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赌气 ...

  •   85、
      我在学校门口看见了姚亦淑,她似乎在等人。
      “你在这里做什么?”我过去问她。
      她先是一笑,说:“在教室里呆久了,出来走走。”
      “你志愿填好了吗?”这句话算是这两天同学之间最常见的问候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填。”她说,“你有空的话,可以帮我选选吗?”
      我研究了一整天的志愿填报指南,自我感觉从中获得了一些经验,这时听她这样一说,马上就产生了乐于助人的兴趣。
      “可以啊,不难选的。”我把手里的文件袋一摇,“我的已经填好了。”
      “你准备今天就交吗?”她问。
      “是啊,留在手上夜长梦多,还不如早些做个了断。”
      “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了断。”她微微一笑说。
      “我们找个地方坐着说吧。”我提议。
      “去教室怎么样?”
      我和姚亦淑一起去了她跟读了几天的理科班的教室。教室里零零散散地坐着三五个人,看样子都是在填报志愿的住校生。我们找了个稍微靠后的座位,她先坐下,然后我隔着桌子坐在她的前排。
      她把她填报志愿的资料拿给我看。几张志愿表上都只贴了一张照片,其他地方都是一片空白。
      我问她估分的结果,她的总分比我要高一些。再详细问单科的分数,发现她竟然没加语文作文的分数。于是我按四十分的标准给她加了进去,这样一来,她的分数应该完全够重点线了。
      理科的录取分数线历年来和文科相差不大,但是专业非常之多,好多专业我都不清楚那具体是要学什么。我问姚亦淑她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专业,她说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要不然就是经济类的专业。
      我记得她说过喜欢大海,问她要不要专门选择些沿海的城市。她说她自己觉得哪里都可以,不过今天给家里打了电话,她妈妈想让她选省会的大学。
      她这个分数,报本省的院校完全绰绰有余了。我建议她也考虑一下邻省的重点院校,或者京津地区的学校。
      “随便了。”她笑笑说,“不然拿你的给我看一看,让我做一下参考。”
      “我们的学校专业区别都很大,没什么参考价值的。”虽然我这么说,但还是把表格拿给了她。
      她很认真地看着我那张表格,样子像是在思索。
      “你选的这个地方,有很多山吧?”她问。
      “有大山,也有大江。”
      “你果然还是喜欢大山。”
      “和那个关系不大,主要还是根据分数来选的。”我笑着说,“我还是比较喜欢我们这里的山,可惜又搬不走。”
      “能让你搬走的,就不是山了。”她幽幽地说。

      86、
      我帮姚亦淑把筛选出的学校写在了一张纸上,重点列出了京津两地的两所大学,还有一所本省的普通院校。她看了几遍,又自己比对着志愿指南上的内容做了点标注。
      “感谢你了,今天要不是你,我真的就没什么头绪了。”她说。
      “不要这么客气。”我有点不好意思,“报志愿这件事,我其实也不太懂。分数、学校那些客观的因素当然要考虑,但是有时候也要靠感觉。人们都想选好的,不想选差的,但是到最后,大多数人还是会选自己感觉比较适合的那一个。所以还需要果断一点,就当是赌运气。”
      “我还是要好好想想,我的运气一向不好。”
      “我刚才是说其他人……”我笑笑说,“你估分的成绩很高了,报考重点类的院校都应该非常有把握,完全不需要去靠运气。”
      “那你呢?”她问,“你填报那所学校有把握吗?”
      “这个,我最多有七八成的希望。”我想了一下,对她实话实说,“我报的那所学校是今年高校扩招第一年在我们省招生,没有往年的录取数据做参考。我就是在赌运气。”
      “哦,原来是这样……”她小声说着。
      “不说这个了,反正我一会儿就去交了,行与不行就这样了。”我放松似地笑了一下,又问她,“你明天交了志愿表就回家吗?”
      “应该是的。”她说,“在城里也没有其他事了,就回去等成绩公布。”
      “紧张复习了那么久,好不容易等到考试这些事情全部结束了,可以考虑好好放松一下,比如去个什么地方玩一下。”
      “你这个建议不错。不过,我还没有顾得上想这个。”
      “好吧,不打扰你了。”我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我去老师那里交表。”
      “你去吧。”她说,“我也快想好了。”
      从教室出来,差不多已经是晚饭时间。我去班主任张老师的办公室,发现里面只有他一个人在。得知我来交表,他略微有点诧异,拿过去看了好半天,又问了我估分的情况。我问他,老师,没什么问题吧?他说,表格没有问题。
      办公室出来,校园里已经亮起了灯。我有意走教学楼那边过去,顺路看了一下理科班的教室。教室里灯亮着,隔着窗户一看,还有两三个同学在。
      再看我和姚亦淑刚才坐的位置,课桌上还放着表格资料,但是她却不在座位上。我想她可能是临时有什么事情出去了,但是表格这样重要的东西,不应该随意放在那里。于是我就走了进去,想帮她照看一下。
      我看见了一张已经正式填了一大半的表格,我没敢细看,我很快退了出去。
      我看见了两个字——重庆。

      87、
      我站在楼前远处的阴影里,等着看到姚亦淑走回了教室。
      她在志愿表上填了一个和我同个地方的学校,我不敢妄自推断那是什么原因。或许是在我刚走之后,她另外发现了自己很感兴趣的学校,恰巧也在那里。也或许是她只是试填那张表格,回头肯定会作废掉,重新写一张。
      我回想起我和姚亦淑认识以来所发生的事,突然察觉到许多当时未曾在意过的细节,如果把这些细节联系起来,就大致可得出一个我不想面对的结论。这个结论有如微风吹动涟漪,让我内心一阵起伏不定。
      我不敢说那是一种好感,因为我不允许自己在除了苏筱云之外,还对其他女孩有类似喜欢的情感。但是那种感觉又确实存在着,甚至在我第一次见到姚亦淑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我对她,或者她对我,更有可能是彼此。
      我感觉有一种若有若无的重量压在心上,无法摆脱,也无可奈何。又有一种类似负罪感的恐慌,令我不知所措。感觉就像是一只闯入了鸡舍的小老鼠,还没有来得及把那个自己喜爱无比的鸡蛋偷偷抱走,就被一只突然破壳而出的小鸡跟随在了身后。
      我没有停留太长时间,更没有想等着姚亦淑出来。在被路过的同学好奇地看过几眼之后,我就匆匆忙忙地回家了。

      88、
      第二天,是学校规定交志愿表的期限,虽然我已经交过,但下午还是去了学校。比我早来的同学有很多,张老师的办公室门口被堵得水泄不通。有的人表格还没填完,来找老师咨询求助;有的人之前已经填过,现在又想重新修改;大多数填报完成的,又在相互打听询问。
      苏筱云眉开眼笑地站在人群之中,不停和班上的其他同学说着话,那种浑身散发的热情与亲和,在一个月之前都难以想象。我远远地看了她半天,她就像没看见我一样自顾和别人说话,我走到她近旁,她还是无暇理睬我。
      “你报的哪里的学校?”有个女生问她。
      “上海啊。”她笑眯眯地答道。
      “上海?好地方啊,你真会选。”女生夸赞说。
      “我本来想选另一个地方的,但是有人不让。”她说着终于看了我一眼。
      我暗自叹了口气,又走近一点,小声问她:“你真的填了上海?”
      “是啊!”她一甩头,满不在乎地说,“怎么了?和你冲突了吗?”
      我顿时无语,感觉有空气淤积在了胸口。苏筱云看见我的样子,也不再说话,她没有走开,目光游移着看看两边又看看我。
      “我不是那样想的……”我说。
      “你别说了。”她打断了我,接着就笑了起来,“我是和你开玩笑的,你不要这么紧张。我昨晚上已经想通了,我懂你的意思,不就也是一次考验吗?”
      我勉强笑了一下,有些感激地看着她。
      “你真的不要这么紧张。”她微笑着说,“我和俞俪他们几个一起订了一个计划,准备出去玩一下。”
      “什么时候订的计划?”我不由地问。
      “昨天下午才临时决定的,本来也不想提前告诉你。”
      “准备去哪里?”
      “去宋绣她家那边,那边有座山,你应该知道吧?”
      “有耳闻,没去过。”我说,“都有谁要去?”
      “就我们四个,还有宋绣。”
      “哦,什么时候去?”
      “明天下午出发,提前在我家里集合。”她说着眼睛一亮,“还有一件事,我爸爸说了,让你们明天中午在我家吃饭。”

      89、
      交志愿表的同学陆陆续续地来,又陆陆续续地走。
      张老师忙里偷闲地拿出来一本毕业纪念册,让每一位来的同学都在上面给他写点留言。我看见纪念册的扉页上贴着一张我们班的集体照,是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拍的。背景是教学楼前的小花园,杨柳新绿,每个人都笑意盎然。那个时候我和苏筱云刚刚同桌不久,彼此都还不怎么熟悉。
      同学们在留言里感叹着时光匆匆,表达着留恋不舍。我也非常不舍,感觉高中三年的时间都不及最后这三个月过的匆忙。同学们彼此问候告别,面对时的表情像坦然盛放的花朵,离去时的背影又像是脱离了樊笼的小鸟。
      人们渐渐散去,只剩余了我们几个好朋友聊天。俞俪和宋绣都主要填报了省内的院校,周立刚说他填报了许多地方,祖国大地东西南北各处都有。
      “我觉得你挺有勇气的,简直都要崇拜你了。”俞俪笑着对他说,“我也真心希望你能考上,这样我今后出去旅游就又多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了。”
      “你别夸我了,”周立刚摆了下手说,“实话说我自己都没抱什么希望,就当是赌运气了。”
      “敢赌运气也证明你有胆量啊,没什么不好,总比赌气好。”俞俪说。
      “你们别再说报志愿的事了,我听了头疼。”苏筱云插话说,“我们还是讨论一下出去玩的事情吧。”
      周立刚说他已经向他爸借用了家里的面包车,到时候由他自己开,给我们充当来回的交通工具。俞俪说对他的驾驶技术不够放心,我说我见过周立刚开过两次车,走人车稀少的乡间小路,应该没什么问题。
      宋绣说已经打电话告诉了家里,他爸妈都欢迎我们去做客,最好多玩几天。我们商量最多就玩两天,俞俪提醒我们带点衣服和洗漱用品。
      “带那些东西做什么?”我随口问了一句。
      “要过夜啊……”苏筱云说,“难道你不洗脸不刷牙吗?”
      “一两天时间,无所谓吧。”我说。
      她嫌弃似地推了我一把,笑着说:“那你到时候离我远点。”

      90、
      七月十一日,我们计划出游的日子。
      陪伴了数年的闹钟被我丢进了大衣柜,紧绷了许久的神经得到了放松,由此获得了特别纯粹的睡眠。当周立刚冲进房间掀我被子的时候,我还在做梦。
      我在昨晚已经告诉了爸妈今天要出门去玩。我爸提出要找人开车送我们,知道我们是要乘坐周立刚开的面包车后,我妈又不停地叮嘱一定要路上注意安全,这让我突然有了一种将要离家远行的感觉
      我简单洗漱了一下,就跟着周立刚出了门。上了车,开出了马路上,才想起自己什么都没带。
      “你带了毛巾那些没有?”我赶紧问他。
      “带了。”他把着方向盘说,“毛巾可以给你用,牙刷可不行。”
      我看见后座放着一个鼓鼓囊囊的旅行包,就问他:“你还带了些什么?”
      “尽是些零碎杂乱的东西,但是应该都有用场。”他看了看我问,“我们中午是要到苏筱云家,对吧?你早饭都没吃,是不是惦记午饭多吃点啊?”
      “我可没那么想。”我说,“我这是第一次去她家。”
      我和周立刚此前都没有去过苏筱云家,不过地址还算好找,因为苏筱云曾经给我画过一个比例失调但方位明确的地图,我也早就牢记在心。
      我们把车停在巷口,然后走路进去。苏筱云家正好在这条巷子的中间,从水泥院墙的长度和高度就能判断出这是一处很宽敞的院落。门楼高大,两扇黑漆的大门只开了一扇。院里有个很大的园圃,栽满了金黄灿烂的向日葵。
      正对院门是一栋二层小楼,宽度至少有五间房,楼门口靠向东边。小楼与园圃之间还有一块比较大的空地,铺满了红色的方格地砖。
      俞俪比我们早到,她在院门口等着接我们,先带我们去给正在厨房里忙碌的苏筱云的妈妈打了个招呼,然后又带我们上楼。
      周立刚说他肚子不舒服,一上楼就直奔厕所而去。我跟着俞俪去了苏筱云的卧室。
      卧室不大,但有一面很大的窗户,窗台上摆着一个仙人球盆景,窗前是张书桌,挨着一张双人床。淡紫色的窗帘,淡紫色的床单。房间正中悬挂着一串蓝色的风铃。房门开着,我们进去的时候,苏筱云正坐在床边低着头发呆。
      “喂,他们来了。你又坐着发什么神经呢?”俞俪喊她。
      她抬头看了看我,然后又把头低了下去,声音低低地说:“说来就来了,真麻烦!”
      我莫名其妙地问道:“不是约好的吗?”
      “又没说你……”
      她幽怨似的看了我一眼,接着又和俞俪对视了一下,两个人就一同哈哈大笑了起来。我浑然不知道她们在笑什么,只好走去窗前,去看院子里的情景。
      “你究竟行不行啊?”俞俪笑着问她,“不行我们就改天。”
      “行啊!”她一下从床上跳了下来说,“多带几条裤子就是了。”
      “……我不敢和你说了。我去楼下了。”俞俪说完就走了出去。
      我这下终于隐约知道她们在说什么了。书桌边上放着一包东西,我刚才一直以为是包纸巾。现在耳根开始发热,眼睛都不知道该看哪里了。
      “你又在紧张什么啊?”苏筱云走了过来,笑着问我。
      “没什么。”我慌忙答道。
      “不要紧张。”她安慰着说,“这才刚刚开始,你要做好准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