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品人录》节选(一) ...

  •   易中天《品人录》之如此父子——康熙与雍正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一代雄主康熙大帝病逝于畅春园。他留下了一片大好河山,也留下一个严峻的问题:谁来继承?这个问题的答案,他生前没有明说,只是对大臣们说:“朕万年后,必择一坚固可托之人与尔等作主,必令尔等倾心悦服,断不致赔累尔诸臣也。”对此,朝臣们多有猜测,但似乎很少有人想到,这个“坚固可托”的人,竟会是四阿哥雍亲王胤禛.(甚至有历史学家怀疑康熙是否说过这样的话,此处不讨论)
      可以继承皇位的人原本很多.
      按照多子多福的观念,康熙福气不小。他前前后后一共生了三十五个儿子。除掉早夭不叙齿(排行)的十一个,中途夭折的四个,也还有二十个。其中,最年长的胤禔(音支,意思是安、福、喜),康熙十一年生,五十一岁,最小的是胤秘(即秘,意思是神秘、深奥),康熙五十五年生,七岁。到康熙晚年,除二阿哥胤礽(音仍,意思是福)是太子外,还有亲王三人:诚亲王三阿哥胤祉(音止,意思是福、喜、赐福),雍亲王四阿哥胤禛(音真,意思是以至真至诚感神而获福佑),恒亲王五阿哥胤祺(音其,意思是吉祥、安详)。郡王三人:直郡王大阿哥胤禔,淳郡王七阿哥胤佑(音佑,意思是神灵保佑),敦郡王十阿哥胤{礻我}(音俄,意思是祭祀).另外,八阿哥胤禩(同祀)虽然是贝勒,但能力强,威望高,朝廷中拥护他的人多,十四阿哥胤禵(音题,意思是福)虽然是贝子,但在外带兵打仗,有大将军王的头衔,威风也不小。这些人,都有资格承继大统,胤禛并不当然地就是下任皇帝。
      当然的下任皇帝原本是胤礽.胤礽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儿子,也是康熙皇帝唯一的嫡子。皇后生下胤礽就命丧黄泉,胤礽则在出生的第二年即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就按照汉族王朝的传统礼法被立为太子,到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第一次被废,整整当了三十三年太子。时间这么长,当然要出问题.一是他的性格变得乖张、残忍、贪婪、刚愎、骄奢淫逸,暴戾不仁;二是他对没完没了地当太子,已明显地表现出不耐烦,而且对康熙形成了威胁。康熙说:“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夏,康熙出巡塞外,发现胤礽竟每晚都在自己的帐篷外转悠,窥视父皇的动静。康熙终于忍无可忍,下令将其锁拿,并宣布废掉了这个太子。
      太子被废,储位空缺,多少有点资格的皇子都红了眼睛。其中,最迫不及待也跳得最高的是大阿哥胤禔。他认为,既然嫡子被废,当然该立长子。所以,他恨不能置废太子于死地。胤礽被废,康熙派他看守,他便把胤礽看得死死的。胤礽说:父皇若说我别样的不是,事事都有。只是弑逆的事,我实无此心,须代我奏明。胤禔却断然拒绝,说是父皇有旨,你的话都不必上奏啦!这样完全不顾兄弟情分,就连一贯反对太子的九阿哥禟(音唐,意思是福佑)都看不下去,胤禛更是斩钉截铁地说:你不奏,我奏!事关重大,不能见死不救!胤禔这才只好代奏。但他在弟兄们的眼里,自然也就成了一个无情无义的小人。
      小人总是弄不清自己的斤两.康熙根本看不上他(康熙事后对胤禔的评价十分恶劣,有凶顽愚昧,气质暴戾,甚至下贱无耻等,还说自己早就厌恶他了。其实胤禔也未必就是小人。诸皇子中,他为康熙出力最多,只因争夺储位,竟遭此唾弃。)他却误以为康熙不杀胤礽是下不了手,竟然跑到康熙那里去请命,说父皇如果有所不便,儿臣愿意代劳。这样露骨的表演,让康熙既愤怒又鄙夷。既恨他骨肉相残,全无仁爱之心,又笑他自作聪明,居然以小人之心度君王之腹。正好,这时又一件阴谋被揭发:胤禔为了搞垮太子,竟然买通一个蒙古喇嘛名叫巴汉格隆的施行巫术,妄图咒死太子,难怪太子行为乖张了。于是,康熙下令将胤禔革爵,严行圈禁,并称他为乱臣贼子,说他为天理国法,皆所不容者。因为诅咒兄弟,是不悌,妄图让父皇背上杀子罪名,是不孝,祸乱国法,是不忠,残及骨肉,是不仁。胤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太子没当上,反倒成了囚徒。   康熙迫不及待地废黜太子,除势在必行外,多少也有杀一儆百的意思在内。没想到鸡杀了,猴子却跳得更高。胤礽自己固然贼心不死,其他皇子的野心更是大大地膨胀。这就让康熙大伤脑筋。康熙原本是很为自己的儿子们骄傲的.他看不起明朝的皇子,认为他们只会养尊处优,什么本事也没有,简直蠢得像猪,难怪明朝覆灭。因此,他一反明朝不准皇子预政的规定,放手让成年皇子参预朝政,处理政务,甚至带兵打仗。结果康熙的儿子一个个都出落得精明能干,一表人才,即使不能统帅全局,至少也能独当一面。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康熙只想到皇子们有才干有历练,可保大清王朝江山永固,却没想到有能力的人也多半有野心,大家都有能力也就都不相让。看来儿子太少太蠢固然不行,如果又多又能干也是麻烦。真如先贤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也能变成坏事。
      于是康熙采取了一系列的断然的措施。先是发出警告:诸阿哥中如有钻营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断不容。而且,很可能还短期囚禁了几个有谋储嫌疑或有继统资格的年长皇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则早被圈禁。后来又将废太子复立,以为平息诸子争位的手段。然而这些全都不管用。废太子一点也没接受教训,不但毫无属性之心,反倒变本加厉,更加暴戾无道,穷奢极欲,终于在复立三年后再次被废。诸皇子也毫无收敛,反倒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争夺储位的斗争中来,如胤禟胤礻我胤禵等人,都一个个浮出水面。他们或单枪匹马,或结为团伙,或制造舆论,或刺探机密,或策划于密室,或点火于基层,总之都在窥测方向,以求一逞。其中,最为众所瞩目的,便是八阿哥胤禩。
      胤禩的斗争策略是收买人心。
      胤禩在皇子中排行第八,爵位却不算高,是个贝勒。清制,皇子、皇孙的封爵凡四等,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贝勒只算三等.排行在胤禩前面的,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都封了亲王.六阿哥胤祚在康熙二十四年即已去世,七阿哥胤佑封了郡王.就连排在后面的十阿哥胤礻我也封了郡王,因为胤礻我的生母是贵妃。清代宫闱之制,皇后以下,有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 、答应、常在七个等级。胤礻我生母级别很高,仅次于胤礽生母(皇后)和胤祥生母(皇贵妃),因此得以封王。胤禩的生母,却是辛者库贱人。辛者库是满语,翻译过来就是洗衣房,专门收容旗籍重犯的家属,从事各种贱役。贵长贱幼,这是礼法,子以母贵,也是规矩。胤禩没什么话好说。但叙齿封爵刚好在他这里划线,他比胤佑又只小一岁,心里便难免不平衡。
      胤禩因出身不好而受压抑,反倒激发他奋发向上的精神。他人品出众,识量不凡,仪表端庄,风度儒雅,丝毫没有<红楼梦>中贾环那种猥琐卑劣,因此曾博得康熙的好感 ,十八岁即被封为贝勒,在被封的弟兄中是最小的一个。他又以仁爱自励,为人谦和有礼,倾心结交士人。于是,朝中大臣交口赞誉,说他极是好学,极是好王子.。连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都在康熙面前说他有才有德,心性好,这在胤禩,可能是半主动半被动的事。说主动,是因为他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要争夺储位,就得争取人心。说被动,则是因为他和其他皇子相争,本钱并不太多,惟一的本钱也就是人缘. 然而这个好人缘却害苦了他。
      康熙在四十七年九月初四废黜太子后,忽然又在十一月下令朝廷满汉大臣各自举荐太子,明令除大阿哥胤禔外,诸皇子均可入选。康熙还表示,大家看中谁,就立谁.结果不出所料,得票最多的是胤禩。谁知康熙皇帝翻脸不认人,不但没有立胤禩为太子,反而下令彻查是谁带头拥立胤禩的。群臣开始还互相包庇,但哪里顶得住康熙的凌厉攻势?最后都查出来了:为首的是议政大臣、大学士马齐,次为康熙的舅舅兼岳丈佟国维,此外还有王鸿绪等人。康熙毫不客气,将马齐夺职拘禁,其弟革退,责令王鸿绪退休。保举胤禩的人,全都讨了个没趣。
      康熙此举简直蛮不讲理,他不立胤禩的理由也很牵强。一是说他没有行政经验,二是说他曾经犯过错误,三是说他生母出身卑贱。没有经验可以积累,犯过错误可以改正,生母出生不好也可以改变,只要宣布除其贱籍就行,何况她已封了良妃!看来,不愿意立胤禩才是真实的原因。但不立胤禩也罢,为什么要加害于拥立者?拥立者提名胤禩乃是奉旨举荐。旨意只说不得推荐胤禔,没说不得推荐胤禩。所以举荐胤禩,并非违旨。臣子并未违旨,皇上却已食言。明明说众意属谁,朕即从之,现在众意均属胤禩,为何不从?岂非出尔反尔,全然不顾君无戏言的原则?
      现在看来,康熙此举,是有预谋的,目的则是引蛇出洞,看看胤禩到底有多大势力多大能耐。康熙原本是喜欢胤禩的,后来逐渐对胤禩不满,尤其不满其收买人心。康熙说:八阿哥到处妄博虚名,凡朕所宽宥及所施恩外,俱归功于己,人皆称之。这就使得一贯大权独揽唯我独尊的康熙极为恼怒,甚至扬言谁再敢说胤禩一个好字,朕即斩之,因为此权岂肯假诸人乎!为了将胤禩的真面目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也为了对胤禩的势力进行一次火力侦察,康熙亲自策划导演了推荐太子这场戏,而且事先做了周密安排:一祭告天地祖宗时,说臣虽有众子,远不及臣,实际暗示胤禩也不合格,二明令禁止诸皇子邀结人心,树党相倾,矛头所向十分明显,三借一个名叫张明德的算命先生说胤禩后必大贵一事,指斥胤禩妄蓄大志,阴谋夺嫡,令将其交部议处,实际上警示胤禩,也警告八爷党。即使在举荐太子的前几天,康熙也一直在打招呼。十月初一,他宣布:储君人选朕心已有成算,但不告诉大家,也不让任何人知道。十一月八日 ,他又说立谁为太子,在朕裁夺,全由他自己一人决定。有如此之多的铺垫,这才于十四日宣布举荐太子,而且同时下令马齐不得参预,意思实在再明白不过。可惜马齐等人利令智昏,硬是要把胤禩送到火上去烤。康熙已经宣布他不准介入,他却按捺不住心头的兴奋,特地跑到内阁去制造舆论,说什么听说大家都举荐胤禩呀!很显然是要利用自己的职权地位施加影响。鄂伦岱、阿灵阿、揆叙等人闹得更不像话。他们在自己手心写一个八字,见了朝臣就亮出来,等于是秘密串联了。这当然不能为康熙所容忍。其实,马齐等人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就不难明白康熙的用心。又是已有成算,又是在朕裁夺,明摆着根本无须朝臣举荐,还瞎起什么劲?何况,康熙同时还说了八阿哥胤禩向来奸诈这句话,应该说是打足了招呼.
      不过最后的结果仍使康熙大为震惊。他没想到胤禩只是一个贝勒,势力就这么大。如果当了太子,那还得了!而马齐等人不顾自己一再暗示,顶风而上强行举荐胤禩,简直无异于逼宫。因此他说:朕恐后日必有形同狗彘之阿哥,仰赖其恩,为之兴兵构难,逼朕逊位而立胤禩者。他表示:若果如此,朕惟有含笑而殁已耳。康熙对胤禩的猜忌防范到这个地步,根本就不可能传位给他。
      胤禩的八爷党显然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只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却不知道这天下如果是皇帝的,而且牢牢被皇帝掌握在手心里,那么,得人心就不如得君心。甚至,越是得人心,就越是不得君心。因为任何独裁的君王都决不会允许别人的威望和受到拥护的程度超过自己。马齐他们拉选票的那套做法,如果是民主政治时代或许有效,可那时是君主时代,真不知有没有搞错!
      不过,胤禩这一闹,却帮了胤禛的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