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品人录》节选(二) ...

  •   四阿哥胤禛在这次举荐太子的活动中得了多少票,我们已不得而知,但肯定很少,也许没有。因为选票大多被胤禩拉走了,拉不走的则多半会保举废太子胤礽,包括胤禛自己就是这样。他明白自己现在还排不上号,也不愿意去当出头鸟,而其他野心勃勃的弟兄们又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与其让这些咄咄逼人的家伙上台,还不如把废太子扶起来,今后的日子恐怕要好过一点。
      胤禛也没什么人缘.与胤禩这位人见人爱的八贤王相反,他是有名的人见人畏的冷面王。他和谁都不特别亲近(惟一亲密的兄弟是胤祥),和谁也不特别疏远,见了谁都是公事公办的样子。如果康熙有什么事情交办,他就更是只讲王法,不讲情面。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顺治皇帝的淑惠妃去世,丧事办得十分潦草,康熙下令胤禛查办。胤禛立即查出应由满笃、马进泰、马良、赫奕、马齐等人负责,毫不留情地给了他们处分。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康熙责备鄂伦岱等人结党。鄂伦岱以国戚自居,不知畏惧。胤禛便对康熙说:此等悖逆之人,何足屡烦圣怒,乱臣贼子,自有国法,若交于臣,便可即行诛戮。胤禛这样铁面无私,严刑峻法,当然便很难有什么人缘。
      所以,到诸王谋储时,胤禛便采取了低调的态度,不但不热衷,甚至不掺和。他很明白,自己并不具备特别的优势:论嫡庶,他不如胤礽;论长幼,他不如胤禔;论学识,他不如胤祉;论人望,他不如胤禩。甚至论才干,他也未必比得上亲弟弟胤禵。既然如此,争他做甚,不如坐山观虎斗,说不定可以坐收渔利。即便无利可图,也不会失去什么。因此,当胤禩他们为夺嫡而忙得不可开交时,胤禛却把自己打扮成天下第一闲人,参禅礼佛,吟诗作赋:“山居且喜远纷华,俯仰乾坤野兴赊.千载勋名身外影,百岁荣辱镜中花。金尊潦倒春将暮,蕙径葳蕤日又斜。闻道五湖烟景好,何缘蓑笠钓汀沙。”俨然一副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样子。
      胤禛的这种姿态很得康熙的欣赏。他表扬胤禛说,先前拘禁胤礽时,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唯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屡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胤禛听了,却表示诚惶诚恐不敢仰承。他心里很明白,太子是保不住的。只不过除太子外,也无人可保,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但这事又不能张扬,以免攻击太子的人反感。因此在康熙面前,极力否认自己保过太子。这样一来,他又得了个谦虚的美名。
      这种谦虚和仁爱也是有事实作证明的。胤禛在康熙面前不但替太子说话,也替别的兄弟说话,因而为诸阿哥陈奏之事甚多。他甚至提出,都是一般兄弟,胤禟等人爵位太低(贝子),愿意降低自己的世爵,分封于弟弟,大家地位相当。这很可能是作秀,透着一股子假惺惺,然而却为康熙看重。康熙曾对群臣说:朕览史册,古来太子既废,无得生存者,过后人君莫不追悔。他很不愿意自己百年之后胤礽被兄弟们欺辱残害,不得善终。大阿哥对胤礽恨之入骨,八阿哥胤禩和胤礽势不两立。这两个人当了皇帝,胤礽都没有好日子过。四阿哥胤禛在墙倒众人推的情况下能帮胤礽说话,胤礽在他手下当不会太难过(事实上雍正后来对胤礽和家人都不错)。就像当年李世民立李治不立李泰一样,康熙很有可能因此而选中胤禛。
      因此五十一年(1712年)以后,康熙对胤禛越来越信任,差使也越派越多,甚至在登极六十年大庆时派胤禛代替自己到盛京三大陵祭祀。盛京三陵,即爱新觉罗家族远祖的永陵、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和太宗皇太极的昭陵,是大清王室真正的祖坟。胤禛能代父祭祖,可见其在乃父心目中的地位已很不轻。康熙去世前,他又代父于冬至日到南郊祭典。这是国家大典,可以奉派恭代的皇子,差不多已被暗示为储君了。
      由于器重喜爱胤禛,康熙在晚年经常幸临胤禛的花园,与胤禛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诸皇子中,得此殊荣的,只有胤禛和胤祉。这大约因为他们两人在夺嫡斗争中表现得比较超脱淡泊之故吧!史料证明,这一阶段,关心康熙身体,劝请皇上就医,并推荐医生,检视用药和药方的,也只有他俩。所以,康熙只有在他俩那时,还能体验到一点骨肉亲情。
      康熙赐给胤禛的园子,就是赫赫有名的圆明园,只是当时规模不大。八国联军焚烧的那个圆明园,是雍正和乾隆在此园基础上扩建的。圆明园的园名,则是康熙所赐。它的意思,据雍正后来解释,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总之是有深意存焉。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春,康熙到圆明园牡丹台赏花,见到胤禛第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十分喜爱,便带回宫中亲自教养.这事也常被人看作是康熙传位于胤禛的原因之一:为了让弘历当皇帝,就先让他爹当皇帝。这是有先例的。明成祖立储时,在后来的仁宗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之间犹豫不决,朝臣解缙说:观圣孙,于是成祖意决。
      其实,康熙对胤禛一直颇有好感。第一次废太子后,康熙曾于十一月十六日对群臣有过一次训话。他比较了几位皇子,对大阿哥胤禔和三阿哥胤祉未作评价。对五阿哥胤祺,康熙说他心性甚善,为人淳厚。对七阿哥胤佑,康熙说他心好举止蔼然可亲。对八阿哥胤禩,康熙则说诸臣奏称其贤。胤祺胤佑是康熙自己觉得好。胤禩是臣子们说他好,亲疏之别已很显然。对于胤禛,康熙说得很多。他说惟四阿哥,朕亲抚育,幼年时微觉喜怒不定,至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康熙对胤禛的喜爱,已明显在其他皇子之上。
      康熙的这段话,应该说基本可靠。胤禛既然是康熙躬亲抚育的,自然比其他皇子要亲一些。太子失爱以后,他便成为第二梯队。第二梯队其实是很危险的。胤禔和胤礽的下场就是证明。胤禛的聪明之处,就是不以第二梯队自居。别人争先恐后,他反倒躲得远远的,只在诚孝二字上下功夫,自然大得君心。他甚至连喜怒不定的毛病也改了(其实没改,是装的),又大得康熙赞赏。正是这种克制功夫,使他能在皇子们的纷争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态度。
      胤禛对谋储表现得不热衷,无疑引起了康熙的好感,康熙当然不会不知道他这不热衷是装出来的。但康熙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要让那些有才干有实力的皇子完全不作非分之想,根本就不可能。既然真超脱并不可能,那么,能装就好。因为能装,说明心里还有君父,终不至于谋反逼宫,而康熙要的也只有这一点.他亲眼看到,为了争夺储位,皇子们一个个赤膊上阵,杀红了眼睛,撕破了脸皮,兄弟情分父子天伦都荡然无存。这时,有那么一两个人装一装 ,好歹还能保住那一套脉脉温情的薄纱,有这么个还愿意装装样子的人来接班,也能保证自己寿终正寝。当然,他更不会在自己去世后停尸不葬,先去和弟兄们打架。所以,即使康熙看出胤禛是装的,也不会戳穿,而只会和他一起把戏唱下去.。康熙知道自己离下台已不太久,能把戏唱到底,就算功德圆满。
      其次,能装,说明心中有城府,而为人君者是不可能没有城府的。做皇帝的,哪能一辈子只说真话,不说假话,只袒露真情,不弄虚作假?做皇帝的秘诀,就在于真真假假,这才显得天威莫测,也才能驭人。所以,康熙即使看出胤禛是假超脱装潇洒,也不会反感,只会欣赏。
      然而在一般人看来,康熙所选中的是十四阿哥胤禵。(康熙晚年比较喜欢的皇子还有胤祉.胤祉也是有才的人,而且深得康熙信任.许多重要的任务,康熙都是同时指派胤祉和胤禛一起操办。他在胤礽胤禔出事后,是年龄和爵位最高者,自然也想当太子。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胤祉出事,被削爵圈禁,雍正便和他秋后算账,说他在太子废后以储君自命,胤祉也确实有所活动,曾派亲信孟光祖到各地联络督抚。然而康熙只将孟光祖处斩,却不追问胤祉这个主谋,还私下要胤祉的下属帮他赖账。不过康熙之于胤祉,更多地是爱他的文才。康熙让他在畅春园主持蒙养斋,研究律吕算学历法天文,相当于皇家科学院的院长。这样学者型的人物,当皇帝就未必合适。)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三月,胤禵被任命为大将军王,十二月率师出发,驻兵西宁,与西北诸敌周旋。胤禩集团对这一任命看得很重。在他们看来,任命皇子为大将军,是进行考验,也是给予机会。如果经受了考验,立下了战功,就有了政治资本,继承皇位理所当然。胤禟甚至当面对胤禵说:早成大功,得立为太子。当时一般人,也把这大将军王视为向皇太子的过渡。因为胤禵挂帅出征的仪式极为隆重:康熙亲行祭礼,亲授敕印,诸王及二品以上官员齐集德胜门军营送行,帅旗用正黄旗旗,俨然代皇帝出生的架式。所以,在胤礽被废,胤禔被囚,胤禩被斥之后,胤禵成为夺嫡之呼声最高者。
      其实这是康熙有意制造的烟幕,目的是分散大家的注意力,使胤禛不致四面受敌,自己也不致难得安宁。因此,康熙故意给了胤禵一个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头衔:大将军王。这头衔听起来神乎其神,实际上不三不四:将军不是将军王不是王,说是将军吧又是王爷,说是王爷吧又没有封号。说到底,是个假王,大家爱怎么想就怎么想,爱怎么看就怎么看。这种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的手法,实在最得中国传统权术之精髓。
      康熙的这一用心极深。康熙喜爱胤禵不假,不放心他也是真。因为胤禵已经上了胤禩的贼船。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九月二十九日,康熙痛斥胤禩妄博虚名,邀买人心,柔性成奸,妄蓄大志,下令将其,胤禵便挺身而出为胤禩辩护,言语举止极为冲动,结果遭康熙痛打。康熙甚至气得拔出刀子,差一点斩了胤禵那愣头青。这在胤禵,也许是哥们义气(康熙说是梁山泊义气),但在康熙眼里,却是个危险的信号:胤禵如此维护他那个八哥,胤禩如果要搞政变,带兵前来逼宫的一定是胤禵。因此康熙一直想把胤禵和胤禩拆散。现在有这样一个好机会,当然不会放过。西北军事紧要重大,确实需要年轻有为的皇子坐镇指挥。胤禵也确实有此能力资格,派胤禵出征,说得过去。胤禵由贝子一跃而为大将军王,挣足了面子,又有战功可得,自然乐意前往。群臣以为康熙已心中暗许胤禵,派他出征是积累军事经验和政治资本,也就不再为立储一事来吵闹,朝廷落得清静。至于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小人党附胤禵,则不足为虑。胤禵远在天边,他们就是想拍马屁也够不着。康熙这一安排,无疑是一着妙棋。
      这一手对诸皇子也是制约。胤禵有了追求,就不会生事端,胤禛有了对手,就不会翘尾巴,胤禩一伙有了盼头,也不会铤而走险。如此,则康熙的晚年,便可以安度了。当然,康熙也留了余地:如果发现胤禛并不理想,只要召回胤禵即可。他是大将军王,担任储君并不唐突。如果胤禛可以继位,胤禵那边也好交代,因为他原本只是个假王,没什么可抱怨的。况且,老谋深算的康熙早就作好了人事上的安排:掌握了大军粮草,控制着胤禵退路的,是胤禛的奴才年羹尧。有年羹尧在那里看着,胤禵他逼不了宫,也谋不了反。
      康熙到底是康熙,谁也别想玩过他,包括他的儿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