”姚亦淑说。
      “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吧?”我问她。
      “我不去了,我留在家里给你们准备午饭。你们想吃什么?”
      “简单一点吧。”苏筱云看了看我说,“吃拉面吧,他们都喜欢吃拉面。”
      “就做拉面吧,千万不要麻烦了。”我说。
      “好。”她笑着说,“我送你们过去吧!”
      我们走出院子,姚亦淑突然返身跑了回去,再跑回来时手里提了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几瓶纯净水,她递给我说让我们带上,今天天气热。
      拐来绕去地从小巷子里走了大约有五六分钟,就到了映云镇边上的一处小水湾。河岸的斜坡下面,有两三道浮桥,旁边停靠着七八条小渔船。姚妈妈正站在岸边等我们,浮桥远端的一条船上,有个戴草帽的中年人也在向我们招手。
      “你们去上船吧,那个就是我二叔。”姚亦淑指着那边说。
      “你真的不和我们一起去吗?”我又问。
      “我要给你们做饭的,我妈一个人忙不过来。”她笑了笑说。
      浮桥有一点摇晃,我们走上去的时候,苏筱云和俞俪都小声惊呼了几下。二叔的渔船是条柴油机发动的铁皮船,远处看感觉很小,坐进去才发现船舱还是足够宽大。二叔给了我们每人一件救生衣,示范着教我们穿上,又提醒我们两边分开坐,于是,我和苏筱云坐到了一边,周立刚和俞俪坐到了另一边。
      渔船开动,缓缓地离开码头。姚亦淑和她妈妈站在岸上朝我们挥了挥手,脸上满是笑容。她今天很爱笑,肯定是因为有妈妈陪在身边的缘故。
      我们乘船驶出水湾,眼前呈现出一片辽阔的水面。岸边树木掩映,远处水天相连,如果没有马达轰响的噪音,这样的景色就足够称做是心旷神怡了。
      二叔站在船尾,和我们说着话,嗓门大的吓人。“这个水库,县里面早就让叫映云湖了。想开发旅游,还准备修度假村,但是我们一直改不过来叫法。这里产的银鱼有些出名,有专门的养殖场。其他鱼也多,很多都卖到外地去了。最近几年,省城那边很多人喜欢过来钓鱼,还有组织比赛……”
      “二叔,你平时就打渔吗?”俞俪喊着问。
      “不光打渔,还种着地,有时候还去你们城里头卖卖鱼。当兵回来就一直干这些事情,都十来年了。”
      “你在哪里当的兵啊?”周立刚问。
      “四川,重庆那边。我们那时候在大山里头修铁路,那里的山和咱们这里的山不一样,都是石头……”

      135、
      我问二叔我们要去的那个山在哪里。他说距离很近,但是想带着我们绕一下路,让我们多看一些风景。我们都说,还是早些过去吧,一会也好早些回去。他这才调转船头,把我们送到了不远的一处岸边。
      二叔把我们护送上岸,指点了一下上山的路,跟我们约好中午十二点钟过来接我们,然后就开船回去了。我们下船的地方,旁边就是一个小村子,眼见的只有六七户人家,不见人影,只听到一些鸡鸣犬叫的声音。
      苏筱云的状态很好,也没有晕船,和俞俪两个从岸边折了几枝芦苇,打打闹闹玩得高兴。走路上山,只翻过一座山头,就看见了山坳里的一座小庙。赭黄色的瓦檐,朱红色的庙墙,被周围的绿树林衬托得格外显眼。
      “这个地方,比禅云寺强多了嘛!”周立刚发出了一声感叹。
      “这里肯定经常有人来的,我们过去看一下吧。”我说。
      小庙没有围墙,只有一间大殿,雕梁画栋,油漆的颜色看上去还很新。殿门半开,殿上左边善财,右边龙女,正中供奉着端坐莲台的观音菩萨。朱漆的供桌上没有供品,但是摆着香炉和烛台,地上还放着两个草编的蒲团。
      “原来是个观音庙啊?”苏筱云在我旁边说。
      “是啊,你也看出来了?”我笑着说,“要不要进去磕个头?”
      “见庙就磕头,这样不好吧?连菩萨负责保佑什么的都不知道。”她说。
      我也一下想起了在禅云寺跪拜之后头痛欲裂的经历,不由也有些发怵。
      “观音菩萨是什么都可以保佑的。”俞俪说,“其他菩萨也一样,只要有诚心就可以拜,用不着怕。”
      苏筱云似乎被说动了,抬脚就想要进去。
      “这个好像是送子观音吧?”我故意开了个玩笑。
      她硬生生地收住了脚,回头瞪了我一眼。
      “进去拜嘛,没事的,迟早都要拜。”周立刚添油加醋地说。
      这下彻底惹恼了她,不过她并没有对我怎么样,而是抬手就去打周立刚。周立刚吓得扭头就跑,直接逃到了树林边上。
      “你说话小心点啊,我很会报复人的。”她佯装生气,指着周立刚说。
      “最坏的那个你不打,追我干什么啊?”周立刚依旧不服软地说,“你不是还没拜吗?在这里不能打人的。”
      苏筱云没再理他,转头笑着走了回来,周立刚还躲在那边不敢过来。俞俪趁着这个时间,已经进殿里磕了头,又退了出来。
      “你们别闹了,想拜就认真一点。”俞俪说。
      “你要拜吗?”苏筱云看着我问。
      她见我有些犹豫,接着就说:“这次我来吧,你不要进来了。”
      我看着她迈步跨进大殿,动作有些迟缓地跪下叩头。我在门外也同时默念着一个愿望,我不知道她许下了什么愿,我希望我能和她一样。

      136、
      我没有进殿去拜。等苏筱云出来,我们就走去了旁边。
      小庙附近的树林里除了白杨树之外,居然还有几棵山杏树。杏子差不多正在成熟期,低处的树枝上已经所剩无几,但高处还挂着不少,颜色有黄有绿。
      苏筱云一看见有杏子,就嚷着要吃。我们找了一根长树枝打下来一些,再上面的就够不着了。
      “才拜了观音,又想吃酸杏,有问题啊有问题。”周立刚说。
      “你胡说八道什么啊?”这回连俞俪也不饶他了,一把揪住了他的袖子,就喊苏筱云过来一起打。
      “哎呀,我错了!”周立刚这下跑不掉了,只能一个劲地求饶,“别打了,别打了,我给你们上树去摘杏子。”
      “你还会上树啊?靠不靠得住啊?”苏筱云停了手问他。
      “靠得住啊,我有基本功的。”周立刚有些得意地说。
      我们都笑着看他爬上了树杈,身手还算灵活,只可惜脑子反应有点慢。
      “你小心一点,能摘就多摘一些,带点回去。”我提醒他说。
      “你慢慢摘啊,我们再去后面看看。”苏筱云说。
      我和苏筱云往庙后的山崖下走去,俞俪没有跟过来,守在树下帮着周立刚接杏子。山崖下有一尊缺损严重的摩崖佛像,一看就知是遭到了人为的破坏。
      再往上走,在东边半山腰的位置,有一个半人高的石窟。旁边不远的石壁上深深地凿刻着几行字,竟然是一首先人留下来的七言绝句:几世轮回修善缘,相逢又叹度华年。东风莫要愁花落,归来山中苦坐禅。
      石窟内壁平平整整,里面空空荡荡,在洞口位置一左一右放着两块干净的石头。
      “这里应该可以坐吧?”苏筱云说。
      “我感觉这里像是闭关修炼的地方。”我说。
      “那我们就修炼一下。”她笑着说。

      137、
      我和苏筱云小心翼翼地坐在了洞口的石头上。
      空间确实很小,宽度刚好够两个人坐下,直起身来稍稍一抬头,就能撞到顶上的石壁。我把洞内仔细观察了一番,没有发现一点特殊的痕迹,这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石洞。脚边的地上有一层薄薄的沙土,有几只蚂蚁在穿行忙碌着。
      苏筱云双手托着下巴,坐在我的对面,微笑着一言不发。我也安静地坐着,感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端详过她。
      没有任何化妆,完完全全素净的一张脸庞,却精致的犹如工笔绘画中的仕女。红唇带笑,细眉上挑,一绺长长的刘海贴在腮边,每一根发丝都像是经过了独具匠心的勾勒。唯一的瑕疵,就是此时的眼神不够明亮,眼白上有一点血丝,瞳孔中更像是聚集着一团淡淡的雾气。
      “你昨晚没睡好吗?”我问她。
      “你也没睡好吧?”她反问我。
      “我是因为最近老喜欢做梦。”
      “有梦见我吗?”
      “当然了,每天都有。”
      “梦到我的都有些什么事?”
      “都是好事,有的能说,有的不能说。”
      “你能说的我不想听,不能说的我也能猜到。”她小声地说,“我最近也总是做梦,但是一醒来就都忘了。”
      “忘了也好,做完梦再去想,会很伤神的。”
      “你这样盯着我看,不累吗?”
      “你那么好看,我不觉得累。”
      “那就多看一会儿吧……”她把双手放下,身体更凑近了一些,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
      “我也要看看你。”她说,“我怕再过一阵子,就看不到了……”

      138、
      我和苏筱云对坐了很久。期间俞俪找过来一次想喊我们,但是远远地看到我们的样子,就又转身走开了。
      看看时间,已经到了该回去的时候,我和苏筱云这才一起走回了小庙。周立刚和俞俪摘了一堆山杏,都装在了原先装水的那个塑料袋里,两个人似乎也吃了许多,旁边丢着一地吃完的没吃完的杏核和杏子。
      “你们这么能吃啊?甜的还是酸的啊?”苏筱云笑着问。
      “甜的我们都吃了,太酸的都扔了,剩下的都是酸酸甜甜的。”俞俪说。
      “你们还要吃午饭吗?”我问。
      “不吃也可以,等会就直接回城呗。”周立刚说。
      “不行,我饿了,我要回去吃亦淑做的拉面。”苏筱云说。
      我们原路返回岸边,在下山的小路上,迎面遇到了一位弯腰驼背的老婆婆。老人家满头灰白的头发,穿着一身灰布的老式裤褂,怀里抱着一个蓝布袋子,拄着一根黑黝黝的木棍当拐杖。
      “婆婆,你是要去哪里啊?” 俞俪走过去问她。
      “我要去庙里跪献跪献(土语,同供奉)。”婆婆说话声音不大,但是很清晰。她停下脚步看着我们,和善地笑着。
      “那里的菩萨灵不灵验啊?”俞俪又问。
      “很灵验的,我们这附近的人都经常来。考大学结婚,都能求保佑。”
      “婆婆,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啊?”我也问她。
      “叫荆花岭。”
      “庙后面山上有个石头洞,原先是做什么用的,你知道吗?”
      “你说很小的那个啊?”婆婆想了想说,“原来里头放着个石头像,是个坐着的菩萨。我们以前还见过,后来让人偷走了。”
      我和苏筱云在那个洞口坐了那么久,如果那尊菩萨还在里面,我们必定是不敢坐的。但是我又觉得,在我们默默对视的时候,是有一尊菩萨坐在那里的,他大发慈悲,允许我们停留,又允许我们离去。
      老人家和我们说了几句话,就继续上山去了,看着她坚持的身影,我不免有些感慨与感动。我相信不管老人家去求什么愿,菩萨都会好好保佑她。
      回到岸边,正好赶上二叔的船也到了。乘船回去的时候,我注意到了明镜一样的水面上倒映的朵朵白云,这应该就是映云湖得名的由来吧。
      云浮在水,船停靠岸。
      姚亦淑正独自等在岸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