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此时的采薇如何知道日后夹在两难境地时的柔肠寸断。
(2)“持其踵”这种婚俗,本有多种见解,在解说《触龙说赵太后》这篇文章的“持其踵”时,
2000-2006,学术期刊网5文,有3种观点:
1.持:止。使其脚停止。
脚后跟。亦泛指脚。《荀子·荣辱》:“小人莫不延頸舉踵而願曰:‘知慮材性(智谋資質),固有以賢人矣!’”
2.持脚穿鞋。古代女子出嫁礼俗。《说苑·修文篇》:‘夏,公如齐逆女。’‘何以书,亲迎,礼也。’其礼奈何?曰:‘某国寡小君,使寡人奉不珍之琮,不珍之屦,礼夫人贞女。’夫人曰:‘有幽室数辱之产,未谕于傅母之教,得执衣裳之事,敢不敬拜祝。’祝答拜,夫人受琮,取一两屦以履女,正笄,衣裳,命之曰:‘往矣,善事尔舅姑,以顺为宫室,无二尔心,无敢回也。’女拜,乃亲引其手,授夫于户。夫引手出户。夫行,女从。拜辞父于堂,拜诸母于大门。夫先升舆,执辔,女乃升舆。毂三转,然后夫下,先行。”
3.輈的末端
车的后承轸。指輈的末端,用以承受车箱横木者。《周礼·考工记·輈人》:“五分其頸圍,去一以爲踵圍。” 郑玄 注:“踵,後承軫者也。” 清 凤应韶 《凤氏经说·车制》:“輈之後承軫者曰踵。” 清 戴震 《考工记图·释车》:“輈端謂之頸,後謂之踵。”(方言:車轅,車後翼)
“持其踵”应解释为“持脚穿鞋”这种婚俗。栗子在此引用。嘿嘿
(3)栗子记得在看《家》的时候,对这段描写女子命运的话感触极深,在这里加以修改。至于到底“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是如何体现的,大家接着往下看。
第24章 第五章 泗水亭刘季娶亲 吕雉诡计杀素袭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