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9、第三章 韩重言木罂渡河 荥阳战李代桃僵(一) ...

  •   五月,刘邦到达荥阳,败散之军会合,萧何又从关中新征调了许多生力,关中地区大旱盛行,人相食。
      韩信正式组建了大规模的独立骑兵部队,由秦骑兵军官李必和骆军来负责操练,选派灌婴为骑兵主将,这支汉骑兵在荥阳以东打败楚骑兵,使楚不得前出到荥阳以西,楚汉两军开始长期拉距作战。
      项羽派去策反魏王豹的计谋成功,魏王豹以探亲的名义回到魏地,封锁黄河上的江河要道,投降楚国,使得中原汉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六月,刘邦回到关中,派出说客郦食其前去说服魏王豹。魏王豹拒绝郦食其的劝降,忿忿地说道:“人生一世是非常短促的,就像日影透过墙壁的空隙那样迅速。如今汉王对人傲慢而侮辱,责骂诸侯群臣如同责骂奴仆一样,一点也没有上下的礼节,我等堂堂诸侯颜面何在?我没法忍耐着去见他。是他刘邦乡野小儿不仁在前,能怪本王无义在后吗?”郦食其悻悻而回。
      因为魏王豹会直接干扰到中原汉军的后勤补给,黄河的大半控制权又都在他手上,于是到了七月,刘邦再次派人前去游说。
      与此同时,一直关注此事的薄凉听闻汉王再次派遣使者前去,终于按耐不住,趁着夜色偷偷逃出彭城,快马飞往魏国,一是因着母亲的缘故,她被魏豹囚禁在魏王宫中不得自由,薄凉的身上又流淌着魏国的血脉;二是念着魏王豹或许会因为顾念旧情,加深与楚国的联盟,这样或许也能帮到楚国;三则是一场与军师范增的约定。
      薄凉前脚刚走,后脚便有人将消息传往宫中告知采薇。采薇惊得从榻上跳起来,没想到薄凉这样义无反顾,现在野蛮人和钟离昧都不在彭城,钟离昧跟着野蛮人在梁地、荥阳各处作战,拿个主意的人都没有,趁彭城暂时无虞,采薇也跨上快马前去追赶薄凉。
      等采薇追上薄凉时,二人已经到了魏国边境,被守城的士卒当成奸细扣押了起来,然后五花大绑地押送到魏王宫中。
      天还未亮,昏暗的宫殿里漂浮着细微的尘埃,偶尔有光束打在二人身上,才觉得这诺大的宫殿不是那样的凄清。薄凉远远地靠在大殿的柱子上,显得那样疏远而迷离,采薇叫着她的名字,她也不愿搭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她变成了这个样子。
      “薄凉,你怎么了?”采薇一边呵着热气,一边蠕动着身子向她靠近。而她只是低垂着脑袋,眼神聚焦在地上的一个小光束上。
      像是在湖面上投入一颗小石子,采薇的声音在大殿内漾开去,漾开去。好容易挪到薄凉身边,采薇摸摸她的头发,而薄凉也顺从地靠过来,她的眼睛就像碎了黄的鸡蛋一样,没有焦点,黄辉色的光芒显得那样的迷茫而不知所措,她细微的声音传来,“采薇姐姐,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和项王的,你们待薄凉那样好,薄凉也愿意和钟大哥一起为你们倾尽一切。”
      “傻丫头,你在说什么?你不知道此次赴魏国,你自身都难保吗?”采薇听不懂薄凉在说些什么,也不知道她和亚父之间有一个秘密的约定,所以难免觉得好笑,若是这次二人能平安回去,那也就无憾了,可采薇心中总有隐隐的预感,自己和薄凉似乎将越离越远。
      这时后殿传来沉重的脚步踢踏声,一大片阴影笼罩过来。采薇抬起头便看见魏王豹的身影,他在众人的搀扶下,缓缓地坐在上座,宽大的袖子一晃,便稳稳地坐定了身子,那猎豹一般敏锐的眼神开始在二人身上打转。他像是终于发现了薄凉,突然弓起身子,像黑夜中潜伏的猎豹一样,目露凶光,打量着两位不速之客。
      薄凉倚靠着柱子站起身来,因双手皆被捆缚在身后,便只是屈身行了个礼,“贱妾见过魏王。贱妾听闻母亲尚在魏王宫中做客,数月不曾离开后宫半步,不知是不是魏王太过客气,非要将我母亲囚禁于此?贱妾此次前来,便是恳求魏王能体谅一个女儿孝顺母亲的心,准许贱妾带母亲离开此地,安享天伦之乐。”
      薄凉的话不卑不亢,令听者动容,采薇心中赞许她的蜕变与成长,能将此次前来加固联盟的真实目的掩饰地天衣无缝,谅那魏王豹也不会不答应,毕竟现在他还臣服于西楚霸王。
      魏豹冷笑一声,却不正面回答薄凉的话,而是走下来,轻描淡写地来到采薇身前,为其松绑,“不知此次王后前来,魏豹有失远迎。既然王后千里迢迢而来,魏豹定会一尽东道主之仪。王后尽管歇下,待明日魏豹亲自陪同王后巡视军营,以壮我魏军气势,让他们知道我项王的厚爱。”说完,他竟撩起下摆,跪在地上行了一个大礼,采薇赶紧将他扶起来。
      “魏王这是说的什么话,大家既然是同盟,那便是亲如手足,哪还分什么尊卑贵贱?倒是妾身失礼,不曾拜会便匆匆来访。”采薇欠了欠身子,便跟着一群侍女往后殿走。
      回头望的时候,魏豹正在给薄凉解开捆在手上的绳索,不曾多看一眼,便走到了大殿的尽头,采薇的心里说不出的感受,这事若是放在之前,自己一定会拍案而起,忿忿不平地控诉这些命运可悲的女人,但看过了这许多的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心里头的褶子开始慢慢拉平,心湖波澜不惊、平静如水,可悲的何止女人,悲哀的是处于这个动乱年代里所有的人,不是吗?总是身不由己地去做一些事情,扪心自问的时候何尝不是柔肠寸断,但又能奈之何?采薇不知道魏豹会怎样对待近在他口中的猎物,但愿他能手下留情。
      大殿静悄悄的,魏豹遣退了所有的侍女,两个人都不敢看彼此风霜摧残的面庞,毕竟岁月的河流匆匆流淌,连隔膜也越来越甚。
      薄凉安静地低垂着脑袋,盯着自己的脚尖发呆,想起军师范增的话,便觉得心里发怵,他说自己天生异象,将来能母凭子贵而母仪天下,自己的儿子也将成为这天下最尊贵的男人,至于钟大哥,自己和他的情深缘浅,做不成一世的夫妻,甚至可能因为自己,钟大哥将面临一场大劫难。
      而要破除这一劫难的关键,军师便是让自己回到魏国,然后顺势而动,唯有这样方能保住钟大哥,甚至是采薇姐姐和项王的性命。命运的轮回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开启,薄凉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什么,那虚无缥缈的未来,自己又能抓住多少?她忽然抬起头,对上那双注视了她很久的眼睛,那里面似乎有一种安定人心的神奇魔力。
      面对未知的一切的时候,她每每会想起采薇姐姐与项王,他们之间的分分合合似乎便是受着冥冥中力量的拉扯,让人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她选择妥协,当魏豹把她轻轻揽在怀里的时候,她温顺地如同一只小猫,连呼吸都微妙地不可听见,那种呵护的感觉令魏豹心满意足,失而复得,该是怎样无敌的欢乐。
      随后的几日,魏豹履行诺言,陪同采薇和薄凉巡视大营,对于薄凉,他总是礼遇有加,发乎情、止乎礼,从不强迫她做一些她不愿做的事情,努力想要抹去钟离昧在她心中的份量。不出几日,汉营传来消息说刘邦已经加封韩信为左丞相,与萧何平起平坐,然后让骑将灌婴、猛将曹参等追随韩信,派申龙、甘阳为韩信手下,攻打魏国。
      魏王豹赶紧派重兵在蒲坂封锁了临晋关渡口,以防偷袭。魏豹本想送采薇安全回彭城,但采薇执意留下来,她已给野蛮人飞鸽传书,告知他魏国这边的战况,按理来说,以倾国之力抵御侵犯者,本应众志成城,军心稳固,再加上魏国依傍黄河而生,完全可以依靠天险,就不信韩信还能插着翅膀飞过黄河来。
      此时,韩信已在临晋关组织大批民工为汉军修造船只,而且布设了大量疑兵作出强攻蒲坂的架势,以此来迷惑魏军并引诱其主动防守蒲坡。
      采薇熟悉韩信的作战手法,对他此次的明目张胆有些怀疑,难道这些只是疑兵而已,但心中又不十分肯定,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另一方面,韩信已经带领其主力部队轻装到临晋关北面约百里处的地方,就打算在此处渡河来个声东击西。
      ……
      只是韩信还在为渡河的事情苦恼,如何才能既不打草惊蛇又能安全地渡过黄河去,他双手背在身后,审视着眼前滚滚滔滔的黄河水,脑海里莫名其妙地想起同采薇初见时的模样,记得还在淮阴的时候,她就在自己的对面静静地浣纱,她似乎沉迷于和溪水嬉戏的游戏,而不曾发现自己的探寻的目光。但她最终还是发现了那围绕着她周身的细密目光,抬起头对着自己打招呼,那阳光下的笑颜似乎能将一切阴霾驱散,上游的浣纱女们传来嬉闹声,随后不久,采薇便一手拿着盛放衣物的木盆,另一手执着捶洗衣裳的木杵而去。
      “有了!我有办法了!”韩信灵光一闪,激动地双手击掌,几乎从地面上弹跳起来,赶紧命令下去让士卒秘密赶制木罂木盆,到时候近八万名将士将以木盆和木桶等木制器具偷渡黄河,这样目标小,不易被魏军发现,而且到时候这数量庞大的木罂木盆将会有其它用处,真乃一箭双雕之计。
      跟随韩信的蒯通知道韩信的计谋后,大为赞赏,看来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这些年的隐居不仕,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成果,此计甚妙,但若是仔细考虑渡河后的策略则略显单薄,于是,蒯通前来求见韩信。
      韩信听人传报说蒯通求见,赶紧迎出去,自从蒯通投奔韩信后,韩信便对他礼遇有加,奉为上宾,先不说其谋略和眼光高人一等,便只是忘忧谷那一次的知遇之恩,也足以让韩信铭记一生。
      记得那时候,韩信跟随采薇和项羽的乌骓前去忘忧谷,一种冥冥之中的安排,让韩信见到了隐居的蒯通,只见他身着粗布衣裳,裤腿微微卷起,裸露出一小截精壮的腿肚子以及那双磨破的草鞋,他的周身环绕着平和宁静之气,他告诉自己将来大有作为,而且将成为左右天下大势的关键人物,这样的看重和鼓舞令韩信精神振奋,没有比精神上的鼓励更令人感激的了。
      蒯通已经近到跟前,他跪倒在韩信面前,行了一大礼,“拜见大将军!”
      韩信赶紧快步上前,将蒯通请进帅营,然后亲自为其看茶,“前辈今日而来,可是为了木罂渡河之事?不知先生有何看法?”
      蒯通赶紧上前拜了两拜回复道:“大将军之计甚为巧妙,足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渡过黄河,且不会引起魏军的警惕和防范。那么大将军以为,又应该如何处理这数量庞大的木罂木盆?”
      韩信听言一笑,拿着杯盏,气定神闲地坐在上座,“先生所言正是韩信所忧虑的,不知先生有何看法?”
      蒯通朝着韩信作揖道:“大将军不妨学那项王来个破釜沉舟!一来杜绝士卒们的后退之路,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定能燃烧起旺盛的斗志,从而以一敌百;二来这些木罂木盆帮助士卒们渡河后,完全可以作为火攻的燃料,如今节气秋高气爽,多刮秋风,能将木罂木盆吹干,也能助长火势,所以,此次渡河后的主要战略便是火攻!”
      韩信大笑着站起来,走到蒯通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先生所言正合我意,晚辈正要请教先生如何运用火攻!”
      蒯通便说:“火攻的形式共有五种:一种是焚烧敌军人马,二是焚烧敌军粮草,三是焚烧敌军辎重,四是焚烧敌军仓库,五是焚烧敌军粮道。
      实施火攻必须要有内应,火攻器材必须平时准备好,随时可用。放火要看准天时,起火要选好日子。所谓天时,是指气候要干燥;所谓日子,是指月亮运行经过‘箕’、‘壁’、‘翼’、‘轸’四个星宿位置的时候,凡是月亮运行经这四个星宿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日子。
      凡用火攻,必须根据五种火攻所引起的不同变化而分别对待。在敌营内部放火,就必须同时及时地派兵从外面策应。火已经燃起但敌营依然保持镇静,就应该等待,不能立即发起进攻。等待火势旺盛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可以进攻就进攻,不可进攻就停止。
      火可以从外面燃烧,不必要等待有内应,只要条件许可就行。要在上风处烧火,不可以从下风处实施火攻。白天风刮得太久,夜晚就会停风。军队都必须掌握五种火攻的方法,灵活运用,等待放火的时日条件具备时再进行火攻。
      用火来辅助军队进攻,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以水来辅助军队进攻,则效果可以进一步增强。但是与火相比,水仅仅能够切断敌军的通道,但不能够夺取或摧毁敌人的储备。
      凡是打了胜仗,攻克了城池,而不能及时论功行赏的,就必定会有祸患。这种情况叫做‘费留’。所以说,明智的国君要慎重地考虑这件事,贤良的将领要及时地修立功名。没有好处就不会有积极的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就不要用兵,不到危急关头不要开战。
      国君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愤怒或感情用事而发兵,将领也不能因自己一时的怨怒而草率出阵求战或迎敌。符合国家利益就去征战,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用兵。
      愤怒可以转换为欢喜,愤懑也可以转变为高兴,国家一旦灭亡了就不可能再复存,人死了也不能再复生。所以,对待战争,明智的国君应该慎重对待,贤良的将领应当有所警惕,这才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根本道理。
      火攻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直接摧毁敌军的人马、粮草、辎重、道路储备,另一个则是引起敌军内部的惊慌混乱。等火攻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我军便可‘浑水摸鱼’,一举攻下魏国!”
      韩信弯弯的眉眼开始变得严肃起来,禁不住对眼前这个谋士刮目相看,“敢问先生,什么是‘浑水摸鱼’,我军又该有何具体动作?”
      蒯通回礼拜谢韩信:“所谓‘浑水摸鱼’,即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乘着对手内部发生混乱,利用他们力量正在不断地分散而趋向薄弱,可以使他们失去主心骨。他们顺从于我方,就像人到了夜晚必然要休息那样,是一种自然的规律。
      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敌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曰:‘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
      ‘浑水摸鱼’的征象如同《周易.随》卦的卦象,即泽水在上,而雷震于下。也就是说,如同在积水深潭之中炸响惊雷,必然造成浑水一片,鱼龙混杂。使用此计的关键在于:要乱了敌人,但稳住自己。
      正如按语所说,如果是敌我双方同时都受到外界不可抗拒的多种力量冲撞,这时就看哪位将领的定力强、修养深、军纪严,哪一支部队的军事素质扎实。弱的一方将会因此受到惊吓,缺乏主见地选择错误的依靠,离开可以隐蔽的阵地而不能明察局势的发展,这时我方可以乘虚而入,夺取敌阵。
      怎么才能使敌阵发生混乱?常用的手法:
      一是火攻与水淹,水火无情。当然,如果在乱了对手的同时,自己也因此受到干扰而无法进一步深入擒敌,那么,这种手法就是下策了。
      二是离间对手领导层,使他们互相不信任,意见分歧,将主要力量投入纷争,造成群龙无首的局面,军队自然不堪一击。但是,如果对方的领导层识破此计,成功反间,岂不用计不成了吗?此计如同在水源处投入浑水之物,将导致整个水潭浑浊一片,污染重重。然而,水源却总是对方重点保卫的地方!
      三是利用谣言。谣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惑众。将领虽才,但打仗攻击还得靠士兵。如果谣言之中能够略略加入一些理义之辞的包装,就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义’的效果。在军事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劝降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广而告之’。效果是:对方要么防不胜防,要么必须花费很大的力量去辟谣消祸。
      大将军曾在项王手下做事,不知是否听闻项王帐下五虎将之一钟离昧的妻子——薄夫人?据在下所知,薄夫人原为魏国人士,她的母亲原先已将其指给魏王豹为妻,谁知薄夫人痴心轻付,又加上西楚王妃虞姬的撮合,最终嫁给钟离昧为妻。咸阳城大婚当日,魏王豹酒醉吐真言,至今仍对美貌的薄夫人念念不忘。
      在下听闻,项王默许薄夫人前往魏国说服魏王豹,这其中有利有弊,祸福相生,对我们而言,薄夫人阻碍我们劝降魏王豹,改投项王,这是有害于我们的;但从另一个方面想,我们若是能借机擒获薄夫人,将其控制在我们手中,魏王豹也定会为我等所用……”
      蒯通的话还未说完,便被韩信打断了,他懊恼地摇摇头,“晚辈的确认同先生前面‘浑水摸鱼’的观点,但若是让韩信借女人来威胁英雄,那无疑是小人行径,为君子所不耻也!这既然是男人之间的斗争,便不需要牺牲无辜的女人来达到目的。晚辈言尽于此,只等木罂木盆赶制完成,我们便可速速渡过黄河而去。先生请回吧!”
      蒯通一言说得韩信极为不快,便悻悻然退下,只留韩信一人在帐中孤坐良久。韩信想起采薇,这次会不会也随着薄凉而来,若真是这样,这次自己绝不会再放她走了,上次在彭城的时候,要看汉王的颜色行事,事情紧急又不得回转之地,这才匆匆撇下采薇离去。
      但愿此次见到采薇也能神不知鬼觉地将她留在自己身边,不让那汉王知晓,否则不知道汉王又要做出什么威胁采薇的事情来,现在的韩信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来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了,这次遇见便不会再错过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